DBJ 08-230-1998 高钙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oc

上传人:pei****hi 文档编号:847657 上传时间:2019-08-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J 08-230-1998 高钙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J 08-230-1998 高钙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J 08-230-1998 高钙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J 08-230-1998 高钙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钙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DBJ 08-230-98上海市建设委员会 1998810 批准 19981001 实施1 总则1.0.1 为了按、合理、有效地在混凝土中应用高钙粉煤灰,改善混凝土性能,确保工程质量,适应上海市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特制订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工程建设中,在施工现场、预拌站和制品厂掺用高钙粉煤灰配制的无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1.0.3 高钙粉煤灰的混凝土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还应满足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2 高钙粉煤灰的技术要求2.1 高钙粉煤灰定义2.1.1 高钙粉煤灰是褐煤或次烟煤经粉磨和燃烧后,从烟道气体中收集到

2、粉末。其氧化钙含量在 8%以上,一般具有需水性低、活性高和可自硬等特征。2.1.2 在上海地区用次烟煤与其他煤种混合燃烧收集到的混烧灰,如期氧化钙含量大于 8%或游离氧化钙含量大于 1%时,也视为高钙粉煤灰。2.2 质量标准2.2.1 在混凝土中应用的高钙粉煤灰分为二个等级,其质量指标必须符合表 2.2.1 的要求。 对经合理加工的商品高钙粉煤灰,其游离氧化含量可不受表 2.2.1 的限制,但最高含量不宜超过 5%,体积按定性应符合表 2.2.1 的要求。高钙粉煤灰质量指标 表 2.2.1高钙粉煤灰等级 质量指标 III细度(45m 筛余)(%)1220游离氧化钙(%)3.02.5体积安定性(

3、mm)55烧失量 (%)58需水量比 (%)95 100三氧化硫 (%)33含水量 (%)112.3 试验方法2.3.1 高钙粉煤灰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三氧化硫和含水率按国家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90 中的有关规定测定。2.3.2 高钙粉煤灰游离氧化钙含量,可按 GB17687水泥化学分析方法3.14 条规定的方法或本规程附录 A 规定的快速试验方法测定。当两种试验方法结果不一致时,应以 GB17687 的方法测定结果为准.2.3.3 高钙粉煤灰体积定型,按国家标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全性试验方法GB134689 规定的实验方法进行。水泥采用 525 硅酸盐水

4、泥,高钙粉煤灰掺量 30%,并按重量等量取代水泥。2.4 验收要求2.4.1 高钙粉煤灰的批量,应以连续供应的 100 吨相同等级的高钙粉煤灰为一批,不足 100 吨者按一批计。2.4.2 高钙粉煤灰的取样应符合国家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GBJ14690 第 2.3.3 条的规定。2.4.3 高钙粉煤灰供灰单位必须按吨向用户提供出厂合格证,其内容应包括厂名、商标、编号、等级、批号、出厂日期、数量以及各项质量检验结果。2.4.4 用户必须按本规程的要求,按批复验高钙粉煤灰的质量。每批高钙粉煤灰的试样应测定细度、游离氧化钙,并按本规程 3.0.1 的规定测定体积按定型。如果高钙粉煤灰由同一供

5、灰单位连续供应,需水量比和烧失量可每月测定一次,三氧化硫含量可每季度测定一次。2.4.5 高钙粉煤灰质量检验中,如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可重新从同一批高钙粉煤灰中加倍取样,进行复验。复验后仍达不到要求时,应作降级或不合格品处理;体积按定性及游离氧化钙含量不合格的高钙粉煤灰严禁用于混凝土中。 3 高钙粉煤灰混凝土的工程应用3.0.1 符合本规程表 2.2.1 要求的高钙粉煤灰,可在混凝土中以小于等于 10%的掺量应用。如果高钙粉煤灰掺量大于 10%,则应根据国家标准 GB134689 规定的水泥安定性试验方法,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水泥合掺量,进行安定性复核试验,以膨胀值小于等于 5为合格标

6、准。3.0.2 高钙粉煤灰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与普通低钙粉煤灰混凝土相当,早期强度相对较高,收缩徐变相对较低,可用作一般建设工程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和无筋混凝土。3.0.3 配制泵送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抗渗结构混凝土、蒸养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地下工程混凝土、水下工程混凝土、压浆混凝土和年压混凝土等均可掺用高钙粉煤灰。3.0.4 在要求抗硫酸盐侵蚀和抑制减骨料反应的场合,采用高钙粉煤灰应通过试验确定。3.0.5 高钙粉煤灰用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时,放松或张拉预应力前,高钙粉煤灰混凝土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要求。如设计无具体要求,其强度应达到设计标准值的 75%。3.0.6 配制

7、强度等级 C45 以上的混凝土宜采用级高钙粉煤灰。3.0.7 高钙粉煤灰混凝土可采用混凝土化学外加剂高山性能,外加剂的适应性剂合理掺量应有试验确定。3.0.8 高钙粉煤灰混凝土对所用外加剂中氯盐、硫酸盐等有害成分的限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与规范的有关规定。3.0.9 高钙粉煤灰混凝土在低温条件下施工或要求提前脱模、负荷时,应按照国家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90 第 3.0.5 条要求,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4 高钙粉煤灰混凝土的配制4.1 高钙粉煤灰的掺量4.1.1 品质符合本规程 2.2 规定,并按 3.0.1 要求测定体积安定性合格的高钙粉煤灰,用于上部结构钢筋混凝土和路面

8、混凝土时,根据水泥品种不同,其掺量不宜超过以下限制: 采用 425 矿渣硅酸盐水泥,F/C+F100%15%;(4.1.11)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F/ C+F100%20%;(4.1.12) 采用硅酸盐水泥,F/ C+F100%30%;(4.1.13) F-高钙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掺加量(/ m3); C-高钙粉煤灰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m3);4.1.2 在经系统试验认证可确保体积安定性、和易性、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大体积混凝土、地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无筋混凝土及其制品、水下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高钙粉煤灰的掺量允许大于4.1.1 的限制,以充分发挥高钙粉煤灰的效应。4.2 高钙

9、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4.2.1 高钙粉煤灰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强度保证率等指标与基准混凝土相同,其取值应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96 的有关规定执行。4.2.2 高钙粉煤灰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另起,宜取 28 天。在满足设计要求和充分保湿养护的条件下,亦可采用 60 天或 90 天龄期。4.2.3 高钙粉煤灰混凝土设计中的掺加方法采用部分取代水泥法和外加法。高钙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绝对体积计算,其计算方法按本规程附录 B 规定执行。4.2.4 以高钙粉煤灰取代水泥,其超量系数 K 可按表 4.2.4 选用。当混凝土

10、强度富裕较多、或配制大体积混凝土、或设计强度等级的龄期较长、或高钙粉煤灰品质较好、或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时,超量系数 K 可取下限。表 4.2.4 高钙粉煤灰的超量系数 K 高钙粉煤灰等级超量系数I1.01.3II1.11.54.2.5 当以改善混凝土和易性为主要目的时,高钙粉煤灰亦可采用外加法,其适宜掺量通过试验确定。4.2.6 高钙粉煤灰混凝土中外加剂掺量,以水泥和高钙粉煤灰的总量基数计算。 5 高钙粉煤灰混凝土施工5.0.1 高钙粉煤灰的计量采用重量法,称量误差不得超过2%。5.0.2 高钙粉煤灰混凝土的搅拌程序与基准相同,高钙粉煤灰宜与水泥同时加入。搅拌时间由搅拌机类型决定,

11、可适当延长 1020 秒,以确保搅拌均匀。5.0.3 当施工环境温度较高、或混凝土搅拌至浇筑的间隔时间较长,应通过试验确定高钙粉煤灰混凝土的坍落度经时损失。5.0.4 高钙粉煤灰混凝土浇筑时不得漏振或过振,终饰抹面作业应在泌水结束、终凝之前进行。5.0.5 高钙粉煤灰混凝土暴露面在养护期应作遮盖,保持湿润护养时间不得少于 14 天;低温施工时应作保温措施,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21 天。5.0.6 蒸养高钙粉煤灰混凝土的养护制度按国家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应用规范GBJ14690 第 5.0.7 条执行。6 高钙粉煤灰混凝土质量检验评定6.0.1 高钙粉煤灰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和评定,按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

12、验评定标准GBJ10787 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执行。6.0.2 现浇、自然养护和低温施工的高钙粉煤灰混凝土,宜加强早期强度检验,并预留长期试件备查。附录 A 高钙粉煤灰游离氧化钙测定(亿二醇-水浴振荡分析法)A.1 试验说明A.1.1 目的及适用范围 测定高钙粉煤灰的游离氧化钙含量,作为评定高钙粉煤灰等级和控制安定性的质量指标之一。A.1.2 仪器 测定仪器主要有万分之一精度分析天平、恒温水浴振荡器、50ml封闭式自动酸式滴定管、250ml 三角锥形烧杯和带小孔的玻璃橡皮塞。A.1.3 试剂 测定试剂主要有乙二醇(分析纯)、无水乙醇(分析纯)、麝香草酚蓝无水乙醇

13、指示剂(0.5g/L)、苯甲酸(分析纯)和高纯碳酸钙。A.2 试验步骤A.2.1 称取 0.5000g 试样。A.2.2 将试养放入 250ml 已烘干的锥形烧杯,加入 30ml 乙二醇溶液,摇动分散试样。A.2.3 将锥形烧杯盖上带小孔玻璃管的橡皮塞,放入 85恒温水浴内,用频率 250 次/分的振荡器工作 10 分钟。A.2.4 取出锥形烧杯冷却后,用无水乙醇洗涤橡皮塞和烧杯内壁,加入 10 滴 0.5g/L 的麝香草酚蓝无水乙醇指示剂。A.2.5 用盛有已标定苯甲酸的封闭式自动酸式滴定管滴定锥形烧杯中的溶液,当指示剂颜色由纯蓝色消失呈亮黄色后,记录苯甲酸滴定消耗体积。A.3 测定结果处理

14、A.3.1 高钙粉煤灰游离氧化钙含量按下式计算: 游离氧化钙含量=TV/G100% (A.3.1) T-苯甲酸对氧化钙的滴定度(g/ml); V-滴定消耗的苯甲酸体积(ml); G-称取的高钙粉煤灰试样重量(g);A.4 苯甲酸溶液的标定A.4.1 将苯甲酸放入盛有浓硫酸或硅胶的干燥器中二天。A.4.2 精确称取 12.25g 苯甲酸放入 1000ml 无水乙醇中摇匀,贮存于预先干燥的棕色瓶中。A.4.3 将高纯碳酸钙经 1000灼烧一小时后,放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A.4.4 迅速称取 2030mgCaO,放入干燥的 250ml 锥形烧杯中,按上述分析样品步骤测定。根据下式计算苯甲酸对 Ca

15、O 的滴定度: T=G1/V1 T-苯甲酸对氧化钙得滴定度(g/ml); G1-CaO 的重量(g); V1-标定消耗的苯甲酸体积(ml)。附录 B 高钙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计算B.1 部分取代水泥法B.1.1 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9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的规定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 Rh,并计算出基准混凝土的水泥用量(C?)、砂料用量(S?)、石料用量(G?)和用水量(W?)。B.1.2 按照本规程第 4.1.1 条选择高钙粉煤灰的掺量 f(%)。B.1.3 按照本规程第 4.2.4 条确定高钙粉煤灰的超量系数 K。B.1.

16、4 按下式计算高钙粉煤灰混凝土中高钙粉煤灰用量(F)和水泥用量(C): f=F/CF100% (B.1.41) K=F/CoC (B.1.41) F= Co/(1f/f)+(1/K)(B.1.43) C= CoF/K (B.1.44) f-高钙粉煤掺量(%); K-高钙粉煤灰超量系数; F-高钙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掺加量(/ m3); C-高钙粉煤灰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m3); Co-基准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m3);B.1.5 根据高钙粉煤灰品质、用量和外加剂品质计用量调整、确定用水量(W).B.1.6 根据水泥、高钙粉煤灰用量及设计坍落度调整砂率。B.1.7 根据调整后的砂率,按绝对体

17、积法调整砂石用量(S)(G)。B.1.8 按计算配合比试配混凝土,测定和易性和抗压强度。B.1.9 适量调整各组分材料用量,以调节和易性和抗压强度。B.1.10 校核配合壁,供生产施工用。B.2 外加法B.2.1 根据“部分取代水泥法“计算确定基准混凝土的水泥用量(Co)、砂料用量(So)、石料用量(Go)和用水量(W?)和高钙粉煤灰的掺量(f)。B.2.2 按下式计算高钙粉煤灰用量(F): F= Cof/1f (B.2.2)B.2.3 外加高钙粉煤灰的体积从砂料体积中扣除,按下式计算砂料用量(S): S= SoFs/f (B.2.3) s-砂的密度(/ m3); f-高钙粉煤灰的密度(/ m

18、3);B.2.4 根据高钙粉煤灰的品质、用量和外加剂的品质、用量,确定调整用水量(W)。B.2.5 按计算配合比试配混凝土,测定和易性和抗压强度。B.2.6 适量调整各组分材料用量,调节和易性和强度,以满足设计要求。B.2.7 校核配合比,供生产施工应用。附录 C 名词解释 表 C本规程所用名词解 释混烧灰由次烟煤和烟煤或无烟煤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燃烧后,从烟道气体中收集到的粉末。需水量比掺粉煤灰的水泥胶砂标准稠度用水量与不掺粉煤灰的水泥胶砂标准稠度用水量之比。体积安定性高钙粉煤灰掺入水泥后,其硬化浆体的体积稳定性。游离氧化钙高钙粉煤灰中以石灰形式存在的氧化钙。碱骨料反应混凝土硬化后,骨料中活性矿

19、物与碱溶液反应,产生导致混凝土强度,弹性和耐久性损失的膨胀与开裂。硫酸盐侵蚀混凝土硬化后,水泥浆体与外界硫酸盐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破坏性的膨胀与开裂现象。超量系数高钙粉煤灰掺入量与气所取代水泥量的比值。部分取代水泥法高钙粉煤灰掺入混凝土后取代一定量水泥。外加法高钙粉煤灰掺入混凝土后,取代相同体积的砂,水泥用量保持不变。低温施工施工期间连续 5 天日平均气温在 5 以下。附录 D 本规程用次说明D.0.1 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对于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入下,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得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D.0.2 条文中指明用按其他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制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