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语心得的心得体会论语感悟心得(3篇).docx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84618760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论语心得的心得体会论语感悟心得(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习论语心得的心得体会论语感悟心得(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论语心得的心得体会论语感悟心得(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论语心得的心得体会论语感悟心得(3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学习论语心得的心得体会论语感悟心得(3篇)最新学习论语心得的心得体会(精)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而不思索就会迷惑而无所得,思索而不学习就会是危急的。论语中这句格言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和牢记。我们在平常学习中,不但要努力学习,更要把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通过学习论语后,使用明白了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文明高度进展的今日,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论语就是文化经典之一,学而思,思而学,必定有益。本书分了7个局部来解读论语: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抱负之道、人生之道。 其中我感觉许多道理是在社会生活中比拟有用的

2、。论语强调人的力气是无比强大的,假如做一件事情能够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善的整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那么这个事情肯定可以胜利。然而“尽人事而知天命”啊,假如个人已经尽力了还是没有到达预期的结果,那就是人算不如天算的结果,凡事还是要懂得知足常乐吧。 有人说过了三十岁就要给自己一种减法生活。这话说得很简单,做起来其实很难。拿我来说吧,我总觉得少一件衣服一个包一双鞋,常常为了要买什么样式的而苦恼。这些也不算什么大件的东西,但是说明我的心灵不够安静很空洞,所谓心灵之道即心中有什么就看到什么,我想人还是需要精神的更加丰富,而远离物质的纷杂才是所谓的“减法生活”吧。不管是怎么生活,人最

3、终还是想追求欢乐的。书中讲过一个寓言故事说:三个工匠在造一所宫殿。有人问第一工匠:“你再做什么?”他说:“我在砌砖”同问其次个工匠,他答复“你没看到吗?我在干苦力。”而第三个工匠却愉悦的说:“我正在造一个宫殿啊!”诚然,第三个工匠是最欢乐的。第一个人很现实,目光也很短浅;其次个人是我们常说的那种“祥林嫂”,在他心中不会有欢乐;而第三个人心中布满抱负和盼望,他看到的不是眼前的难处,而是向往着胜利后的喜悦。我想这样的人,不管胜利与否,至少他的人生布满了阳光和欢乐,我想要这样的人生。 再说为人处事交朋友这局部,这局部给我的提示和警醒最多。小的时候小朋友之间闹别扭我的父母总是责怪我;长大了到社会上交往

4、,他们总是让我觉得我是欠别人的,假如有冲突,那么错确定在我。(固然,我不是责备我的父母。我在孩子小时候教育他也是遵循这个原则的。根据黑格尔“正、反、和”的哲学理论,人生是要有这样一个过程才好。这是后话,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这个哲学论断。)这样下来,刚踏入社会的时候我就觉得非常苦恼,我很虚心很低调了,但是反而有一些喜爱欺生的人会把冲突引发到我的头上来。经过几年的滚打,我树立了自己的处事原则,也就是论语中所说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而不是人们常说的“以德报怨”,“投桃报李”。咋听起来孔子这么告知他的弟子,感觉有些出乎意料。其实孔子是告知我们处世要把握分寸,他提倡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固

5、然也决不赞成以怨报怨。而是用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态度坦然地面对一切。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当使用的地方。了解的这一点,我觉得为人处事仿佛轻松愉悦了许多。有了正确的处世态度,假如你又是个正直的人,那么我想会交到益友的。由于真正的好朋友不会只听得进去赞扬褒奖的话,更应当听的是批判和反面的意见,由于坦诚恳在的意见是人生进步的动力。 人生之道,对于我还是件任重道远的事情。究竟我刚刚踏入而立之年,经受的事情还很少,我盼望能到达书中所说的“海到终点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地。他讲的不是制服,而是山川对自我的提升。我站在山顶,高山提升了我的高度。这就是六经注我的境地,是三十岁这个年纪所

6、应当具备的心灵自信的力量。我还在努力,盼望好的学习能导致我的行为转变。 论语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博大精深。从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是做人,只有学会了做人,才能去做事。做人,有一件事情最重要:就是永不不连续地学习。 关于学习的重要性。子曰:“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弊也狂”。孔子说:“爱好仁德的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愚昧易欺;爱好才智的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放纵;爱好诚信的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损害自己和亲人;爱好直爽的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英勇的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

7、上作乱;爱好刚毅的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傲慢自大。” 论语能帮我们解决很多困扰已久的问题,那短短的一句又一句话,或许只要读透其中一句都能转变我们的生活。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急躁,不感到疲乏。 “学而不厌”。作为教师尤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是学生的示范,我们盼望学生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身教重于言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当是学生很好的典范。 教师要做到“诲人不倦”,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呀。“教师教育孩子要急躁”,我们常常这样说。但事实上,我们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教师会在课堂上生气

8、发火,这是我们还没有学会急躁的佐证。 教师在课堂上失去理智,感情冲动,除了损害了孩子的感情以外,别无他用;教师的喋喋不休,除了让孩子耳根的茧子更厚以外,没有其他功能。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想要的是什么呢?我想无非是盼望孩子好好学习,好好成长,如此而已。有没有更有效的方法呢?答复是确定的。我们可不行以这样尝试一下?当孩子上课走神的时候,原谅他,提示他,究竟学习是孩子的事,他没做好,盼望得到的是教师的帮忙;当课堂秩序乱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大呼小叫,我们应当考虑是不是我们的课堂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呀?准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把孩子们吸引过来;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的时候,原谅他,帮他找出没有完成作业的缘由,帮

9、忙他下次完成作业,使孩子体验准时完成作业 现如今,很多人工作压力大,精神负担重,愁闷、牢骚多,工作生活乐趣少。像我们教师又何曾不是这样呢?我几乎每天看到教师的疲乏身影,每天听到教师不满的声音。我始终困惑,为什么会这个样子,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有时还真有误会和冲突,心情同样不佳。这些都影响了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生活的乐趣。最近看了于丹的心得,感觉很好,有修身养心,去郁闷之效,使人心胸突然开阔。 幸福欢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论语告知我们,为人不仅要拿的起放得下,还应当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忙那些需要得到帮忙的人。我们常说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其实赐予比猎取更能使我们内心布满幸福感。现在的我

10、们都有这等心胸吗?人人有了,集体多和谐,校园多奇妙!我得修炼。“人与人之间,事情与事情之间的比拟,没有单纯的技巧高低之分,而只有境地优劣之辨,那么这种境地的标准就取自于“大道符合自然”。 “诲人不倦”四个字简简洁单,但蕴含的是教师的爱心,论语包含的东西,是精神上的追求,值得思索的,还太多。 最新学习论语心得的心得体会(精)二 【教学目标】 把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力量,把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联系自身的学习经受,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涵。 背诵课文,激发学生喜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忱。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1、新课,明确目标 1.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绚烂的历史长河中,曾消失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典籍,论语是就其中的一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文化经典,一起研读它的节选局部论语十二章。 2.首先,请看我们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诵读,积存文言词汇,把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说说其中提倡的“为学之道”“修身之理”。了解论语在历的价值,喜爱我们的民族经典文化。 二、了解作家作品 1.文体学问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内容以教育为主,

12、包括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状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论语多采纳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也有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做的答复,写法比拟敏捷。还有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2.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比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后世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与孔

13、子并称“孔孟”。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他学问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进展做出了重大奉献。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论语。留意,读准字音。 三、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论语(ln)说(yu)愠(yn)三省(xng)曾(zng)子传(chun)不习乎逾(y)罔(wng)殆(di)一箪食(dn)曲肱(gng)笃志(d) 2.读出味道 温馨提示:(1)读时要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精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2)处理好停顿,掌握节奏。(3)把握重读和轻读。(4)留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3.指名读,正音。 4.配古典音乐读。 四、探究学习,疏通文意 1

14、.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一字一词,逐词绽开。 (2)依据语境,组词猜词。 (3)结合解释,记词说意。 (4)知词顺义,不要反推。 (5)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6)调整句序,添词成句。 2.用这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结合解释,把握重点字词,理解前六章论语的意思。 3.同桌合作翻译。 4.提出疑问,一起来探讨沟通。 5.把握和积存重点文言词汇。 五、结合自身经受说感受 1.这里面有关于学习方法的,有关于学习态度的,还有修身养性的,请你说说哪些是学习方法和态度?哪些是修身养性? 2.在论语中,孔子告知他的弟子应当如何学习,如何修身,这是“为学之道”“修身之法”。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很多文士

15、诗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我们现代的中学生来说,同样也有着现实的意义。请你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经受,说说哪一则论语对你有启发? 3.放到语言环境当中,敏捷运用: 张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抱负,教师指出他根底不坚固,教育他学习应当“。” “上合总理睬”在郑州召开。迎接各国领导人的到来时,我们想说:“,?”】 六、小结,背诵 同学们,论语不仅作为一种行为导向,更作为一种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国人的血脉,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不息地流淌。现在,让我们怀着一种骄傲的心情一起来诵读经典吧! 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为学之道 修身之法 其次课时 一、温故而知新 1.背诵上一课时学习的论语前六章。 2.指名翻译论

16、语前六章。 二、学习论语后六章 1.自由朗读,留意停顿节奏,读出文言文的古风古韵。 2.用上一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结合解释,把握重点字词,理解前六章论语的意思。 3.同桌合作翻译。 4.提出疑问,一起来探讨沟通。 第七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第八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值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第九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17、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教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对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比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第十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慨道:“一去不复返的时间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第十一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行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转变,一般人的志气却不行转变。” 第十二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

18、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把握和积存重点文言词汇。 三、分类,归纳总结 1.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四、论语散文的写作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根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

19、准时人的对话,都比拟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 论语的文学颜色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五、课堂小结 的内容围围着孔子的言谈举止,向我们展现了其形象、性格、思想观点和态度,通过学习我们能够精确的背诵和翻译,把握了根本的文言文常识,理解了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主旨。 六、课下作业 默写全文、做相关的练习题。 最新学习论语心得的心得体会(精)三 亲爱的教师、同学们: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语录,它流传了2500多年

20、,始终被奉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渊源,影响着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温故而知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让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经典教育,越来越留意到古代文化对人生的影响意义,所以,我们小学生从小读论语,意义重大。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典型代表,它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很多方面,虽然是一问一答、零零碎碎的片语,似乎没有什么规律性,但是仔细研读,深刻领悟,其内容特别丰富,言简意顺,无所不包,博大精深,也是教学最重要的经典。宋代的开国宰相赵普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可见论语的历史地位,论语之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 诵读论语原文,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讲,由于文

21、言相隔长远,有些困难,一时难以弄懂。但是,读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也让我们感受很深,有所启迪,有所受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正如于丹把论语比做温泉,她说,北方一个以温泉著称的小城里,有一口问病泉,据说任何人舒适地泡进去,就能悉知自己身体的病,有关节炎的,有胃病的,有皮肤病的洗掉一层,如蝉蜕皮一般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头的。论语的第一篇就是关于学习的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出孔子一生学而不厌,注意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见。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许多不行知局部,但是学问可以增长才能,才智可以转变命运,因此,常常学习新

22、学问,温习老学问是一件让我们感觉开心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宏大的话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学问从学习中来,力量从实践中来。学而常习,习而常学,便可以海阔天空般事事无碍。而今日观看于丹教师的论语心得,更是令自己开见识大长。 不仅如此, 其实在以前,孔子与孔丘始终在谈论并流传着一个字:“仁”这虽是一个字,但它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疑问哟。人们最终解决了这个“迷”。“仁”可以想为一个人心如大海的慈善之心;也可以认为一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更可以作为一个人对一件事的渴望之情 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地越高就越留意学习修炼。子曰:“吾十有五而

23、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独立,四十岁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随心所欲不越法规“。孔子自述了一生学习和修炼品性的过程,从求学、立身和思想境地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学问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到达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地,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也使我们懂得了宏大来至与平凡的道理。 通过于丹教师对论语的讲解,使我明白了很多为人出事的道理,仿佛到达了进入到了书中的境地。直到现在,论语中的内容还让我难以忘记。 论语的内容真丰富啊!盼望同学们有时间多看看。身为小学生的我们,认真阅读论语肯定会让我们向往的童年变得跟论语一样丰富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