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pdf

上传人:深夜****等你... 文档编号:84293689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5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pdf(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1 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 第 1 课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2.科学探究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3.科学态度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教师准备:水果刀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二

2、新课学习 1.整体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 1 份完整的西瓜 2 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2.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 1 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 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 l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 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 4.小结 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

3、整的认识.5.讨论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6.保护感官 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整理材料、下课.2/11 第 2 课 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2.科学探究 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3.科学态度 勇于尝试新的比较方法.逐步形成仔细比较,如实描述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轻重、软硬、材料不同的小球 小皮球

4、、玻璃球、乒乓球、小铁球、球状药丸盒等,白纸,笔.教师准备:体重秤,米尺或软尺,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等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猜一猜:哪根棒更长?教师两手分别握着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让学生判断哪根棒更长?2.怎么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两根木棒并排放在一起,对齐一端,观察另一端;也可以用直尺为标准分别量长度渗透比较时需要统一标准的意识.二新课学习 1.用眼睛观察比较物品 1提供颜色相同但形状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 4 块积木 思考:这 4 块积木颜色都相同吗?形状都相同吗?你怎么知道的?2提供同色绿色、同形状积木 2 块,同色红色不同形状积木 2 块

5、 思考:这 4 块积木颜色都相同吗?形状都相同吗?你怎么知道的?3提供更多的积木块,增加比较的灵活性 2.借助多个感官观察比较物品 1提供两个有较多不同点包括轻重的玩具球,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思考:这 2 个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2提供两个有较多不同点的玩具球和积木块,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思考:这 2 个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3.总结重点总结比较方法.4.找我们自己的不同和相同 1学生两人一组,先借助感官找不同例如高矮、胖瘦、说话声音等,再找相同例如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人的共同特征等.2借助工具进行观察比较例如用笔画出脚的轮廓,用电子秤称量 三整理材料、下课 第

6、3 课 给物体分类.3/11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物品的外部特征.知道什么是分类,知道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2.科学探究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分类方法,提升观察、比较、分类能力,渗透归纳方法.3.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细致认真的习惯,乐于制定不同的标准为物体分类,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每组 5 根不同颜色铅笔,带橡皮头的铅笔削尖的与未削的各一支,普通铅笔削尖 1 支、未削的 2 支.每组四个容器: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小塑料杯,带盖透明圆筒,带胶塞玻璃试管.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

7、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开门见山,交待学习任务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分类 1出示按教材准备好的五支铅笔,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2学生尝试分类:各小组学生根据比较的结果整理铅笔.将某一特 征相同的铅笔放在一起,没有这一特征另外放在一起.3教师示 X 分类:例如以是否带橡皮头为分类标准,整理、示 X 分类的过程,帮助学生提炼分类的流程:明确对象、观察比较对象的特征、找出相同和不同、选择分类标准同一次只能采用同一个标准,依据标准分类.4学生再次分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一分为二的标准例如按是否削尖、按冷暖色、按铅笔型号、按品牌等将铅笔再次分类.5汇报交流,小结重点小结一分为二的方法.2.分类练习 1提

8、供 4 个不同的杯子,2放手让学生按一分为二的标准给杯子分类.3交流、评价.三讲述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对动物分类的科技史,体会分类工作由来已久,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四课后拓展 用学过的分类方法,整理散乱的图书.第 4 课 让我们发现更多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根据积木的特征,察觉稳度、形状、结构间关系.2.科学探究会对哪种形状积木容易堆叠有猜想,并记录;会在搭建中观察、比较,找到容易搭建的积木,并记录.巩固分类方法,形成动手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能初步归纳概括容易搭的物体的共同之处.3.科学态度分工合作搭建;耐心细致完成工作;乐于挑战,用不同形状搭建出既高又新颖的作品 4.STSE 初步

9、了解搭建活动在人类建筑方面的应用.二、教学准备.4/11 分组材料:学生自带各种形状的积木,实验记录单教师准备:建筑图片,积木搭建作品图片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大家玩过积木吗?我们前面学会了观察、比较和分类方法后,今天进行搭建积木,相信我们将有更多的发现.二新课学习 1.探索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1每个小组准备好不同形状的积木2明确问题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3学生猜想4讨论,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一种形状的积木、另一种不同形状的积木不断搭高,比一比哪种形状更容易搭起来.5学生进行搭建,求证推测是否正确.6将容易搭的积木挑选出来,思考:这些容易搭的积木有什么特点?7小结:四

10、四方方、表面平平的积木更容易搭.2.试一试:我们组的积木可以搭多高?1要求:不但想办法往高搭,还要能用上更多不同形状的积木块.2小组分工合作,交待注意事项.3总结和鼓励三介绍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四整理材料,下课.第二单元探访大自然 1 课初识大自然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知道大自然里有许多秘密值得探索.2.科学探究 能静心听声音,判断和想象大自然中的事物.尝试搜集自然风光图片,尝试向同伴介绍大自然风光.3.科学态度 感受自然的美丽、神秘,让学生热爱自然,激发探究欲;学习达尔文科学考察过程中主要方法和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二、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提前搜集自己喜爱

11、的自然风光照片,向大家介绍这是什么地方?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教师准备:蛙鸣、杜鹃鸣叫、公鸡叫、雷鸣等音视频资料.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 大自然,是科学家们研究的对象.什么是大自然?大自然里都有些什么?这节课,让我们来初步了解.二新课学习 1.提取对大自然的已有认知并予以丰富 1老师播放来自大自然的声音选取带有各种自然之声的声音资料,学生听音判断和想象.2学生认真听,把听到的声音与对应的物体现象画下来.3交流.学生将头脑中一幅幅大自然的画面,用图画和言语表述出来.4出示大自然的声音对应的事物现象图片,与之前的交流结果进行印证或纠正.5 学生介绍自己见过的自然风景,丰富

12、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5/11 6小结.大自然里有山有水、有动植物,有各种自然现象例如雷电.大自然中蕴藏着很多奥秘,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揭示出其中的道理.2.了解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科技史实 1阅读.学生看图、看拼音自读短文,然后互相讲讲达尔文的故事.2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想.3总结.我们要像科学家达尔文一样,爱自然,多观察、勤整理、记录、善坚持.3.用手中的笔画出美丽的大自然.4.拓展:保护大自然.2 课 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一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知道一些自然现象.2.科学探究 初步经历明确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制

13、定考察计划,经历考察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3.科学态度、STSE 乐于参与考察活动 观察仔细认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在考察中知道要爱护大自然.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生活动手册中考察大自然的选项表,笔,小收纳盒子.教师准备:考察提示 PPT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模仿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方法,在校园中考察身边的大自然.二新课学习 1.明确考察对象 提问:1.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2.我们在校园里考察身边的大自然,选取哪个区域进行呢?2.交待考察提示 1选择植物多的地方 2考察时,要记录观察到了什么和有什么发现.3带回 2-3 样大自然的物

14、品.4爱护校园环境 5注意安全 3.排队,教师带领下,在校园中的已选取区域进行考察.4.完成考察任务之后,教师带领下排队返回教室.三整理,下课 1各自整理自己带回的物品,并要求妥善保管好.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为下节课作好准备.3 课 大自然中的发现.6/11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认识物品的特征.初步感知自然界的物品分为有生命和无生命的 2.科学探究培养观察、比较、分类能力.3.科学态度细致观察,如实描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自然的兴趣.4.STSE 爱护环境,不破坏环境,引导学生建立科学与技术的关联.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放大镜,塑料托盘,自己考察带回来的自然物品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

15、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提问:1.观察物体,需要哪些感官参与?用感官观察时要注意些什么?2.达尔文是怎样考察大自然的?二新课学习 1.观察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1学习使用放大镜教师首先演示怎样使用放大镜手持镜柄,眼看镜片中的物象,调整镜片距离物体的远近,直至看到清晰放大的物象,然后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警示学生注意安全,例如不要用放大镜对着太阳看,以烧伤眼睛.2小组内分享自己带来的物品,讨论怎么观察每个物体 借助感官和工具.3指导制订观察计划包括观察时组内成员怎样分工,如何做观察记录.4学生观察.2.给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分类1确定分类的标准 一分为二 2 自行分类

16、3 展示分类结果,小组内交流,相互评价 4扩大物品 X 围 由个人物品到全组物品 再次分类 5 继续扩大物品 X 围 由小组到全班再次分类6发现问题:物品越多,一分为二的分类标准比较难找.7教师指导:将物品按照有生命和无生命划分.3.考察交流会1组内整理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2全班交流,问题汇总3小结:在观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与之相关的科学问题.科学家们就是这样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使得科学不断进步的.4.拓展来自大自然的艺术 1教师展示叶画、石头拼图作品 2学生创作3学生作品展示 三整理材料,下课.第三单元 认识天气 第 1 课 多样的天气 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阴、晴、

17、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2科学探究初次经历较长时间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3 科学态度培养坚持性,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兴趣.4STSE 了解到人们在监测、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与途径.二、教学准备各种天气的图片、录像,天气符号图片,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 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天气,与我们密切相关.这节课,我们要开始学习有关天气的科学.二新课学习 1.认识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1这是什么天气?依次出示晴、阴、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图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2找晴天和阴天的特征首先出示不同地点的晴天图片,找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没有被云遮住.接着出示

18、不同地点的阴天图片,找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被云遮住了.3用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首先同时出示同一地点的晴天和阴天图片两 X.提问:用图形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怎么画才好区分呢?学生试画,然后交流.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晴天和阴天的天气符号,与之对照.4用符号表示.7/11 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依次出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多个图片.找上述每种天气的主要特征.学生试画,然后交流.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相应天气符号,与之对照.5 看符号认天气出示不同的天气符号,学生认天气.2.观察记录一周天气现象1明确任务任务 1: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学校,每天 9 点、12 点、下午 3 点任务 2

19、:不同地点,同一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不同区域的两家住地,每天 7 点 2领取任务同学们选择任务,相同任务的几个人组成小组.3记录指导 4 交待注意事项课后观察,坚持观察一周.与时记录和交流.注意安全.3.说一说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 1亲自观察、测量 2电视、广播中播放的天气预报3其他有天气信息的设备或人员三整理,下课.第 2 课 天气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能列举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们的生活影响实例.2.科学探究多角度分析不同天气对人们的活动方式的影响.查阅整理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资料.3.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关心天气的兴趣.4.STSE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意识到观察和长期的记

20、录是有用的,有助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关于天气的知识.二、教学准备图书资料、网络和终端设备、资料卡.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 我们知道了各种天气现象,还要能列举天气变化对人们和动植物生活影响的例子.二新课学习 1.了解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 观察教材中的 6 幅图 2 说一说:每幅图表示什么天气?人们在干什么?还适合干什么?3播放人们在不同天气中从事不同活动的图片资料验证学生所说,丰富学生认知 4依次出示放风筝、冬季户外运动会的场景图.5说一说:以上活动,在什么天气进行比较好?6小结 2.了解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1观察教材中的 4 幅图 2说一说:蝴蝶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21、蒲公英的形态有什么变化?它们的变化与天气有关吗?3对照教材场景图,教师讲述蜜蜂与天气的故事.4提供学生查阅天气对动植物影响的资料5进一步交流6小结三整理,下课.第四单元 常见的材料 第 1 课 生活中的材料 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辨认生活中的常见材料.知道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2科学探究 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分类等方法了解到常见材料的相同与不同.学着使用材料概念图,分类整理物品.3科学态度,STSE 体验到材料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进而意识到科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生活中的材料多是以组.8/11 合的形式存在的.二、教学准备每小组准备:各种单一材料制成的物品,如吸管、

22、纸、抹布、镜子等.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 看看我们的身边,课本是用纸印制的,衣服是用布做的,因此,纸是印制课本需要的材料,布是做衣服需要的材料.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二新课学习 1.认识常见的材料1依次出示教材上提供的 6 种单一材料制成的物品2思考:图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什么材料可以制成什么物品?3指导学生表达.例如:吸管、矿泉水瓶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可以制成吸管,塑料可以制成矿泉水瓶.4针对其余 5种材料制成的物品,学生照上面的方式依次表达.5小结:塑料、金属、纸、玻璃、木头、布,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材料.6出示更多由以上 6 种单一材料制成的物品

23、或图片.7按照材料的不同,将各种物品分类.8观察比较这 6 种材料有什么不同如光滑度、软硬度、透明度等.9小结:同种材料可以制成不同的物品.同类物品,也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成.2.辨别材料 1分组寻找 2-4 个多种材料制成的物品.2说一说:这个物品叫什么?它是用哪几种材料制成的?3想一想:同一个物品,不同部位为什么选用不同的材料?4小结:同一个物品,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材料,是根据人们不同的需要,选用不同特性的材料制成的.三整理,下课.第 2 课 纸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了解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物理特性.认识不同纸.2.科学探究经历观察和简单的对比实验的全过程,训练观察、比较、描述、设计、操作

24、等方法技能.初步了解控制变量和不变量的方法.3.科学态度,STSE 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探究兴趣,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二、教学准备每小组准备:四种纸牛皮纸、复印纸、新闻纸、餐巾纸,裁成条,约 10 cm2cm.放大镜、铁架台、水槽、彩色墨水、胶条或夹子.学生自带物品:在生活中搜集不同的纸制品.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展示师生收集的纸制品纸的多样性与多种用途,引导学生提出可研究的问题.二新课学习 1.比较不同的纸1依次出示 4 种纸牛皮纸、复印纸、新闻纸、餐巾纸 2思考:这些纸有哪些不同?怎么比较它们的不同?3指导:这些纸的颜色、厚薄、光滑度、软硬度、韧性等

25、都有不同,可用看、摸、揉、拉等方法比较它们的不同.2.比较 4 种纸的吸水性1猜想:餐巾纸、报纸、复印纸、牛皮纸的吸水性相同吗?2讨论:怎么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对比?3指导:每种纸的宽窄、长度、入水深度、入水时间等都要相同.不同的只是纸选了4 种.这样才好对比.4分组讨论,口述实验计划,组内交流.5提供实验计划X 例,指导完善本组计划.9/11 3.选择合适的纸做贺卡1选择自己喜欢的贺卡主题.2搜索资料,或请教他人,学习制作方法.3选择合适的纸和制作工具.4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制作贺卡5展示、交流.第 3 课 塑料 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不同材质的塑料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建立各种塑料袋、瓶的性质

26、与用途之间的关联.认识塑料瓶底的安全标识.2科学探究经历观察、比较对不同的塑料的过程,训练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3科学态度,STSE 能意识到塑料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树立安全、健康的生活意识.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各种不同的塑料袋、塑料瓶子,放大镜学生自带品:在生活中搜集不同的塑料制品.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 依次出示教材中的 7 种塑料制品.塑料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材料.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塑料.二新课学习 1.比较不同的塑料1比较不同功能的塑料袋首先出示四种不同的塑料袋.接着提问:这些塑料袋有哪些不同?透明度、韧性、软硬、透水性?可用

27、什么方法比较?不同的特性的塑料袋适合干什么?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计划,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展开对比观察活动.最后进行实验汇报和总结.2比较不同功能的塑料瓶首先出示3 种不同的塑料瓶分别与指南车信箱中的 3 种安全标识相对应.接着提问:这些塑料瓶有哪些不同?可用什么方法比较?不同的特性的塑料瓶适合干什么?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计划,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展开对比观察活动.最后进行实验汇报和总结.3认识塑料瓶安全标识出示与指南车信箱中的3 种安全标识相对应的塑料瓶图片 讲述安全标识的用意 2.调查家中塑料瓶的作用是否安全1明确调查目的2选用恰当的调查方法3做好调查记录4分析,得出调查结论.5做好安全宣

28、传.三整理材料,下课.第五单元 常见的工具 1.剪子和刀具.10/11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了解剪子和刀具的特征、结构,知道剪子和刀具有不同用途.2.科学探究经历使用剪子和刀具完成制作纸制物品的过程,总结剪子的使用方法.模仿设计制作小挂件.3.科学态度、STSE树立安全使用工具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意识到改进工具的意义.二、教学准备 学生用剪刀、裁纸刀、其他种类的刀和剪、手套、石块.做小挂件的材料和工具:剪刀 笔、裁纸刀、线绳、胶水,薄厚不同的彩纸 三、教学时间 1 至 2 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出示各种漂亮的窗花图片.剪窗花,需要使用剪子,有时,事先还要用刀具把大纸裁开.这节课

29、,我们一起来学习剪子和刀具.二新课学习 1.分开一 X 纸1提问:包书皮,需要把一 X 大纸分开,怎样才能分开呢?2 学生回答之后,出示教材中提供的 3 种方法 图片:用手撕开、用剪刀剪开、用裁纸刀割开.3观察比较裁开纸的效果.4讲解使用剪子和裁纸刀的安全要求:既要防止伤害自己,也要防止伤害他人.5教师示 X 操作.6学生实操.教师巡视指导.7再次比较 3 种分纸效果.8小结.使用工具比直接用手撕能更好地达到要求,工具是我们的好帮手.2.制作小挂件 1出示小挂件的图片或实物,提出任务:过新年,我们一起制作一些小挂件装扮教室,烘托节日气氛.2思考:做这样的小挂件,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怎样做?3学

30、生回答之后,教师出示并解读小挂件设计图、分步制作示意图.4根据教师的 X 例,学生分组交流并口述设计与制作思路.5教会使用剪刀的小窍门用剪刀的刀口后部剪硬纸片,用剪刀的刀尖部分把彩纸剪成碎纸条.6交待注意事项,尤其注意安全.7分发材料和工具材料:如薄厚不同、多种颜色的彩纸、线绳、胶水;工具:剪子、裁纸刀、笔等.8学生实操.教师巡视指导.9作品展示和交流.用挂件装饰教室.3.认识多种多样的剪子和刀具 1出示多种多样的剪子和刀具实物,配图简介名称,并演示操作其用途.2观察剪子和刀具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用途,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的关联.4.了解科技史石刀、石斧1解说古人发明石刀、石斧的过程.2与现在相比

31、,古人的石刀、石斧很粗糙,提示当时的材料和技术与现在的材料和技术的不同.三整理材料,下课.2.其他常见工具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认识锤子、筛子、漏斗、镊子等更多常见的工具,知道他们的用处.知道安全使用工具的方法.2.科学探究尝试建立工具的结构、用途、操作方法三者的联系,能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工具完成指定的工作.3.科学态度、STSE 初步体验和认识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大胆地表达探索使用工具的经验.乐于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二、教学准备工具类物品:漏斗、老虎钳、镊子、转笔刀等操作类物品:需要削的铅笔、铁丝、瓶子棉花等、螺丝类积木玩具内有扳手、螺丝刀、锤子.三、教学时间1-2 课时 四、

32、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儿歌导入:小锤子,敲敲敲;小钳子,夹夹夹;小剪刀,剪剪剪;订书机,咔咔咔.小小工具用处大,本领强大人人夸.儿歌中说了哪几种小工具?它们各有什么用途?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二 新课学习 1.认.11/11 识更多的工具1出示与教材中 7 幅插图相对应的工具实物.2说一说:这工具叫什么?它有什么用途?配图 3出示学生自带或者教师准备的其它工具,像前面一样进行介绍.4观察比较这些工具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用途,继续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的关联.5想一想:如果缺少了这些工具,会带来哪些不便?2.巧用工具1出示教材中的 6 幅插图2明确需要完成的任务削铅笔、舀红汤园、瓶中取棉花等.3出示教材中提供

33、的工具插图,遇到不认识的先注意观察它的结构,猜想其用途.4想一想,完成某个任务选用什么工具合适?记录下来 5交待注意事项,提出安全操作要求.6试一试,比一比,是这样吗?与之前的记录对照 7交流.说一说试用工具的体会.例如:削铅笔时,使用转笔刀最方便,其次是水果刀,剪刀的一侧刀刃也可以,但不方便.又如,舀红汤园,试了好几种工具,还是用漏勺最方便.8 小结.工具是我们的好帮手.选用合适的工具可以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3.用工具组装小车1出示组装小车的所有材料和工具先实物,后投影或配图 2观察:小车有哪些零部件?配备了哪些工具?3制定计划.想一想:哪种工具可能是用来安装哪种零部件的?4学生组装.试一试:用工具把零部件连接、固定组装成小车.5作品展示.比一比:谁装的小车最牢固?三整理材料,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