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的变化830.pdf

上传人:深夜****等你... 文档编号:84262437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群数量的变化83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种群数量的变化83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群数量的变化83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数量的变化830.pdf(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4.2 种群数量的变化(一)A 自主探究 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 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 的 形式。2研究方法或步骤:(见课本 65 页)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 根据实验数据,用 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 3表达形式 例: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 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 20 分钟就通过分裂繁殖一次。(1)用数学方程式表示:n 代以后细菌的数量 N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含义:在 条件下的种群,以 为横坐标,以 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图,曲线大致呈 型。2自然界中“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原因是什么?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含义

2、: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 的曲线,称为“S”型曲线。2产生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 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 ,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数量也会 ,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 。当种群的死亡率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就稳定在一定的水平。3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 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 ,又称 值。B 合作探究:【问 题 探 究 1】结 合 课 本 生 态 学 家 高 斯 的 实 验 结 果 理 解“S”型 增 长 的 特点:。“S”型曲线分析:画出 S 曲线的增长率 分别分析 B、C、D 点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B 点:出生率_死亡率;C 点:出生率_死亡率;D

3、点:出生率_死亡率 一开始 AB 段数量增长慢的原因是_。数量增长最快的是_段,其原因是 CD 段增长速度变慢的可能原因是 D 点达到最大值 K 值,K 值的含义是 你认为 K 值是个固定值吗,为什么?【问题探究 2】试从环境容纳量上分析保护大熊猫和控制鼠害的根本措施。C 巩固训练 1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 N0,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1.3思考:增长速率最快的点在那里?保持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1.3 N0 B.1.69 N0 C.2.3 N0 D.5.29 N0 2.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A“S

4、”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升高后降低 C在 K 值之前,不存在种内斗争 D当鱼的种群达到 K 值一半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3、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其种群数量变化,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先呈“S”形增长,后呈“J”形增长 B先呈“J”形增长,后呈“S”形增长 C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后会保持稳定 DK 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4、下图是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AEF 段 BDE 段 CBE 段 DCB 段 5、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

5、据种群增长的 S 型曲线,应该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K/2 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稳定 B种群增长率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6、下图是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回答(1)(5)题。(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点是 。(3)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到增大是在迁入 年后开始的。(4)此动物种群增长的曲线呈 型。(5)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的点是 ,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动物资源的更新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 点上。4.2 种群数量的变化(二)A 自主探究

6、(一)、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步骤是什么?提出问题 作出 制定计划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进一步探究。(二)、怎样进行酵母菌记数?采用 的方法,先将 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 ,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 ,将记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记数 内的酵母菌数量,以此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的总数。B 合作探究(一)、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问题探究 1】酵母菌是原核还是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怎么样的?【问题探究 2.】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什么的影响?【问题探究 3】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型;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

7、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型。【即学即练 1】下列关于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某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型增长 B在自然界中,种群不可能按“J”型曲线无限增长 C当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种群的增长方式呈“S”型曲线 D在一定的时期内,某种群的增长先出现“S”型曲线【问题探究 4】计数板 1 个小格的体积为)001.025161.0223mm(,若 A 为 1 个小格中的菌体数,B 为稀释倍数,则 1mL 培养液中的菌体数=(个)(二)、总结酵母菌培养实验步骤 【即学即练 2】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8、A培养液和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培养瓶轻轻震荡几次 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D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从同一培养瓶中吸出等量培养液进行计数(三)实验结果预测和实验结论分析【问题探究 5】增长曲线的总趋势为什么是先增加再降低?【即学即练 3】.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引起的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J”型型曲线 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 C 巩固训练 一 选择题 1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A

9、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 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他种群优越得多 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 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2.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K 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在 K 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 K 值时,出生率=死亡率 假设这是鱼的种群,种群达到 K 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 B C D 3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K 4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 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

10、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二填空题 1.酵母分为 a、b、c、d 四组,用不同方式培养,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 呈现 增长,原因是 (2)d 呈现 型增长。在 100h120 小时的增长率趋于 。若在现有条件下继续培养,其种群数量趋于 。(A 增多 B 减少)(3)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延长,酵母种群的增长率趋于 ,其可能的限制因素是 不足和 积累。a(每 3h 换一次培养液)40 60 80 100 120 140 时间(h)酵母种群的曲线 50 100 150 200 250 300 酵母数 b(每 12h 换一次培养液)c(每 24h 换一次培养液)d(不换培养

11、液)4.3 种群的结构学案(一)A 自主探究(一)群落的物种组成 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 的集合。2群落研究的问题包括:3.判断群落不同的重要特征是 4.丰富度:群落中 的多少,丰富度的规律?(二)种间关系 (1)捕食:一种生物以 作为食物。(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 和 等。(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 或 ,摄取 的养分以维持生活。(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 ,相互依存,彼此 。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 了不同的 ,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 现

12、象。影响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影响动物的主要因素是 。森林植物从高到低依次为 、。森林动物从高到低依次为 、。水中植物由浅层到深层可有浮游植物、绿藻、裸藻、红藻等 水中动物由浅层到深层也具有浮游动物、各水层鱼类、底层软体动物等垂直分层分布 群落中 的分层现象决定了 的分层现象。(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 等影响因素,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常呈 分布。(3)群落具一定空间结构的重要意义 不同种群的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合理空间分布,有利于 ,有利于种间关系协调发展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B 合作探究【问题探究 1】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即学

13、即练 1】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A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B 青藏高原上的苔原 C 海南岛三亚保护区的生物类型 D 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问题探究 2】正确判断种间关系:关系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 立 生 存。数 量 上 两 种 生物 ,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对 有害,对 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 ,而寄主会 数量上呈现出“”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 a;生存能力相同,如图 b。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 ,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 减少,后增加者 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是捕食者,是被

14、捕食者 【即学即练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 巩固训练 1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合理密植、

15、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农田生物之间的()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3下图分别为 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1)判断 AD 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A.;B.;C.;D.。(2)造成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 。(3)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 b 死亡,对 a 有利的曲线是 。4.3 种群的结构(二)A 自主探究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实验材料:土壤中的

16、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_起重要的辅助作用。探究问题:可以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以通过调查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还可以考虑在不同时间(如白天与晚上)或不同空间(如不同深度土层)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探究过程:(1)准备:制作_。因为土壤中的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轻盈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_法或_法进行调查,常采用_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记录。记录调查地点的_和_的主要情况。(2)取样:选择取样地点,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制罐底与地表几乎齐平,用花铲将罐内的土连罐子一起托出,将罐子中的土倒入_中,袋上应标明取样的_和_

17、等。(3)采集小动物:采集体形较大的动物;用 ;放在瓷盆内,挑拣动物。采集体形较小的动物:可以用_采集。(4)观察和分类 可借助有关的 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分类。观察:体型大,直接识别;体型小,。(5)统计和分析。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 ;二是 。B 合作探究 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所处地区的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假定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1)提出你们小组要探究的问题:_。(2)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_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_,前者一般适

18、用于_的群落。(4)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 4060 W 的电灯,这样做是利用了土壤动物具有_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目的。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入_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试管中。(5)除了进行上述问题的探究外,你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请你再提出一个要探究的问题:_。【即学即练】鼠妇是一种小型的陆生节肢动物,现计划对鼠妇的某些生活习性进行验证性实验。请你根据需要选择利用所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以了解鼠妇是否喜欢生活在常温下的湿土中。材料用具:鼠妇 15 只,圆形纸盒若干个(半径为 40c

19、m)、干燥土壤若干千克、清水、冰箱。实验方案:(可绘出示意图说明)_。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_。C 巩固训练、一、选择题 1.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 A、B、C、D 4 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2如图是对某地种植的广东松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A总能量增加 B种群密度上升 C环境阻力不变 D营养级能量降低 二填空题 1.入侵物种会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灾难性影响。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年份植物 2001 2002 2

20、003 2004 2005 A 10.0 9.2 8 6.8 5.5 B 3.0 2.1 1.1 0.3 0.1 C 0.3 0.6 1.1 1.5 2.3 D 3.0 2.0 0.4 0 0 E 3.2 2.8 1.7 1.3 0.5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所调查的 AE 五种植物中,你认为入侵物种是_,请在给出的坐标中绘出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2)通过调查分析知道,入侵种群在原产地时,AA 个体为 24%,aa 个体为 4%;侵入该地区后,Aa 个体为 48%,aa 个体为 16%。则该物种在入侵后的基因频率_。(填增大、减小、不变)(3)如果要全面了解所调查地块的物种多样性(

21、微生物除外),除 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_的调查。4.4 群落的演替 A、自主探究(一)、群落的动态发展 1、群落演替的概念: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 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2 群落发生演替的标志是 (二)、群落的演替类型 1、实例:光裸的盐地上是如何长出森林的呢?(1)过程:裸岩阶段 阶段苔藓阶段 阶段灌木阶段 阶段(2)初(原)生演替:在 _或有过生物生长但 _上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2、弃耕的农田又是如何发生群落的演替的?(1)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 小灌木灌木丛 林。(2)次生演替:是指在 _已不存在,但原有 基本保留,甚至

22、还保留了植物的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三)、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1、生物群落的演替是_与_综合作用的结果。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不合理的方式:人类可以砍伐森林、捕杀动物。(2)合理的方式: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甚至可以建立 。(3)影响结果: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和 进行。B 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问题探究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即学即练】在光滑的裸岩上长出森林,大约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23、: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演替的正确顺序是()A一一一一一 B一一一一一 C一一一一一 D一一一一一【问题探讨 3】解释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_次之,_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_等处于劣势。2、如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吗?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C 巩固练习 1、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

24、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A物种进化 B、外来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 D、垂直结构 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 B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 C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树林 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 3、以下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苔藓地衣草本植物 B地衣草本植物苔藓 C地衣苔藓草本植物 D草本植物地衣苔藓 4、下列情况下发生的演替,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水灾过后的草原 B过量砍伐的森林 C弃耕的农田 D光秃的裸岩 5关于演替的说

25、法错误的是 ()A 演替是群落根本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D不论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着,它贯穿着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 6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一条最不可能发生 ()A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断变化 B开始时物种数目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C在初始阶段之后,群落中生物物种的总量下降 D无生命的有机物总量增多 7、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就会演替出森林。请据此回答问题:(1)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其过程大致

26、是_。(2)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同时,地衣分泌的_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速了岩石风化成_的过程。(3)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_。(4)地衣阶段与苔藓阶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是_,微生物种类较多的是_。(5)在以上演替的各阶段中,所需时间最长的是_,所需时间最短的是_。A地衣和苔藓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到灌木阶段 C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 D森林阶段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 A 自主探究 1生态系统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与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请构建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者的关系统图 试一试:尝试列举出你所知道的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27、。它是指 B 合作探究【问题探究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分析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如 、等(2)_(自养型生物,主要是_ _),它是生态系的 ;(3)_(各种动物,根据食性又分为初 级、次级、三级等);(4)_(腐生异养型生物,包括_ _等)。【即时训练 1】一个腐木的空洞中,温度较外界低,底部有积水,洞内有原生动物、细菌、苔藓、蜘蛛和蚯蚓,这一腐木的空洞可称为一个()A、生态系统 B、群落 C、部落 D、种群 【问题探究 2】食物链和食物网 1、观察课本 91 页图 5-4 中的捕食关系,用箭头写出他们的关系。(强调:箭头方向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2、这条食物链总共有

28、几种生物?写出这条食物链中的每种生物的成分。怎样确定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呢?怎样确定消费者级别呢?3、(1)观察课本图 5-5 生态系统简图,1、数出图中有几条食物链?(2)猫头鹰在不同的食物链占有几个营养级?(3)青蛙和蜘蛛是什么关系 (4)思考:假如食物链中某个环节安生了变化,对其他生物有影响呢?例如:上图中猫头鹰减少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即时训练 2】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A 生产者 B非生物因素 C分解者 D消费者【即时训练 3】在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A.蓝藻 B.草履虫 C.蘑菇 D.蝗虫:【即时训练 4】(2004 年河南、湖南、湖北卷)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A一种生

29、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即时训练 5】根据下图所表示的食物网回答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有_条食物链。(2)图中的次级消费者是_。(3)图中占有两个不同营养级的生物是_。(4)如果由于灾害使得植物大减,则鹰的数量将会_。C 巩固练习 1、绿眼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在有光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在无光条件下却能在无光条件下却能在水中摄食有机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它()A是生产者 B是分解者 C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 D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2、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A硝化细菌、紫菜、地衣 B木耳、

30、团藻、白菜 C衣藻、小麦、醋酸菌 D海带、苹果树、酵母菌 3、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A草兔狼细菌 B阳光草兔狼 C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D昆虫蛇鹰 4、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中,应属于()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A+B+C 5、原产于墨西哥的紫茎泽兰传到中国,在中国长势疯狂,占地为王,成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绿色灾难。下列不是紫茎泽兰在我国泛滥成灾的原因是()A我国西南地区的气候适宜紫茎泽兰的生长 B脱离原产地后,失去天敌的控制 C脱离原产地后,失去与其竞争关系物种的制约 D一旦脱离原产地,就发生基因突变,变得生命力特别强 6、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1

3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条食物链。水 鸟甲 壳 类水 藻水 绵水 蚤小 鱼淡 水 虾大 鱼(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_,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_。(3)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_。A.海鸟 B.水绵 C.水藻 D.腐生细菌、真菌 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A 自主探究(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生态系统的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和 的过程。(二)、能量流动的过程 阅读课本第 94 页内容及图 56、图 57。1、地球上几乎所有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光能。能利用光能的生物类群有:极少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

32、,所需能量来自 2、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3、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4、输入(或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5、(从来源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除外)6、(从去向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最高营养级除外)B 合作探究【问题探究 1】阅读第 95 页 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 1、指出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同化量:生产者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2、指出生产者能量的去向?3、计算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4、为什么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向下一营养级?5、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的最终去向是什么?【问题探究 2】能量流动的特点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 能量传递效率大约

33、为 2、生态系统在能量方面是否自给自足?3、为什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 45 个营养级?【即学即练】若某人流落到荒岛上,那里除水外,几乎没有任何生物。该人随身尚有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 千克玉米。你认为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他维持更长时间等待救援?A、现吃鸡,再吃玉米 B、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C、巩固训练 1、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如此食物网中共有六条食物链,丁占四个不同的营养级 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克利用的总

34、能量的总和 D、向此生态系统中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总能量最初来源是()A、光合作用 B、高能化学键 C、绿色植物 D、太阳光能 3、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 ag 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 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主要原因_。(2)图乙中,若 A 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 B 表示_,C 表示 _。若图甲中营养级所固定

35、的太阳能总量为 y,则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 效率是_(用图中所给字母表示)。(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甲 庚 己 戊 丁 丙 乙 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二)A 自主探究(一)、研究能量流动有什么实践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 ,使能量得到 的利用。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 关系,使能量高效地流向对人类 的部分。(二)什么是生态农业?1、生态农业是指运用 的原理,在 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应用现在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态体系。2、生态系统中 和 是生态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在生 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主要是通过 来完成的。

36、3、遵循生态学原理,就可以合理设计 ,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 利用。使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成为 ,也就是使废物 ,以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 。B合作探究【问题探究 1】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实现对能量的 利用,提高能量的 2、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 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的部分。【即学即练 1】从生态能量流动角度解释为什么要合理放牧?农田进行除草除虫的意义?【即学即练 2】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分析下列四项中,能量不利于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的是 ()A在森林中,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里 B在草原牧场,使能量多流向牛和羊 C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人的食物)D

37、在养鱼池,让有机肥料以腐屑形式被鱼类或饵料动物直接摄食【问题探究 2】食物链中能量最值怎么计算?1、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 10%20%传到下一营养级,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因此食物链越长,能量损失越多。为了充分利用能量,应尽量缩短食物链。有关能量的最值计算方法总结如图:2、同一食物链不同环节能量传递效率往往不完全相同,不涉及“最多”、“最少”,计算时不能按 10%,20%,而需按具体数值计算,如在食物链 ABCD 中,能量传递率分别为a%、b%、c%,若 A 的能量为 M,则 D 的能量为 Ma%b%c%。【即学即练 3】在下列食物网中,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传递效率为 10

38、%20%,据图 3 回答以下问题:图 3(1)在这个食物网中,可以称为初级消费者的生物种群有_;(2)在鸟增加能量积累为 A 的过程中,需要生产者提供的能量应不少于_A;(3)在鸟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各占 50%,则需要生产者提供的能量应大约在_A 至_A 之间;C 巩固训练 1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一些基本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2下图虚线框内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有_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的_和_能沿着这种渠道进行。(2)在生态系统中下一代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其原因包括(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择,填序号)_。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部分能量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