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df

上传人:深夜****等你... 文档编号:84236830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9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纲解读 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 题型 备考指南 考纲下载 核心知识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016 课标,37(2)题,10分 2014 课标卷,9 题,4 分 2014 课标卷,89 题,8 分 选择题 综合题 命题重点:今后,以区域图为载体,结合人类活动,运用整体性的原理解释地理现象,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考查形式: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难度系数 0.5 左右。热点探究: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命题方向来看,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问题,以自然带的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地理

2、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直是高考的重点。自然地理环 境的差异性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016 课标,1011 题,8分 2014 大纲卷,45 题,8 分 2013 课标卷,6 题,4 分 2013 课标卷,8 题,4 分 2013 课标卷,37(1),(2)题,14 分 选择题 综合题 学习目标定位 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有关地理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地理要素 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

3、)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 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要素 相互影响 典例 气候与地貌 气候地貌 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条件下;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 地貌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气候 天”的气候 气候与水文 气候水文 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变化小 水文气候 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

4、湿度大,昼夜温差小 气候与生物 气候植物 动物 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 植物气候 森林茂盛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 气候与土壤 气候土壤 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 土壤气候 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 地貌与水文 地貌水文 刚果河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是冰川地貌积水而成的 水文地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是河流堆积作用而成 貌 地貌与生物 地貌生物 阴坡、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在阳坡,冷杉在阴坡 生物地貌 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

5、面加快了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整体性的表现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要素的分析法 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 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

6、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图。2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