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pdf

上传人:深夜****等你... 文档编号:84224329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4.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药学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学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pdf(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中药学 第一单元 药性理论 要点一:四气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药物的药性是从药物用用于机体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一般说来,2.四气的作用:一般来讲,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等功效。但药性寒热主要反应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基本倾向,并非具体功效。“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即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是临床用药的一般原则。要点二:五味 五味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辛甘酸苦咸是五种最基本的滋味 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

2、味的确定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五味是最基本的滋味,此外还有附属于酸甘的涩味和淡味等。药味的确定,不仅表示味觉感知的的真实滋味,同时也反映药物的实际性能。2.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1)辛,能散、能行,一般具有解表、行气、行血等作用,多用于治疗表证、气滞和血瘀等病证,如木香、红花,都有辛味。(2)甘,能补、能缓、能和,一般具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等作用,多用于治疗体虚多汗,久泻拘挛疼痛等病证。如人参、熟地黄、饴糖、甘草等。(3)酸,能收、能涩(即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于治疗体虚多汗,久泻久痢,久咳久喘,遗精滑精、尿频遗尿等病证。(4)涩,作用及应用与酸味相似。(5)苦,能泄、能

3、燥,一般具有通泄大便,降泄逆气,清泄实火,燥湿等作用,多用于治疗便秘、咳喘、呕吐、呃逆、实热和湿热、寒湿等病证。(6)咸,能软、能下,一般具有软坚散结和泄下的作用,多用于治疗瘰疬、瘿瘤、痰核等病证。(7)淡,能渗、能利,一般具有渗湿利水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病证。要点三:升降浮沉 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 1.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药物升降沉浮趋向是与所治病证的病势趋向相对而言。a 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都能上行向外,药性都是升浮的;b 具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潜阳熄灭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及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

4、则能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c 但有些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不明显,或存在着双向性,如麻黄既能发汗,又可平喘、利水;川芎既“上行头目”,又“下行血海”。2.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药物的炮制和配伍是影响药性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例如,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在复方配伍中,性属升浮的药物在同较多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的制约;反之亦然。要点四:归经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表示药物作用的部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归经所依据的是用药后的机体效应所在,而不是指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分布。要点五:毒性 毒性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 1.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有

5、毒药物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或相当,因而治疗用药时安全度小,易引起中毒反应;、有些无毒药物剂量过大或服用时间过长也可产生中毒反应,如人参、艾叶、知母等。2.结合具体有毒药物认识其使用注意事项 人参、艾叶、知母等皆有产生中毒反应的的报导,这与剂量过大或服用时间过长等有密切的关系。毒性反应在临床用药时应尽量避免的。由于毒性反应的产生与药物贮存、加工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用量、使用时间的长短及病人的体质、年龄、证候性质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使用有毒药物时,应从上述各个环节进行控制,避免中毒发生。第二单元 中药的配伍 要点一:中药配伍的概念和意义 配伍是指由目的的按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特点有

6、选择的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 1.中药配伍的概念中药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相配合同用 2.中药配伍的意义 单味药的力量有限,难以治疗病情较重的患者,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对于单用会产生毒副反应的药物,选择有的配伍可以抑制或消除其毒副反应;对于病情比较复杂的患者,配伍用药可以达到既分清主次,又全面兼顾的目的。要点二:中药配伍的内容 (1)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疗效;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全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止痉定搐的作用。(2)相使:即在性能

7、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3)相畏:即两种药物配伍使用,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4)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比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附: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5)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原有功效降低,甚至消失。

8、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附:相恶,只是两药的某方面或几方面的功效减弱或丧失,并非二药的各功效全部相恶。如生姜恶黄芩,只是生姜的温肺、温胃功效与黄芩的清肺、清胃功效互相牵制而疗效降低,但生姜还能和中开胃治不欲饮食并喜呕之证,黄芩尚可清泄少阳以除热邪,在这些方面,两药并不一定相恶。(6)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能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八畏”中的若干药物 2.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略)第三单元 中药的用药禁忌 要点一:配伍禁忌 1.“十八反”的内容:半蒌贝蔹芨攻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甘草反甘逐、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

9、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2.“十九畏”的内容: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附:十九畏和相畏两者中的“畏”含义不同。十九畏是指药物配伍后能够产生毒性作用,属于配伍禁忌,而相畏是指一种药物的毒性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属于用药的配伍关系,两者有本质的不同,应加以区别对待。要点二:证候禁忌 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用范围,因此,临床用药也就有所禁忌,称“证候禁忌”。如:麻黄性味辛温,功能发汗解表、散风寒,又能宣肺平喘利尿,故只适宜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或肺气不宣

10、的喘咳,而对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肺肾虚喘则禁止使用。又如黄精甘平,功能滋阴补肺、补脾益气,主要用于肺虚燥咳、脾胃虚弱及肾虚精亏的病证。但因其性质滋腻,易助湿邪,因此,凡脾虚有湿、咳嗽痰多以及中寒便溏者则不宜服用。要点三:妊娠用药禁忌 1.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 妊娠禁忌药是妇女在妊娠期间,除中断妊娠和引产外,禁忌使用或须慎重使用的药物。避免引起堕胎是妊娠用药禁忌的主要理由。随着对妊娠禁忌药的认识加深,现在认为对母体不利、对产程不利、对胎儿不利、对产后儿童生长发育不利的药物,亦当禁忌。2.妊娠禁忌药的分类及使用原则(1)分类 禁用药:多系剧毒药,或药性作用竣烈之品,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物。慎用药:多为

11、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温里药中的部分药物。(2)使用原则: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可以根据病情的需要斟酌使用。但是,必须强调指出,除非必用时,一般应尽量避免使用,以免发生事故。要点四:服药饮食禁忌 1.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一般情况下,患者应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利于疾病的治疗。此外,根据病情及用药特点,忌食与病情和病性不相宜的食物。2.特殊疾病的饮食禁忌 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寒性病,应忌食生冷食物、清凉饮料等;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等;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黄疸胁

12、痛,应忌食动物脂肪及辛辣烟酒刺激物品;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肾病水肿,应忌食食盐、碱过多的和酸辣太过的刺激食品;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第四单元 中药与用法的剂量 要点一:剂量 1.中药剂量的含义:剂量,用药量,称为剂量,一般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也有是指在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2.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药物的剂量确定,主要依据药物的性质、患者的病情及应用的形式来确定。(1)药物性质:一般来说,药性缓和,用量宜大;药性峻猛,用量宜小。无毒药物,用量宜大;有毒药物用量宜小,应将剂量严格控制在安全有效范围内。

13、矿石贝壳类药物质重,用量宜大;花叶类药物质轻,用量宜小。(2)患者情况:一般来说,重病急疾,用量宜大;轻病缓疾,用量宜小。新病用量宜大;久病用量宜小。体质强壮者,用量宜大;体质虚弱者,用量宜小。(3)应用形式:一般来说,药物单味应用,用量宜大;复方应用,用量宜小。入汤剂用量宜大;入丸散剂用量宜小。(4)此外,在确定药物剂量时,还应考虑季节气候及居住环境等自然条件,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3.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剂量(见各章节)要点二:中药的用法 1.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先煎:磁石、牡蛎等矿物类及贝壳类药物,因其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故应先煎30

14、 分钟后,再纳入其他药物同煎;又如川乌、附子等经久煎后可以降低其毒性,也宜先煎。后下:如薄荷、藿香等芳香类药物,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易被挥发损耗,故应后下;又如大黄、番泻叶等其有效成分煎煮时易被破坏,也宜后下。包煎:如蒲黄、海金沙等药材质地过轻,煎煮时易漂浮在液面上,而不利于煎煮;又如车前子、葶苈子等药材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煎煮时容易粘锅及糊化;又如辛夷、旋覆花等药材有茸毛,对咽喉有刺激性,均宜用纱布包煎。另煎:如人参、西洋参等贵重药材,为了避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收,造成浪费,一般宜另煎。烊化:如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物,容易黏附于其他药物表面及砂锅底部,宜另行烊化,再与其他药汁兑服。冲服

15、: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物及竹沥等液体性药材,宜用煎好的其他药液或开水冲服。此外,某些贵重药物研粉,也常采用冲服的方法。2.服药时间 (1)空腹服:峻下逐水药、攻下药、驱虫药宜晨起空腹服,有利于药物迅速发挥作。(2)饭前服:多数药特别是补虚药和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均宜饭前服,有利于药物迅速进入小肠消化吸收。(3)饭后服:消食健脾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有利于消食化滞和减少药物对胃肠道刺激。(4)睡前服:缓下药、涩精止遗药、安神药宜睡前服,以便顺应人体生理节律而充分发挥药效。(5)定时服:疟药宜在疟发前 2 小时服。(6)不拘时服:病情急险,则当不拘时服,以便危急救逆。第八章 解 表 药 第一

16、节 发散风寒药 名称功效临床应用备注参考图例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水肿。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宜炙用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慎用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心悸。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或月经多慎用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风寒感冒。脾胃气滞,胸闷呕吐。解鱼蟹毒,不宜久煎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风寒感冒。脾胃寒证。胃寒呕吐。肺寒咳嗽。呕家圣药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风寒感冒。水肿脚气。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当忌用。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外感表证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17、疮疡初起兼有表证。吐衄下血。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长于祛风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证。风中之润剂 治风之通药。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风寒感冒。风寒湿痹。治上半身疼痛最好阴血亏虚者慎用。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风寒感冒。头痛,牙痛,痹痛等多种疼痛证。鼻渊。带下证。疮痈肿毒。阴虚血热者忌服。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喘。反藜芦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蒿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风寒感冒,巅顶

18、疼痛。风寒湿痹。阴血亏虚、肝阳上亢、火热内盛之头痛者忌服。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风寒感冒。鼻渊。风湿痹痛。风疹瘙痒。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风寒感冒。鼻渊。鼻塞流涕之要药阴虚火旺者忌服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风寒感冒。阴盛格阳。鹅不食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风寒感冒。鼻塞不通。寒痰咳喘。疮痈肿毒。胡荽发表透疹,开胃消食。麻疹不透。饮食不消,纳食不佳热毒壅盛而疹出不畅者忌服。柽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麻疹不透,风疹瘙痒。风湿痹痛。麻疹已透者不宜使用。相同点 相异点 荆芥 味辛性微温,温而不燥,长于发表散风,对于外感表证,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或风疹瘙痒均宜。质

19、轻透散,发汗之力较防风为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均常选用 又能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 质松而润,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用药”又能胜湿、止痛、止痉,相同点 相异点 麻黄 辛温解表、发散风寒常用药 治风寒感冒 发汗作用较强,主治风寒感冒重证 桂枝 发汗解表作用较为和缓 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均可用之 细辛 辛温走窜,达表入里,发汗之力不如麻黄、桂枝,但散寒力胜,治寒犯少阴之阳虚外感。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名称功效临床应用备注参考图例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头痛眩晕,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

20、荷梗偏于行气和中。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气虚便溏者慎用。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急慢惊风,破伤风证。小儿夜啼不安。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孕妇当慎用。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肺热咳嗽、燥热咳嗽肝阳上亢目赤昏花。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肝阳上亢。目赤昏花。疮痈肿毒。

21、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风热感冒,头昏头痛。目赤肿痛。风湿痹痛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表证发热及少阳证。肝郁气滞。气虚下陷,脏器脱垂。退热截疟,又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外感表证。麻疹不透。齿痛口疮,咽喉肿痛,温毒发斑。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崩漏下血。善清解阳明热毒,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宣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麻疹已透,阴虚火旺,以及阴虚阳亢者,均当忌用。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

22、不透。热病口渴,消渴证。热泄热痢,脾虚泄泻。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外感表证。热病烦闷。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风热感冒。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水肿尿少。表虚自汗者不宜使用。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目生翳障。出血证。相同点 相异点 薄荷 疏散风热、透疹、利咽 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风疹瘙痒;风热上攻,咽喉肿痛等证。辛凉芳香,清轻凉散,发汗之力较强 外感风热、发热无汗者首选。牛蒡子 1.辛散苦泄,性寒滑利,兼能宣肺祛痰,2.外散风热,内解热毒 1.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咯痰不畅者适宜 2.有清热解毒

23、散肿之功 蝉蜕 1.甘寒质轻,能疏散肺经风热 2.长于疏散肝经风热 1.利咽、透疹、止痒 2.明目退翳,凉肝息风止痉 相同点 相异点 桑叶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肝阳上亢,头痛眩晕;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以及肝肾精血不足,目暗昏花。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 平肝、清肝明目之力较强,又能清热解毒。相同点 相异点 柴胡 发表、升阳 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以及清阳不升等证。升阳举陷 治气虚下陷,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脏器脱垂 主升肝胆之气,长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退热,疏肝解郁,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升麻 主升脾胃清阳之气,其升提(升阳

24、举陷)之力较柴胡为强,并善于清热解毒,又常用于多种热毒病证。透疹 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葛根 葛根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而达到生津止渴、止泻之功,常用于热病烦渴,阴虚消渴;第九章 清 热 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名称功效临床应用备注参考图例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温热病气分实热证。肺热喘咳证。胃火牙痛、头痛、消渴证。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生石膏煎服,宜先煎。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寒水石清热泻火。热病烦渴、癫狂。口疮、热毒疮肿、丹毒烫伤。脾胃虚寒者忌服。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

25、便秘。脾虚便溏者不宜用。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脾胃虚寒者忌服。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竹叶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热病烦渴。口疮尿赤。温病热陷心包,神昏谵语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忌用。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热病烦渴。口疮尿赤、热淋涩痛。鸭跖草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风热感冒、高热烦渴。咽喉肿痛、痈疮疔毒。水肿尿少、热淋涩痛。脾胃虚弱者,用量宜少。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热病心烦。湿热黄疸。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

26、痛。火毒疮疡。脾虚便溏者不宜用。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瘰疬、瘿瘤。乳痈肿痛。脾胃寒弱者慎用。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头痛、眩晕。肠燥便秘。气虚便溏者不宜用。谷精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眼生翳膜。风热头痛。阴虚血亏之眼疾者不宜用。密蒙花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眼生翳膜。肝虚目暗、视物昏花。青葙子清热泻火,明目退翳。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有扩散瞳孔作用,青光眼患者禁用。相同点 相异点 石膏 清热泻火 治温热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 泻火之中长于清解,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

27、喘咳、胃火头痛牙痛 知母 泻火之中长于清润,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 相同点 相异点 芦根 芦根为芦苇的根茎,苇茎为芦苇的嫩茎。功效相近。长于生津止渴 芦苇 长于清透肺热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名称功效临床应用备注参考图例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 解 毒,止血,安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枯芩善清上焦肺火,主治肺热咳嗽痰黄;子芩善泻大肠湿热,主治湿热泻痢腹痛。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湿热泻痢。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痈肿疖疮,目赤

28、牙痛。消渴。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长于清中焦湿热。为治泻痢要药,善清泻心经实火与胃火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姜黄连善清胃和胃止呕,;萸黄连善舒肝和胃止呕,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湿热带下、热淋。湿热泻痢、黄疸。湿热脚气、痿证。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长于清泻下焦湿热脾胃虚寒者忌用。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脾胃寒者不宜用,阴虚津伤者慎用 秦皮清热燥湿,收涩 止 痢,止带,明目。湿热泻痢、带下。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脾胃虚寒者忌用

29、。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湿热泻痢、便血、黄疸。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湿热小便不利。脾胃虚寒者忌用,反藜芦。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湿热疮毒、湿疹,疥癣。湿热黄疸,风湿热痹。脾胃虚寒者慎用。苦豆子清热燥湿,止痛,杀虫。湿热泻痢。胃脘痛,吞酸。湿疹、顽癣。白带过多。疮疖、溃疡。三棵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湿热泻痢、黄疸、湿疹。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马尾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湿热泻痢、黄疸。热病烦躁。肺热咳嗽。痈疮肿毒,目赤肿痛。相同点 相异点 黄芩 性味皆苦寒,均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主 湿热内盛或热毒炽盛之证 泻上焦肺火 肺热咳嗽 黄连 泻中焦胃火 泻心火,中

30、焦湿热、痞满呕逆及心火亢旺、高热心烦 黄柏 泻下焦相火 除骨蒸,湿热下注诸证及骨蒸劳热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名称功效临床应用备注参考图例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痈肿疔疮。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热毒血痢。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痈肿疮毒,瘰疬痰核。风热外感,温病初起。热淋涩痛。脾胃虚寒及气虚脓清者不宜用。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肺热咳喘,肺痈吐脓,咽喉肿痛。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瘙痒。痈肿疮毒,蛇虫咬伤。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不宜多服久服;脾胃

31、虚寒者不宜用。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喉痹口疮,痄腮丹毒。善解心胃二经实火热毒;脾胃虚寒者忌用。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温毒发斑,血热吐衄。咽痛口疮,火毒疮疡。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暑热惊痫,惊风抽搐。胃寒者慎用。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风热感冒,温毒发斑。血热出血。虫疾。杀虫及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服用时忌油腻。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痈肿疔毒,乳痈内痈。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清热解毒

32、、消痈散结之佳品治疗乳痈之要药。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疔疮肿毒,乳痈肠痈。毒蛇咬伤体质虚寒者忌服。野菊花清热解毒。痈疽疔疖,咽喉肿痛。目赤肿痛,头痛眩晕。治外科疔痈之良药。重楼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痈肿疔疮,咽喉肿痛,毒蛇咬伤。惊风抽搐。跌打损伤。体虚、无实火热毒者、孕妇及患阴证疮疡者均忌服。拳参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镇肝息风。痈肿瘰疬,毒蛇咬伤。热病神昏,惊痫抽搐。热泻热痢。血热出血。无实火热毒者不宜使用。阴证疮疡患者忌服。漏芦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乳痈肿痛,瘰疬疮毒。乳汁不下。湿痹拘挛。治乳痈之良药。气虚、疮疡平塌者及孕妇忌服。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杨梅

33、毒疮,肢体拘挛。淋浊带下,湿疹瘙痒痈肿疮毒。肝肾阴虚者慎服。服药时忌茶。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肺痈吐脓,肺热咳嗽。热毒疮毒。湿热淋证。治肺痈之要药。善清膀胱湿热虚寒证及阴性疮疡忌服。金荞麦清热解毒,排脓祛瘀肺痈,肺热咳嗽。瘰疬疮疖,咽喉肿痛。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肠痈腹痛,热毒疮疡。跌打损伤,经闭痛经。风湿痹痛。治肠痈要药,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肠痈肺痈,痈肿疮毒。产后瘀阻腹痛治疗肠痈腹痛的首选药物。脾胃虚弱,食少泄泻者忌服。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咽喉肿痛。痰盛咳喘。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孕妇忌用或慎用。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有

34、毒,脾胃虚寒者慎用。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止血。咽喉肿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外伤出血。风寒伏肺咳嗽失音者禁服。青果清热解毒,利咽,生津。咽喉肿痛,咳嗽烦渴。鱼蟹中毒。锦灯笼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利尿通淋。咽痛音哑,痰热咳嗽。小便不利,热淋涩痛。脾虚泄泻者及孕妇忌用。金果榄清热解毒,利咽,止痛。咽喉肿痛。痈肿疔毒。脾胃虚弱者慎用。木蝴蝶清肺利咽,疏肝和胃。喉痹音哑,肺热咳嗽。肝胃气痛。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毒血痢。疮痈肿毒。热毒血痢之良药。虚寒泄痢忌服。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热毒血痢。热毒疮疡。崩漏,便血。脾胃虚寒,肠滑作泄者忌服。鸦胆子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热毒血痢,冷

35、积久痢。各型疟疾。鸡眼赘疣。有毒,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孕妇及小儿慎用。地锦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热毒泻痢。血热出血证。湿热黄疸。热毒疮肿,毒蛇咬伤。委陵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毒泻痢。血热出血。翻白草清热解毒,止血,止痢。湿热泻痢。痈肿疮毒。血热出血。肺热咳喘。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疮痈肿毒,蛇虫咬伤。腹胀水肿。湿疮湿疹。虚证水肿忌用。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热淋涩痛。阴疽及脾胃虚寒者忌用。山慈菇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痈疽疔毒,瘰疬痰核。症瘕痞块。正虚体弱者慎用。熊胆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热极生风,惊痫抽搐。热毒疮痈。目赤翳障。脾胃虚寒者忌服

36、。虚寒证当禁用。千里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痈肿疮毒。目赤肿痛。湿热泻痢。脾胃虚寒者慎服。白蔹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疮痈肿毒,瘰疬痰核。水火烫伤,手足皲裂。脾胃虚寒者不宜服。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四季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敛疮。水火烫伤,湿疹,疮疡。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热淋,泻痢。外伤出血。脾胃虚寒,肠滑泄泻者慎用。绿豆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痈肿疮毒。暑热烦渴。药食中毒。水肿,小便不利。脾胃虚寒,肠滑泄泻者忌用。相同点相异点连翘清热解毒透热达表清里热而解毒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热毒疮疡清心解毒之力强善于消痈散结,为疮家圣药,亦治瘰疬痰核金银花疏散表热之效优,炒炭后善于凉血止痢,治热毒血痢相

37、同点相异点大青叶三者大体同出一源,功效亦相近,皆有清热解毒、凉 血 消 斑 之 作用。凉血消斑力强板蓝根解毒利咽效着青黛清肝定惊功胜相同点相异点野菊花清热解毒苦寒之性尤胜,长于解毒消痈疮痈疔毒肿痛多用之菊花辛散之力较强,长于清热疏风上焦头目风热多用之相同点相异点锦灯笼热解毒利咽治咽喉肿痛偏于化痰利咽治痰热咳嗽,青果偏于生津利咽,治咽干口燥,烦渴音哑。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名称功效临床应用备注参考图例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阴虚内热,骨蒸劳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热病伤

38、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反藜芦。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痈肿疮毒。治无汗骨蒸之要药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炙用。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用。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痈肿疮疡。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打损伤。血寒经闭不宜用。反藜芦。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温病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脾虚便溏者忌服。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定惊。温病高热,神昏谵语,惊风,癫狂血热妄行斑疹、

39、吐衄。痈肿疮疡,咽喉肿痛。脾胃虚寒者忌用。相同点相异点玄参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治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内热泻火解毒力较强,故咽喉肿痛、痰火瘰疬多用生地黄热凉血力较大,故血热出血、内热消渴多用。第五节 清虚热药 名称功效临床应用备注参考图例 青蒿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劳热骨蒸。暑热外感,发热口渴。疟疾寒热。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白薇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阴虚发热,产后虚热。热淋,血淋。疮痈肿毒,毒蛇咬伤,咽喉肿痛。阴虚外感。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阴虚发热,盗汗骨蒸。肺热咳嗽。血热出血证外感风寒发热及脾虚便溏者不

40、宜用。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阴虚发热。疳积发热。外感风寒,血虚无热者忌用。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骨蒸潮热。小儿疳热。湿热泻痢。痔疮肿痛、痔漏成管脾胃虚寒者慎用。相同点 相异点 银柴胡 退热 清虚热,除疳热 尤善治疗阴虚发热、小儿疳热 柴胡 发表退热 外感发热、邪在少阳之往来寒热。相同点 相异点 胡黄连 苦寒清热燥湿之品 善除胃肠湿热,同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善退虚热、除疳热 黄连 则善清心火、泻胃火,为解毒要药。第十章 泻下药 第一节 攻下药 名称功效临床应用备注参考图例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热毒疮疡,烧烫伤瘀血证。湿热痢疾、黄疸、淋

41、证非实证,不宜妄用;脾胃虚弱者慎用;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芒硝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积滞便秘。咽痛、口疮、目赤及痈疮肿痛。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或慎用。番泻叶泻下通便。热结便秘。腹水肿胀。妇女哺乳期、月经期及孕妇忌用。芦荟泻下通便,清肝,杀虫。热结便秘。烦燥惊痫。小儿疳积。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及孕妇忌用。生大黄 泻下力强,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 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大黄炭 多用于出血证。大黄 均为泻下药,常相须用治肠燥便秘。味苦泻下力强,有荡涤肠胃之功,为治热结便秘之主药 芒硝 味咸,可软坚泻下,善除燥屎坚结。第二节 润下药 名称功效临床应用备注参考图例

42、火麻仁润肠通便。肠燥便秘。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肠燥便秘。水肿胀满及脚气浮肿。孕妇慎用。松子仁润肠通便,润肺止咳。肠燥便秘。肺燥干咳。脾虚便溏,湿痰者禁用。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名称功效临床应用备注参考图例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水肿,臌胀,胸胁停饮。风痰癫痫。疮痈肿毒。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京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水肿、臌胀、胸胁停饮。痈肿疮毒,瘰疬痰核。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胸胁停饮,水肿,臌胀。咳嗽痰喘。头疮、白秃、顽癣及痈肿。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商陆泻下逐水,消肿散结。水肿,臌胀。疮痈肿毒。孕妇忌用。牵牛子泻下

43、逐水,去积杀虫。水肿,臌胀。痰饮喘咳。虫积腹痛。孕妇忌用。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巴豆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寒积便秘。腹水臌胀。喉痹痰阻。痈肿未溃、疥癣恶疮。孕妇及体弱者忌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千金子逐水消肿,破血消症。水肿、臌胀。、症瘕、经闭。甘遂 均为峻下逐水药,具有泻水逐饮之效,作用峻猛,三者均有毒,且不宜与甘草同用;内服时,多醋制,可降低其毒性。常同用治疗水肿、臌胀、胸胁停饮之证。作用最强 遂善行经隧之水湿,京大戟 偏行脏腑水湿,芫花 最弱 泻胸胁水饮,并祛痰止咳见长。巴豆 辛热燥烈,要力刚猛,峻下冷积,开通闭塞,主治冷积便秘重症;大黄 苦寒泄降,峻下实热,荡涤胃肠,主治实热积滞便秘急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