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备课第3单元.pdf

上传人:深夜****等你... 文档编号:84213484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备课第3单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备课第3单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备课第3单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备课第3单元.pdf(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备课第 3 单元 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 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 25 个。在阅读中理解句子和积累词语。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五十六个民族,体会各民族的深情;激发学生热爱多民族的感情,以及学会感谢身边的人为自己做的事。3在阅读中继续学习标注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4继续加强写摘录笔记,自觉积累课内、课外好词语、好句子。5通过开展“聊天会”“写民族文化习俗”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并学会修改习作。教学重点、难点:1、养成写摘录笔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2、引导学生体验各民族之间的情感,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感谢别人。3、本单元通过对比喻句的理解来

2、把握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单元措施:1预计 12 课时完成教学。2将“开卷有益”中的内容穿插在主体课文草原的教学之中。3把语文天地的聊天会、作文训练提前学习。4把一到三单元复习一次,进行小测验。5加强对后进生的思想、学习能力辅导。爱我中华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这首歌的写作背景。能力目标: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歌曲,培养学生热爱民族,热爱祖国。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感,爱国情感。教学方法:表演

3、法、观察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歌曲爱我中华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1、学生在爱我中华的音乐声开始上课。2、你对这首歌有什么认识?术效果。拘束: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2、小声读课文,想象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3、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五、教学后记: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

4、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二、组织自学 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三、交流点拔 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找出句子读一读。3、打出投影句子。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6、指名读,体会草原的美和大。(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

5、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8、评读,该怎么读。过渡: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10、指名读。11、你来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是真的吗

6、?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四、组织自学 过渡: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默读课文 25 小节,思考以上问题。五、交流点拔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所以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指名读。(2)也不

7、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如果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指名说。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3)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学生说 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读句子。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带着这种感情读读。指名读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怎样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

8、的感情。理解中有困难吗?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六、总结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时,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2、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3、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草原 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动人 受到欢迎由寂静变热闹 热情相见气氛热烈 盛情款待食品丰富,有歌有舞 愉快联欢载歌载舞,不忍离别 七、教学后记:中国结 教学目标: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3 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理解课

9、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教学准备:中国结的饰物以及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听读课文,初步了解中国结。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新课 1、同学们,今年过年的时候,老师收到了一个很特别礼物,请你来猜一猜。出示谜面:一缕红丝线,交错结龙凤。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出示中国结,贴到黑板上,并板书课题。师:你对中国结有那些了解?(可结合字形了解中国结)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品有关中国结的文章。中国结是一种饰物,以它为题,如果你是作者朱杰人,有可能写哪些内容

10、?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过渡:同学们想到的内容可真不少,现在老师就请你们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的想法和你们一样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3、说说作者在课文安排了哪些内容?(对照前面的板书,在相关内容前打对勾,学生没有提到的内容补充到黑板上。)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寻找答案。并让学生做好批注。第二、六自然段:从哪里可以看出中国结特别受宠?(讲完“寓意丰富”一段,可相机提出:如果中国结挂在外国朋友的家中,

11、有什么寓意?)四、总结:执导朗读。五、教学后记: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朗读全文,抓住句段理解中国结的象征意义以及人们喜欢中国结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齐读生字词。2、谈谈你认识的中国结。二、学习第三自然段: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中国结市民间艺术的杰作?(巧夺天工、变化无穷、叹为观止)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词语的意思。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结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予其中。引读:他们或象征幸福 过渡、拓展:中国结不仅外形变化无常,而且寓意极其丰富。现在在很多的家庭中都挂着中国结,这有什么寓意?你还看见哪挂着中国结?他有什么不同的寓意?(如:行车“平安

12、”、商店“生意兴隆”)3、第四、五自然段: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1)学生自读、再指名读 2)指名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小组讨论: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让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己见 3)指导学生画出文中的相关语句 小结: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中国节又被称为“同心结”板书:同心结 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就同学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可结合学生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四、作业 1、摘录优美的词语、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红红火火中国结”展 五、教学后记:语文天地 认知目标:读谚语,收集更多的民族谚语,并和同学交流。能力目标:能比较

13、音近、形近字方面摘录笔记,并互相检查,交流自己的发现和体会。逐渐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结合开卷有益做客喀什内容,引导学生再到课外去搜集更多的介绍少数民族节庆风俗的文章和同学们分享。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写摘录笔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教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学习了“民族”你对民族深情是不是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来说说吗?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部分知识吧!二、语文天地练习。(一)、摘录笔记 1、让学生读一读课本中给出的优美的词句,让学生自己抄到摘抄本上。2、注意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然后再组词读一读

14、。从比较音近、形近字方面摘录笔记 3、同位俩将自己的摘抄相互的读一读!同位交流完,再在小组交流。做以下记录,记一记别人的好词。4、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来摘抄的 5、小结:本单元教师对学生的摘抄应该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而是让学生把课文中新的词语积累下来,并进行自学。(二)、读谚语:1、读文中的谚语,说说它们是什么意思。语言是花苞,行动才是果实;决心是种子,实干才是肥料。维吾尔族言语 想要找到珊瑚和玛瑙,就得下到大海里;要想找到宝石和碧玉,就得翻过万水千山。裕固族谚语 2、比赛读,最好能背诵。3、引申: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谚语吗?4、补充:辛勤寻求智慧的人,永远不向困难低头。如果

15、潜水的人惧怕鳄鱼,他就取不以价值昂贵的珍珠。与其悲叹自己的命运,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如果追赶两只兔子,一只也捉不到。最伟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合力。(三)开卷有益:做客喀什(1)默读全文。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在小组里读一读自己画出来的词语,比一比谁读得多、谁读得正确。(2)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说一说 (3)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4)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三、作业设计:1、熟读开卷有益 2、背诵两句谚语。四、教学后记:开一个“民族之花”的聊天会 教学目标:1、收集有关民族的文化习俗等。2、提高收集、分析、比较、归

16、纳和运用资料的能力。3、学习如何与小组成员开展协作学习。4、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难点:收集、分析、比较、归纳和运用资料。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民族的文化习俗。剪纸艺术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在发展。它流传面广、数量大、样式多、比任何一种艺术都具有观赏性。据考证,从公元前年就有人用 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接空刻花制作装饰品。西汉时,人们用麻纤维造纸。传说汉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汉武帝思念不已,卧不安度,食不甘味。于是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象为其

17、招魂,这大概就是最早的剪纸。公元年,蔡伦总结和改进了前人的经验并开始用新技术大量造纸,使纸张的使用达到了普及,从而诞生了剪纸艺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今,剪纸的天地更为广阔了,它早已走出了庄户人家的小院,走入现代设计的广阔天地,在产品包装设计、商标广告、室内装潢、服装设计、邮票设计、报刊题花、连环画、动画等各个方面都有它的足迹;剪纸已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与艺术瑰宝。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者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则喜用红、粉、绿

18、、天蓝色。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份,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蒙古族钟爱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贵州民族工艺品:蜡染壁挂是以传统蜡染工艺制作,色彩丰富明快,构图大方夸张,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文化气息。可以应用到家居、店铺装饰的各个角落,亦可装裱入镜框吊挂。蜡染书画是将特制传统蜡染细布画精心装裱为书画形式,风格更为典雅端庄,古朴精致。适合于家居、店铺装饰,也不失为馈赠亲朋的高雅礼品。民族娃娃 体现了五十六个民族的服饰文化特征。以白杨木为木坯,民间手织土布为服装

19、面料,从服装、色彩、头饰、神韵等细节来反映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相当的艺术观赏价值,也是很好的礼品。教学过程:一、出示自己带来的民族相关物品或书籍。二、分小组。三、小组介绍:1、内容:民族风俗。特色物品。2、要求:讲明白,说清楚的话。四、班上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话,说不同的内容。五、评选“介绍之星”,请优秀学生介绍经验。六、总结。习作训练 教学目标:1、选择一项,写下来。2、习作完成后,自己朗读,修改(错字,不通顺的句子)。3、同学之间互改。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个多民族和谐相处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要求,选一项写下来。二、分小组选项目,介绍每项的简单做法:(一)介绍一种你感兴趣的民族工艺品:1、从家中带来一种你感兴趣的民族工艺品。2、介绍它的来历、名字、样子和你为什么喜欢它。4、分小组交流,教师相机指导。5、全班交流。6、学生习作。(二)记述一个少数民族的故事。1、搜集你喜欢的少数民族或其人物的故事,认真阅读。2、介绍他的民族,分布地区和风土民情。3、组织好语言,学生习作。(三)画一个少数民族小朋友,写一段话,说明他们的服饰打扮及生活习俗。1、借助资料,先画一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2、了解他的服饰特点和生活习俗。3、写一段话。二、评讲写作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