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大致介绍.pdf

上传人:深夜****等你... 文档编号:84205996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9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恐龙大致介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恐龙大致介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恐龙大致介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恐龙大致介绍.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恐龙大致介绍 恐龙是指生活在距今大约2 亿 3500 万年至 6500 万年前的一类爬行类动物,支配全球生态系统超过1 亿 6 千万年之久。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恐龙已经全部灭绝,它们和今天的爬行类相比,除与鳄鱼有较远的亲缘关系外,与爬行类主流相差甚远;还有一部分或小型兽脚恐龙的近亲类群可能演化为鸟类(至于哺乳类,与恐龙是同时出现的,不存在任何关系)。最大和最小的恐龙目前已知最长的肉食性恐龙棘龙,身长16 到 19 米,质量1626.5吨。不计现代鸟类(如:吸蜜蜂鸟)的话,最小的恐龙体型相当于鸽子。目前已知最小型的成年恐龙标本属于近鸟,体重估计为110 公克左右。而且已知最小型的草食性恐龙则是微

2、角龙与皖南龙,身长约60 厘米。最早的恐龙 阿根廷月亮谷地区发现的始盗龙是距今最古老的恐龙,生活于晚三叠纪。最迟的恐龙 角龙类恐龙在距今1 亿 3 千 5 百万年前以后最盛。体形最大的恐龙 易碎双腔龙 体长 58 到 62 米,重约 150 吨 最重的恐龙 巨体龙 体长约 40 米,重约 178 吨 牙齿最长的恐龙 霸王龙,牙齿超过30 厘米。最早有羽毛的恐龙 辽宁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发现距今约1.6 亿年的-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带有羽毛恐龙化石,叫做似鸟龙,是鸟类起源研究一个新的、国际性的重大突破。最贵的恐龙化石 1996 年,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便在麦当劳和迪斯尼的强大支持下以 836

3、 万美元的天价成功买下了暴龙的化石苏。”的恐龙。汝阳黄河巨龙长约 20 米,臀部骨骼的中间中国最胖的恐龙 汝阳黄河巨龙化石,这是目前中国已知最“胖 部分不足半米高,却宽达 1.1 米,123 厘米长的肩胛骨最宽处可以达到 83 厘米。最有名气的龙 目前最有名气的就是暴龙。比较著名的恐龙有(排名不分先后):大型食肉恐龙:棘龙、南方巨兽龙、霸王龙、鲨齿龙、玫瑰马普龙、蛮龙、异特龙、食肉牛龙、高脊龙、永川龙。中型食肉恐龙:双冠龙、角鼻龙、重爪龙、犹他盗龙 小型食肉恐龙:似鸟龙、迅猛龙、腔骨龙 大型食草恐龙:雷龙、梁龙、波塞冬龙、圆顶龙、地震龙、马门溪龙、巨龙、埃德蒙顿龙 中型食草类:鸭嘴龙、似栉龙、

4、甲龙、剑龙、三角龙、刺盾角龙 小型食草类:利艾林龙、树龙、肿头龙、鹦鹉嘴龙 以上都是举比较常见的例子 棘背龙(拉丁文学名:Spinosaurus,意思为有棘的蜥蜴)是种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白垩纪(阿尔比阶到早森诺曼阶)的非洲,约为 9500 万年前到 9300 万年前。棘龙是一种外貌怪诞的食肉恐龙,全长 17 米,臀部高约 3.3 米,重达 9 吨以上。这么个庞然大物,竟在背上扯起一张大大的帆。这张帆由一连串长长的脊柱支撑,每要根脊柱都是从脊骨上直挺挺地长出来,使得这张帆完全不能收拢或折叠。科学家认为棘龙身长达到破纪录的 17 米,接近不少大型植食性蜥脚恐龙,远远把其他食肉恐龙甩在身后,是真正

5、的最大的陆地食肉恐龙。棘背龙的背部突起很多骨头,表皮覆盖在这些骨头上,看起来就像小船上扬着的帆。它长着个大脑袋,有着一口锋利的牙齿。棘背龙的前臂比后腿要小一些。大部分时间棘背龙用两条腿走路,它也能用四条腿行走;跑步时,它用两条腿。棘背龙有个大脑袋,它是只聪明的恐龙。几乎和暴龙一样巨大的棘龙是非洲特有的恐龙,虽然不如暴龙有名气,但是从其体格和满口利牙来看,棘龙肯定是一种和暴龙一样可怕的肉食动物,其外观最大特征在于背部有一片用来调节体温的帆状背板。对于恐龙爱好者而言,棘背龙因为它们的体型、帆状物、修长的头颅骨而著名;对于棘龙的了解,大部分来自于被摧毁的化石,以及最近发现的少数牙齿与头颅骨,到目前为

6、止,只有头颅与骨干有详尽的叙述,四肢的骨头仍未发现。在 2005 年所公布的头颅骨与颚部,显示棘背龙拥有肉食性恐龙最长的头颅骨之一,经估计约 1.75 公尺长。口鼻部布满圆椎状牙齿,牙齿上面缺乏锯齿,类似其他的棘背龙科恐龙。颅骨的构造类似重爪龙,牙齿相对比较少,棘背龙可能有猎食鱼类的习性,甚至猎食其他恐龙。棘龙的眼睛前方有一个小型突起物。棘背龙的帆状物是由非常高大的神经棘所构成,这些神经棘从背部脊椎骨延伸出来。这些神经棘的长度约是脊椎骨的 7 到 11倍长。这些神经棘的前后长度较为一致,而盘龙目的基龙与异齿龙的神经棘长度有大规模改变,形成一个半月形帆状物。帆状物的用途众说纷纭,有人说是雄性棘龙

7、在争取配偶时会炫耀自己的帆,谁的帆最大谁就可以争取到配偶,还有说法是棘背龙的帆是吸收太阳热度,早上棘背龙用帆状物吸收太阳的热度,使身体里的血液更快暖和,身体血液温度升高身体灵活度增加,棘背龙会趁其他恐龙身体血液温度还没升高之前就攻击它们.三角龙:一种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龙,全长大约有 7.9 到 9 公尺,高度为 2.9 到 3公尺,重达 6.1 到 12 吨。它们有非常大的头盾,以及三根角状物,令人联想起现代犀牛。三角龙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的大型头颅,是所有陆地动物中最大之一。它们的头盾可长至超过 2 公尺,可以达到整个动物身长的 1/3。三角龙的口鼻部鼻孔上方有一跟角状物;以及一对位在眼睛上方的

8、角状物,可长达 1 公尺。头颅后方则是相对短的骨质头盾。大多数其他有角盾恐龙 三角龙各种有结实的体型、强壮的四肢、前脚掌有的头盾上有大型洞孔,但三角龙的头盾则是明显地坚硬。五个短蹄状脚趾、后脚掌则有四个短蹄状脚趾。虽然三角龙确定是四足动物,它们的姿势长久以来处于争论中。三角龙的前肢起初被认为是从胸部往两侧伸展,以助于承担头部的重量。这种站立方式可见于查尔斯?耐特(Charles R.Knight)与鲁道夫?札林格(Rudolph F.Zallinger)的绘画中。然而,角龙类的足迹化石证据,以及近期的骨骸重建,显示三角龙在正常行走时保持者直立姿势,但肘部稍微弯曲,居于完全直立与完全伸展(现代犀

9、牛)两种说法的中间。但这种结论无法排除三角龙抵抗或进食时会采伸展姿态。霸王龙又名暴龙,暴龙的属名在古希腊文中意为暴君蜥蜴,种小名在拉丁文中意为国王。有些科学家认为亚洲的勇士特暴龙(Tarbosaurus bataar)是暴龙属的第一个有效种,而其他科学家则认为特暴龙是独立的属。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暴龙科的种已被提出,但它们多被认为是暴龙的异名,或被分类于其他属。如同其他的暴龙科恐龙,暴龙是两足、肉食性恐龙,拥有大型头颅骨,并藉由长而重的尾巴来保持平衡。相对于它们大而强壮的後肢,暴龙的前肢非常短小,几乎才跟人的手臂一样长。长久以来,暴龙被认为只有两根手指,但在 2007 年发现的一个完整的暴龙化石,

10、显示它们可能具有三根手指。暴龙可能是种顶级掠食者,以鸭嘴龙类与角龙下目恐龙为食,但有科学家认为暴龙是种食腐动物。虽然目前有其他兽脚亚目恐龙的体型与暴龙相当,或大于暴龙,暴龙仍是最大型的暴龙科动物,也是最著名的陆地掠食者之一。目前已有超过 30 个雷克斯暴龙的标本被确定,包含数具完整度很高的化石。暴龙的大量化石材料,使科学家们有足够的资料研究暴龙生理的各个层面,包括生长模式与生物力学,有些研究人员也发现了软组织与蛋白质。但霸王龙的食性、生理机能以及移动速度,仍在争论当中。霸王龙是一种凶猛的食肉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是已知最大的陆生性食肉类,种群平均成年个体长 11-12 米,仅头部就有 1.3

11、5-1.45,最大实体头骨长 1.58 米长,虽然一些其他肢体化石可以推测出更大的头骨,臀部高 4 米。头骨沉重,高而侧扁,具有两个很大的眼前孔,眼眶呈椭圆形。牙齿极为发达。在齿骨、髃骨和前关节骨之间有粗大的活动韧带固着痕迹,颈骨较短,有 9 块颈椎,其构造特点是短宽型。肩带退化,肩胛骨细长,而肱骨短小,但是末梢粗壮,FMNH PR 2081 的肱骨长度 37.2 厘米,不到其肩胛骨(104 厘米)的一半。前足退化细弱,仅有二指,亦可能残存第三指。霸王龙腰带非常发育,结构极为紧凑,不仅肠骨与荐椎紧密愈合,坐骨与耻骨的远端也彼此贴合在一起;其耻骨远端扩粗呈足状突,而坐骨远端为棒状。这样粗壮的腰带

12、结构,表明其后肢活动强烈。霸王龙主要生活在丘陵区,以植食性的爬行动物为主要的捕食对象。由于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霸王龙在晚白垩世最晚期时绝灭了。霸王龙就像是一台骨骼破碎机。它在恐龙世界中的“暴君行径”是名不虚传的。其硕大颚骨赋予了它惊人的咬力,根据科学家按照力学模型的推测,一头 6 吨重的霸王龙的一颗牙齿的随意咬合力就可以达到 13500N,最大的单颗牙齿的咬合力大概是 20000N,而前部咬合力(上下牙夹击)40000N,后部咬合力可达 80000N,体型更大的霸王龙可能拥有大得多的咬力,超过 100000N 是完全可以的。1902 年 Barnum Brown 在蒙大拿州美国发现了第一具霸王

13、龙化石。霸王龙有个大脑袋。霸王龙的前肢短小,每只手有两个手指;后腿大而有力,每只脚有三个脚趾。每个手指和每个脚趾都带有爪子。霸王龙有条又细又硬,带个尖的尾巴。它一共有 60 颗牙,每颗牙长 9 英寸,都很锋利。当有一颗牙掉了时,会有颗新牙长出来。霸王龙走路时用两条腿,它能跑的很快,每小时的速度是 18-40 公里。它的视觉和嗅觉都很好。霸王龙的脑袋很大,它是只聪明的恐龙。它独自居住,有时也和另一只霸王龙生活在一起。我们不清楚它们是否照顾自己的孩子。霸王龙可能是有纪录以来生活在地球上最大型食肉类恐龙之一。它是食肉类最晚的一只,它具有六十个锯齿状边缘的利牙,有些达 18 厘米长。它具有硕大的上下颚

14、;仅仅头颅长达 1.37 米,它或许能够吃下一整个人,假若那时候周围真有人类存在的话。暴龙站起身高接近两层楼高,一口可以吞下一头牛,奇怪的是霸王龙前脚非常矮小,和人手臂差不了多少,因此有些科学家认为暴龙无法捕食,只能吃死尸。霸王龙庞然大物,整个身体好像是专为袭击其他恐龙而设计的;头长而窄,两颊肌肉发达,颈部短粗,身躯结实。后肢强健粗壮,尾巴不算太长,可以向后挺直以平衡身体,张开大口,有长约 15厘米的利齿只是前肢细小得不成比例,而且只有两只较弱的手指。曾经有人认为暴龙是笨重迟缓的动物,但是最新的研究认为霸王龙奔跑起来时速可达 40 公里以上,果真如此的话,恐怕没有什么猎物可逃过它的追杀了。鲨齿

15、龙 是非洲以发现过的第二大的肉食恐龙,来自撒哈拉沙漠的特殊发现,是至今发现的最大型的食肉恐龙之 一。他的长度大约是最初发现的时候赛诺给了 12 米,但是这个长度大部分学者明显觉得太低,2007 年的论文根据头骨中线估算出长度 13.28 米,这个显然更加得接近这个动物的真实长度 鲨齿龙在长度上仅次于南方巨兽龙和埃及棘龙,是世界上第三长的肉食恐龙,略略超过最大的马普龙和霸王龙 鲨齿龙巨大的头骨带着一打又薄又利的牙齿,有些像鲨鱼的牙齿。难怪它被称为“鲨鱼牙齿的蜥蜴”。鲨齿龙的股骨长 1.45 米,鲨齿龙的头骨有中线长度 1.60 米长。加方骨 163 厘米,但是这个鲨齿龙的头骨没有方骨,鲨齿龙方骨

16、重建显然是参考了霸王龙,这个可靠性不是很高,更新的意见认为鲨齿龙的方骨应该参考同科的高棘龙和南方巨兽龙,这样鲨齿龙的头骨将会是 178 厘米,超过了南方巨兽龙的正模(174 厘米,下颌骨 180 厘米),但是比最大南方巨兽龙重建头骨(184 厘米,下颌骨 195 厘米)略小,鲨齿龙的体重低于最大的南方巨兽龙和最大的霸王龙(见霸王龙)是世界上第 4重的肉食恐龙 2001 年的 Seebacher,对 12 米的鲨齿龙计算了体重,大概6170kg,比一般的中等体形的霸王龙(CM 9380)的南方巨兽龙轻 500kg,但是按照防大比例,13.28 米的鲨齿龙可达 8.36 吨 参考 2004 年南方

17、巨兽龙体重测算专家Mazzeta 对比 12.5-12.65 米的南方巨兽龙正模 MUCPv-Ch1 的估重,给出了 6.51 吨为保守估计,8.48 吨为可靠上限,13.28 米的鲨齿龙估计大概综合体型差距以后7.8-9.7 吨,13.28 米的鲨齿龙最大的一个估算达到了 15.5 吨,但是方法极为不可靠,没有什么价值 这三种恐龙被称为最大的三种兽脚类恐龙。鲨齿龙的头骨虽然大,但他的大脑只有霸王龙的大脑一半那么大。撒哈拉鲨齿龙和南方巨兽龙都被划为鲨齿龙科。异特龙的大量化石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年龄层,这使得科学家们可以研究异特龙的生长模式与年龄上限。在科罗拉多州发现的一堆压碎的蛋化石,可能属于异特

18、龙,这是目前所发现最年幼的异特龙化石。根据四肢骨头的组织学分析,异特龙的年龄上限大约为 22 到 28 岁,相当于其他大型兽脚类恐龙(例如暴龙)。异特龙的最高生长率大约发生在 15 岁时,一年可以增加 148 公斤的体重。目前已在一个出土於克利夫兰劳埃德的异特龙胫骨,发现了骨髓骨组织。除了异特龙以外,腱龙与暴龙也发现了骨髓骨。骨髓骨目前只存在于产卵的雌性鸟类身上,骨髓骨富含钙,可用来制造蛋壳的。异特龙的骨髓骨组织,显示该个体是雌性的,而且正在繁衍期中。这个雌性异特龙估计是在 10 岁时死亡,从此显示异特龙在完全成长前,就已达到性成熟。一个具有几乎完整后肢的幼年异特龙标本,显示幼年个体的后肢比例

19、较成年个体长,而且后肢下半部(小腿与脚部)长於大腿部分。这些差别显示年轻异特龙的移动速度较快,并具有不同于成年个体的猎食方式,例如追赶小型猎物,而成年个体则改采伏击方式捕食大型的猎物。随者异特龙的成长,它们的大腿骨头变得更厚、更宽,而横剖面变得较不圆形,随者肌肉附著点的改变,肌肉相对更短,腿部的成长减缓。这些改变显示幼年异特龙的腿部,承受的应力较成年异特龙小,幼年异特龙可能以更规律的速度前进。异特龙被认为是种主动攻击的大型掠食者。根据蜥脚类恐龙骨头上的异特龙齿痕,以及与蜥脚类化石一起发现的零散异特龙牙齿来判断,异特龙可能以蜥脚类恐龙为猎食对象,或是搜寻它们的尸体为食。另外有明确证据显示异特龙曾

20、经攻击过剑龙,例如一个异特龙的尾椎上有个部分痊愈的伤口,这个被刺穿伤口的形状符合剑龙的尾刺;另外,在一个剑龙的颈部骨板上有个 U 形的伤口,与异特龙的嘴部形状符合。在 1988 年,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Paul)提出异特龙不可能以蜥脚类恐龙为食,除非采取群体方式猎食;因为异特龙的头部大小属中型、牙齿相对较小,体型也无法与同时代的大型蜥脚类恐龙相比。另一个可能则是异特龙以幼年蜥脚类恐龙为猎食对象,而不猎食完全成长的蜥脚类恐龙。90 年代与 2000 年的研究可能解答了这个问题。罗伯特?巴克(Robert T.Bakker)将异特龙与一些生存于新生代肉食性哺乳类相比,发现类似 的适应演

21、化,例如:颚部肌肉的缩小、颈部肌肉的增大、以及将颚部左右撑开的能力。虽然异特龙的牙齿并非如这些哺乳类呈军刀状,巴克提出了另一种异特龙的攻击方式:上颚的短牙齿会形成类似锯子的小型锯齿表面,可切入猎物肉体。这种型态的颚部可使异特龙采取撕咬方式攻击大型猎物,消耗猎物的体力。埃米莉?雷菲尔德(Emily J.Rayfield)等人使用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异特龙的头颅骨,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根据其中的生物力学研究结果,异特龙的头颅骨非常强壮,咬合力相当大。异特龙的咬合力可以达到 3-8 吨,而且它们的头颅可承受约 55000 牛顿来自于齿列的垂直压强。这个研究也提出异特龙使用头部来撞击猎物,并张开大口、撕

22、咬猎物。这个研究认为异特龙的头部结构允许它们采取不同的猎食模式来攻击不同的猎物:它们的头部较轻型,可攻击较小、较灵活的鸟脚类恐龙;但头部有足够的强度承受撞击,可允取它们采取伏击方式攻击较大型的剑龙科与蜥脚类恐龙。其他的科学家则对这个研究表示异议,他们认为现存生物中没有采取撞击方式猎食的动物,并提出异特龙的头部有足够的强度,应可承受猎物挣扎的力量。雷菲尔德等人对异议提出回应,他们承认现存生物中没有类似异特龙的动物,但异特龙的齿列适合这种攻击方式,而它们的头部结构可保护上颚、减低承受力量。另一种可能则是,兽脚类恐龙(例如异特龙)不必费力将猎物杀死,而是从活生的蜥脚类恐龙身上咬下足够的肉块,肉块的大小只需维持猎食者生存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