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pdf

上传人:深夜****等你... 文档编号:84202614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pdf(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23 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单选题 1.有人喜欢用一种水晶样的玻璃球作装饰该球密封,内装有水、两三条小鱼或虾,底部有珊瑚、沙子,并生长着一些水藻、小鱼或虾该玻璃球构成一个 A.生物圈 B.生态系统 C.食物链 D.环境因素 2.有甲、乙、丙三种生物,甲和乙均以丙为食,甲又以乙为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一定是动物 B.丙一定是植物,甲、乙一定 是动物 C.甲与乙一定是捕食关系 D.乙与丙不是竞争关系 3.八月桂花香,此句中影响桂树开花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4.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是 A.湿地 B.热带雨林 C.海洋 D.草原 5.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2、是:A.绿色植物 B.细菌 C.动物 D.微生物 6.我们美丽的家乡可以看成一个乡村生态系统,构成这个生态系统的是村庄里 A.所有的村民 B.所有的花、草、树木 C.广阔的运动场 D.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写了哪种环境因素 A.光 B.水 C.空气 D.土壤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态系统 A.一块草地 B.沙漠 C.生物圈 D.羊群 9.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哪个条件并不是所有细菌真菌都需要的?A.水分 B.适宜的温度 C.有机物 D.氧气 10.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的是 A.生产者 B.消

3、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 11.此图为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C.水稻虫害严重 D.田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12.小草青青,踏之何忍,经常踩踏小草,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小草的生长,严重时会导致小草的死亡,主要原因是 A.小草的茎被踩断了 B.土壤缺少空气,影响根的呼吸作用 C.影响小草的蒸腾作用 D.土壤缺少空气,影响根的光合作用 13.维持生态平衡必不可少的生物是 .A.生产者和草食动物 B.生产者和分解者 C.肉食动物和分解者 D.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 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

4、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一般都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 B.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 C.阳光草鼠狐可称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D.大气中的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绿色植物体内 15.下面各项中属于共生现象的是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根瘤 黑粉菌导致玉米形成黑粉瘤 某些藻类和真菌形成地衣 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 CO2供植物光合作用 牛胃内的瘤胃细菌,可以帮助牛分解和利用纤维素 红色毛廯菌导致人患足和手廯 A.B.C.D.16.下列不属于共生的是 A.地衣 B.冬虫夏草 C.大豆和根瘤菌 D.人与大肠杆菌 17.以下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的变异现象 B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影响植物开花 18.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A.减少生物的种类 B.减少生产者的数量 C.增加生物的种类 D.增加消费者的数量 19.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的多,这主要是 .A.骆驼刺喜欢沙土 B.骆驼刺怕被风刮走 C.骆驼刺需要营养物质 D.骆驼刺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20.人类也是生态系统的成员,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分解者 21.以下对绿色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既

6、是生产者也是分解者 B.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C.绿色植物能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 D.绿色植物通过根、茎、叶吸收水分,有利于生物圈的水循环 22.为了使中国西部的生态系统平衡不遭受破坏,并使生态系统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和演化,我国政府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下列哪一项是重要的措施 A.开山种粮食 B.退田还湖 C.退耕还林还草 D.退耕还牧 23.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大量捕杀黄羊、野兔等动物后,其生存数量首先减少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三级消费者 24.以下关于食物链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田鼠蛇鹰 B.猫头鹰蛇田鼠草 C.草田鼠蛇猫头鹰 D.阳光草

7、田鼠猫头鹰 25.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草原上的全部羊 B.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 C.大兴安岭林区 D.河里的鱼.二、非选择题 26.自然界除了水循环和氧循环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碳循环。以下是有关碳循环的图解,图中 CO2 代表二氧化碳,H2O 代表水。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中分别代表两种重要的生理作用。代表的是_ 作用,代表的是_ 作用 2 图中分别代表哪类生物?代表的是_,代表的是_ 3 图中哪类生物不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就能生存?_ 27.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_和_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28.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

8、程中,形成了_ 和_ 的关系。29.生物学上,把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称为_;把依靠分解植物、动物等的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称为_ 30.有的微生物能够分解枯枝落叶、动物的遗体和粪便中的有机物,从而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这样的营养方式称为_。这类微生物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者。31.图一是某同学在公园里做完调查之后,根据自己所学的生物学知识绘制的一幅结构示意图,根据你自己的相关知识解答他的一些疑难:1 图一中的 AB 代表的是生物类群,甲代表的是某些物质,请帮他将该结构图中未完善的地方完善起来:A_ B_ 甲_ 2 如果你对图一的完善与该同学的设想一致,那么此图能否表

9、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_ 请写出图中的食物链:_ .3 图一较完整地描绘了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的_ 现象,图中所有的生物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 后来,该同学发现人们在该生态系统中大肆捕杀蛇,他十分焦急,就和同学们做了很多广告牌进行生态宣传,后来该现象得以制止,图二是该同学对该生态系统长期跟踪调查后统计的蛇的数量变化曲线,请在图二中画出同时期黄雀的数量变化大致曲线_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鱼翅是由鲨鱼鱼鳍制作的食品目前全球捕捞鲨鱼仅仅只是为了鱼翅渔民们在捕猎鲨鱼后,割去鲨鱼鳍便将其丢入海中,这些鲨鱼不会存活太久在滥捕之下,野生环境下的鲨鱼已经越来越少 1 在如图的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10、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_ 鲨鱼是顶级_,数量最_ 2 该生态系统组成中,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还包括_ 和_ 3 如果鲨鱼灭绝了,该生态系统的_ 将遭到破坏,所以我们要行动起来,阻止随意猎捕鲨鱼的行为,保卫我们的美好家园 33.如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 此食物网中共有_条食物链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 2 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_ 3 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如果一些难分解的有害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食物网,则体内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 4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能力 .34.麋鹿生态园区是

11、我区打造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对园区的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绘出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1 此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_条食物链。2 其中最长的一条生物链的是_。3 夏季,农民经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 A.农作物 B.昆虫 C.青蛙 D.蛇 4 收获季节,人们对农作物秸秆处理中不合理的是 A.将秸秆给牲畜作饲料 B.发酵制造酒精 C.卖给有关企业作燃料 D.露天焚烧作肥料 5 该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还是自然生态系统?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

12、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小鱼和水藻能生存的原因是:水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为小鱼提供氧和养料;小鱼通过呼吸作用为水藻提供二氧化碳,其排泄物被分解者细菌、真菌分解之后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再被水藻利用 此球能较长时间保持动态平衡,主要原因是:具有稳定的能量来源;动物等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该玻璃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故选:B 分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态球中的生产

13、者有藻类、水草;消费者是小鱼;分解者是细菌、真菌等生态球中的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和水,等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水晶球样的生态球是一个生态系统据此解答 2.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甲、乙、丙三种生物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丙是生产者,乙只能从丙中获得物质和能量是植食动物,属于消费者甲能从丙、乙中获得物质和能量,甲可能是分解者因此,选项 D 的叙述是正确的 故选:D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结合题意,分析解答 3.答案A 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

14、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光对生物的生活、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桂花的开放,需要长时间的日照才能刺激形成花蕾。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4.答案A 解析解答A、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可以沉淀、排除、吸收和降解有毒物质,因而被誉为地球之肾,A 符合题意;B、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

15、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因此没有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排毒、解毒的功能,B 不符合题意;C、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 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 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 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 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C 不符合题意;D、草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因此没有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排毒、解

16、毒的功能,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据此解答 5.答案C 解析分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的有机物除满足自身的需要,还为动物提供食物,而动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必须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动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必须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6.答案D 解析解答A、所有的村民,只包括了部分动物,没有植物、细菌真菌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 不正确;B、所有的花、草、树木,只

17、有了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所有的花、草、树木不属于生态系统,B 不正确;C、广阔的运动场,指包括了非生物部分,没有生物部分,因此广阔的运动场不属于生态系统,C 不正确;D、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属于生态系统,D 正确 故选:D 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前者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后者包括阳光、空气、水等.7.答案B 解析解答解: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分、温度 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述了水滋润着生物,影响了生物的生活,使生物开

18、始发萌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首先明确有哪些环境因素对生物会造成影响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如一块草地、沙漠、生物圈都即包括了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的生物,即具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都属于生态系统羊群只有生物部分的动物,没有植物和细菌、真菌等,也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可见 D 符合题 意 故选:D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既包括某一地域的全部生物又包括环境分析答题 9.答案D 解析解答细菌真菌没有叶绿体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细菌

19、真菌的生长繁殖因此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如霉菌,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如甲烷菌因此不是所有细菌和真菌生存所必需的条件的是氧气 故选:D 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10.答案D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真都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分解者也能通过分解作用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物质循环,

20、所以此题选 D。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11.答案C 解析解答解: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在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如果人们大量的捕杀蛙,短期内,会使水稻的害虫因失去天敌的控制而大量繁殖,同时蛇的数量也随着蛙的减少而减少,从而造成水.稻虫害严重,可见,选项 C 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

21、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12.答案B 解析解答解: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土壤板结,使得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变小,容的氧气就少,从而影响根的呼吸作用,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故选:B 分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 13.答案B 解析解答A、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只有生产者和草食动物,那么它们的排出物以及它们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生态平衡无从谈起,为错误项 B、生产者自己制造有机物为

22、维持生态系统的运行提供物质和能量分解者细菌、真菌等,能够分解有机的残骸转变成无机物,完成物质循环,能够达到生态平衡,为正确项 C、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只有分解者和肉食动物,那么肉食动物的食物来源就无法解决,不可能达到平衡,为错误项 D、只有动物,它们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少,生态平衡就会失调,为错误项 故答案为;B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 生态系统的基础是绿色植物,没有绿色植物生态系统就无从谈起,因为植物能够提供维持生态系统运行的物质和 能量 2 维持生态平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成分就是分解者细菌、真菌等,能够分解有机的残骸转变成无机物,完成物质循环的重要步骤,没有分解者的话,整个生态系统将会被无

23、数的动植物残骸所淹没,最终走向崩溃 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14.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生态系统都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A 正确;B、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故本选项正确;C、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故本选项有误;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使碳进入生物体内,D 正确.故选:C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地域内,生物和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范围大小不一,生物圈是

2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指自太阳的能量通过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时逐级减少、最终均以热能形式消失的单向流动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元素如碳、氮、氧、磷、硫等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的过程,据此解答 15.答案C 解析解答共生指的是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信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根瘤。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某些藻类和真菌形成地衣,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两种生物在一起共生形

25、成的,藻类含有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通过分解作用可以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能为藻类提供水、无机盐。牛胃内的瘤胃细菌,可以帮助牛分解和利用纤维素。牛为细菌提供了生存场所和食物,细菌为牛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彼此依赖,共同生活。所以属于共生现象。黑粉菌导致玉米形成黑粉瘤,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 CO2供植物光合作用;红色毛廯菌导致人患足和手廯,都不属于共生现象。故答案为:C 分析理解共生的概念,据此答题。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动物、植物、菌类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共生。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

26、。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倘若彼此分开,则双方或其中一方便无法生存。16.答案B 解析解答A.地衣是真菌与藻类的共生体,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因此地衣属于共生;A 不符合题意。B.冬虫夏草属于寄生,B 符合题意。C.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得植物生长良好,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因此大豆和根瘤菌属于共生;C 不符合题意。D.大肠杆菌帮助人类分解纤维素,同时产生维生素,而人又可以为大肠杆菌提供生存的场所和食物,因此人与大肠杆菌属于共生,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

27、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等。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就是共生。17.答案A 解析解答A、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而不是变异现象故符合题意;B、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螳螂捕蝉,螳螂吃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黄雀捕食螳螂,黄雀吃螳螂,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因此螳螂

28、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食物捕食关系;故不符合题意;C、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将落花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不符合题意;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 1 千米气温下降 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遗传现象,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据此分析解答 18.答案C 解析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

29、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最大,城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最小。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的。19.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荒漠中干旱缺水,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的多,可以吸收到荒

30、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荒漠环境 故选;D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20.答案B 解析解答解:人是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因此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消费者.故答案为:B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1.答案C 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A 错误 B、植物体内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B 错误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31、,能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C 正确 D、绿色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然后通过茎、叶、茎中的导管进行运输,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出去,有利于生物圈的水循环,D 错误 故选:C 分析1 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指的是营自养生活的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些有 机物的作用是为自身及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 还到无机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 植物体内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3 植物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22.答案C 解析分

32、析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 XX 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 解答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因此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加快退化草地治理等重点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规划,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防护林体系建设,是当前首要采取的措施 故选 C 点评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保护西部生态环境重要措施 23.答案C 解析解答A、黄羊、野兔为初级消费者,大量捕杀后生产者的数量增加,A 错误;B、消费者的范围较大,大量捕杀黄羊、野兔等动物后,以黄羊,野兔为食物的消费者减少,B 错误;C、羊、

33、野兔为初级消费者,当数量大量减少时,次级消费者的食物来源短缺,因此次级消费者数量减少,C 正确;.D、次级消费者大量减少时,三级消费者的生存数量才减少,D 错误 故选:C 分析由于黄羊、野兔为初级消费者,它们是次级消费者的直接食物,当黄羊、野兔数量减少时,次级消费者的食物来源短缺,因此次级消费者数量减少 24.答案C 解析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所以只有C 是食物链。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食物链的书写。25.答案C 解析解答解:在一定

34、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和水等草原上的全部羊、河里的鱼,只是消费者,还缺少生产者和分解者;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缺少非生物成分;大兴安岭林区,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因此,选项 C 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和水等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光合;呼吸;动物;细菌、真菌;绿色植物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是自养,不需要

35、从外界获取有机物就能生存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如图就是光合作用的过程;而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如图;表示的是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故答案为:1 光合;呼吸2 动物;细菌、真菌3 绿色植物。解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结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确定表示光合作用,表示呼吸作用,代表动物,代表细菌和真菌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此外还涉及了呼吸作用以及

36、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知识,分析解答 27.答案数量;所占比例 解析解答解: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取决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数量,如草兔,兔多了草就少,草少了兔就被饿死,兔因饿死数量.减少,草的数量就会慢慢增多,草多了,兔因食物充足数量也慢慢增多,但最终草的数量远大于兔的,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并维持一定的比例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数量;所占比例 分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8.答案相互适应;相互依存 解析解答动物

37、与动物之间有密切联系,如在玉米蝗虫蛇食物链中,如果人们捕食蛇,由于天敌数量减少,蝗虫数量增多,蝗虫数量增多后,蛇由于食物增多数量增加,蛇增加后蝗虫由于天敌增加数量减少,因此自然界中的动物和其他动物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分析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29.答案寄生;腐生 解析解答解:大多数细菌的生活方式是异养异养包括寄生和腐生两种,像枯草杆菌依靠分解动物的尸体和粪便或植物的枯枝落叶维持生活,属于腐生;而有些细菌则从活的动植物体内或体表吸收有机物,营寄生生活,如痢疾杆菌 分析此题考查腐生和寄生的不同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的

38、营养方式叫做寄生,依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做腐生 30.答案腐生;分解 解析解答有的微生物能够分解枯枝落叶、动物的遗体和粪便中的有机物,从而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这样的营养方式称为腐生,这类微生物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故答案为:腐生;分解 分析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31.答案植物;腐生的细菌真菌;水分、二氧化碳、无机盐;能;植物蝉螳螂黄雀蛇;物质循环;只要上下位置和变化趋势符合即可 .解析解答1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

39、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 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2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它动物捕食的动物,中间用箭头连接;3 图一较完整地描绘了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的物质循环现象,图中所有的生物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 同时期黄雀的数量变化是先上升在下降,维持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动态平衡,大致曲线如下图:故答案为:1 植物;腐

40、生的细菌真菌;水分、二氧化碳、无机盐;2 能;植物蝉螳螂黄雀蛇;3 物质循环;4只要上下位置和变化趋势符合即可 分析1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 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2 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它动物捕食的动物,中间用箭头连接;据此答题 32.答案1 海洋浮游植物;太阳能;消费者;少 2 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3 生态平衡 解析解答:1

41、 由图可知生产者是海洋浮游植物;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鲨鱼是动物,属于顶级消费者,由于物质能量流动的逐减,它的数量是最少的 2 由图示可知,图中只表示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想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3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如果外界干涉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故答案为:1 海洋浮游植物;太阳能;消费者;少 2 非生物部分;分解者或 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3 生态平衡 分析1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它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

42、水、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等 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都是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33.答案14;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 2 分解者或细菌和真菌 3 草;猫头鹰 4 自动调节 解析解答解:1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 4 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其中最长的一条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2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

43、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牙齿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或细菌和真菌3 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低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数量越少因此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第一营养级草,最少的生物是营养级最高的鹰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猫头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的农药含量会最高 4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生物数量的恒定不变,如动物

44、有迁入、有迁出,有死亡、有出生,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总会因系统中某一部分先发生改变,引起不平衡,然后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又进入新的平衡状态正是这种从平衡到不平衡到又建立新的平衡的反复过程,推动了生态系统整体和各组成部分的发展与进化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在食物链:草鼠蛇鹰中,大量杀鼠后会使蛇缺少食物而饿死,引起鹰的数量发生巨大变化当这种变化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打破平衡,破坏生态平衡的稳定性使生态系统崩溃 分析解答此题一是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及有毒物质的富集;二是要知道食物链的正确写法: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环节是生产者.34.答案

45、15 2 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 3A 4D 5 人工生态系统 解析解答1 此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五条食物链,分别是:农作物鼠蛇,农作物昆虫蜘蛛鸟,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农作物昆虫青蛙蛇,农作物昆虫鸟。2 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生物链是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3 夏季,农民经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农作物。4 收获季节,人们往往在农田焚烧农作物的秸秆,这样做很不科学。5 人工的生态系统是由人类所建立的生态系统,即以人类活动为生态环境中心,按照人类的理想要求建立的生态系统。如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

46、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食物链单一且不完善。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因此该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故答案为:15;2 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3A;4D;5 人工生态系统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 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