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2)课件.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84117620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4.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2)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2)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2)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2)课件.ppt(7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2)第1页,此课件共70页哦 灸灸法法是是以以艾艾绒绒为为主主要要成成分分制制成成的的灸灸材材,点点燃燃后后悬悬置置或或放放置置在在穴穴位位或或病病变变部部位位,借借灸灸火火的的热热力力以以及及药药物物的的作作用用,激激发发经经气,达到防治疾病目的一种外治方法。气,达到防治疾病目的一种外治方法。灸灸烧灼 定义一:概述第2页,此课件共70页哦 艾艾属属草草菊菊科科多多年年生生草草本本植植物物,我我国国各各地地均均有有生生长长,以蕲州产者为佳,故有以蕲州产者为佳,故有“蕲艾蕲艾”之称。之称。第3页,此课件共70页哦艾叶艾叶气味芳香气味芳香容易燃烧容易燃烧火力温和火力温和

2、名医别录名医别录载:载:艾味苦,微温,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无毒,主灸百病。最佳灸料最佳灸料第4页,此课件共70页哦 选选用用干干燥燥的的艾艾叶叶,捣捣制制后后除除去去杂杂质质,即即可可制制成成纯纯净净细细软软的的艾艾绒绒,晒晒干干贮贮藏藏,以备应用。以备应用。艾绒的制作艾绒的制作第5页,此课件共70页哦 灸法的作用灸法的作用 常常用用于于治治疗疗脏脏腑腑虚虚寒寒证证及及实实寒寒证证如如寒寒凝凝血血滞滞、经经络络痹痹阻阻所所引引起起的的寒寒湿湿痹痹痛痛、痛痛经经、经经闭闭、胃胃脘脘痛痛、寒寒疝疝、腹腹痛痛、泄泄泻泻、痢疾等。痢疾等。(一)温经散寒(一)温经散寒素问素问 异法方宜论篇异法

3、方宜论篇载:载:“脏寒生满病,其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治宜灸焫焫”第6页,此课件共70页哦 凡凡气气虚虚下下陷陷或或阳阳气气欲欲脱脱之之危危证证,皆皆可可用用灸灸法法,以以扶扶助助虚虚脱脱之之阳阳气气。临临床床常常用用于于治治疗疗亡亡阳阳虚虚脱脱证证和和中中气气不不足足、阳阳气气下下陷陷而而引引起起的的遗遗尿尿、脱脱肛肛、阴阴挺挺、崩崩漏漏、带带下下、久久泄泄、久痢、痰饮等。久痢、痰饮等。(二)扶阳固脱(二)扶阳固脱扁鹊心书扁鹊心书记载:记载:“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 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第7页,此课件共70页哦 灸灸能能使使气气机机通通畅畅

4、,营营卫卫调调和和,故故瘀瘀结结自自散散。常常用用于于治治疗疗气气血血凝凝滞滞 之之疾疾,如如乳乳痈痈初初起起、瘰瘰疬疬、瘿瘤等疾病。瘿瘤等疾病。(三)消瘀散结(三)消瘀散结第8页,此课件共70页哦 无无病病施施灸灸,可可以以激激发发人人体体的的正正气气,增增强强抗抗病病的的能能力力,使使人人精精力力充充沛沛,长长寿寿不不衰衰。可可调调理理亚亚健健康康状状态态。保保健健四四大大穴穴:1足足三三里里,2血血海海,3太太溪溪,4神神门门。四四大口诀大口诀:面口合谷收,头项寻列缺,腰背委中求,肚腑三里留面口合谷收,头项寻列缺,腰背委中求,肚腑三里留(四)(四)防病保健防病保健扁鹊心书扁鹊心书须识扶阳

5、须识扶阳说:说:人于无病时,常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可保百年寿也。医说医说针灸针灸说:说:“若要安,三里莫要若要安,三里莫要干。干。”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第9页,此课件共70页哦常用灸法艾灸其他灸法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直接灸间接灸悬灸实按灸灯火灸天灸白芥子灸蒜泥灸瘢痕灸无瘢痕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灸温和灸雀啄灸太乙针灸雷火针天灸回旋灸三:灸法基本技术分类第10页,此课件共70页哦 艾柱的制作 将纯净的艾绒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锥形艾炷

6、,艾炷高,艾炷高1厘米左右,直径厘米左右,直径0.8厘米左右,燃烧完厘米左右,燃烧完1柱为一壮。柱为一壮。第11页,此课件共70页哦艾柱灸艾炷灸包括直接灸和间接灸两大类(一)直接灸(一)直接灸直接灸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点燃施灸,又称明灸、着肤灸。临床上可分为瘢痕灸(化脓灸)和无瘢痕灸(非化脓灸)第12页,此课件共70页哦1瘢痕灸瘢痕灸又称化脓灸,属于烧灼灸法,用蚕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点燃施灸。2无瘢痕灸无瘢痕灸,即非化脓灸。直接灸之一。是将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点燃施灸,但不灼伤皮肤,不使局部起疱化脓,故名。施灸时当艾炷燃至一半左右,患者感到皮肤发烫或灼痛时,即用摄子将艾炷挟去,另易

7、新炷施灸,以局部皮肤发生红晕为度。因其灸后不留瘢痕,故亦称无瘢痕灸。本法适用于一般虚寒性疾患第13页,此课件共70页哦(二)间(二)间 接接 灸灸 用用药药物物或或其其他他材材料料将将艾艾炷炷与与施施灸灸腧腧穴穴部部位位的的皮皮肤肤隔隔开开进进行行施施灸灸的的方方法法。又又称称隔隔物灸。物灸。第14页,此课件共70页哦间接灸隔姜灸隔姜灸隔蒜灸隔蒜灸隔附子灸隔附子灸隔盐灸隔盐灸第15页,此课件共70页哦1 1、隔姜灸、隔姜灸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4厘米,厘米,厚约厚约0.30.4厘米的薄片,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中间以针刺数孔,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将姜片置于应灸的

8、腧穴部位或患处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艾炷燃尽,易炷再灸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第16页,此课件共70页哦第17页,此课件共70页哦 治治疗疗因因感感寒寒而而致致的的呕呕吐吐、腹痛、痛经以及风寒痹痛等。腹痛、痛经以及风寒痹痛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第18页,此课件共70页哦2 2、隔盐灸、隔盐灸将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将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上置大艾炷施灸艾炷燃尽,易炷再灸艾炷燃尽,易炷再灸连续施灸,不拘壮数,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期脉复、肢温、证候改善以期脉复、肢温

9、、证候改善第19页,此课件共70页哦第20页,此课件共70页哦 治疗急性寒性腹痛、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并作、中风脱证、吐泻并作、中风脱证、四肢发凉等。四肢发凉等。回阳、救逆、固脱第21页,此课件共70页哦3 3、隔蒜灸隔蒜灸鲜大蒜切成厚约鲜大蒜切成厚约0.30.30.50.5厘米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捣蒜如泥亦可将蒜片置于应灸将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艾炷燃尽,易炷再灸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第22页,此课件共70页哦第23页,此课件共70页哦 用用于于治治

10、疗疗淋淋巴巴结结核核、肺肺结结核核及及初初起起的的肿肿疡疡(未未溃溃疮疮疖疖、乳乳痈痈)及及虫虫、蛇蛇、蝎蝎、蜂蜇咬伤等病证。蜂蜇咬伤等病证。清热解毒、杀虫清热解毒、杀虫第24页,此课件共70页哦隔附子灸分隔附子片灸和隔附子饼灸两种。1.隔附子片灸:取熟附子用水浸透后,切片厚0.30.5cm,中间用针刺数孔,放于穴区,上置艾炷灸之。2.隔附子饼灸:将附子切细研末,以黄酒调和作饼,厚约0.4cm,中间用针刺孔,放于穴位上置艾炷灸之;直至穴区皮肤出现红晕停灸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壮阳之功,适宜治疗阳痿、早泄、遗精及疮疡久溃不敛、指端麻木等病证。第25页,此课件共70页哦艾条灸第26页,此课件共70页

11、哦 将将艾艾条条悬悬放放在在距距离离穴穴位位一一定定高高度度上上进进行行熏熏烤烤,不不使使艾艾条条点点燃燃端端直直接接接接触触皮皮肤肤。施施灸灸时时将将艾艾条条的的一一端端点点燃燃,对对准准应应灸灸的的腧腧穴穴部部位位或或患患处处,约约距距皮皮肤肤35厘厘米米左左右右进进行行熏熏烤烤,使使患患者者局局部部有有温温热热感感而而无无灼灼痛痛为为宜,一般施灸宜,一般施灸1015分钟。分钟。(一)悬(一)悬 灸灸第27页,此课件共70页哦悬 灸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第28页,此课件共70页哦1 1、温和灸、温和灸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腧穴部

12、位或患处,约距皮肤距皮肤2 23 3厘米左右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宜,一般每处灸灸10101515分钟分钟,至皮肤出现红,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晕为度。*温和灸温和灸促进混合痔术后组织修复促进混合痔术后组织修复*温和灸温和灸法治未病法治未病第29页,此课件共70页哦第30页,此课件共70页哦 将将艾艾条条点点燃燃的的一一端端与与施施灸灸部部位位的的皮皮肤肤并并不不固固定定在在一一定定距距离离,而而是是像像鸟鸟雀雀啄啄食食一一样样,一一上上一一下下活活动动地地施施灸灸,一一般般施施灸灸1015分钟。分钟。2 2、雀啄灸、雀

13、啄灸*雀啄灸雀啄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雀啄灸雀啄灸治疗术后腹胀治疗术后腹胀*雀啄灸雀啄灸治疗足跟痛治疗足跟痛第31页,此课件共70页哦第32页,此课件共70页哦 艾艾条条点点燃燃的的一一端端与与施施灸灸部部位位的的皮皮肤肤虽虽然然保保持持一一定定的的距距离离,但但不不固固定定,而而是是均均匀匀地地左左右右移移动动或或往往复复回回旋旋熏熏烤烤施施灸。灸。3 3、回旋灸回旋灸第33页,此课件共70页哦第34页,此课件共70页哦 以上诸法(悬灸)对以上诸法(悬灸)对一般应灸的病证均可采用,一般应灸的病证均可采用,但温和灸多用于灸治慢性但温和灸多用于灸治慢性病,雀啄灸、回旋灸多用病,

14、雀啄灸、回旋灸多用灸治急性病。灸治急性病。第35页,此课件共70页哦(二)实按灸实按灸,艾条灸之一种。将艾条(通常用药艾条)燃着端,隔布或棉纸数层,紧按在穴位上施灸,使热气透入皮肉,待火灭热减后,再重新点火按灸,每穴可按灸几次至几十次。常用于风湿痹症。古代的太乙神针、雷火针灸法属此范畴。寿域神方卷三:“用纸实卷艾,以纸隔之,点穴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待腹内觉热、汗出,即差。”第36页,此课件共70页哦(1)太乙针灸太乙针灸疗法,又称“太乙神针疗法”,是应用药物艾条施灸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疗法在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中就有记载。近代仍常用此法治疗疼痛。操作方法操作方法一、药物艾条制作一、药

15、物艾条制作取艾绒100克、硫黄6克、麝香、乳香、没药、松香、桂枝、杜仲、枳壳、皂角、细辛、川芎、独活、穿山甲、雄黄、白芷、全蝎各3克,将以上诸药研成细末和匀。取难能可桑皮纸1张,宽约40厘米见方,摊平。然后先取艾绒25克,均匀铺在纸上;再取药末6克,掺在艾绒里,卷紧。外用鸡蛋清涂抹,再糊上桑皮纸一层,两头留空纸1寸许,捻紧即成。二、施术方法二、施术方法1.用加药艾条点燃一端,将艾火一端以布十层包裹,熨于穴位上。若熄、冷却,则重新点燃灸之。如此灸57次。2.在所灸的部位覆盖几层棉纸或布,再将点燃的艾条隔着纸或布,直接按在穴位上,留12秒钟即可。紧接着再按其他穴位。若火熄则重新点燃。每次按灸10次

16、左右。第37页,此课件共70页哦(2)雷火针雷火针疗法雷火针雷火针疗法是用沉香沉香、木香木香、乳香乳香、蕲艾等药物粉碎,用绵纸卷紧,然后点燃,灸治一定的部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闪腰岔气闪腰岔气、风寒湿痹、腰疼腿痛、关节疼痛、寒性腹痛、寒性腹泻)此法见载于明代杨继洲的针灸针灸大成大成,属于灸法的一种,主要用于畏针患畏针患者者。第38页,此课件共70页哦温针灸温针之名首见于伤寒论,但其方法不详。本法兴盛于明代,明高武针灸聚英及杨继洲之针灸大成均有载述:“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此法行于山野贫贱之人,经络受风寒者,或有效”。近代已不用药饼承艾,但在方法也有一定改

17、进。其适应证已不局限于以风湿疾患,偏于寒性的一类疾病为主,如骨关节病、肌肤冷痛及腹胀、便溏等。而扩大到多种病证的治疗第39页,此课件共70页哦温针灸温针灸,是在毫针刺入穴位后留针过程中,在针柄上插入艾温针灸,是在毫针刺入穴位后留针过程中,在针柄上插入艾卷施灸的一种灸法,是毫针针刺和艾卷灸的结合。卷施灸的一种灸法,是毫针针刺和艾卷灸的结合。针灸聚英针灸聚英中载有:中载有:“王节斋日,近有为温针者,乃楚人之法。其法针于穴,王节斋日,近有为温针者,乃楚人之法。其法针于穴,以香白芷作团饼,套针上。以艾蒸温之,多以取效以香白芷作团饼,套针上。以艾蒸温之,多以取效”。操作时,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

18、度,在针柄上操作时,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穿置一段长约1.52cm、距皮肤、距皮肤23 cm的艾卷,从艾卷下端点的艾卷,从艾卷下端点燃灸之,直待燃尽,除去灰烬,稍停片刻再将针取出。若艾火燃灸之,直待燃尽,除去灰烬,稍停片刻再将针取出。若艾火灼烧皮肤发烫,可在穴位上隔一纸片,可稍减火力,亦可防止灼烧皮肤发烫,可在穴位上隔一纸片,可稍减火力,亦可防止艾火脱落烫伤皮肤。此法是一种简便而易行的针灸并用方法。艾火脱落烫伤皮肤。此法是一种简便而易行的针灸并用方法。其艾绒燃烧的热力,可通过针身传入体内,发挥针与灸的作用,其艾绒燃烧的热力,可通过针身传入体内,发挥针与灸的作用,

19、达到治疗目的。达到治疗目的。第40页,此课件共70页哦4、温灸器灸将温灸盒将温灸盒or温灸筒于所选的施灸部温灸筒于所选的施灸部 位中央点燃艾条后,放在施灸穴位上位中央点燃艾条后,放在施灸穴位上方的灸盒中铁纱上,盖好封盖以调节方的灸盒中铁纱上,盖好封盖以调节 度,每次每部位度,每次每部位2030分钟,一次可分钟,一次可 灸数穴。灸数穴。第41页,此课件共70页哦一般需要灸治者均可采用。对小儿、妇女及畏惧灸治者最为适宜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第42页,此课件共70页哦其他灸法分灯火灸和天灸何谓灯火灸灯火灸是灸法之一。指用灯草蘸植物油点火后在穴位上直接点灼的灸法。又称灯草灸、打灯火、焠法。操作时应

20、蘸油适量,动作迅速,以防燃油下滴引起烫伤。当灯火灼及穴位皮肤时可听见轻微“拍”声,灯火即灭,称为一燋。每穴一般只灸一燋。灸后局部稍起红晕,应注意清洁,避免感染。本草纲目卷六:“灯火,主治小儿惊风、昏迷、搐搦,窜视诸病,又治头风胀痛。”临床还用于腮腺炎,呃逆,呕吐,阴痧腹痛,小儿消化不良,功能性子宫出血,手足厥冷等病证。第43页,此课件共70页哦何谓天灸天灸(自灸、冷灸),方法是把毛茛等植物(如毛茛、石龙芮、铁线莲、铁脚威灵仙等)的新鲜全草捣成糊状,放入直径约4厘米的酒杯内,平杯口为度,不要压紧,然后贴附在一定穴位上固定约一小时左右、病人觉局部有烧灼或痛痒感时即应取下,此时皮肤上可产生大的深黄色

21、水泡。然后用消毒镊子将水泡挑破,局部敷以消毒敷料以保护创面(但不要用凡士林纱布处理)。此法多用于治疗疟疾、哮喘、关节炎等病。分白芥子灸和蒜泥灸第44页,此课件共70页哦(四)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1)风寒感冒(2)面瘫(3)泄泻(4)痛经(5)膝痹(6)项痹(7)腰痹第45页,此课件共70页哦(1)感冒感冒常由外感风寒,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等为主要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普通感冒。治则:疏风解表散寒。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操作步骤:1、取穴:风池、大椎、曲池、合谷、尺泽。2、配穴:风寒加风门、肺俞、列缺;气虚加足三里;身痛加大杼;腹痛、腹泻加神阙。第46页,

22、此课件共70页哦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2次,至治愈。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57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至痊愈。特别提示:对于体虚易感冒者,可在夏季进行预防性治疗。在感冒流行季节可按上述方法预防性治疗一周。第47页,此课件共70页哦(2)面瘫面瘫常由风寒外袭,入中面部

23、经络,以一侧面部肌肉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周围性面瘫。治法:疏风通络,行气活血。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操作步骤:1、取穴:翳风、颊车、地仓、合谷、阳白。2、配穴:风邪胜者加灸太阳、风池;气虚者加灸足三里。第48页,此课件共70页哦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2次,710次为1疗程。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

24、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57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5次为1疗程。第49页,此课件共70页哦特别提示:面瘫早期,应重灸翳风穴,悬灸时间在30分钟以上为佳。面瘫恢复期,可增加悬灸神阙穴以补益正气。面部皮肤娇嫩,应避免灼伤皮肤。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风寒。第50页,此课件共70页哦(3)泄泻泄泻亦称腹泻,常有脾胃虚弱、湿邪内盛而致,以致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为临床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治则:健脾化湿。常用悬灸法、隔盐灸法。操作步骤:1、取穴:天枢、足三里。2、配穴:胃脘胀痛者加中

25、脘、内关;湿盛者加上巨虚、阴陵泉;脾胃虚弱者加脾俞、公孙、气海;命火虚弱者加命门、肾俞、关元、神阙;肝木乘脾者加脾俞、太冲。第51页,此课件共70页哦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4、隔盐灸法:取神阙穴,用纯净食盐填敷于脐部,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中间以针刺数孔,上置大艾炷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次艾灸710壮。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特别提示:隔盐灸前应清洁神阙穴局部,艾灸时时刻询问患者的局部感觉,避免烫伤。

26、第52页,此课件共70页哦(4)痛经痛经多因体质素弱,气血不足,冲任失调,胞宫失养,复因情志失调、或经期受寒饮冷,以致经血滞于胞宫而成。以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中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原发性痛经治则:温养冲任,通经止痛。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操作步骤:1、取穴:中极、气海、三阴交。2、配穴: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寒凝加归来、地机;气滞加肝俞、太冲。第53页,此课件共70页哦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每个月经周期,以月经前3

27、4天开始治疗,5次为1疗程,共治疗三个月经周期。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710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以每个月经周期的月经前34天开始治疗,5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第54页,此课件共70页哦特别提示:灸法具有温肾暖宫、活血化瘀的功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好。月经前后及行经期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忌劳累。第55页,此课件共70页哦(5)膝痹膝痹常因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劳损、肝

28、肾不足、外邪痹阻经脉所致。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活动或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常反复发作。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则:通痹止痛。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操作步骤:1、取穴:局部阿是穴。2、配穴:血海、梁丘、犊鼻、膝眼,阴寒重者加阴陵泉、足三里。第56页,此课件共70页哦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

29、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710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第57页,此课件共70页哦特别提示:注意膝关节的防寒保暖,增强体质,肥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避免久行、久立。第58页,此课件共70页哦(6)项痹项痹常因督脉劳损、气血不足、感受外邪等导致经脉痹阻,以项部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颈部活动受限,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的颈椎病。治则:活血通经。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温盒灸法。操作步骤:1、取穴:颈部阿是穴点、颈夹脊、大椎、肩井。2、配穴:督脉劳损者加命门、腰阳关;气血不

30、足者加足三里、神阙;风寒胜者加风门、肺俞;气滞血瘀者加膈俞。第59页,此课件共70页哦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710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第60页,此课件共70页哦5、温盒灸法:将温灸盒置于所选的施灸部

31、位中央点燃艾条后,放在施灸穴位上方灸盒中的铁纱上,盖好封盖以调节温度,每次每部位灸2030分钟,一次可艾灸数穴。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特别提示:灸法对颈椎病的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疗效较好。同时要劳逸结合,减少颈部劳损,防风寒,适当颈项功能锻炼。第61页,此课件共70页哦(7)腰痹腰痹常因肝肾不足、外邪侵袭、经脉气血痹阻所致,以腰部及腰骶部的慢性疼痛、时轻时重、缠绵不愈、休息可缓解、劳累后加重、常有固定压痛点为临床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慢性腰肌劳损。治法:补益肝肾,温经通脉。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温盒灸法。操作步骤:1、取穴:腰部阿是穴点、腰夹脊穴。2、配穴:肝肾不足者加肾俞、志室;阳

32、虚者加命门、腰阳关;寒湿重者加大肠俞、气海俞。第62页,此课件共70页哦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57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第63页,此课件共70页哦5、温盒灸法:将温灸盒置于所选的施灸部位中央点燃艾条后

33、,放在施灸穴位上方灸盒中的铁纱上,盖好封盖以调节温度,每次每部位灸2030分钟,一次可艾灸数穴。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特别提示:腰部阿是穴要重灸。第64页,此课件共70页哦部位艾炷壮数先阳后阴先小后大先少后多五:灸法的注意事项五:灸法的注意事项施灸的先后顺序第65页,此课件共70页哦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另外可能引起局部痛觉降低而被烫伤,如果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疱,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要注意防止感染,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2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和体位舒适,要根据处方取准

34、部位、穴位,(自己没有把握找准穴位,可请当地医生以墨标准)以保证灸治的效果。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第66页,此课件共70页哦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使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谨慎,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并注意检查艾条熄灭。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的体表部位,在冬季要注意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注意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洁净。5如果使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施灸,注意施灸距离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可用

35、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臵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这样,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第67页,此课件共70页哦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7施灸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艾灸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8一般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和饭后立即施灸。9注意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甚至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令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第68页,此课件共70页哦六:施灸的禁忌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能直接灸,以防形成疤痕,影响美观。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能灸。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能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能灸。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醉酒、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者等忌灸。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第69页,此课件共70页哦感谢大家观看第70页,此课件共70页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