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概述(ppt版).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4102881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80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概述(ppt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概述(ppt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概述(ppt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概述(ppt版).ppt(4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多多 媒媒 体体 技技 术术多媒体技术第一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1.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kun ji)2.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和公共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和公共(gnggng)属性属性3.多媒体系多媒体系(tx)统的标准化体系统的标准化体系(tx)第二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1.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kun ji)1.1 多媒体系统的根本多媒体系统的根本(gnbn)特点特点多媒体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多种不同系统混合多媒体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多种不同系

2、统混合(hnh)的集成系的集成系统。统。多媒体信息的价值、网络的价值:将随信息的潜在使用者和相连结多媒体信息的价值、网络的价值:将随信息的潜在使用者和相连结点的数目而增加。多媒体系统都向着分布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开展。点的数目而增加。多媒体系统都向着分布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开展。第三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1.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kun ji)1.1 多媒体系统的根本多媒体系统的根本(gnbn)特点特点在现有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系统上,如果采用多媒体数据,就必须重新考虑这在现有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系统上,如果采用多媒体数据,就必须

3、重新考虑这些系统的设计是否些系统的设计是否(sh fu)能够满足新的多媒体性能要求。能够满足新的多媒体性能要求。在原来只有文字和数值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系统上,采用多媒体数据时,必须在原来只有文字和数值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系统上,采用多媒体数据时,必须重新考虑到诸如时间相关性、同步、实时这些新的多媒体的要求。重新考虑到诸如时间相关性、同步、实时这些新的多媒体的要求。多媒体技术是在许多技术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因此,会涉及到各种结构不同的系统。多媒体技术是在许多技术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因此,会涉及到各种结构不同的系统。一个基于网络的、多种不同系统混合的集成系统,包含各种网络形态、传输系一个基于网络的、

4、多种不同系统混合的集成系统,包含各种网络形态、传输系统以及终端设备。统以及终端设备。第四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1.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kun ji)1.2 多媒体系多媒体系(tx)统的体系统的体系(tx)框架框架第五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1.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kun ji)1.2 多媒体系多媒体系(tx)统的体系统的体系(tx)框架框架从广义上讲,信息系统包含所有与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显示等从广义上讲,信息系统包含

5、所有与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显示等完整过程有关的设备和内容。完整过程有关的设备和内容。多媒体信息系统中就讲包括计算机设备、数据库系统、多媒体通信网、用户接口等各个多媒体信息系统中就讲包括计算机设备、数据库系统、多媒体通信网、用户接口等各个方面。方面。其中,有关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局部被成为计算系统,而将通信其中,有关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局部被成为计算系统,而将通信(tng xn)局部看做是支持局部看做是支持信息系统的信息传输渠道,也就是通信信息系统的信息传输渠道,也就是通信(tng xn)系统。系统。分布式多媒体系统是多媒体计算系统与多媒体通信系统的集成。分布式多媒体系统是多媒体

6、计算系统与多媒体通信系统的集成。第六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1.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kun ji)1.3 多媒体分布多媒体分布(fnb)处理模型处理模型多媒体分布处理模型:分层视图。多媒体分布处理模型:分层视图。同其他分层体系结构一样,每一层都同其他分层体系结构一样,每一层都向上向上(xingshng)一层提供效劳。一层提供效劳。第七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1.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kun ji)1.3 多媒体分布处理多媒体分布处理(chl)模型

7、模型硬件效劳层硬件效劳层最底层,包括一些硬件设备适配器等。最底层,包括一些硬件设备适配器等。系统效劳层系统效劳层组成:包括实时网络传送、连续组成:包括实时网络传送、连续(linx)媒体文件系统和实时调度等子层。在该层中,媒体文件系统和实时调度等子层。在该层中,系统效劳主要考虑连续系统效劳主要考虑连续(linx)媒体的特性,按照媒体合成的最后期限对操作系统的媒体的特性,按照媒体合成的最后期限对操作系统的相关进程或线程进行调度。相关进程或线程进行调度。第八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1.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kun ji)1.3

8、 多媒体分布处理多媒体分布处理(chl)模型模型媒体效劳层媒体效劳层组成:该层包括分布对象管理,设备组成:该层包括分布对象管理,设备(shbi)管理,会议效劳,窗口效劳和超媒管理,会议效劳,窗口效劳和超媒体引擎等。体引擎等。功能:提供和媒体有关的效劳。例如,功能:提供和媒体有关的效劳。例如,窗口效劳和设备效劳实现多窗口多设备管理;窗口效劳和设备效劳实现多窗口多设备管理;而分布对象管理功能将多媒体对象在网络上传输并给出统一的管理;而分布对象管理功能将多媒体对象在网络上传输并给出统一的管理;系统还要通过会议效劳建立起管理多方通信的机制;系统还要通过会议效劳建立起管理多方通信的机制;使用超媒体引擎,

9、对多媒体文献进行存储、编辑和恢复;使用超媒体引擎,对多媒体文献进行存储、编辑和恢复;第九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1.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kun ji)1.3 多媒体分布处理多媒体分布处理(chl)模型模型合成层合成层包括对媒体的可接受性测试,多通道同步包括对媒体的可接受性测试,多通道同步(tngb)和元级调度。和元级调度。目标:统一的安排各个媒体的使用。目标:统一的安排各个媒体的使用。通过适宜的调度,系统为多通道的媒体流提供最正确的效劳。可接收性测试将对用通过适宜的调度,系统为多通道的媒体流提供最正确的效劳。可接收性测

10、试将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检查,并与用户协商适宜的效劳质量。户的需求进行检查,并与用户协商适宜的效劳质量。第十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1.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kun ji)1.3 多媒体分布处理多媒体分布处理(chl)模型模型工具层工具层工具层的组成工具层的组成(z chn):图形化用户接口:图形化用户接口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媒体设备控制,媒体设备控制,交换和对象存取等。交换和对象存取等。功能:这一层面向用户,目标是为用户提供好的接口,便于用户更方便的使用和控制系功能:这一层面向用户,目标是为

11、用户提供好的接口,便于用户更方便的使用和控制系统。统。第十一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1.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kun ji)1.3 多媒体分布多媒体分布(fnb)处理模型处理模型脚本层:为了描述和控制交互式多媒体文献的表现和应用。脚本层:为了描述和控制交互式多媒体文献的表现和应用。使用脚本对具有复杂时空关系使用脚本对具有复杂时空关系(gun x)的多媒体表现进行组织,使得系统能够对多媒的多媒体表现进行组织,使得系统能够对多媒体信息进行解释和控制。多媒体文献的组织形式经常是超媒体的链与节点构成特殊体信息进行解释和控制。多媒

12、体文献的组织形式经常是超媒体的链与节点构成特殊信息网。信息网。第十二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1.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kun ji)1.4 多媒体信息模型多媒体信息模型(mxng)一个好的多媒体信息模型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个好的多媒体信息模型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p能对多媒体信息正确的表示和表现能对多媒体信息正确的表示和表现;p能够正确的描述媒体间的关系能够正确的描述媒体间的关系;p能适应多媒体数据特点的操纵,如大容量数据检索、多种媒体的结合能适应多媒体数据特点的操纵,如大容量数据检索、多种媒体的结合(j

13、ih);p能够提供良好的人机接口,可被用户正确理解能够提供良好的人机接口,可被用户正确理解;第十三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1.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kun ji)1.5 多业务多业务(yw)网络模型网络模型多业务网络模型描述的是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的网络。多业务网络模型描述的是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的网络。多媒体系统的网络必须支持多媒体系统的网络必须支持(zhch)多媒体范围的各种通信要求,并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到达多媒体范围的各种通信要求,并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到达这样要求的网络称为多业务网络。这样要求的网络称为多业务网络。根本要求

14、包括:大容量多媒体传输、实时传送、多路连接等根本要求包括:大容量多媒体传输、实时传送、多路连接等第十四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1.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框架(kun ji)1.6 多媒体会议多媒体会议(huy)模型模型多媒体系统中的一个十清楚显的趋势就是要实现多人多地的合作和应用,也就是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中的一个十清楚显的趋势就是要实现多人多地的合作和应用,也就是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支持的协同工作。趋势:由分布式多媒体系统创造出多人合作环境,将成为未来应用的一个主要方面。趋势:由分布式多媒体系统创造出多人合作环境,将成为未来应

15、用的一个主要方面。多媒体会议模型的多点控制、多人合作的机制引入到系统的根本体系结构之中,将对系统的多媒体会议模型的多点控制、多人合作的机制引入到系统的根本体系结构之中,将对系统的结构、访问与控制、通信效劳、多媒体数据的交换、会议管理结构、访问与控制、通信效劳、多媒体数据的交换、会议管理(gunl)等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等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第十五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2.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和公共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和公共(gnggng)属性属性2.1 多媒体系统中的媒体流动多媒体系统中的媒体流动(lidng)第十六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

16、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2.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多媒体系统的需求(xqi)和公共属性和公共属性2.1 多媒体系统中的媒体流动多媒体系统中的媒体流动(lidng)n 媒体源主要是提供媒体数据资源的设备和设施。例如:采集设备,存储设备。媒体源主要是提供媒体数据资源的设备和设施。例如:采集设备,存储设备。n 媒体宿是信息媒体到达的终点媒体宿是信息媒体到达的终点(zhngdin),是媒体表现的设施与设备,例如,是媒体表现的设施与设备,例如显示器,扬声器等。显示器,扬声器等。n 媒体处理器:读取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再输出。媒体处理器:读取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再输出。n 连接设施:那些在媒

17、体源和媒体宿之间建立起的信息通道,例如相应的通连接设施:那些在媒体源和媒体宿之间建立起的信息通道,例如相应的通信网络设施等信网络设施等第十七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2.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和公共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和公共(gnggng)属性属性2.1 多媒体系统中的媒体流动多媒体系统中的媒体流动(lidng)n 效劳器是一种媒体源系统,提供信息的各种多媒体终端也是一种媒体源系统。效劳器是一种媒体源系统,提供信息的各种多媒体终端也是一种媒体源系统。n 多媒体终端是媒体宿系统,接收各种媒体数据并按要求进行表现。多媒体终端是媒体宿系统,接收各种媒体数据并按要求进

18、行表现。n 网络分布系统就是建立在两者之间的连接。网络分布系统就是建立在两者之间的连接。n 媒体处理器可以存在于数据流的各处媒体处理器可以存在于数据流的各处(ch),负责对媒体进行必要的处理。,负责对媒体进行必要的处理。第十八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2.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和公共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和公共(gnggng)属性属性2.2 连续连续(linx)媒体的需求媒体的需求两个主要因素:时间约束,数据量两个主要因素:时间约束,数据量从数据底层来看,连续媒体都是采样序列,每个采样样本都带有一个相应的时间位置标记。从数据底层来看,连续媒体都是采样序列,每个采

19、样样本都带有一个相应的时间位置标记。在获取和再现过程中,就必须加上相应的时间约束。在获取和再现过程中,就必须加上相应的时间约束。另外,连续媒体一般都具有另外,连续媒体一般都具有(jyu)很大的数据量。时间约束和数据量这两个因素很大的数据量。时间约束和数据量这两个因素影响了多媒体系统核心机构的设计。影响了多媒体系统核心机构的设计。现状:缺少现状:缺少QoSQuality of Service第十九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2.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多媒体系统的需求(xqi)和公共属性和公共属性2.2 连续连续(linx)媒体的需求媒体的需求QoS进行的工作进

20、行的工作对某个给定的效劳类型,当新客户对资源进行请求时,资源管理器要执行一个接收对某个给定的效劳类型,当新客户对资源进行请求时,资源管理器要执行一个接收性测试,测试将决定是否建立起一个可以满足已有客户和新客户所有请求的效劳调性测试,测试将决定是否建立起一个可以满足已有客户和新客户所有请求的效劳调度度(diod)。如果可以,那么请求得到批准,效劳得到保证。否那么,资源管理器可。如果可以,那么请求得到批准,效劳得到保证。否那么,资源管理器可能会进行协商,推荐一个可用的低一级的效劳类型。能会进行协商,推荐一个可用的低一级的效劳类型。资源管理器将维持一个对所有被接纳的客户提供力所能及效劳的调度功能。在

21、效劳周期资源管理器将维持一个对所有被接纳的客户提供力所能及效劳的调度功能。在效劳周期内,资源管理器必须监视应用对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免意外的负载破坏对其他客户的效内,资源管理器必须监视应用对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免意外的负载破坏对其他客户的效劳。劳。第二十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2.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和公共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和公共(gnggng)属性属性2.3 效劳效劳(xio lo)质量质量QoS数字视频和音频的时间采样特性称为数字视频和音频的时间采样特性称为(chn wi)等时数据,也就时说,在确定了采样频等时数据,也就时说,在确定了采样频率和量化精度以

22、后,有一个恒定的数据率,要求从产生到恢复表现都要严格的限制延率和量化精度以后,有一个恒定的数据率,要求从产生到恢复表现都要严格的限制延时和抖动的范围,这个要求就称为时和抖动的范围,这个要求就称为(chn wi)媒体内同步。媒体内同步。如果有几个连续媒体流并行表现,从不同的产生点或恢复点对它们进行相互时序关如果有几个连续媒体流并行表现,从不同的产生点或恢复点对它们进行相互时序关系限制那么称为媒体间同步。系限制那么称为媒体间同步。两种类型都要求资源管理器进行协调,以满足端到端的同步要求。两种类型都要求资源管理器进行协调,以满足端到端的同步要求。为了满足这种多媒体信息表现时的严格的同步要求,必须对多

23、媒体发送、恢复、处为了满足这种多媒体信息表现时的严格的同步要求,必须对多媒体发送、恢复、处理和表现进行实时调度。理和表现进行实时调度。2.3.1 时间相关媒体的特性时间相关媒体的特性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2.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多媒体系统的需求(xqi)和公共属性和公共属性2.3 效劳效劳(xio lo)质量质量QoS媒体以不同通道进行媒体以不同通道进行(jnxng)传输时要保持同步,有较大困难:传输时要保持同步,有较大困难:2.3.1 时间相关媒体的特性时间相关媒体的特性&音频、视频数据的编码和解码复杂程度不同,处理、传输的速度也就不音频、

24、视频数据的编码和解码复杂程度不同,处理、传输的速度也就不同。同。&网络传输中由于不同的分组选择不同的路由,带来了不同的延迟。如果网络传输中由于不同的分组选择不同的路由,带来了不同的延迟。如果使用电路交换可以解决分组交换的缺乏,但对根底设施的资源又有很大压使用电路交换可以解决分组交换的缺乏,但对根底设施的资源又有很大压力。力。&各种物理设备的差异也会导致显示、缓冲上不同的延迟。各种物理设备的差异也会导致显示、缓冲上不同的延迟。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2.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多媒体系统的需求(xqi)和公共属性和公共属性2.3 效劳效劳(xio l

25、o)质量质量QoS解决解决(jiju)的方法?的方法?2.3.1 时间相关媒体的特性时间相关媒体的特性在接收方终端使用同步技术在接收方终端使用同步技术通过降低质量来到达同步通过降低质量来到达同步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2.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多媒体系统的需求(xqi)和公共属性和公共属性2.3 效劳效劳(xio lo)质量质量QoSQoS:用于说明用户和效劳提供者之间,发送和接收信息的用户之间有关信息传递质量的约:用于说明用户和效劳提供者之间,发送和接收信息的用户之间有关信息传递质量的约定。定。效劳质量包括用户需求和效劳提供者的能力两个方面的内

26、容。效劳质量包括用户需求和效劳提供者的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用户需求:指用户进行多媒体通信时对网络传输性能和表示质量的需求,效劳用户需求:指用户进行多媒体通信时对网络传输性能和表示质量的需求,效劳者能力那么是指系统能够提供和到达的性能。者能力那么是指系统能够提供和到达的性能。理想理想(lxing)情况下,用户和系统可在动态的协商中对情况下,用户和系统可在动态的协商中对QoS进行调整和确认。进行调整和确认。2.3.2 QoS描述参数描述参数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2.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多媒体系统的需求(xqi)和公共属性和公共属性2.3 效劳效劳

27、(xio lo)质量质量QoSQoS参数参数(cnsh):速度比率、利用率、平均延迟时间、最大延迟、最大抖动、位错率速度比率、利用率、平均延迟时间、最大延迟、最大抖动、位错率BER和和包错率包错率PER等。等。2.3.2 QoS描述参数描述参数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2.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和公共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和公共(gnggng)属性属性2.3 效劳效劳(xio lo)质量质量QoS速度比率速度比率=实际表现速率实际表现速率/名义速率名义速率利用率利用率=实际表现速率实际表现速率/最大交付速率最大交付速率。当利用率大于。当利用率大于1时,所

28、有交付的对象都可以表示出时,所有交付的对象都可以表示出来,当它小于来,当它小于1时,说明时,说明(shumng)交付速度快于表现的速度,为了维持同步,就要丢弃一些交付速度快于表现的速度,为了维持同步,就要丢弃一些对象对象抖动:表现时的瞬时差异。抖动:表现时的瞬时差异。位错率和包错率标志网络的可靠性。位错率和包错率标志网络的可靠性。2.3.2 QoS描述参数描述参数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2.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和公共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和公共(gnggng)属性属性2.3 效劳效劳(xio lo)质量质量QoS2.3.2 QoS描述描述(mio s

29、h)参数参数t0,t1:速度比率=5/5=1t1,t2:速度比率=3/4t2,t3:速度比率=4/4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2.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和公共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和公共(gnggng)属性属性2.3 效劳效劳(xio lo)质量质量QoS现有网络对现有网络对QoS的支持:的支持:多数网络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对定量的多数网络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对定量的QoS的支持。例如,的支持。例如,IP协议只是允许用户通过协议只是允许用户通过IP分分组头部的效劳类型域进行简单的定性的组头部的效劳类型域进行简单的定性的QoS说明如优先级,不能进行定量的说明如

30、优先级,不能进行定量的QoS说明,说明,而且下层网络机制通常也不提供而且下层网络机制通常也不提供QoS保证。保证。多数现有网络中的多数现有网络中的QoS具有静态性:一经商定具有静态性:一经商定(shn dn),在通信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不,在通信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不能再协商。导致的后果:一旦不能维持原先商定能再协商。导致的后果:一旦不能维持原先商定(shn dn)的的QoS,效劳提供者往往单方面,效劳提供者往往单方面关闭效劳。关闭效劳。2.3.2 QoS描述参数描述参数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2.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多媒体系统的需求(xqi)

31、和公共属性和公共属性2.3 效劳效劳(xio lo)质量质量QoS在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中,在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中,QoS管理应该建立在从源地到目的地的完全管理应该建立在从源地到目的地的完全(wnqun)的端的端到端根底上。到端根底上。对涉及到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以确保端到端的对涉及到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以确保端到端的QoS水平。水平。另外,还可以把端到端的另外,还可以把端到端的QoS管理映射到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的层次模型上,形管理映射到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的层次模型上,形成层次化的成层次化的QoS管理。管理。2.3.3 在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中的理想情况在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中的理想情况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三页。

32、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2.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和公共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和公共(gnggng)属性属性2.3 效劳效劳(xio lo)质量质量QoS例如,一个远程视频点播活动,端到端可能由以下几个局部组成:例如,一个远程视频点播活动,端到端可能由以下几个局部组成:源:媒体效劳器,在媒体效劳器上获得视频,在源地进行压缩源:媒体效劳器,在媒体效劳器上获得视频,在源地进行压缩(y su)压缩压缩(y su)时的时的参数选择和网络的传送能力有关,将其交给网络传送。参数选择和网络的传送能力有关,将其交给网络传送。在目的地进行解压缩并根据播放窗口的大小对视频进行调整,最后在视频窗口

33、在目的地进行解压缩并根据播放窗口的大小对视频进行调整,最后在视频窗口进行播放。进行播放。2.3.3 在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中的理想情况在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中的理想情况第三十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2.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和公共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和公共(gnggng)属性属性2.3 效劳效劳(xio lo)质量质量QoS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中的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中的QoS管理管理(gunl)应该具有以下根本功能:应该具有以下根本功能:1QoS协商协商Negotiation。2QoS监控监控Monitor:在应用期间,:在应用期间,QoS管理机制需要对协商的结果,管理机

34、制需要对协商的结果,也就是用户和系统达成的一致参数进行维护,对用户和系统的行为进行必要的也就是用户和系统达成的一致参数进行维护,对用户和系统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监控,以便确保用户不违背协商好的监控,以便确保用户不违背协商好的QoS参数值,并且确保系统维持好这个值。参数值,并且确保系统维持好这个值。2.3.3 在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中的理想情况在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中的理想情况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2.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和公共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和公共(gnggng)属性属性2.3 效劳效劳(xio lo)质量质量QoS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中的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中

35、的QoS管理应该具有以下根本功能:管理应该具有以下根本功能:3QoS映射映射mapping:在采用层次结构的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中,不同层使用的:在采用层次结构的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中,不同层使用的QoS参数在实际的系统中可能是不同的,为此,需要有参数在实际的系统中可能是不同的,为此,需要有QoS参数及其值的转换功能。参数及其值的转换功能。4计费管理:系统要将用户所申请的计费管理:系统要将用户所申请的QoS水平和应该付的费用结合起来。如果没有水平和应该付的费用结合起来。如果没有计费概念,用户往往就会选择计费概念,用户往往就会选择(xunz)系统所能够提供的最正确系统所能够提供的最正确QoS而不是可接受

36、的而不是可接受的QoS。这会大大减少系统可同时效劳的端用户数。因此,计费管理有利于鼓励用户选择。这会大大减少系统可同时效劳的端用户数。因此,计费管理有利于鼓励用户选择(xunz)性能价格比最优的可接受的性能价格比最优的可接受的QoS。2.3.3 在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中的理想情况在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中的理想情况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2.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多媒体系统的需求(xqi)和公共属性和公共属性2.3 效劳效劳(xio lo)质量质量QoSQoS的实现牵涉到了体系结构中的多个层面,如:的实现牵涉到了体系结构中的多个层面,如:应用层:需要应用层

37、:需要(xyo)有一套标准的调用机制来保障应用获得所需的有一套标准的调用机制来保障应用获得所需的QoS,以及,以及在没有足够资源的情况下返回相应的信息使应用作出正确的判断等待、降低在没有足够资源的情况下返回相应的信息使应用作出正确的判断等待、降低规格或是放弃。规格或是放弃。传送层:传送层:QoS资源申请界面,这一层接受应用的申请,并通过点对点的传播或资源申请界面,这一层接受应用的申请,并通过点对点的传播或是多点组播的方式来申请网络上的资源。是多点组播的方式来申请网络上的资源。网络及以下各层:指的是路由器或那些拥有网络资源的设备,由他们来允许或网络及以下各层:指的是路由器或那些拥有网络资源的设备

38、,由他们来允许或否决相应的申请。否决相应的申请。2.3.4 QoS实现实现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2.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和公共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和公共(gnggng)属性属性2.4 同步同步(tngb)与合成与合成同步:事件序列在时间上的协调同步:事件序列在时间上的协调(xitio)合成:一组资源管理器为到达端到端同步的目的而进行的管理成为合成。合成:一组资源管理器为到达端到端同步的目的而进行的管理成为合成。由于多媒体系统是分层设计的,所以在应用层的同步事件粒度一般比较粗,而在系统较低层由于多媒体系统是分层设计的,所以在应用层的同步事件粒度一般

39、比较粗,而在系统较低层次,就会变得越来越细。对同步表示的要求因不同的层次或应用而有所不同。次,就会变得越来越细。对同步表示的要求因不同的层次或应用而有所不同。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2.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多媒体系统的需求(xqi)和公共属性和公共属性2.4 同步同步(tngb)与合成与合成对一个具有最后表现对一个具有最后表现(bioxin)期限位期限位Tp的媒体元素来说,的媒体元素来说,Dm:最大的端到端延时。:最大的端到端延时。那么,调度表现的过程就必须在那么,调度表现的过程就必须在Tp-Dm之前开始。之前开始。元素流不一定是等时的,那么为

40、元素流不一定是等时的,那么为Tp1-Dm,Tp2-Dm,2.4.1 媒体内同步媒体内同步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2.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和公共多媒体系统的需求和公共(gnggng)属性属性2.4 同步同步(tngb)与合成与合成要求同步对象的每一个元素都要在表现最后期限要求同步对象的每一个元素都要在表现最后期限Tp之前到达。之前到达。一般来说,每个媒体对象都会因为具有不同的采样频率和分辨率而导致媒体特一般来说,每个媒体对象都会因为具有不同的采样频率和分辨率而导致媒体特定的延时和抖动,从而也就具有不同的调度定的延时和抖动,从而也就具有不同的调度(

41、diod)要求。另外,可接受的出错要求。另外,可接受的出错率也与媒体有关。率也与媒体有关。2.4.2 媒体间同步媒体间同步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3.多媒体系多媒体系(tx)统的标准化体系统的标准化体系(tx)3.1 国际标准国际标准(biozhn)化组织和标准化组织和标准(biozhn)类型类型为了到达分布式多媒体系统全局访问为了到达分布式多媒体系统全局访问(fngwn)和分布的目标,要求系统具有互操作和分布的目标,要求系统具有互操作性和信息交换能力。标准化是满足互操作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性和信息交换能力。标准化是满足互操作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42、。标准化涉及到通信标准、信息格式和系统效劳等许多方面的因素。标准化涉及到通信标准、信息格式和系统效劳等许多方面的因素。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3.多媒体系多媒体系(tx)统的标准化体系统的标准化体系(tx)3.1 国际标准国际标准(biozhn)化组织和标准化组织和标准(biozhn)类型类型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ITU国际电信联盟,原为国际电信联盟,原为CCITT的的ITUTANSI美国美国(mi u)国家标准局国家标准局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电工委员会第三十八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

43、系结构3.多媒体系多媒体系(tx)统的标准化体系统的标准化体系(tx)3.2 JTC1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gngzu)ISO和和IEC联合成立了联合成立了ISO-IEC/JTC1(联合技术委员会联合技术委员会1),共同研究多媒体标准化问题。,共同研究多媒体标准化问题。JTC1开发标准的过程开发标准的过程(guchng)依次为:依次为:工作组草案工作组草案WD-委员会草案委员会草案-国际标准草案国际标准草案-国际标准国际标准JTC1分为分为18个子委员会个子委员会SC,每个,每个SC又分为假设干个工作小组。又分为假设干个工作小组。第三十九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

44、体系统体系结构3.多媒体系多媒体系(tx)统的标准化体系统的标准化体系(tx)3.3 ITUT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gngzu)ITU-T围绕着通信对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做了许多围绕着通信对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做了许多(xdu)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第四十页,共四十三页。第第 五五 章章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小结小结(xioji)多媒体系统是多媒体信息系统和多媒体通信系统的集成。多媒体系统是多媒体信息系统和多媒体通信系统的集成。两大功能:更丰富的信息处理和表现,基于多媒体的实时多路通信。两大功能:更丰富的信息处理和表现,基于多媒体的实时多路通信。与多媒体系统相关与多媒体系统相

45、关(xinggun)的一些共同的问题:连续媒体对多媒体系统的影响、效劳质量的一些共同的问题:连续媒体对多媒体系统的影响、效劳质量QoS、同步与合成、多媒体系统标准化体系、同步与合成、多媒体系统标准化体系第四十一页,共四十三页。谢谢 谢谢3月-2322:12:5522:1222:123月-233月-2322:1222:1222:12:553月-233月-2322:12:552023/3/29 22:12:55第四十二页,共四十三页。内容(nirng)总结多 媒 体 技 术。资源管理器将维持一个对所有被接纳的客户提供力所能及效劳的调度功能。t0,t1:速度比率=5/5=1。t2,t3:速度比率=4/4。4计费管理:系统(xtng)要将用户所申请的QoS水平和应该付的费用结合起来。ITU国际电信联盟,原为CCITT的ITUT。ISO和IEC联合成立了ISO-IEC/JTC1(联合技术委员会1),共同研究多媒体标准化问题第四十三页,共四十三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