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阅读高频词归类(共17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8404400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文言文阅读高频词归类(共1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文言文阅读高频词归类(共1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文言文阅读高频词归类(共1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文言文阅读高频词归类(共17页).doc(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三文言文阅读高频词归类一、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俸:俸禄,薪俸。旧官吏所得的薪金。如韩非子奸劫弑臣: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2、禄:官吏的薪俸。如韩非子人主:有功者受重禄。3、秩:官吏的俸禄。如后汉书 百官志二:本四百石,宣帝增秩。4、饷:军粮及军队的俸给。如史记高祖本纪: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罢:通“疲”,疲劳。转饷:运输军粮。)二、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亡1、治: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如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2、乱:无秩序,不太平,与“治”相对如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3、兴:兴起,建立,与“ 衰 ” 或“ 亡 ” 相反

2、。如史记 文帝本纪: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4、盛:旺盛,兴盛。如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5、衰:力量减退,衰落,没落。如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6、亡:灭亡。如苏洵六国论: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三、表人物地位:贵、贱、卑、豪1、贵:显贵,禄位高,与“卑贱”相对。如老子: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本:根本。基:基础。)2、贱:地位低下,卑贱,与“高贵”相对。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素贱人。3、卑:地位低微,卑贱。如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鄙:见识短浅。)豪:收天下之豪杰。 所居郡,必夷其豪。卓越的人,豪杰。强横的人

3、,豪强。四、表人物个性的:鲠(gng)、耿(介)、厚、(仁)矜、悫(qu )、刚、毅、恺(ki)悌、鲠切、聪、慧、敏、木讷、奸、佞(nng) 、诈、(chn )、谲( ju )1、鲠(gng):直爽,正直。骨鲠:正直,刚强。如后汉书 任隗(ku)传:鲠言直议,无所回隐。(回隐:回避,隐藏。)2、耿(介):光明正大,正直。如韩非子 五蠹(d ):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蠹:蠹虫,咬器物的虫子。比喻危害集体利益的坏人。虽有:即使有。勿怪:不足为奇。)3、厚:忠厚,厚道。如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勃为人木强敦厚。(木强:性格质直倔强。)4、矜、仁矜:矜,

4、慎重,庄重。仁矜,仁爱,善体恤人。如汉书冯参传: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5、悫(qu ):悫,诚实,谨慎。如史记孝文本纪: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6、刚:刚强、坚强。如论语公冶长:吾未见刚者。7、毅:意志坚定,果断。如论语 泰伯:士不可不弘毅。(弘:广大,宽广。)8、恺(ki)悌:亦作“岂弟”,或作“ 恺弟 ”。平易近人。如后汉书 贾逵传:性恺悌。9、鲠切:刚正率直。如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十一:弹劾中黄门,鲠切无所避。”10、木讷:指人质朴而不善辞令。如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11、奸:邪恶,狡诈。如商君书农战:不可巧取(官爵),则奸不生。奸不生,则主不惑。12、佞(nng):善辩,

5、巧言谄媚。如论衡答佞:何必为侫以取富贵。13、诈:欺骗。如战国策秦策一:大王以诈破之。14、谄(chn ):巴结,奉承。如荀子 修身:谄谀我者,吾贼也。(谀:阿谀奉承。)15、谲( ju ):欺诈,玩弄手段。如论语宪问:齐桓公正而不谲。l 补充:勤:努力,尽力。“勤王”,为王事辛劳。恭:恭敬,谦逊有礼。循吏 :循礼守法之吏。俊杰:才智出众的人。孤高,不趋时。切:恳切,率直。介:操守,志节;独特,不合群。矜:夸耀;骄傲自满;庄重;同情。五、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贪、淫、靡、1、行:品行。如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2、德、操:品德,道德,品行。如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

6、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如史记 张汤传:汤之客田甲,虽贾人,有贤操。3、节:气节,节操。如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时穷:困难的时候。)4、清(廉):清正廉洁。如东观汉记周泽传:拜太常,果敢直言,数有据争,朝廷嘉其清廉。5、贪:贪婪。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贪。6、淫:荒淫。靡:奢侈,浪费。六、表敬重的:恭、敬、重、尊1、恭:恭敬,谦逊有礼。如史记 萧相国世家:相国年老,素恭谨。(相国:官名,指萧何。)2、敬:尊敬,尊重。如论语 先进:门人不敬子路。注意:“恭”和“敬”是同义词。“恭”着重在外貌方面,“敬”着重在内心方面。3、重:敬重。如三国志蜀书 诸葛亮传:又睹诸葛亮奇雅,甚敬重之。(睹:

7、看见。)4、尊:尊重。如史记蒙恬列传:始皇甚尊宠蒙氏。七、表受到诬陷的:中、谮(zn)、诬1、中(zhng):中伤,污蔑别人使受伤害。如汉书 何武传: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显、商:人名。)2、谮(zn):说坏话诬陷别人。如荀子 致士:残贼加累之谮,君子不用。(残贼:残害。加累:以罪恶累害别人。)3、诬:捏造罪状陷害人。如宋史 秦桧传:其顽钝无耻者,均为桧用,争以诬陷善类为功。八、表赞扬的:多、嘉、誉、与、许、叹1、多:称赞。如史记 商君列传: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2、嘉:赞美,嘉奖。如 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3、誉:称赞,赞美。如 庄子 盗趾: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8、。4、与:赞许。如 汉书 翟方进传:朝过夕改,君子与之。5、许:赞许,赞同。如 三国志 蜀书诸葛亮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6、叹:赞叹,赞许。如 三国志 吴书吴主传: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权:孙权。齐肃:整齐严肃。)九、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怨、患、疾1、恶(w) :讨厌,不喜欢。如大学:故好而知其恶() ,恶(w)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2、厌:讨厌,厌恶。如史记主父偃传:诸公宾客多厌之。3、憎:恨,厌恶。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秦甚憎齐。4、贬:给予不好的评价,与“褒”相对。如矛盾雨天杂写之一:秦始与汉武并称,而今褒汉武而贬秦始。5、怨:怨恨,仇恨。如史记秦本纪

9、:缪(mi o)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6、患:憎恶,讨厌,厌恶。如 左传晋灵公不君:公患之,使鉏麑贼之。7、疾:恨,憎恶。如宋史樊知古传:吾疾贫富不均。十、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1、过:责备。如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过之。2、责:责备,责罚。如史记殷本纪:悔过自责。3、咎:责怪,责备。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咎其欲出者。4、诛:责备,谴责。如李陵重报苏武书:汉厚诛陵以不死。5、让:责备,责怪。如李陵 左传僖公五年 :寺人披请求进见,公使让之。6、谴:责备。如 战国策东周策:太卜谴之曰。7、尤:指责,归罪。如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8、折:指责。如三国志魏书 傅嘏(g)传:季布面折

10、其短。十一、表宽容的:容、贷、恕、宽1、容:宽容,容忍。如史记汲黯传:不能容人之过。2、贷:宽恕,宽容。如后汉书袁安传: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3、恕:宽恕,原谅。如战国策赵策四: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4、宽:宽宏,度量大。如汉书吴王刘濞传: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王日益横。(横:蛮横,残暴。)十二、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1、乐:快乐,高兴。如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欣(然):喜悦,高兴。然,的样子。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乃:于是、然后。衡:通“横”。)3、悦(说):高兴,愉快。如史记吴起传:吴起不悦。十三、表哀怒的:怒、愤、

11、忿恚(hu)、涕泣、切厉、罹(l) 、诟、恼1、怒:生气,愤怒。如诗经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2、愤:愤怒。如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盖国家之大耻而天下之公愤也。3、忿恚(hu):恼怒,发怒。如史记陈涉世家: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故:副词,故意。忿恚:使发怒,恼怒。尉:官名,都尉。)4、涕泣:哭泣,流泪。如史记刺客列传:(豫让)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5、切厉:严厉。如后汉书窦武传:武每数切厉相戒,犹不觉悟。(戒:告诫,警告。)6、罹(l) :忧患,苦难。如诗经王风 兔爰:我生之后,逢此百罹。7、诟:怒骂,辱骂。如左传哀公八年:曹人诟之。(曹人:高山族的族群之一。)十四、表说话的:

12、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后写作“谘”)1、谓:告诉,对说。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王谓田鸠曰。2、诏:告诉,告诫。如庄子盗跖: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3、诰go :告诉。如尚书太甲下:伊尹申诰于王。(伊尹:人名。申:再,重。)4、告:告诉。如庄子庚桑楚:吾固告汝曰。(固:本来。)注意:告,诰,诏。“告”和“诰”原来都是告诉的意思,后来用法不同,下告上叫“告”,上告下叫“诰”或“诏”。秦以后“诏”只限于皇帝下命令用。宋以后“诰”只限于皇帝任命高级官吏或封爵时用。5、敕:告诫,嘱咐。如三国志魏书 武帝纪: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精悍:精锐强劲

13、。)6、白:告诉,陈述。如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7、陈:陈述。如史记韩非传:韩非欲自陈,不得见。8、对:回答,应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王(赵惠王)问:“何以知之?”对曰9、语(y ):告诉。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平阳侯恐弗胜,驰语太尉。(弗:不。)10、谕:告诉,使人知道。如汉书张骞传:骞既至乌孙,致赐谕指。(致:送达。赐:赏赐的财物。指:通“旨”,意图。)11、喻:告诉,使人知道。如淮南子修务:故作书以喻意。注意:谕,喻。二字古代通用,后来逐渐有了分工,在比喻的意义上用“喻”,在告诉的意义上用“谕”。12、晓:告知。如汉书元后传:未晓大将军。13、辩:辩论,申辩。如孟子滕文公下:予岂好辩哉!予

14、不得已也。14、问:问,询问,与“答”相对。如论语阳货:子张问仁于孔子。15、谢:道歉;推辞;辞别;告诉。如战国策赵策四:入而徐趋,至而自谢。(徐:缓慢。谢:道歉。)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愿守代边。(欲徙王赵:要把代王迁到赵国去做王。代:国名。边:边疆。谢:推辞。)如李白留别金陵崔侍御:挥手谢公卿。(谢:辞别。)如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谢:告诉。戒:警戒。慎:小心。)16、折:驳斥,使对方屈服。如刘禹锡天论:作天说以折韩退之之言。(天说:指柳宗元天说。)17、诘:责问,追问。如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士庄伯不能诘。(士庄伯:人名。)18、诉:诉说,诉苦

15、;告状;诽谤。如白居易琵琶行:似诉平生不得志。(诉:诉说。)如三国志 魏书郭嘉传:数廷诉嘉。(诉:告状。)如左传 成公十六年:诉公于晋侯。(诉:诽谤。公:鲁公。)19、咨(后写作“谘” ):商议,咨询。如诸葛亮出师表: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十五、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谤、谏1、说:劝说,说服。如史记项羽本纪: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劝:劝说,劝告。如韩愈讳辩: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3、规:规劝,谏诤。如左传昭公十六年:子宁以他事规我。4、讽:用委婉的话暗示或劝告。如韩非子八经:故使之讽。5、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如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谤之。6、谏:

16、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如战国策赵策四: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强:竭力。)十六、表害怕的:畏、惧、惮、骇、遽(j)1、畏、惧、惮:害怕,恐惧,畏惧。如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如蒲松龄狼:屠惧,投以骨。如论语 学而:过则勿惮改。2、骇:害怕,吃惊,惊骇。如左传 定公十年:齐师至矣,郈人大骇。(郈:古地名,在今山东东平县。 )3、遽(j):恐惧。如世说新语 雅量:孙、王诸人色并遽。(色:脸色。并:一起。)十七、表揭发的:劾、讦( ji)、揭1、劾:检举揭发罪状。如汉书 楚元王传:吏劾更生铸伪黄金。(更生:人名。)2、讦( ji):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如汉书赵

17、广汉传:吏民相告讦,广汉得以为耳目,盗贼以故不发,发又辄得。3、揭:显露,公布,揭发。十八、表违背的:牾( w)、忤、逆、倍(背)1、牾( w)、忤:违逆,冒犯,触犯。如资治通鉴 汉明帝永平十四年:莫不知其多冤,无敢牾陛下言者。如求谏: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2、逆:抵触,违背,不顺。如史记 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3、倍(背):违背,背叛,反叛。如史记 楚世家:倍齐而合秦。十九、表告别的:辞、别、谢1、辞:告别。如陶渊明桃花源记:停数日,辞去。2、别:离别,告别。如孔雀东南飞:自君别我后 。3、谢:辞别,离开。如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二十、表

18、拜访的:造、过、访、顾、谒(见)1、造:拜访。如世说新语言语:庾公造周伯仁。2、过、访、顾:探望,拜访。如明史忠义传许琰 :端午日过友人,出酒饮之。如宋史曹谷:欲徒步访两苏。如诸葛亮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谒(见):拜见,进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上至,相国谒。(上:指刘邦。)二十一、表朝见的:朝、觐1、朝:朝见,封建时代臣见君。如明史太祖纪二:是月,天下府州官来朝。2、觐:朝见(君主)。如谷梁传僖公五年:天子微,诸侯不享觐。(微:衰弱。享:进献。)二十二、表暗中的:阴、间(jin )、密1、阴:暗中,暗地里。如后汉书张衡传: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2、间(jin ):

19、秘密地,悄悄地。如战国策赵策三: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客将军:原籍不在某国而任该国将军。)3、密:秘密,隐密。如韩非子说难: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二十三、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1、去:离开。如聊斋志异狼:一狼径去。2、迁、徙:迁移。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迁其民于临洮。如班固苏武传:徙武北海。二十四、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幸、1、如:到,往。如史记项羽本纪:坐须臾,沛公起如厕。2、过:走过,经过。如孟子滕文公上:三过其门而不入。3、诣、往:去,到去。如百喻经入海取沉水: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如史记项羽本纪: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4、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如史记秦始

20、皇本纪:始皇帝幸梁山宫。二十五、表走的:步、趋、走、遁、亡、逃、匿1、步:行走,步行。如战国策赵策四: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qing)步,日三四里。(殊:特别。强:勉强。)2、趋:快走。如论语微子:孔子下(车),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3、走:跑,逃跑。如寡人之于国也: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4、遁、亡、逃、匿:逃走,逃跑。如柳宗元黔之驴:虎大骇,远遁。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怀其璧,从径道亡。如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如说文:匿,亡也。二十六、表饥饱的:饱、饥、饿、馁、馑1、饱:吃足,与“饥”相对。如韩愈马说: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21、,才美不外见。2、饥:饿,与“饱”相对。如孟子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3、饿:严重的饥饿,因饥饿而病倒。如左传晋灵公不君:见灵辄饿,问其病。注意:“饥”指一般的肚子饿;“饿”是严重的饥饿,指没有食物吃而受到死亡的威胁,不当一般的“肚子饿”讲。4、馁:饥饿。如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无冻馁之患矣。(患:担忧。)5、馑:饥荒。蔬菜和野菜都吃不上。常“饥馑”连用。如论语 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注意:“饥”“馑”。分开讲时,五谷没有收成叫“饥”;蔬菜和野菜都吃不上叫“馑”。但连用时“饥”、“馑”无区别。二十七、表食物的:糗(qi) 、馔(z

22、hun) 、肴、膳、羞(馐)、蔬、 果1、糗(qi):炒熟的米、麦等干粮。如孟子尽心下:舜之饭糗茹草也。(饭、茹:吃;草:指野菜。)2、馔:食物,多指美食。如李白将进酒: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馔玉:美好的饮食。)3、肴:熟的肉类食物。如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4、膳:饭食。如庄子外篇至乐第十八:具太牢以为膳。5、羞(馐):美味的食物。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6、蔬:蔬菜。如国语鲁语上: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7、果:果子,果实。如百喻经尝庵婆罗果:我此树果,悉皆美好者,无一恶者。二十八、跟粮食有关的:粟(s) 、黍(sh) 、禾、稷(j

23、) 、谷、稻、菽、稼穑(s)、耕耘、稔(rn )、熟、刈、籴( d ) 、粜(tio) 、廪(ln) 、荒、欠收1、粟:谷粒 。未去皮壳者为粟,已舂去糠则为米。粮食的统称。如韩愈马说: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黍:黍子。碾成的米叫黏黄米。如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3、禾:谷子,稻子,泛指庄稼。如李绅锄禾:锄禾日当午。4、稷(j) :谷类。如陶渊明桃花源诗:菽稷随时艺。(菽:豆类。艺:种植。)5、菽:豆类的总称。如陶渊明桃花源诗:菽稷随时艺。(艺:种植。)注意:上古时“豆”是一种盛食品的器皿,与“菽”的意义完全不同。汉代以后,“豆”才逐渐代替“菽”,成为豆类的总称。6、稼穑(s)

24、:春耕为稼,秋收为穑,即播种与收获,泛指农业劳动。如汉书高后纪赞:天下晏然,民务稼穑。(晏然:安宁,安定。)7、稔(rn ):庄稼成熟。如国语吴语:吴王夫差既杀申胥,不稔于岁,乃起师北征。8、刈:割。如白居易观刈麦9、籴( d ):买进粮食。粜(tio) :卖出粮食。如商君书垦令: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10、廪(ln):米仓。如孟子万章上:父母使舜完廩。(完:重新整修。)11、荒:年成不好;凶年。如后汉书鲍永传: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丰穰:丰收。)12、稼穑(泛指农业生产;庄稼13、荒(荒年,收成不好)14、歉(年岁欠收,收成不好,与“丰”相对)、15、丰、饶(富足,多)16、赡(富足,充

25、足;供给)17、足、给(足,丰足)二十九、表容器的:斛(h) 、斗、觞、樽1、斛(h):古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五斗为一斛。如三国志魏书 武帝纪:是岁谷一斛五十余万钱。2、斗:古代盛酒器。也是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如史记项羽本纪:玉斗一双,欲与亚父。3、觞:古代酒器。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4、樽:盛酒器。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酒盈樽。三十、表死亡的:(驾)崩、薨(hng )、卒、不禄、死、山陵崩、没(殁)、终、圆寂1、崩、薨、卒、不禄、死:都是古时对人死的称呼。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如诸葛亮出师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26、也。如史记魏公子列传:昭王薨。如左传僖公十六年:公子季友卒。如史记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等:同样,一样。)2、山陵崩:比喻帝王的死亡。如史记赵世家: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山陵崩:指当时最高掌权者赵威后的死。)3、没(殁):死,去世。如贾谊过秦论:始皇既没。如战国策韩策二:父母既殁,兄弟无有。4、终:指人死亡。如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九十七乃终。5、圆寂:指僧尼死。三十一、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j) 、京、京畿1、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长居禁中。注意:禁内(宫内);禁外(宫外);禁宫(宫殿);禁闼(宫门。借指皇宫。闼:门);禁省(警卫

27、森严的皇宫)。2、阙:朝廷;皇宫前面两边的楼台,中间空缺为道路。如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魏,古代宫门上的楼台。 )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虢 (gu)君闻之大惊,出见 扁鹊 於中阙。3、畿(j):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如诗经商颂玄鸟: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邦畿:以国都为中心的广大地区。维:语气词。止:居住。)4、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三十二、跟皇帝有关的:上、帝、朕、孤、寡人、践祚、登基、用事、御、诏、诰、(驾)幸、膳、奏、表、疏1、祚zu (帝位);践祚:即位,登基。如庾亮让中书令表:陛下践祚。2、用事:执政,当权。如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3、朕、孤、寡人:古代

28、帝王自称。4、御: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如:御驾(皇帝驾临);御膳(皇帝的饮食);御酒(专供皇帝、宫廷饮用的酒)5、奏:臣子上帝王的文书。如汉书赵充国传:作奏未上,会得进兵玺书。6、表: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如李密的陈情表;诸葛亮的出师表等。7、疏:给皇帝的奏章。如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袁可立)荣宠甚盛,乃七疏自勉归。8、(驾)幸(特指皇帝到某处)三十三、表时间的词语1、岁:年。如苏武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2、期年:满一年。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积年:好几年,多年。如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4、曩(nng):以往,从

29、前。如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5、向:从前,往昔。如报任安书:向者,仆亦常厕下大夫之列。(仆:谦词,我。厕:置身于。)6、旦日:明天。如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7、明日、翌日:第二天。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明日,徐公来。如明史宋濂传:翌日,问濂昨饮酒否?8、即日:当天。如鸿门宴: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9、是日:这一天。如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10、是月:这一月。如明史太祖纪二:是月,天下府州官来朝。11、旦:早晨。如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12、宵:晚上。如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13、久之:很久。如归有光项脊轩志:久之,能以足音辨人。14、后:过了。如归有光项

30、脊轩志:后五年,吾妻来归。15、既而:不久,一会儿。如林嗣环口技:既而儿醒。16、须臾、俄、俄而、有顷、顷之、少间、顷刻、少顷:一会儿。如史记项羽本纪: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如李朝威柳毅传:俄有武夫出于波间。如林嗣环口技: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如李朝威柳毅传:有顷,(洞庭)君复出。如归有光项脊轩志:顷之,持一象笏至。如蒲松龄促织: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如蒲松龄狼:顷刻两毙。如林嗣环口技: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17、寻:不久。如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18、他日:以后。如李朝威柳毅传:他日归洞庭,幸勿相避。19、将:方,刚才。如李朝威柳毅传:贵客将自何所至也?20、 良久:很久。如荆

31、轲刺秦王秦王目眩良久。21、尝:曾经。如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22、既:已经。如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23、素、雅:一向,平素,向来。如鸿门宴:项伯素善留侯张良。如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24、适:刚才。如孔雀东南飞:适得府君书。25、卒:通“猝”,突然。如荆轲刺秦王卒起不意,尽失其度。26、已而:过了些时候。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已而相如出。27、且:将近。如愚公移山:年且九十。28、辄:立即,就。如醉翁亭记:饮少辄醉。29、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十六。如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如赤壁赋:七月既望。

32、30、当是时:在这时31、先是:这以前32、尝:曾经33、昔:过去34、比、迨、逮、及、洎: 等到35、居无何:过了不久36、当、方、会、适、属:适逢,正赶上l “序属三秋”三十四、表刑罚的:髡(kn)、黥(qng)、劓(y)、笞刑、杖刑、刖yu刑、膑bn刑、宫刑、大辟p 、炮烙、汤镬(hu)、车裂、凌迟、腰斩、弃市、枭首、菹醢(zhi)、极刑1、髡(kn):又称髡首,剃去犯人头发的刑罚。2、黥(qng) :即墨刑,用刀刺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用来惩治犯有轻罪的人。3、劓(y) :一种割鼻子的刑罚。4、笞刑: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打臀、腿、背的刑罚。幻灯片795、杖刑:用大荆条或

33、大竹板打臀、腿、背的刑罚。6、刖刑:一种砍掉脚的刑罚。7、膑刑:一种剔去膝盖骨的酷刑。8、宫刑:破坏人的生殖机能的一种酷刑。9、大辟:是一种砍头的刑罚。10、炮烙:用炭烧铜柱使之热,令有罪者爬行其上。11、汤镬(hu) :把人投入滚烫中煮死。12、车裂:将人头、四肢分别栓在五辆马车上,同时分驰,撕裂肢体。也称“辕裂”,俗称“五马分尸”。13、凌迟:将罪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地死去的一种刑罚。14、腰斩:将罪人从腰部斩断。15、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的一种刑罚。16、枭首:将斩下的首级悬于高出示众。17、菹醢(zhi):把犯人剁成肉泥。18、极刑:分割肢体

34、、零割全身的酷刑。三十五、与科考有关的:贡举:古时地方向朝廷荐举人才 、指科举考试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科;及;落登第:登科 ,科举考中(进)进士进士: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中第:科举考试及格落第、下第:科举时代指殿试或乡试没考中状元;殿试第一称状元会元:会试第一称会元解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乡试:科举时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选拔人才的考试。三十六、表穿戴的纨wn绔k :古代贵族子弟穿的细绢裤。常用来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布衣:麻布衣服;平民,老百姓履:鞋屦j :用麻、葛等制成的鞋绶:丝带,常用来拴玉或印冠:是帽子的总称;古代的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

35、人。冕: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巾:扎在头上的织物弁bin :古代用皮革做成的一种帽子;男子成年加冠称弁。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免冠:脱帽。常表示谢罪跣xin :赤脚三十七、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夷:东部少数民族。戎:西部少数民族。狄:北部少数民族。三十八、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xio 、缣jin 、绸、罗、缎、绮、纱、绦to 、缟、缯三十九表桌床的:案、几、床(供坐卧的器具)、榻(床;几案)四十、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马厩)、策、羁(马笼头 )、縻(缰绳,捆,拴 )m 、辔pi(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36、 )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驭、御、驾、辕、辙、秣(喂马的饲料;喂养马匹)四十一、与水利有关的:堤、决(疏通水道)、溃(水冲破堤坝)、溢(水漫出来)、涨、灌溉、涝(雨水过多,淹了庄稼)、旱、堰(挡水的低坝)、芜秽(荒废,杂草丛生)四十二、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 )、太傅(辅导太子)。庠序泛指学校。四十三、表年龄的:襁褓(婴儿的被子)、孩提(刚会笑而处于提抱之中)、黄口(幼儿)、黄发(老年人)、垂髫(儿童或童年)、弱冠(二十岁左右的男子)、豆蔻(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而立(三十岁)、不惑等。四十四、表祭祀的: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牢(作祭品用的牛羊猪)、太牢(牛羊猪三样齐全)、少牢(只有羊猪)四十五、表古代赋税的:赋、敛、课、调(征调)、庸(唐代代替劳役的一种赋税法;)、催科(催办缴纳赋税)四十六、表军事行动的:讲武(训练军队)、将(率领)、部(率领)、总统(总领)、禽(捕捉,捉住;战胜,制服)四十七、表丧事的:丁忧、忧、丁母忧、吊(慰问;悼念死者)、唁、縗絰(cu di) (用麻布做的丧服)、殓lin (给死人穿衣,装入棺内)、椁gu (外棺,套在棺材外面的部分)、不豫(有病)、瘳( chu病愈)、渐(病情加重)、大渐(病重)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