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汇总7篇)3819.pdf

上传人:得****3 文档编号:83951967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5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汇总7篇)381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汇总7篇)381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汇总7篇)381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汇总7篇)3819.pdf(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0 页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汇总 7 篇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汇总 7 篇(篇一)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曾被明太祖朱院长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且和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能获得这样的成就,与他小时候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他这样说:“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和“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可以看得出来,宋濂小时候读书共有两难:一是“无书难”,二是“无师难”。为理解决“无书”的问题,宋濂总是“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即使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也是“弗之怠”。再看看我们自己,没有宋濂的“无书难”,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为我们

2、提供了良好的读书条件,却被白白浪费,在九年的光阴中不学无术,碌碌无为,空有了一张学历表,虚度了九年的光阴。再说说这“无师难”。老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局部。人时时处处都在学习,而老师就是引导我们学习的人。可宋濂却“无师”,为了求师,他“常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当遇到老师训斥时,他“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唯恐老师发怒。设想一下,在现代,假如第 2 页 共 10 页 老师在课堂上批评学生,有多少学生会虚心承受?我曾经也是老师子女,我也知道在“老师”这个名词下面隐藏着一个多么重的负担,里面有无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热切期望,也有无数莘莘学子对将来的美妙瞳暻

3、,要挑起这担子,只有老师做得到。从古时到今世,攀比之风在学堂中一直没有停过。假如人人都能像宋濂那样“余那么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恐怕这种攀比之风早就消停于世间了吧!我们要学习宋濂的这种精神,努力学习,长大报效于国家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汇总 7 篇(篇二)如今,科技开展迅速,国家日益强盛。我们的生活好多了,有好的学习环境,优越的生活条件。可我们却整天无所事事。可当我看到宋濂小时候刻苦求学的事时,我彻底明白了。今天我们学习了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理解到宋濂小时候刻苦的求学路,为了及时归还,竟在“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的情况下录毕,无硕名人大师与游

4、时,曾跑到百里之外向当地有名的前辈请教。而我们呢?根本不用担忧没有老师指导和没有书看,唉/向我们这样在蜜罐里泡大的,怎会明白这种辛苦呢?第 3 页 共 10 页 宋濂学习很认真,常提出疑问询问道理,而我们上课却不认真听,上课只担忧老师不要喊自己答复下列问题,拥有好运气刚好答对了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从不提出质疑。宋濂求学时,负箧曳屣,一天只吃两顿饭,看见同学学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却不羡慕,以从中有足乐者。苦难并非全都是坏事,我们只要化苦难为动力,困难那么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也。”孟子也说过:“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5、拂乱其所为。”正是因为这样,宋濂通过自己的努力,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我们应该知足,以宋濂为学习典范。澳大利亚是一个兴旺国家,他们的父母提倡孩子要穷养,让孩子穿很薄的衣服,过贫寒的生活,磨练他们的意志,让他们从小在大海里冲浪,冒险,锻炼他们的胆量,因为他们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因为“梅花香自苦寒来”,范仲淹划粥充饥,我们青少年是应该反思反思了,我们的生活如此优越,却不好好珍惜,只知道玩。对于宋濂我们真是天壤之别啊!读了送东阳马生序,我明白了,在古代环境那么恶劣的情况下,宋濂还不畏艰辛,刻苦求学。我们应该以他为典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4 页 共 1

6、0 页 古代有许多古人刻苦学习,最终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入的一笔。相比照而言,我们的学习生活可谓是幸福,更应该用刻苦、认真的态度回馈为我们创造了良好学习环境的人们。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汇总 7 篇(篇三)自从读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后,我懂得了很多,和作者宋濂比拟起来,我才知道我以前是多么的无只。我更没想到的是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明初散文家宋濂背后却有那么多的心酸事,年经的他为了求学,不惜在冬天雪地里穿破鞋去上门请叫老师,他为了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他面对老师的责骂却是“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要到达这种境界对现代学生是容易的么?读了这篇送东阳马生序之后,我明白了我们应该好好用工读书,我们

7、和宋濂比拟起来,真是幸运儿,想起我们左说说好好读书,右说说好好读书,真是可悲啊!作者喜欢读书,因为家里穷的原因,没有方法得到书来读,所以他就经常向那些有书的人家去借,看玩之后就亲自动手用笔抄写,抄写完之后怕日期过了用跑的去还书。然而如今的我们,父母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含辛茹苦,只是希望和盼望儿女都成龙成凤,出人头地,可是却反而弄巧成拙,但这并不能怪父母,要怪只能怪自己,光嘴里念念长大第 5 页 共 10 页 后想要一份好的工作,能出人头地,可是做的却与说的相反。你们要知道这天下不会白白掉下馅饼啊!更不会掉下黄金的,我们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去拼搏。所以,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我们要好好学习作

8、者勤奋好学,以苦为乐。而且可以老实守信得以博览群书,更应该学习的是尊重老师,虚心请教,这样才能做到了好好用功读书呀。!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汇总 7 篇(篇四)他是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文学大家,他被明太祖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不仅如此,他还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在当时很受欢送。他是谁呢?他是宋濂。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与斯人,必先劳其筋骨,磨其心志”。而宋濂恰好验证了这一句话。宋濂自幼便好学,但因为家境贫寒,没有书看;便常常从别人家里借书看,遇到好的文章便抄下来。无论严寒酷暑,他都能准时的把书归还。因此,很多人愿意把书借给他看。所以,宋濂看了很多的书。从中我明白了,做人做事要讲诚信

9、。宋濂到了中年以后,更加热爱读书学习。他在外地求学时,他的吃穿不如别人,他的舍友都穿着绸制华美的衣服,但第 6 页 共 10 页 他仍然乐于其中。同时,宋濂面对老师对他的责骂,闭口无言。看到老师开心时,又拿着经书去向老师请教。在现实社会中的我们能到达宋濂的那个样子吗?如今的我们面对老师的责骂,有的大打出手,有的和老师顶嘴,还有的辱骂老师。唉!古代虽然没有现代先进,但是古时的人们、学生尊重老师。如今的学生比父母;比吃穿;比谁家有钱。尊重老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像宋濂一样,刻苦努力学习。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要想立足,就必须养成讲诚信,尊重老师的好习惯。不攀比,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也是一种好品质。宋

10、濂用自己的经历去勉励后一倍的人,也勉励了我们大家。他希望我们能像他一样优秀。我也希望大家能像宋濂学习,学习他那优秀的品质和他那高尚的人格。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汇总 7 篇(篇五)流光可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题记 夜晚,我在灯下反复诵读送东阳马生序,我抚卷,我深思,我感慨。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后代马生的劝学之文。文中描绘了作者宋濂青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分为第 7 页 共 10 页 幼时嗜学和加冠求学两个阶段。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不可屈伸,弗之怠。的勤奋,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尊师重道都非常发人深思,值得我们学习。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留下了勤的千古佳话;韦编三绝,铁

11、杵磨针,展示了勤的顽强精神;悬梁刺股,闻鸡起舞,谱写了勤的壮丽诗篇。学习必勤且艰,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不懈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学,这样才能打下坚实根底。如今的学生,整天都抱怨作业多,学习苦,可如今的学习条件较于古代是多么优越啊!但如今的学生不仅不懂得珍惜,而且荒废学业,走入歧途。有的学生还辱骂老师,与老师较劲,根本不知尊师重道为何物。这实在是现代教育的悲哀啊!学习必勤且艰,尊师重道,才能让自己在学习生涯中获有所闻。勤,是奠定成功的基石,是通往成功的桥梁。自古以来,多少大学士是因勤才学有所获。作为现代中学生,我们更应勤学好问,尊师重道。宋濂先生的经历便是最好的印证。读

12、送东阳马生序有感汇总 7 篇(篇六)学乃乐事:学者乐,懂者乐,识者乐,用者乐。题记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宋濂如是说。第 8 页 共 10 页 宋濂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着真理与智慧的一生。宋濂小的时候,家里穷,没有多余的钱专门去买书来看,只好四处奔波。借书,看书,抄书,还书长之以往,所得甚多。到了宋濂成年的时候,他更是为了拜师请教远赴千里,俯身倾耳而请,一请不得,还要二请、三请,直到老师解答,自己把问题弄懂为止。这种韧性,这种坚持,比拟之下令我惭愧不止,同时也暗自敬仰。更令人敬仰的是他那种沉醉于学习中的心性。试问:在一群华服子弟中尚能不卑不亢,不移心性的人又能有几个

1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也许正是这种对学习的痴迷和热爱支持着他,成就了他开国文臣之首的美名吧。也许因为时代不同,我们和宋濂各自要学习的东西和学习的方式相差许多,可他这种精神却绝对值得我们世世代代流传、借鉴。对我而言,学习的过程有乐,学会了有乐,理解了有乐,懂得了有乐。当你可以自如地运用时,那更是一件乐事。第 9 页 共 10 页 在读完全文的一瞬间,我的心中泛起了一丝奇异的明悟,我突然理解了学习这件乐事,理解了宋濂口中的: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我的心中也泛起了由衷的敬仰。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汇总 7 篇(篇七)静谧的午后,挟一本心爱的书籍,躲开校园饭间的喧杂,单独

14、来到教学楼后的白中,选一块巨石静静的坐下来,耳边伴着树叶轻轻的“哗啦”之响,目光正如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在一行行的铅字上流淌。随着明初大文学家宋濂的名作送东阳马生序的牵引,使我仿佛看到了“幼时即嗜学”的他求学苦读的艰辛之旅。宋濂虽自幼嗜读,但家境贫寒,“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中的艰辛等诸多困难,都在这个嗜读的学童面前逐一被克制,因此虽幼便能“遍观群书”,随后他远道投师,克制了无师之难,学习中,虽师严厉,但始终谦恭对待,终于“卒获有所闻”,成为大家。自古以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求学的勤与苦永远是并行的。大文豪宋濂在乐读的同时,不乏奔波受冻、衣食不如人,但他终因“以中有足乐

15、者,不知口体之奉第 10 页 共 10 页 不假设人也”,在艰辛的条件中持之以恒,最终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坛上的历史地位。沥览中国求学的才子伟人,哪一个不是苦读而成名成家的呢?就连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孔子在读易经时,都曾“韦编三绝”,更不必提“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古人勤学苦读的佳话,至今令人称颂。看如今,我们与祖先的求学之难相比,我们似乎根本没什么困难可言。不必说学校有藏书几万册的图书馆,也不必说教室中还有数百册的图书角。就连每个家庭中的藏书也不再像以前父辈母辈求学时那样匮乏。更不必说信息时代知识大爆炸的如今,电子书、网络图书等书籍更是随处能读。这些与宋濂的借书、抄书而读之难真是有天壤之别,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而不读呢?朋友们,与书为伴,能荡涤我们的心灵。在你忧伤烦恼时,读书能给你快乐。在你得意忘形时,读书会给你警醒。读书能开阔你的视野,丰富你的阅历,启迪你的智慧,修养你的人生。读书,更是你人生成功的基石,终会引你到达理想的殿堂。和着树叶的轻响,让我们共同走进书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