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33050.pdf

上传人:得****3 文档编号:83930075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3305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3305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3305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33050.pdf(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 课 手 册 学科:科学 年级:五 学年度 第二学期第 1 本 单 位:主备人:姓 名:单 元 教 学 计 划 BEI KE SHOU CE(第 1 单元)单元 教材 分析 本单元包括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橡 皮泥在水中的沉浮、造一艘小船、浮力、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八个教学活动。教 学 目 标 设 定 科学概念: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

2、,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的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活动获得结果。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一发现一推测一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学习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学会用弹簧秤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利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到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教 学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学习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学会用弹簧秤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利

3、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教学难点: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教学 第 1 课从学生常见的现象开始。首先涉及到的是哪些物体在水中下沉,整体 构思 与建 议 哪些物体在水中上浮,在观察现象的过程中,整理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体积、重量没有关系,只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在这里埋下一个伏笔。第 23 课研究沉浮与物体的轻重和体积大小的关系。相同体积下,重的物体容易沉;相同重量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教学 整体 构思 与建 议 第 4 课是沉浮的应用,体现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第 56 课,从另一个角度,即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

4、,解释物体沉浮的原因。第 78 课,探索液体密度对物体的沉浮影响,最终揭示本单元的核心概念:物体的 密度不同,影响它们的沉浮。教学 资源 与开 发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课时 共 8 课时 安排 课 时 备 课 课题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课型 新授 总 课时 1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

5、改变。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准备】课前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 300 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教 学 过 程 水槽1 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我的修改(二次备课)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

6、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板书:浮。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 7 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2、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5、组织交流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

7、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2、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3、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8、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4、提供材料回形针 10 枚,木块 3 块,学生实验。5、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板书设计: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砖块 沉 木块 浮 塑料块 浮 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教后反思:课 时 备 课 课题 我的水钟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课型 新授课 总 课时 2 授 课日期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

9、质量和体积都有关。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4、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5、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教学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课前准备: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小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教 学 过 程 我的修改(二次备课)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

10、,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2、出示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

11、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3、小组领材料,实验观察,记录分析。4、组织交流: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第一层次: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第二层次;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第三层次: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5、为什么用上节课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轻重对沉浮的影响,而用这两组材料进行研究时能够看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 三、用小瓶子继续研究: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2、

12、提供实验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学生小组合作。3、组织讨论: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 因素是没有改变的(改变了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没有改变。)4、学生尝试用这个实验结论去分析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板书设计: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物体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体积大质量小易浮,体积小质量大易沉 小瓶子的沉浮 潜水艇 应用沉浮原理 教后反思:课 时 备 课 课题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课型 新授课 总 课时

13、3 授 课日期 【教学目标】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3、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4、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5、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教学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课前准备:水槽 1 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 1 个,记录表 教 学 过 程 我的修改(二次备课)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14、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 200 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

15、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即浸入水的体积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 板书设计: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教后反思:课 时 备 课 课题 造一艘小船 课型 新授课 总 课时 4 授 课日期 【教学目标】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

16、,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2、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3、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4、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教学重点】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教学难点】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教学难点】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课前准备: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片或玻璃弹子若干。制作多媒体。学生准备:收集船的发展史资料和各种船的模型,造个性船需要

17、的各种材料。教 学 过 程 我的修改(二次备课)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谈话导入: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今天让我们来造一艘小船。不过,我们使用的造船材料是橡皮泥,而且我们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橡皮泥小船比赛。集体制订比赛规则:用同体积的同种品牌橡皮泥,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比谁制造的小船装载量大。时间限制在 10 分钟内。学生分小组制作,教师提醒要考虑装载物以及船的稳定性。并控制时间。测试: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让几个装载量比较大的小组上台介绍经验。船的发展史和展览会:1 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船、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18、。学生补充介绍自己收集的关于船的知识,要求精要。3、学生出示各类船的模型,集体观看。三、造个性船:1、学生说说了解了船的发展、观看了各种船模型后的体会。2、讨论如何制造自己喜欢的个性船,重点讨论:我想造什么样的小船我希望它有什么特点造这艘小船需要什么材料 3、出示我的造船计划,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个性船的制作。一、准备 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二、制作 1.画出船的设想草图;2.动手制作。三、改进和完成 1.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2.演示、介绍我的小船。我的小船有哪些特点 我的小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4、交流:我的或同学的小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拓展活动

19、:进行一次个性船展示会,举行各类奖项的评比。板 板书设计:造一艘小船 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 造个性船 我的造船计划 一、准备 二、制作 三、改进和完成 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 越容易浮.教后反思:课 时 备 课 课题 浮力 课型 新授课 总 课时 5 授 课日期 【教学目标】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4、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

20、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教学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课前准备:精确刻度杯一个,木块、空瓶子、小船等物体。弹簧秤一个,一块大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细线,记录表 教 学 过 程 我的修改(二次备课)感受浮力: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 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板书:浮力。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 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讨论怎样测

21、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测量三种状况,分别把测量结果(拉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记录在表格中。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板书)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

22、的浮力就越大。三、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教师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预测: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或者木块,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 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4、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浮力大于重力)板书设计:浮力 浮力 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 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 浮在水面的物体 浮力等于重力 教后反思:课 时 备 课 课题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课型 实验 总 课时 6 授 课日期 教学目标:1下沉

23、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3.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课前准备:一个弹簧秤、一个沉浮块、一个装水的量杯、六个大小相同的50g 钩码、细线、记录表。教 学 过 程 我的修改(二次备课)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1提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 2教师:这节课我们

24、就研究一下: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沉浮块,老师测量沉浮块在空气中和在水中所受到的拉力,让学生读出拉力的大小:和。设疑:为什么两次读数不一样呢 学生齐声:是浮力作用的结果。3教师:既然下沉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下面同学们自学一下书上 15 页的内容。.二、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1.教师:15 页的内容主要是让我们测量一下同一物体的不同体积浸入水中的浮力的大小。测得的数据记录表格中。2.教师:老师演示第一项:小部分浸入水中的测量过程。3.教师:下面同学们动手测量后两项,并完成实验表格。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谁

25、能汇报一下你的测量结果 学生 1:填表。学生 2:填表。4.教师:表格第二项的数据不是唯一的,因为同学们浸入水中的体积可能不同。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最小的浮力对应最小的排开的水量,最大的浮力对应最大的排开的水量。谁能说一下有什么规律 生回答。师小结。.三、测量下沉的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1.教师:16 页的内容主要是让我们测量一下不同一物体浸入水中的浮力的大小。2.教师:下面同学们动手测量后两项,并完成实验表格。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谁能汇报一下你的测量结果 生分组汇报。四、1.教师:学到这,我们就可以分析出物体为什么下沉或上浮了。我们可以用一个正方形表示一个物体,用一个上方开

26、口的长方形表示水槽,里面画上水。当把物体完全浸入水中的那一刻,物体首先受到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其次它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画出简易的示意图。2.教师:当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就上浮;当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就下沉;当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就悬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 时 备 课 课题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课型 实验 总 课时 7 授 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还和液体的性质有关;改变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在这个液体中的沉浮状态。2.学生经历“观察发现问题推测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科学的思维方法。3.进一步培养探究科学的兴趣,主动在课外进行科学探究活

27、动。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引出研究问题,从而明确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关;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难点:推测及验证清水、盐水的过程;引导学生自行设计验证实验。课前准备:1 个酒精灯、两个烧杯、一根搅拌棒、两把长柄勺子、食盐或糖 50 克。教 学 过 程 我的修改(二次备课)一、设疑引入 1.(出示一个马铃薯)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如果我把马铃薯放入这两杯液体中你们猜猜它是沉的还是浮的呢(学生猜测)大胆猜测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但科学更讲究用事实说话。2.教师实验,学生观察。3.我们刚刚看到马铃薯在一个烧杯中沉,在另一个烧杯中浮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28、(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 1.引发思考 同一个马铃薯在一个烧杯中沉,在另一个烧杯中浮,我们如何解释原因呢 2.做液滴加热实验(1)出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课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小勺留下的痕迹不一样)那两种液体一样吗 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溶解了其他物质)你认为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是什么液体 3.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1)是不是水中溶解了其它物质真的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呀(2)每个小组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选择其中的一种调制一杯溶液,试试马铃薯能上浮吗(3)师出示要求。(4)思考:从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怎样的液体才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29、三、拓展延伸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一定浓度的液体能够让马铃薯浮起来,如果这个容器足够大,里面液体的浓度达到一定标准,能够让人浮起来吗地球上有这样的地方吗 出示:淹不死人的湖死海。四、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2.科学探究永无止境,课后请大家继续探究还有哪些液体能使马铃薯浮起来,想想它们为什么能使马铃薯浮起来有没有液体能使铁浮起来呢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发现。板书设计: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清水 沉 盐(糖)水(一定浓度)浮 教后反思:课 时 备 课 课题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课型 实验 总 课时 8 授 课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调制液体来探索液体的性质,并知道液体的性质

30、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2.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3.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积极参与探究身边的科学活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调制多种不同浓度的液体知道液体的性质能改变物体的沉浮。【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证明不同的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课前准备:一个马铃薯、食盐和白糖、3 只杯子、两根筷子、一个弹簧秤和一个钩码等。老师准备材料:课件、天平等。教 学 过 程 我的修改(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演示同一个马铃薯的沉浮情况。(1)老师把同一个马铃薯放入不同的液体中,学生观察马铃薯的沉浮状况。师提问:马铃薯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

31、的表现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来证明自己的猜测(揭题)(2)学生猜测原因。(学生自由讨论)师:好办法,今天老师就用她说的办法来加热液体。2教师做液滴加热实验。(1)学生观察玻璃片上两种液体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汇报)(2)师生归纳:液体中溶解中其它的物质。(二)合作探究,分析现象 1研究调制液体的方法。(1)师生讨论:调制盐水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师:杯中盐是一次性加入,还是分批加入生 1:一勺一勺地加。(2)教师出示温馨提示卡 1。(投影出示)2小组合作:调制两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盐水、糖水)(意图: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3小组交流讨论

32、: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使马铃薯浮起来呢(板书:足够多)(三)深化主题,继续探究 1学生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1)教师示范测量钩码的重量。(2)出示温馨提示卡 2。(3)学生实验: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4)小结:弹簧秤在清水中的读数比浓盐水、浓糖水的读数要大,钩码受到的浮力小。2投影出示钩码在水中受力图并分析。(四)验证实验,得出结论 1比较同体积的几种液体的轻重。(1)出示天平,教师往两个同体积的容器里加入同样多的清水和盐水。(2)学生观察天平交流汇报。(3)结论:同体积的水比同体积的盐水轻。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板书)(五)资料呈现,拓展延伸 1投影出示:死海和比重计。(1)阅读网络资料(2)师生实验:如何使用比重计 板书设计: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