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预习案、课课练合集4302.pdf

上传人:得****3 文档编号:83644210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3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预习案、课课练合集430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预习案、课课练合集430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预习案、课课练合集430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预习案、课课练合集4302.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法。2 品味富有音乐美的语言。3 欣赏阿里山的如画美景。过程与方法 1 反复朗读全文,借助多煤体手段创设情境。用感性画面引发学生的理性思维,领略“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2 品味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发现字词句之美,品味词句之奇,读出文章情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阿里山美丽风光的由衷喜爱,感受字里行间洋溢的感情。引发我们爱自然、爱祖国山河的真情。教学重难点 1 赏析作者笔下阿里山特有的风光。2 品析富有情韵美和音乐美的语言。第 1 课时 教学要点 1 找出表示行踪的词句,梳理文中结构;概括作者笔下的阿里

2、山风光图。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析奇词妙句。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播放歌曲高山青,滚动阿里山图片,感受阿里山的美丽。学生可跟唱。这首歌是在大陆传唱最广的台湾歌曲之一,对于期盼祖国统一的中国人来说,阿里山令人心向神往,永远矗立在我们心湖之畔。今天我们学习当代作家,美学家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一起来感受美丽的阿里山风光。2 同学们,提到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你对它有怎样的了解呢?(发达的影视业、便利的交通、美丽的夜景等。)宝岛的确风景宜人。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介绍阿里山的文章,读读看,你对台湾有怎样的感情?二、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表示作者行踪的短语或句子。明确:“台

3、北松山机场”“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曲径幽路”“在树身之间穿行了一阵,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下山的路上”。2 教师小结:这种写作的方法叫“移步换景”(即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一般游记都采用这种方法)。3 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看看文中一共描写了几幅画,试着用四字短语概括一下。(深山水潭、青苔幽径、原始林海、千年神木)三、欣赏美景,赏析语言 1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配乐朗诵每幅图,要读出气势,读出力量,要一气呵成,读出自豪感、民

4、族情和爱国情。2 老师从大家的面部表情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文章的词句很有感觉,分小组讨论语言的特点,品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奇词妙句?(引入揣摩字词句之奇妙。)学生思考,教师板书“动词,叠词描写优美,有文化气息”等导读提示。示例一:觉得“那是静谧禅的世界。”写得非常好,把整个宁静的世界用三个词就概括出来了。简单,但又很到位。示例二:喜欢“潭无却又没有了。”用三个比喻,写出了声音的细切。示例三:“偶有人声也是安宁。”仿佛游客都不舍得打破森林的宁静,小心翼翼的样子,能体会到游客对森林的喜爱之情。3 同学们注意到了对词句的揣摩,我们还可以把这些词句读读看,比如我们读“潭无鱼鳖,林无鸟兽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

5、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当时是怎样的情态?表达了他们怎样的感情?提示:读这些句子,我们可以体会到,现在都市的环境越来越差,充满喧嚣。突然来到这样一个静谧的环境里,这些游人怎么能不感到惊奇,深深吸气,顿觉返璞归真?这句也可以读出他们的喜爱之情。4 写神木成风的气势、写森林如军阵排列,仅仅是对它们的外形作介绍吗?提示: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树木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这句用多个比喻写出了森林树木的形态,非常形象。在文章中加入历史元素,能使文章读来更厚重,有沉甸甸的感觉。使文章更具文化气息。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感受阿

6、里山如画的美景。第 2 课时 教学要点 进一步感受阿里山的魅力所在;课堂练笔,学会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文章已有主体的认识,现在假如你在阿里山旅游,请问你的照相机里将拍哪些有代表性的画面?二、打开照相机 同学们会拍到阿里山特有的森林小火车。坐在思古幽情的小火车上,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新奇而又浪漫。相信所有人都会给“神木”拍照。因为神木是阿里山的灵魂和象征。正因为有“神木”,阿里山的山水才更奇妙灵动,“神木”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大自然的奇迹。我们一起来看这株神木到底独特在哪里?(读课文说明神木形态的语句)58 米是什么样的概念?与同学们熟悉的建筑物作比较

7、来体会;6.5米的胸径等于多少周长?(请学生速算)20.41米。若是一人伸开双臂有 1.5米,那么整整要 14 个人才能合抱,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这是怎样的规模。是罕见的庞然大物。更奇妙的是,“神木”即便遭受到巨创,被劈为三段,这棵树中巨子还是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由它的创伤联想到台湾遭受的风风雨雨,它是阿里山的精髓之所在,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之所在;是我们伟大的民族虽然历经磨难,却不折不挠,昂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象征。性情沉稳的同学会摄下耐人寻味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像知了、像蚊子、像苍蝇般的叫声,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未加砍

8、伐的原始森林呢?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细心的同学一定不会漏摄山间的幽径山间的幽径曲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蒙蒙的。曲径幽路,因为这些,景致都充满了一种静谧的气氛。“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这一句让人觉得身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精神似乎也更加幽深起来 三、走进录影棚 1 这些美景,我们看在眼里,美在心里,可就是说不出来,有同学也许认为“情”在不言中。可作者做到了这一点,他把这份“情”寓于文中,表现在课文的语言上,展现了风景的魅力,提升了美的价

9、值。随意读几句,我们都会感受到本文语言之美,现在我们选几处放声读读感受其语言之美。温馨提示:(1)修辞美:本文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2)节奏美:交错运用整句和散句,大量运用叠词,形成了轻松、舒展、迂回、鲜明的节奏;语气上应该是舒缓的,语调上应该是轻柔的,不要打破林间的幽情。(3)拟声美:运用拟声词等。“咣当咣当”,模拟小火车的声音,使人联想到古式小火车,触发“思古幽情”,形象逼真,还能显示出响亮的音乐美。作者运用词语颇具匠心。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在用词用语上,他是具备了相当多的古典诗文阅读量,才运用自如的。2 我们“拍摄”的阿里山的风景图片的确很美,请自

10、选一幅你最钟爱的“摄影作品”,为它写一段导游词,然后把你所在的小组成员当做游客,用你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带他们游览一番。3 组织小组依照下列内容进行交流、评价。画面内容 是否抓住景物特征 是否使用移步换景法 所用修辞 个性化写作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阿里山奇美的风光,品析了文章奇妙的词句,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对阿里山的喜爱之情。我们喜爱美丽如画的阿里山风光,我们渴望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同胞又何尝不是呢?在台湾有这样一句民谣:“一二三,到台湾,台湾有个阿里山,阿里山,有神木,明年我们回大陆!”可见台湾同胞多么想回大陆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啊!让我们不再像诗人余光中那样感叹“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

11、峡,我们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让我们不再被一湾浅浅的海峡所阻隔,让我们共同期盼祖国的统一!今天,我们由吴功正引领,领略了“案头阿里山的山水”。相信,终有一日我们能够亲临阿里山,去读一读那大地上的美文。五、布置作业(二选一)1 请同学们用深情的眼睛观赏我们的美丽校园,以“我的校园”为题写一篇短文,用优美的文笔把它再现出来,或许一点也不比作者吴功正逊色呢!2 同学们也许游玩过很多地方,远至北京、海南,近至我们家乡的山山水水。请你选印象最深的一处,描述你曾欣赏到的美景。板书设计 阿里山纪行 吴功正 风景美如画 古式的火车 清澈的水潭 静谧的森林 厚密的青苔 无边的林海 神奇的神木 爱我河山 爱我中华

12、 初二语文自主学习记录卡 课题:阿里山纪行 第 1 课时 班级:姓名:用时:目 标 1 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2理解作者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愿望。积 累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并抄写 3 遍。风靡 m 堪称 kn 静谧 m 山岚 ln 人迹 h n 罕 至 一泓 hng d听 谛 红桧 gu 雄踞 j 镶嵌 xing qin 2.作者简介 吴功正,吴功正,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学家。1997 年 7 月初,他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之后,他游览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作者被迷人的阿里山

13、风光深深陶醉。他想把阿里山描绘出来,介绍给大陆读者,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于是回国后写下了阿里山纪行一文。自 主 学 习 提 纲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 2.作者在课文最后写道:“我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那么阿里山的风光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呢?请同学找出来。(第 4 段)潭水的清澈。(第 5 段)林区的宁静。(第 6 段)山间青苔的厚密。(第 7 段)无边无际的森林。(第 8 段

14、)神木的神奇。3.“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读了课文,你对阿里山、神木一带的风光有了哪些认识和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置身于阿里山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阿里山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有着“莽莽不尽的林海”,林海内“云雾浓稠”,再加上“古典文化”的氛围,确实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作者置身于阿里山时,确实被那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阴凉的世界、厚密的青苔、神奇的神木所吸引、所陶醉,神木巨大无比,历史悠久,它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有着一种丰富而深邃的内涵。“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所以情不自禁地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质 疑 评 价 自我 评价 家长 评

15、价 老师 评价 初二语文自主学习记录卡 科目:阿里山纪行 第 2 课时 班级:姓名:用时:目 标 1.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的风光。2.学习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积 累 搜集有关阿里山的图片和资料 自 主 学 习 提 纲 1.找出表现作者的游览路线。欢聚台北 搭飞机 嘉义 乘小火车 阿里山 乘小火车 阿里山站 徒步 上山游山下山 2.从本文中摘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并赏析(不少于两句)。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这段文字运用了

16、对偶、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形成了轻松、舒展、迂曲、鲜明的节奏,富有音乐美。“循声得情”,通过反复诵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静谧、洁净、禅的世界的独特体验。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这段文字用了六个比喻句,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和谐动听。第一个比喻,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是形容森林的无边无际;“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作者一连用三个比喻,描写树木的盘曲之势。这里连用助词“之”,不仅使句式整齐,而且使文章足句足拍,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两个比

17、喻兼拟人古色古香,写出了森林排列整齐和严肃威武的气势,给森林以人格化。3 请你以导游的身份介绍阿里山的风光,写一段导游词。质 疑 评价 自我 评价 家长 评价 老师 评价 郑梁梅中学初二语文课课练 编号 课题:阿里山纪行 命题:做题:审核:班级:姓名:用时:30 分钟 得分: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靡 m 堪称 kn 静谧 m 山岚 ln 人迹 h n 罕 至 一泓 hng d听 谛 红桧 gu 雄踞 j 镶嵌 xing qin 二、诗文名句填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

18、犹唱后庭花。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三、修改病句。周老师,打扰您了!我是刘丽的哥哥刘刚。通过父母的来信,使我知道了妹妹想辍学打 工的事。请您转告她,只要她好好学习,我才砸锅卖铁也要供养她!请她千万不要因为家里 眼前的困难而放弃学业,不要像我因为没文化没技术下死力也挣不了几个钱。请您一定务必 修改 1:去掉“通过”或者“使”修改 2:把“才”改为“就是”修改 3:去掉“一定”或者“务必”四、仿句。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不到长城,何以能说到了中国?不到嘉峪关,又何以能说到了长城?五、阅读阿里山纪行的第 8、9 节,回答问题。1 用四个字概括台湾著名的

19、红桧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答:香、高、粗、老 。2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约”和“或许”能否删去,为什么?它有树龄大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答:“约”和“或许”都是表示估计,不确定。说明树龄三千年、被称为“神木”的原因并没有经过精确的考证,不是精确的数字与实际相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3“神木”已遭雷劈,为什么“他仍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答:因为即令受此巨创,但还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他那“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的精神依然存在,所以他仍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4 于神木“巨创

20、”中,作者发现了丰富、深邃的内涵,你是怎样理解的?答: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在遭受巨创之后他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那种不怕挫折,百折不挠的精神得以充分的体现,这正是神木的丰富、深邃的内涵。5 前文提到“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联系全文内容,你认为选文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从语言的准确性上去品析。围绕神木百折不挠的精神去领悟。)答: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而阿里山又是台湾的标志性风景区,最后一段揭示了神木的不怕挫折,百折不挠的深邃内涵,所以也揭示了全文的思想内涵。六、阅读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回答问题。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更是非同

21、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比。我不是专门到台北来看雨的,我从家乡来,我说家乡话,我唱家乡戏,我带着家乡情来看家乡人。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一行 20 人,应台湾名伶刘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请,到台湾演出河南豫剧。演出可谓盛况空前。我们的观众有的是驱车 200多公里赶来的,有的是被人用轮椅推进剧场的。有的一来便当起了“义工”,贴戏报、打水扫地、搬运道具,看到什么活儿都抢着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时间,乡音乡韵一片,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场面十分感人。对台北的河南老乡来说,他们来看家乡戏,主要是来找家乡情的。一位叫贾文斌的老人,在头一天看戏时,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开,他颤巍巍地说:“我一听

22、到这梆子敲、板胡响就想回家”80岁的老人说着说着就像小孩一样哭了起来。一位麻老先生对我们说:“我吃过台湾的几十种水果,世界上近百种水果,哪一种也没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几十年不尝了,想啊!”台北河南同乡会的乔律师说:“我是喝黄河水长大的,生是河南人,死是河南鬼”他们跟我们谈这些的时候,那默然的神情,那铿锵的声音,不正是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吗?他们的生命源头在故乡,那里有生养他们的老祖宗,那里有他们的根哪!舞台上,一出卖苗郎、几句寻儿记就使台下看戏的老乡们大哭失声几回。是想到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乡的父母?是想起了年轻时手拉手陌上采桑的结发妻子?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泪“十八相送”的情景?数十年天各一方,

23、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惆怅。雨如信使,传达着一种情思,创造着一种怆然悲凉的气氛。我们归来时,老乡们冒雨赶来送行。车开了,透过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劲挥动的手,却无法看清他们脸上流的是雨还是泪我在心里向老乡呼唤:回家看看。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钱,晚辈们会采下让你尝鲜;秋后,房前屋后,坡上路边,柿子黄澄澄红丢丢的一片,晚辈们会摘下送你手边。再听几回地道的家乡戏吧,原汤原水原汁原味 雨,台北的雨,不停不歇,下着,下着 1 文中多次写到雨,你认为文中的雨有什么含义?答:既指台北冬季下的雨,也指浓浓的乡情、亲情。2 在文中找出一处富有地方特色的句子并加以赏析。答:“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句话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异地见到老故乡人的激动之情。3 体会文中第段画线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表现了贾文斌看到祖国同胞的兴奋、激动的心情,也表达了台湾同胞深深的思乡之情。4 听了贾文斌老人、麻老先生和乔律师的话,“我”会说些什么?联系文章中心,发挥想像,把“我”说的话写在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