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全部重要知识点22260.pdf

上传人:得****3 文档编号:83633180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9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全部重要知识点2226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全部重要知识点2226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全部重要知识点2226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全部重要知识点22260.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每日一练)高中历史全部重要知识点 单选题 1、恩格斯说:“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材料中的该人物 A是“美术三杰”之一 B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C其作品宣扬人性的自由 D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标志着“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的人物为意大利诗人但丁,其作品宣扬人性的自由,C 项正确;但丁是诗人,不是“美术三杰”之一,排除 A 项;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彼特拉克,不是但丁,排除 B 项;拉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马丁路德,不是但丁,排除 D 项。故选 C 项。2、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

2、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王国问题西汉内外朝制度 B诸候争霸秦朝郡县制 C藩镇割据唐朝三省六部制 D丞相擅权-明朝内阁制 答案:B 解析:诸侯争霸是由于分封制导致的,秦朝统一后实行郡县制,这一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符合“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B 正确;汉代实行内外朝制度削弱了相权,并不能解决地方上的王国问题,排除 A;三省六部制是削弱相权,并不能解决藩镇割据问题,排除 C;明朝的内阁不等于宰相,明朝为解决宰相擅权问题,废除了丞相制度,排除 D。2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句中“开元”是

3、指 A年号 B庙号 C谥号 D地名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开元”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A 项正确;“开元”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不是庙号,排除 B 项;“开元”是指年号,不是谥号;排除 C 项;“开元”是指年号,与地名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4、宋朝对海外贸易推行市舶制度,市舶司的废立常常会对港口城市的地位产生显著的影响。由此可以推断出,宋朝()A市舶司的废立较为随意 B政府注重对港口的控制 C海外贸易占有重要地位 D市舶制度有损中央权威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舶司的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据此依据材料“市舶司的废立常常会对港口

4、城市的地位产生显著的影响”信息可知宋朝海外贸易占有重要地位,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市舶司的废立较为随意,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注重对港口的控制,排除 B 项;市舶制度与海外贸易有关,不能说市舶制度有损中央权威,排除 D 项。故选 C 项。【小提示】本题考查宋朝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5、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为欧洲的文字奠定基础的是 A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B西亚的楔形文字 C中国商朝的甲骨文 D腓尼基字母文字 3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腓尼基字母文字为欧洲的文字奠定基础,故选 D;ABC

5、不符合题意,排除。小提示:材料分析题 6、历史地图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下面四张图,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材料二 “疆界”从来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有形的、筑了界碑的。它本来就是传统的或近代的、多形态的、观念的、文化的、利益的、移动的、无形的。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其近代化历程紧密相连。(1)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边疆呈现出动态性和多元性,以欧洲最为典型。比较图 1 和图 2,提取有关欧洲疆域变化的信息(至少 2 项),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说明。4 (2)请回答:依据图 3 和图 4 提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疆界观与近代化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要求:史论结合、叙述成文、逻辑清楚)答

6、案:(1)信息一:欧洲国家传统边界弱化(或由硬边疆演变为软边疆)。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在坚持国家主权平等的基础上,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但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的利益。信息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说明:欧洲国家数目发生变化;社会主义阵营的“边疆”不复存在;资本主义的“边疆”扩大。信息三: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欧盟东扩。说明:欧洲区域集团化发展,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俄罗斯的利益空间被挤压,俄罗斯与欧盟的矛盾进一步加深。(2)中国的疆界观实质是天朝上国、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在工业化时代,这种传统的疆界观导致了清朝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从而丧失了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机会,最终落后于西方

7、。与之相反,18、19 世纪英国的疆界观促进了其近代化进程。这种疆界观的实质是对外殖民扩张。在工业化时代,有利于英国获得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商品市场、资本市场,从而使其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解析:(1)信息:从材料中的疆界范围来看,欧洲国家传统边界弱化,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在坚持国家主权平等的基础上,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但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的利益。从材料中的国家数量来看,提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信息,这主要是因为欧洲国家数目发生变化;社会主义阵营的“边疆”不复存在;资本主义的“边疆”扩大。从材料中的欧洲联合程度来看,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欧盟东扩,这主要原因是欧洲区域集团化发展

8、,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俄罗斯的利益空间被挤压,俄罗斯与欧盟的矛盾进一步加深。(2)比较:从材料中的疆域信息来看,中国的疆界观实质是天朝上国、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在工业化时代,这种传统的疆界观导致了清朝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从而丧失了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机会,最终落后于西方。与之相反,18、19 世纪英国的疆界观促进了其近代化进程。这种疆界观的实质是对外殖民扩张。在工业化时代,有利于英国获得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商品市场、资本市场,从而使其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所以答案是:5 (1)信息一:欧洲国家传统边界弱化(或由硬边疆演变为软边疆)。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在坚

9、持国家主权平等的基础上,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但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的利益。信息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说明:欧洲国家数目发生变化;社会主义阵营的“边疆”不复存在;资本主义的“边疆”扩大。信息三: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欧盟东扩。说明:欧洲区域集团化发展,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俄罗斯的利益空间被挤压,俄罗斯与欧盟的矛盾进一步加深。(2)中国的疆界观实质是天朝上国、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在工业化时代,这种传统的疆界观导致了清朝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从而丧失了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机会,最终落后于西方。与之相反,18、19 世纪英国的疆界观促进了其近代化进程。这种疆界观的实质是对外殖民扩张。在工

10、业化时代,有利于英国获得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商品市场、资本市场,从而使其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从中提取、归纳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张元济(18671959 年),清末进士。1898 年,任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期间,出版了严复翻译的原富(即亚当斯密国富论)。1902 年,清政府颁布学堂章程,同年,张元济加入商务印书馆,设立编译所,推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林纾翻译的茶花女等大批外国学术、文学名著;他主持影印四部丛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1905 年,科举

11、制度废止。1906 年,清政府学部第一次审定初等小学教科书暂用书目,共计 102 册,商务版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等 54 册入选,占一半以上。其中有的教科书,印刷总量达到一亿册,成为那个时代教科书的范本。到 1926 年,商务印书馆已经是远东最大的出版商;同年,东方图书馆建成,向公众开放。1932 年,日本纵火焚毁了东方图书馆。面对浩劫之后的纸灰与瓦砾,商务人在悲愤中奋起,收拾烬余,投入复业的奋斗中,并很快恢复出版能力,但东方图书馆却从此消失了。6 摘编自周武张元济与近代文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元济主要文化、出版活动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张元济主要

12、文化、出版活动。答案:(1)西学东渐,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清末教育改革;日本加紧侵略中国。(2)出版外国著作,有利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出版教科书,推动清末教育改革,推动新式教育的发展;印制、出版古籍,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存;建成东方图书馆,利于读者阅读和文化传播;经营有方,推动了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壮大。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1898 年,任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期间,出版了严复翻译的原富(即亚当斯密国富论)”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学东渐,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根据材料“1905 年,科举制度废止”可归纳出清末教育改革;根据材料“1932 年,日本纵火焚毁了东方图书馆”可归纳出日本抓紧侵略中国。(2

13、)评述: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出版外国著作,有利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出版教科书,推动清末教育改革,推动新式教育的发展;印制、出版古籍,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存;建成东方图书馆,利于读者阅读和文化传播;经营有方,推动了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壮大。所以答案是:(1)西学东渐,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清末教育改革;日本加紧侵略中国。(2)出版外国著作,有利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出版教科书,推动清末教育改革,推动新式教育的发展;印制、出版古籍,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存;建成东方图书馆,利于读者阅读和文化传播;经营有方,推动了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壮大。【小提示】本题侧重于考查张元济主要文化、出版活动的时代背景及评价,

14、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太祖(曹操)召见,论天下事。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表为司空祭酒。太祖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於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7 “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从破袁绍,绍死,

15、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依嘉计,密出卢龙塞,直单于庭。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辽东。嘉深通有算略,达於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据三国志等(1)根据材料,概括郭嘉的历史事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郭嘉取得功绩的原因。答案:(1)协助操擒住吕布;协助曹操破袁绍父子;料定孙策之亡;协助曹操斩杀蹋顿等。(2)身逢时势,勇于担当;智谋超群、料事如神;曹操知人善任。解析:(1)根据材料“太祖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可得出,郭嘉协助操擒住吕布;根据材料“孙策转斗千

16、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於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可得出,郭嘉料定孙策之亡;根据材料“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依嘉计,密出卢龙塞,直单于庭”,可得出,郭嘉协助曹操破袁绍父子;根据材料“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可得出,郭嘉协助曹操斩杀蹋顿等。(2)根据材料“太祖(曹操)召见,论天下事。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可得出,郭嘉取得功绩的原因是:曹操知人善任;根据材料“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必死於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嘉深通有算略,达於事情”,可得出,郭嘉取得功绩的原因是:智谋超群、料事如神;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身逢时势,勇于担当”也是郭嘉取得功绩的原因。所以答案是:(1)协助操擒住吕布;协助曹操破袁绍父子;料定孙策之亡;协助曹操斩杀蹋顿等。(2)身逢时势,勇于担当;智谋超群、料事如神;曹操知人善任。【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重要历史人物,第一问结合郭嘉的历史事迹作答;第二问结合郭嘉取得功绩8 的原因分析。既考查了考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考生理解材料的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