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9276.pdf

上传人:得****3 文档编号:8357819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3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9276.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9276.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927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9276.pdf(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词鉴赏及答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4.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

2、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 1: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答题示例 2: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

3、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1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 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 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 1 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 1 分的心情;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 3 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 1 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 分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

4、的有何效果 3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4 答题步骤:1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 1: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答题示例 2:醉落魄咏鹰 清

5、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堵:座;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轩举:意气飞扬;1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 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 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

6、言特色 1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3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4 答题步骤:1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 1: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

7、特点;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4 答题步骤:1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

8、情;答题示例 1: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曦;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答题示例 2: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参考答案“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的意思

9、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 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步骤三 答题示例 3: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1 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 分 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 2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 请简要

10、分析;6 分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答题示例 4: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 孤灯隔远汀;1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2 分 参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2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

11、术效果;4 分 参考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3 答题步骤:1 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 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答题示例 1: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

12、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答题示例 2: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 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

13、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答题示例 3: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苹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注:一种水草;酲:ch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1 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 3 分 参考答案拟人手法 1 分;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2 分,合情理即可给分;2 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3 分 参考答案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

14、喜悦;雨霁日出,波平如镜,爱水的“鸥”尽情地玩乐;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2 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 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3.答题步骤: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 1: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5、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 2: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 1 分,画面描绘 2 分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16、1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2 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3 答题思路:认真审题 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

17、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18、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1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2 答题思路:1 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 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 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答题示例: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

19、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 分 分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答案参考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