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养》教学设计11994.pdf

上传人:得****3 文档编号:83517177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5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教养》教学设计1199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教养》教学设计1199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教养》教学设计1199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教养》教学设计11994.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论教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2.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正反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及作用。3.了解良好的教养对于个人的重要意义,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教养的资料。【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提示:给同学们展示两幅有关教养的图片。(出示课件 1)教师引导:同学们,第一幅图片反映这个人的教养低,第二幅图片反映这个小朋友的有教养的举止。可见,教养跟年龄无关,成功人士也有没教养的行为,天真

2、可爱的孩子也知道礼义廉耻。那么,什么才是“有教养”呢?我们来听听苏联学者利哈乔夫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出示课件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论教养,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9*论教养(出示课件 3)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及其写作背景。(1)走近作者 教师要求:布置预习了解这课的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教师指正:(出示课件 5)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作家。1928 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长期从事古代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研究。著作有善与美书简 思考俄罗斯 俄罗斯文化等。(2)写作背景 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这课背景的课件,讲解这这课的写作背景,

3、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课内容做准备。预设:(出示课件 6)论教养选自世界文学2007 年第 3 期。谷羽译。有删改。这篇文章收录在利哈乔夫为青少年写的 善与美书简。书中有三十封信,论述心灵美、行为美、自然美与艺术美,文笔亲切、平易、生动,深入浅出,联系生活阐述哲理,耐人寻味,论述的都是道德情操的修养问题。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1)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 7)提示:“恪守”中的“恪”不能读为“g”;“箴言”中的“箴”不可以读为“xin”。(2)解一解词语。(出示课件 8、9)提示:“彬彬有礼”侧重形容人的态度,对人有礼貌。例如:常听人说起北平商店的伙计接待客人如何的彬彬有礼,一团和气,并且举出

4、许多实例证明其言之不虚。(梁实秋商店礼貌)2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教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读课文第 1 段,说说文章开头段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 11)学生回答:开门见山,引入论题,指出良好的教养的三个来源家庭、学校和自身。2.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出示课件 12)(阅读后思考分析。)预设:假如一个人在家里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的所作所为都缺乏教养的话,很难相信他能在其他地方做出有教养的举动。所以,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1.读课文第 5-10 段,说说没有教养的表现有哪些。教师:要求同学们仔细阅读这部分内容,然后分析回答。学生

5、 1 抢答:在家里,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家里有人在看书或做功课,也总是把收音机或电视机的音量放得很响,或高声说话。(出示课件 13)学生 2 抢答: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出示课件 13)学生 3 抢答:进入成年后,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出示课件 14)学生 4 抢答:当着外人的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出示课件 14)2.读课文第 11、12 段,说说有教养的表现有哪些,并列举出来。(出示课件 15)(学生阅读这两段文字,然后思考回

6、答)预设 1: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预设 2: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预设 3: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预设 4: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预设 5: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学生自主讨论:作者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出示课件 16)预设:运用对比论证,在生活中“无教养”的例子司空见惯,很多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是自己身上。作者直接将“无教养”的例子列举出来,可以给读者一个对照,明白这些现象就是“无教养”的表现,让读者对“教养”有更明确的认识。然后再谈“有教养”就显得顺理

7、成章,不管是从认知规律还是情理上也容易让读者接受。要求学生说一说:谈论“教养”,为什么要谈“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出示课件 17)学生 1 回答:“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读的修养。“风度”指人的言谈举止和仪态。“教养”是“风度”的内在基础,“风度”是“教养”的外在表现。学生 2 回答: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这其实就是一种有教养的表现,是养成教养的基础。五、深度阅读,合作探究 1.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 18)(学生讨论分析。)学生 1 回答:对比论证。将无教养的行为和有教养的

8、行为加以比较,强调了教养应该首先体现在家里的观点。学生 2 回答:举例论证。文章列举大量的例子说明有教养和无教养的表现,增强了说服力。2.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你觉得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学生自主讨论后回答。)学生 1 回答:诚信守约。人无信则不立,无信则无德。参加各种活动都要守时,迟到不论什么原因都是失礼的。不能按时赴约要事先通知,让人久候是对朋友的怠慢,但过早到也不好。(出示课件 19)学生 2 回答:和善亲切。对人要和善亲切,彬彬有礼,不冷淡,发自内心地去关心别人。要仁慈温柔,要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出示课件 20)3 学生 3 回答:尊重他人。听到他人的观点时,即

9、使不同意,也不喊“瞎说”“废话”“胡说八道”,而是陈述自己的理由。不打断别人的讲话,在同别人谈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不当众指责别人的缺点,对别人的兴趣、爱好和习惯不表示否定态度。(出示课件 21)六、课堂小结 1.这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归纳一下主题。(出示课件 22)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预设:本文通过列举众多“无教养”及“有教养”的表现,深入浅出地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启发我们思考教养的真谛,自觉做一个有教养的人。2.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有着怎样的感悟呢?师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指正。学生 1:有教养的人是受人尊敬的,就像有财富的人被

10、人羡慕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铭刻在我们的骨髓里。一个人的教养首先应该是仁爱和正义,我认为孝敬父母,关爱弱小,同情弱者,以诚待人,这就是为人的最高教养。(出示课件 23)学生 2:一个人的教养是成功的关键因素,而教养是从小就要开始培养的,是受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影响的。因此,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关注孩子的教养问题。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飞得高不高,而一个人的教养决定了一个飞得远不远。(出示课件 24)3.我们一起明晰一下这课的写法,体会它的写作特色。预设 1: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综合运用。(出示课件 25)“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人们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

11、养”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事例,剖析了“有教养”和“无教养”的种种表现,在对这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他对生活现象的观察非常细致,针对性很强,文章富有深厚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预设 2: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出示课件 26)本文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串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文中有探讨问题的逻辑和推论,又有大量生动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观点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复品味。七、课堂检测,当堂反馈(出示课件 28

12、-33)要求学生当堂做完下列题目,师生再共同订正,看看还有哪知识没有掌握,教师及时要求学生巩固。八、知识迁移,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阅读言志一文,回答后面问题。(出示课件 34-37)2.阅读教养,在点滴中教化养成一文,回答后面问题。(出示课件 38-45)九、课后巩固,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 46)1.继续搜集有关教养的名言警句,积累句子。2.谈谈你在日常生活中行为习惯的不足之处,做一下自我反省。附录:板书设计(出示课件 27)【教学反思】4 这篇议论文文字浅近,说理透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重视学法的指导,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文立论与驳论相结合的特点。注重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不足之处在于朗读不充分,留给学生思考品读的时间有些少,有些问题,老师讲授代替了学生思考。关注文本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少,对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的渗透较少。【课后预习】1.利用工具书疏通第 10 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扫清学习本课障碍。2.请你按照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特点给文章分层,理清作者思路。3.写第三间小屋时,作者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