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438-2009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34687.pdf

上传人:得****3 文档编号:83505551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L438-2009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3468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DL438-2009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3468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L438-2009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3468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438-2009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34687.pdf(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ICS 27.100 F20 备案号:26317-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4382009 代替 DL4382000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 The technical supervision codes for metal in fossil-fuel power plant 2009-07-22 发布 2009-12-01 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能 源 局 发 布 DL/T 438 2009 I 目 次 前 言.II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总则.2 4 名词术语.2 5 金属材料的监督.3 6 焊接质量的监督.3 7 主蒸汽管道和高温再

2、热蒸汽管道及导汽管的金属监督.4 8 高温联箱的金属监督.9 9 受热面管子的金属监督.11 10 汽包的金属监督.13 11 给水管道和低温联箱的金属监督.14 12 汽轮机部件的金属监督.15 13 发电机部件的金属监督.16 14 紧固件的金属监督.17 15 大型铸件的金属监督.17 16 金属技术监督管理.18 附录 A(规范性附录)金属技术监督工程师和金属实验室的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9 附录 B(资料性附录)电站常用金属材料和重要部件国内外技术标准 20 附录 C(规范性附录)电站常用金属材料的硬度参考值 23 附录 D(规范性附录)低合金耐热钢蠕变损伤评级 25 DL/T 4

3、38 2009 II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 2005 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5739 号)的要求修订的。本标准与 DL 4382000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相比,主要作了以下修订:本标准修订后由强制性改为推荐性标准。在章节的内容、编排顺序上作了大的调整。将原规程中“10 联箱和给水管道的技术监督”改为“高温联箱的金属监督”和“给水管道和低温联箱的金属监督”。将原规程中“11 汽轮发电机转子的技术监督”改为“汽轮机部件的金属监督”和“发电机部件的金属监督”。将原规程的 6 个附录缩减为 4 个附录,取消了原规程的附录 D、附录 E 和附录 F。

4、增加了附录 C“电站常用金属材料硬度值”。对每一类部件的金属监督按“制造、安装检验”和“机组运行期间的检验监督”编排。对新装机组蒸汽管道,不强制要求安装蠕变变形测点;但对已安装了蠕变变形测点的低合金耐热钢制管道,则继续进行检测。对原规程中的“12 高温螺栓的技术监督”内容作了大的改动,新规程中基本无具体内容,只强调高温螺栓用钢、选材原则、安装前和运行期间的检验、更换及报废按 GB/T204102006 和 DL/T4392006 执行。新修订规程增加了对 9%12%Cr(包括 P91、P92、P122、X20CrMoV121、X20CrMoWV121、CSN417134 等)钢制管道的监督检验

5、。本标准附录 A、附录 C、附录 D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B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站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益民、范长信、杨百勋、赵彦芬、梁军、严苏星、蔡文河、林介东、史志刚、刘树涛。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 DL4382000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6、DL/T 438 2009 1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金属监督的部件范围,检验监督的项目、内容及相应的判据。本标准适用于以下金属部件的监督:a)工作温度大于等于 400的高温承压部件(含主蒸汽管道、高温再热蒸汽管道、过热器管、再热器管、联箱、阀壳和三通),以及与管道、联箱相联的小管。b)工作温度大于等于 400的导汽管、联络管。c)工作压力大于等于 3.82MPa 汽包和直流锅炉的汽水分离器、储水罐。d)工作压力大于等于 5.88MPa 的承压汽水管道和部件(含水冷壁管、蒸发段、省煤器管、联箱和主给水管道)。e)汽轮机大轴、叶轮、叶片、拉金、轴瓦和发电机大

7、轴、护环、风扇叶。f)工作温度大于等于 400的螺栓。g)工作温度大于等于 400的汽缸、汽室、主汽门、调速汽门、喷嘴、隔板和隔板套。h)300MW 及以上机组带纵焊缝的低温再热蒸汽管道。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7132008 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 GB 53102008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GB/T 92222008 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

8、算 GB/T 196242004 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 GB/T 204102006 涡轮机高温螺栓用钢 DL/T 4392006 火力发电厂高温紧固件技术导则 DL/T 4402004 在役电站锅炉汽包的检验及评定规程 DL/T 4412004 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蠕变监督导则 DL 4731992 大直径三通锻件技术条件 DL/T 505 汽轮机主轴焊缝超声波探伤规程 DL/T 5152004 电站弯管 DL/T 5311994 电站高温高压截止阀闸阀技术条件 DL 6121996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 DL/T 6162006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与支吊架维修调整导则

9、DL 6472004 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 DL/T 654 火电机组寿命评估技术导则 DL/T 6741999 火电厂用 20 号钢珠光体球化评级标准 DL/T 6951999 电站钢制对焊管件 DL/T 714 汽轮机叶片超声波检验技术导则 DL/T 715 火力发电厂金属材料选用导则 DL/T 717 汽轮发电机组转子中心孔检验技术导则 DL/T 734 火力发电厂锅炉汽包焊接修复技术导则 DL/T 7522001 火力发电厂异种钢焊接技术规程 DL/T 753 汽轮机铸钢件补焊技术导则 DL/T 7732001 火电厂用 12Cr1MoV 钢球化评级标准 DL/T 7862001

10、碳钢石墨化检验及评级标准 DL/T 7872001 火力发电厂用 15CrMo 钢珠光体球化评级标准 DL/T 819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 DL/T 820 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 DL/T 821 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范 DL/T 8502004 电站配管 DL/T 8682004 焊接工艺评定规程 DL/T 869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DL/T 438 2009 2 DL/T 8842004 火电厂金相检验与评定技术导则 DL/T 9222005 火力发电用钢通用阀门订货、验收导则 DL/T 925 汽轮机叶片涡流检验技术导则 DL/T 930 整锻

11、式汽轮机实心转子体超声波检验技术导则 DL/T 9392005 火力发电厂锅炉受热面管监督检验技术导则 DL/T 940 火力发电厂蒸汽管道寿命评估技术导则 DL/T 991 电力设备金属光谱分析技术导则 DL/T 9992006 电站用 2.25Cr1Mo 钢球化评级标准 JB/T 16111993 锅炉管子制造技术条件 JB/T 3375 锅炉用材料入厂验收规则 JB/T 35952002 电站阀门一般要求 JB/T 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ASTM A335/A335M 高温用无缝铁素体合金钢管 3 总则 3.1 金属技术监督的目的 通过对受监部件的检验和诊断,及时了解并掌握

12、设备金属部件的质量状况,防止机组设计、制造、安装中出现的与金属材料相关的问题以及运行中材料老化、性能下降等因素而引起的各类事故,从而减少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和时间,提高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3.2 金属技术监督的任务 a)做好受监范围内各种金属部件在制造、安装、检修及老机组更新改造中材料质量、焊接质量、部件质量监督以及金属试验工作。b)对受监金属部件的失效进行调查和原因分析,提出处理对策。c)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采用无损探伤技术对设备的缺陷及缺陷的发展进行检测和评判,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d)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检查和掌握受监部件服役过程中表面状态、几何尺寸的变化、金属组织老化

13、、力学性能劣化,并对材料的损伤状态作出评估,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e)对重要的受监金属部件和超期服役机组进行寿命评估,对含缺陷的部件进行安全性评估,为机组的寿命管理和预知性检修提供技术依据。f)参与焊工培训考核。g)建立、健全金属技术监督档案,并进行电子文档管理。3.3 金属技术监督的实施 a)金属技术监督是火力发电厂技术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火电机组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应实现在机组设计、制造、安装(包括工厂化配管)、工程监理、调试、试运行、运行、停用、检修、技术改造各个环节的全过程技术监督和技术管理工作中。b)金属技术监督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金属专业监督与其他专业监督相

14、结合,有关电力设计、安装、工程监理、调试、运行、检修、修造、物资供应和试验研究等部门应执行本标准。c)火力发电厂和电力建设公司应设相应的金属技术监督网并设置金属技术监督专责工程师,监督网成员应有金属监督的技术主管,金属检验、焊接、锅炉、汽轮机、电气专业技术人员和金属材料供应部门的主管人员;金属技术监督专责工程师应有从事金属监督的经验。d)火力发电厂的金属技术监督专责工程师在技术主管领导下进行工作,金属技术监督专责工程师的职责参见附录 A。e)各电力公司可根据本标准制定相应的本企业金属技术监督规程、制度或实施细则,地方电厂(热电厂)和各行业系统的自备电厂可参照本标准开展金属技术监督工作。4 名词

15、术语 4.1 管件 pipe fittings 构成管道系统的零部件的通称,包括弯管、弯头、三通、异径管、接管座、堵头、封头等。4.2 弯管 bent pipes/tubes 指轴线发生弯曲的管子。用钢管经热弯(通常用中频加热弯制)或冷弯制作的带有直段的称为弯管。4.3 弯头 elbows DL/T 438 2009 3 指弯曲半径小于或等于 2 倍名义直径且直段小于直径的轴线发生弯曲的管子称为弯头。通常通过锻造、热挤压、热推制或铸造制作。4.4 高温联箱 high temperature headers 指工作温度大于等于 400的联箱。4.5 低温联箱 low temperature he

16、aders 指工作温度小于等于 400的联箱。4.6 椭圆度 ellipticity 弯管或弯头弯曲部分同一圆截面上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差与名义外径之比。4.7 监督段 supervision section of pipe 蒸汽管道上主要用于金相组织和硬度跟踪检验的区段。4.8 A 级检修 A Class Maintenance A 级检修是指对发电机组进行全面的解体检查和修理,以保持、恢复或提高设备性能。国产机组 A 级检修间隔 4 年6 年,进口机组 A 级检修间隔 6 年8 年。A 级检修与机组的传统大修相当。4.9 B 级检修 B Class Maintenance B 级检修是指针

17、对机组某些设备存在问题,对机组部分设备进行解体检查和修理。B 级检修可根据机组设备状态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实施部分 A 级检修项目或定期滚动检修项目。5 金属材料的监督 5.1 受监范围的金属材料及其部件应严格按相应的国内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对其质量进行检验。有关电站金属材料及部件的技术标准参见附录 B。5.2 材料的质量验收应遵照如下规定:a)受监的金属材料,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口的金属材料,应符合合同规定的相关国家的技术法规、标准。b)受监的钢材、钢管、备品和配件,应按质量保证书进行质量验收。质量保证书中一般应包括材料牌号、炉批号、化学成分、热加工工艺、力学性能及必要的金

18、相、无损探伤结果等。数据不全的应进行补检,补检的方法、范围、数量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c)重要的金属部件,如汽包、汽水分离器、联箱、汽轮机大轴、叶轮、发电机大轴、护环等,应有部件质量保证书,质量证明书中的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d)锅炉部件金属材料的入厂检验按照 JB/T 3375 执行。e)受监金属材料的个别技术指标不满足相应标准的规定或对材料质量发生疑问时,应按相关标准扩大抽样检验比例。f)无论复型式试样的金相组织检验,金相照片均应注明分辨率(标尺)。5.3 凡是受监范围的合金钢材料及部件,在制造、安装或检修中更换时,应验证其材料牌号,防止错用。安装前应进行光谱检验,

19、确认材料无误,方可投入运行。5.4 具有质保书或经过检验合格的受监范围内的钢材、钢管和备品、配件,无论是短期或长期存放,都应挂牌,标明材料牌号和规格,按材料牌号和规格分类存放,并做好防腐蚀措施。5.5 对进口钢材、钢管和备品、配件等,进口单位应在索赔期内,按合同规定进行质量验收。除应符合相关国家的标准和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外,应有商检合格证明书。5.6 材料代用原则按 DL/T715 中的有关条款执行:a)采用代用材料时,应持慎重态度,要有充分的技术依据,原则上应选择成分、性能略优者;代用材料壁厚偏薄时,应进行强度核算,应保证在使用条件下各项性能指标均不低于设计要求。b)修造、安装(含工厂化配管

20、)中使用代用材料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和金属技术监督专责工程师的认可,并经技术主管批准;检修中使用代用材料时,应征得金属技术监督专责工程师的同意,并经技术主管批准。c)采用代用材料后,应做好记录,同时应修改相应图纸并在图纸上注明。5.7 物资供应部门、各级仓库、车间和工地储存受监范围内的钢材、钢管、焊接材料和备品、配件等,应建立严格的质量验收和领用制度,严防错收错发。5.8 原材料的存放应根据存放地区的气候条件、周围环境和存放时间的长短,建立严格的保管制度,防止变形、腐蚀和损伤;奥氏体不锈钢应单独存放,严禁与碳钢混放或接触。6 焊接质量的监督 6.1 凡金属监督范围内的锅炉、汽轮机承压管道和部件的

21、焊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焊工担任。对有特殊要求的部件焊接,焊工应做焊前模拟性练习,熟悉该部件材料的焊接特性。DL/T 438 2009 4 6.2 凡焊接受监范围内的各种管道和部件,焊前应按 DL/T8682004 的规定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焊接材料的选择、焊接工艺、焊后热处理、焊接质量检验及质量评定标准等,应按 DL/T 869 和 DL/T 819 执行。6.3 焊接材料(焊条、焊丝、钨棒、氩气、氧气、乙炔和焊剂)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或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焊条、焊丝等均应有制造厂的质量合格证;焊材过期,应重新送检。6.4 焊接材料应设专库储存,并按有关技术要求进行管理,保证库房内湿度和温度符

22、合要求,防止变质锈蚀;焊接材料的保管还应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定。6.5 受压组件不合格焊缝的处理原则,应按 DL/T 869 执行。6.6 外委工作中凡属受监范围内的部件和设备的焊接,应遵循如下原则:a)承担单位应有按照 DL/T8682004 规定进行的焊接工艺评定,且评定项目能够覆盖承担的焊接工作范围。b)承担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检验试验能力,或与有能力的检验单位签定技术合同,负责其承担范围的检验工作。c)承担单位应有符合 6.1 要求且考试合格的焊工。d)委托方应及时对焊接质量和检验技术报告进行监督检查。e)焊接接头的质量检验程序、检验方法、范围和数量,以及质量验收标准,应按 DL/T 869

23、 的规定进行。f)工程竣工时,承担单位应向委托单位提供完整的技术报告。6.7 受监范围内部件外观质量检验不合格的焊缝,不允许进行其它项目的检验。6.8 采用代用材料后,应做好记录,同时应修改相应图纸并在图纸上注明。尤其要做好抢修更换管排时材料变更后的用材及焊缝位置的变化记录。7 主蒸汽管道和高温再热蒸汽管道及导汽管的金属监督 7.1 制造、安装检验 7.1.1 管道材料的监督按 5.1 和 5.2 相关条款执行。7.1.2 国产管件和阀门应满足以下标准:弯管的制造质量应符合 DL/T 5152004 的规定;弯头、三通和异径管的制造质量应符合 DL/T 6951999 的规定;锻制的大直径三通

24、应满足 DL 4731992的技术条件;阀门的制造质量应符合 DL/T 5311994、DL/T 9222005 和 JB/T 35952002 的规定。7.1.3 受监督的管道,在工厂化配管前应进行如下检验:a)钢管表面上的出厂标记(钢印或漆记)应与该制造商产品标记相符。b)100%进行外观质量检验。钢管内外表面不允许有裂纹、折叠、轧折、结疤、离层等缺陷,钢管表面的裂纹、机械划痕、擦伤和凹陷以及深度大于 1.6mm 的缺陷应完全清除,清除处应圆滑过渡;清理处的实际壁厚不得小于壁厚偏差所允许的最小值且不应小于按 GB/T92222008 计算的钢管最小需要壁厚。c)钢管内外表面不允许有大于以下

25、尺寸的直道缺陷:热轧(挤)管,大于壁厚的 5,且最大深度大于 0.4mm。d)校核钢管的壁厚和管径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e)对合金钢管逐根进行光谱分析,光谱检验按 DL/T 991 执行;f)合金钢管按同规格根数的 50进行硬度检查,每炉批至少抽查 1 根;在每根钢管的 3 个截面(两端和中间)检验硬度,每一截面在相对 180检查两点;若发现硬度异常,则必须进行金相组织检验,电站常用金属材料的硬度值见附录 C。g)钢管硬度高于本标准的规定值,通过再次回火;硬度低于本标准的规定值,重新正火+回火处理不得超过 2 次。h)对合金钢管按同规格根数的 10进行金相组织检验,每炉批至少抽查 1 根。i)

26、钢管按同规格根数的 50进行超声波探伤,探伤部位为钢管两端头的 300mm500mm 区段。j)对直管按每炉批至少抽取 1 根进行以下项目的试验,确认下列项目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或国外相应的标准:化学成分;拉伸、冲击、硬度;金相组织、晶粒度和非金属夹杂物;弯曲试验(按 ASTM A335 执行);DL/T 438 2009 5 无损探伤。h)P22 钢管的试验评价应确认制造商。若为美国 WYMANGORDON 公司生产,其金相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若为德国 VOLLOREC&MANNESMANN 公司或国产管,金相组织为贝氏体+(珠光体)+铁素体。两个公司生产的钢管采用的标准不同,且拉伸强

27、度要求不同。7.1.4 受监督的弯头/弯管,在工厂化配管前应进行如下检验:a)查明弯头/弯管表面上的出厂标记(钢印或漆记)应与该制造商产品标记相符。b)100%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弯头/弯管表面不允许有裂纹、折叠、重皮、凹陷和尖锐划痕等缺陷。表面缺陷的处理及消缺后的壁厚按 7.1.3 中的 b)执行。c)按质量证明书校核弯头/弯管规格并检查以下几何尺寸:1)逐件检验弯管/弯头的中性面/外/内弧侧壁厚、椭圆度和波浪率。2)弯管的椭圆度应满足:公称压力大于 8MPa 时,椭圆度不大于 5%;公称压力不大于 8MPa时,椭圆度不大于 7%。3)弯头的椭圆度应满足:公称压力不小于 10MPa 时,椭圆度

28、不大于 3%;公称压力小于 10MPa时,椭圆度不大于 5%。d)合金钢弯头/弯管应逐件进行光谱分析,光谱检验按 DL/T 991 执行。e)对合金钢弯头/弯管 100进行硬度检验,至少在外弧侧顶点和侧弧中间位置测 3 点。电站常用金属材料的硬度值见附录 C。f)对合金钢弯头/弯管按 10%进行金相组织检验(同一规格的不得少于 1 件),若发现硬度异常,应进行金相组织检验。g)弯头/弯管的外弧面按 10%进行探伤抽查。h)弯头/弯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为不合格:1)存在晶间裂纹、过烧组织、夹层或无损探伤的其他超标缺陷;2)弯管几何形状和尺寸不满足 DL/T 515 中有关规定,弯头几何形状和尺寸

29、不满足本标准和DL/T 6951999 中有关规定;3)弯头/弯管外弧侧的最小壁厚小于按 GB/T 922221008 计算的管子或管道的最小需要壁厚。7.1.5 受监督的锻制、热压和焊制三通以及异径管,在配管前应进行如下检查:a)三通和异径管表面上的出厂标记(钢印或漆记)应与该制造商产品标记相符。b)100%进行外观质量检验。锻制、热压三通以及异径管表面不允许有裂纹、折叠、重皮、凹陷和尖锐划痕等缺陷。表面缺陷的处理及消缺后的壁厚按 7.1.3 中的 b)执行,三通肩部的壁厚应大于主管公称壁厚的 1.4 倍。c)合金钢三通、异径管应逐件进行光谱分析,光谱检验按 DL/T 991 执行。d)合金

30、钢三通、异径管按 100进行硬度检验。三通至少在肩部和腹部位置各测 3 点,异径管至少在大、小头位置测 3 点。电站常用金属材料的硬度值见附录 C。e)对合金钢三通、异径管按 10%进行金相组织检验(不得少于 1 件),若发现硬度异常,则应进行金相组织检验。f)三通、异径管按 10%进行探伤抽查。g)三通、异径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为不合格:1)存在晶间裂纹、过烧组织、夹层或无损探伤的其他超标缺陷;2)焊接三通焊缝存在超标缺陷;3)几何形状和尺寸不符合 DL/T 6951999 中有关规定;4)最小壁厚小于按 GB/T 92222008 中规定计算的最小需要壁厚。7.1.6 管件硬度高于本标准的

31、规定值,通过再次回火;硬度低于本标准的规定值,重新正火+回火处理不得超过 2 次。7.1.7 对验收合格的直管段与管件,按 DL/T 8502004 进行组配,组配后的配管应进行以下检验,并满足以下技术条件:a)几何尺寸应符合 DL/T 8502004 的规定;b)对合金钢管焊缝 100%进行光谱检验和热处理后的硬度检验;若组配后进行整体热处理,应对合金钢管按 10%硬度抽查,同规格至少抽查 1 根;若发现硬度异常,则扩大检验比例,且焊缝或管段应进行金相组织检验。c)组配焊缝进行 100%无损探伤。d)管道上小径接管的形位偏差应符合 DL/T 8502004 中的规定。7.1.8 受监督的阀门

32、,安装前应做如下检验:DL/T 438 2009 6 a)阀壳表面上的出厂标记(钢印或漆记)应与该制造商产品标记相符。b)按质量证明书校核阀壳材料有关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特别要注意阀壳的无损探伤结果。c)校核阀门的规格,并 100%进行外观质量检验。铸造阀壳内外表面应光洁,不得存在裂纹、气孔、毛刺和夹砂及尖锐划痕等缺陷;锻件表面不得存在裂纹、折叠、锻伤、斑痕、重皮、凹陷和尖锐划痕等缺陷;焊缝表面应光滑,不得有裂纹、气孔、咬边、漏焊、焊瘤等缺陷;若存在上述表面缺陷,则应完全清除,清除深度不得超过公称壁厚的负偏差,清理处的实际壁厚不得小于壁厚偏差所允许的最小值。d)对合金钢制阀壳

33、逐件进行光谱分析,光谱检验按 DL/T 991 执行。e)按 20对阀壳进行表面探伤,至少抽查 1 件。重点检验阀壳外表面非圆滑过渡的区域和壁厚变化较大的区域。7.1.9 设计单位应向电厂提供管道单线立体布置图。图中标明:a)管道的材料牌号、规格、理论计算壁厚、壁厚偏差。b)设计采用的材料许用应力、弹性模量、线膨胀系数。c)管道的冷紧口位置及冷紧值。d)管道对设备的推力、力矩。e)管道最大应力值及其位置。7.1.10 对新装机组蒸汽管道,不强制要求安装蠕变变形测点;对已安装了蠕变变形测点的蒸汽管道,则继续按照 DL/T 4412004 进行检验。7.1.11 对工作温度大于 450的主蒸汽管道

34、、高温再热蒸汽管道,应在直管段上设置监督段(主要用于金相和硬度跟踪检验);监督段应选择该管系中实际壁厚最薄的同规格钢管,其长度约1000mm;监督段同时应包括锅炉蒸汽出口第一道焊缝后的管段和汽轮机入口前第一道焊缝前的管段。7.1.12 在以下部位可装设蒸汽管道安全状态在线监测装置:a)管道应力危险的区段。b)管壁较薄,应力较大,或运行时间较长,以及经评估后剩余寿命较短的管道。7.1.13 安装前,安装单位应对直管段、管件和阀门的外观质量进行检验,部件表面不许存在裂纹、严重凹陷、变形等缺陷。7.1.14 安装前,安装单位应对直管段、弯头/弯管、三通进行内外表面检验和几何尺寸抽查:a)按管段数量的

35、 20测量直管的外(内)径和壁厚。b)按弯管(弯头)数量的 20进行椭圆度、壁厚测量,特别是外弧侧的壁厚。c)检验热压三通检验肩部、管口区段以及焊制三通管口区段的壁厚。d)对异径管进行壁厚和直径测量。e)管道上小径接管的形位偏差。f)几何尺寸不合格的管件,应加倍抽查。7.1.15 安装前,安装单位应对合金钢管、合金钢制管件(弯头/弯管、三通、异径管)100%进行光谱检验,按管段、管件数量的 20%和 10分别进行硬度和金相组织检验;每种规格至少抽查 1个,硬度异常的管件应扩大检查比例且进行金相组织检验。7.1.16 应对主蒸汽管道、高温再热蒸汽管道上的堵阀/堵板阀体、焊缝进行无损探伤。7.1.

36、17 工作温度大于 450的主蒸汽管道、高温再热蒸汽管道和高温导汽管的安装焊缝应采取氩弧焊打底。焊缝在热处理后或焊后(不需热处理的焊缝)应进行 100无损探伤。管道焊缝超声波探伤按 DL/T 820 进行,射线探伤按 DL/T 821 执行,质量评定按 DL/T 869 执行。对虽未超标但记录的缺陷,应确定位置、尺寸和性质,并记入技术档案。7.1.18 安装焊缝的外观、光谱、硬度、金相组织和无损探伤的比例、质量要求按 DL/T 869 中的规定执行,但对 9%12Cr 类钢制管道的有关检验监督项目按本规程 7.3 执行。7.1.19 管道安装完应对监督段进行硬度和金相组织检验。7.1.20 管

37、道保温层表面应有焊缝位置的标志。7.1.21 安装单位应向电厂提供与实际管道和部件相对应的以下资料:a)三通、阀门的型号、规格、出厂证明书及检验结果;若电厂直接从制造商获得三通、阀门的出厂证明书,则可不提供。b)安装焊缝坡口形式、焊缝位置、焊接及热处理工艺及各项检验结果。c)直管的外观、几何尺寸和硬度检查结果;合金钢直管应有金相组织检验结果。DL/T 438 2009 7 d)弯管/弯头的外观、椭圆度、波浪率、壁厚等检验结果。e)合金钢制弯头/弯管的硬度和金相组织检验结果。f)管道系统合金钢部件的光谱检验记录。g)代用材料记录。h)安装过程中异常情况及处理记录。7.1.22 监理单位应向电厂提

38、供钢管、管件原材料检验、焊接工艺执行监督以及安装质量检验监督等相应的监理资料。7.1.23 主蒸汽管道、高温再热蒸汽管道露天布置的部分,及与油管平行、交叉和可能滴水的部分,应加包金属薄板保护层。已投产的露天布置的主蒸汽管道和高温再热蒸汽管道,应加包金属薄板保护层。露天吊架处应有防雨水渗入保护层的措施。7.1.24 主蒸汽管道、高温再热蒸汽管道要保温良好,严禁裸露运行,保温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不能对管道金属有腐蚀作用;运行中严防水、油渗入管道保温层。保温层破裂或脱落时,应及时修补;更换容重相差较大的保温材料时,应考虑对支吊架的影响;严禁在管道上焊接保温拉钩,不得借助管道起吊重物。7.1.25 工

39、作温度高于 450的锅炉出口、汽轮机进口的导汽管,参照主蒸汽管道、高温再热蒸汽管道的监督检验规定执行。7.2 机组运行期间的检验监督 7.2.1 管件及阀门的检验监督 7.2.1.1 机组第一次 A 级检修或 B 级检修,应按 10%对管件及阀壳进行外观质量、硬度、金相组织、壁厚、椭圆度检验和无损探伤(弯头的探伤包括外弧侧的表面探伤与内壁表面的超声波探伤)。以后的检验逐步增加抽查比例,后次 A 级检修或 B 级检修的抽查部件为前次未检部件,至 10 万 h完成 100%检验。7.2.1.2 每次 A 级检修应对以下管件进行硬度、金相组织检验,硬度和金相组织检验点应在前次检验点处或附近区域:a)

40、安装前硬度、金相组织异常的管件。b)安装前椭圆度较大、外弧侧壁厚较薄的弯头/弯管。c)锅炉出口第一个弯头/弯管、汽轮机入口邻近的弯头/弯管。7.2.1.3 机组每次 A 级检修应对安装前椭圆度较大、外弧侧壁厚较薄的弯头/弯管进行椭圆度和壁厚测量;对存在较严重缺陷的阀门、管件每次 A 级检修或 B 级检修应进行无损探伤。7.2.1.4 工作温度高于 450的锅炉出口、汽轮机进口的导汽管弯管,参照主蒸汽管道、高温再热蒸汽管道弯管监督检验规定执行。7.2.1.5 弯头/弯管发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处理或更换:a)当发现 7.1.4 中 h)所列情况之一时。b)产生蠕变裂纹或严重的蠕变损伤(蠕变损伤 4

41、 级及以上)时。蠕变损伤评级按附录 D 执行。c)碳钢、钼钢弯头焊接接头石墨化达 4 级时;石墨化评级按 DL/T 7862001 规定执行。d)相对于初始椭圆度,复圆 50。e)已运行 20 万 h 的铸造弯头,检验周期应缩短到 2 万 h,根据检验结果决定是否更换。7.2.1.6 三通和异径管有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处理或更换:a)当发现 7.1.5 中 g)所列情况之一时。b)产生蠕变裂纹或严重的蠕变损伤(蠕变损伤 4 级及以上)时。蠕变损伤评级按附录 D 执行。c)碳钢、钼钢三通,当发现石墨化达 4 级时;石墨化评级按 DL/T 7862001 规定执行。d)已运行 20 万 h 的铸造三

42、通,检验周期应缩短到 2 万 h,根据检验结果决定是否更换。e)对需更换的三通和异径管,推荐选用锻造、热挤压、带有加强的焊制三通。7.2.1.7 铸钢阀壳存在裂纹、铸造缺陷,经打磨消缺后的实际壁厚小于最小壁厚时,应及时处理或更换。7.2.1.8 累计运行时间达到或超过 10 万 h 的主蒸汽管道和高温再热蒸汽管道,其弯管为非中频弯制的应予更换。若不具备更换条件,应予以重点监督,监督的内容主要为:a)弯管外弧侧、中性面的壁厚。b)弯管外弧侧、中性面的硬度。c)弯管外弧侧的金相组织。d)弯管的椭圆度。7.2.2 支吊架的检验监督 7.2.2.1 应定期检查管道支吊架和位移指示器的状况,特别要注意机

43、组启停前后的检查,发现支吊DL/T 438 2009 8 架松脱、偏斜、卡死或损坏等现象时,及时调整修复并做好记录。7.2.2.2 管道安装完毕和机组每次 A 级检修,对管道支吊架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在第一次或第二次 A 级检修期间,对管道支吊架进行调整;此后根据每次 A 级检修检验结果,确定是否再次调整。管道支吊架检查与调整按 DL/T6162006 执行。7.2.3 低合金耐热钢及碳钢管道的检验监督 7.2.3.1 机组第一次 A 级检修或 B 级检修,按 10%对直管段和焊缝进行外观质量、硬度、金相组织、壁厚检验和无损探伤。以后检验逐步增加抽查比例,后次 A 级检修或 B 级检修的抽

44、查的区段、焊缝为前次未检区段、焊缝,至 10 万 h 完成 100%检验。7.2.3.2 机组每次 A 级检修,应对以下管段和焊缝进行硬度和金相组织检验,硬度和金相组织检验点应在前次检验点处或附近区域:a)监督段直管。b)安装前硬度、金相组织异常的直段和焊缝。7.2.3.3 管道的外观质量检验和焊缝的无损探伤 a)管道直段、焊缝外观不允许存在裂纹、严重划痕、拉痕、麻坑、重皮及腐蚀等缺陷。b)焊缝的无损探伤抽查依据安装焊缝的检验记录选取,对于缺陷较严重的焊缝,每次 A 级检修或B级检修应进行无损探伤复查。焊缝表面探伤按JB/T 47302005执行,超声波探伤按DL/T 820规定执行。7.2.

45、3.4 与主蒸汽管道相连的小管,应采取如下监督检验措施:a)主蒸汽管道可能有积水或凝结水的部位(压力表管、疏水管附近、喷水减温器下部、较长的盲管及不经常使用的联络管),应重点检验其与母管相连的角焊缝。运行 10 万 h 后,宜结合检修全部更换。b)小管道上的管件和阀壳的检验与处理参照 7.2.1 执行。c)对联络管、防腐管等小管道的管段、管件和阀壳,运行 10 万 h 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全部更换。7.2.3.5 工作温度大于等于 450、运行时间较长和受力复杂的碳钢、钼钢制蒸汽管道,重点检验石墨化和珠光体球化;对石墨化倾向日趋严重的管道,除做好检验外,应按规定要求做好管道运行、维修工作

46、,防止超温、水冲击等;碳钢的石墨化和珠光体球化评级按 DL/T 7862001 和 DL/T 6741999 执行,钼钢的石墨化和珠光体球化评级可参考 DL/T 7862001 和 DL/T 6741999。7.2.3.6 工作温度大于等于 450的碳钢、钼钢制蒸汽管道,当运行时间超过 20 万 h 时,应割管进行材质评定,割管部位应包括焊接接头。7.2.3.7 300MW 及以上机组带纵焊缝的低温再热蒸汽管道投运后,应做如下检验:a)第 1 次 A 级检修或 B 级检修抽取 10的纵焊缝进行超声波探伤;以后的检验逐步增加抽查比例,至 10 万 h 完成 100%检验。b)对于缺陷较严重的焊缝

47、每次 A 级检修或 B 级检修,应进行无损探伤复查。7.2.3.8 对运行时间达到或超过 20 万 h、工作温度高于 450的主蒸汽管道、高温再热蒸汽管道,应割管进行材质评定;当割管试验表明材质损伤严重时(材质损伤程度根据割管试验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和微观金相组织的老化程度由金属监督人员确定),应进行寿命评估;管道寿命评估按照DL/T 940 执行。7.2.3.9 已运行 20 万 h 的 12CrMo、15CrMo、12CrMoV、12Cr1MoV、12Cr2MoG(2.25Cr1Mo、P22、10CrMo910)钢制蒸汽管道,经检验符合下列条件,直管段一般可继续运行至 30 万 h:a)实测

48、最大蠕变应变小于 0.75%或最大蠕变速度小于 0.3510-5/h。b)监督段金相组织未严重球化(即未达到 5 级),12CrMo、15CrMo 钢的珠光体球化评级按DL/T 7872001 执行,12CrMoV、12Cr1MoV 钢的珠光体球化评级按 DL/T 7732001 执行,12Cr2MoG、2.25Cr1Mo、P22 和 10CrMo910 钢的珠光体球化评级按 DL/T 9992006 执行。c)未发现严重的蠕变损伤。7.2.3.10 12CrMo、15CrMo、12CrMoV、12Cr1MoV 和 12Cr2MoG 钢蒸汽管道,当金相组织珠光体球化达到 5 级,或蠕变应变达到

49、 1或蠕变速度大于 0.3510-5/h,应割管进行材质评定和寿命评估。7.2.3.11 除 7.2.3.9 所列的五种钢种外,其余合金钢制主蒸汽管道、高温再热蒸汽管道,当蠕变应变达 1%或蠕变速度大于 110-5/h 时,应割管进行材质评定和寿命评估。7.2.3.12 主蒸汽管道材质损伤,经检验发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须及时处理或更换:a)自机组投运以后,一直提供蠕变测量数据,其蠕变应变达 1.5%。DL/T 438 2009 9 b)一个或多个晶粒长的蠕变微裂纹。7.2.3.13 工作温度高于 450的锅炉出口、汽轮机进口的导汽管,根据不同的机组型号在运行 5万 h10 万 h 时间范围内,进

50、行外观质量和无损检验,以后检验周期约 5 万 h。对启停次数较多、原始椭圆度较大和运行后有明显复圆的弯管,应特别注意,发现超标缺陷或裂纹时,应及时更换。7.3 912Cr 系列钢制管道的检验监督 7.3.1 9%12Cr 系列钢包括 P91、P92、P122、X20CrMoWV121、X20CrMoWV121、CSN417134等。7.3.2 管材和制造、安装检验按 7.1 中相关条款执行。7.3.3 直管段母材的硬度应均匀,且控制在 180 HB250HB,同根钢管上任意两点间的硬度差不应大于30HB;安装前检验母材硬度小于 160 HB 时,应取样进行拉伸试验。7.3.4 用金相显微镜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