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蒹葭》教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3474134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蒹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23年《蒹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蒹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蒹葭》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蒹葭教案蒹葭教案1教材分析蒹葭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诗歌。它是诗经?国风中的名篇。蒹葭是一首爱情诗,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章法抒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蒹葭教案,供大家参考。蒹葭教案1教材分析蒹葭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诗歌。它是诗经?国风中的名篇。蒹葭是一首爱情诗,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章法抒写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以及欲见而不得的惆怅、执着之情。学生分析八年级(初二年级)的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给学生营造音乐的氛围,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设计理

2、念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所以,教师注重营造特定的氛围,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感受、创造美的情趣。2.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2.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仪、录音带和VCD碟片。2.诗词曲赋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3、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加积累。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一)导语设计:师:同学们,当你听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这脍炙人口的歌词时,是否记起了那首游子思乡的千古绝唱天净沙?秋思?当你坐在餐桌前享用精美丰盛的晚餐时,是否记起了父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嘱咐?当你惊叹于戈壁滩的狂风吹沙时,是否忆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志豪情?古典诗词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美丽与奇妙。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这首诗歌,再一次滋润我们渴求的心灵。(二)初读诗歌1.多媒体投影薄雾中的水边芦苇

4、,芦叶萧萧,茫茫苍苍。在这个画面的衬托下,投影出诗歌原文。(蓝色字幕)2.播放背景音乐(低声地):播放小提琴曲水边的阿蒂丽娜。3.学生初读课文:借助“预习提示”以及注释,读准字音,了解大意。二、品味赏析(一)整体感知1.配乐朗读:在水边的阿蒂丽娜的音乐声中,教师范读,学生仿读。2.请同学说说选择水边的阿蒂丽娜的作为背景音乐的原因。3.诗歌中主人公为何忧伤?4.求而不得后主人公的态度如何?(二)品味语言1.上述体会你是从诗歌的哪部分感受到的?2.创新设计:请同学把大屏幕上的诗歌中加点的词改换一下,要求改后的诗歌整体风格不变。3.熟读成诵。(采用男女声交替读、齐读等各种形式)三、激发激情(一)深层

5、理解:1.课后思考练习一: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自由讨论“蒹葭”“芦苇”“道路”等意象的象征意义。(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激情1.多媒体投影出在水一方的歌词,同时播放这首歌。2.思考:你认为这首改编自蒹葭的.歌词好吗?为什么?3.您也许不是诗人,也许不是艺术家,但老师相信你有丰富的想象力。你能想象一下蒹葭这首诗歌的意境,借助除文字和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形式来表现的情景吗?(各学习小组之间合作、探究、讨论)四、拓展延伸阅读徐学鹏的*随想,并回答问题。*随想徐学鹏这是一片开满鲜花的土地我们是一只只的小蜜蜂一边飞着一边唱着春天的歌谣这是一片蓝蓝的大海我们是一只只的小贝壳静静地躺

6、在沙滩上心里却装着一片海啸这是一张古老而又年轻的脸我们是她开放着的微笑或许也有几滴泪水却淹没不了这微笑的美好这是一个永远的形象我们是她倾吐出的一缕缕阳光尽管也有布满阴云的日子但总会有一个早晨太阳将大地普照啊*这就是我日日夜夜苦恋着的*啊!问题:1.诗中哪些意象给你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诗人借助这些意象表达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在语言上与蒹葭有哪些相似之处?3.请用恰当的情感和语气语调朗诵这首诗。板书设计写景思人蒹葭白露伊人情景交融教学后记这堂课中,我努力营造了一个情感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了正面的激励,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精神,创

7、新意识也得到了增强。这堂课中,我还渗透了音乐的教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编辑短评:此教学设计多方面体现了课改的理念,如学习方式的转变,跨学科深透和延伸拓展学习等,同时也继承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优点,如注重吟诵和品味、感悟等。这是一节可以参考的教学设计。但要注意更节制的地使用多媒体,让学生的精力更多地集中于文字上。蒹葭教案2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引入新课。在水一方是一首电视连续剧插曲,是根据蒹葭改写而成的。二、解题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风”,大部分是民间歌谣,

8、小部分是贵族作品;“雅”,大都是贵族作品,只有小部分是民间歌谣;“颂”,都是贵族作品。诗经的精华是民歌部分,它鲜明地表现人民的爱憎及他们的反抗斗争,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的面貌,为我国古典诗歌奠定了现实主义基础。论语说:“不学诗,无以言。”占人认为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诗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分别采用赋广、兴的艺术手法。语言朴素优美,句式回环往复,韵律和谐。写景抒情都富于艺术感染力,对后代文学有很深远的影响。三、朗读课文,疏通阅读障碍1.解决课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蒹葭(jinji

9、):芦苇。唏(x):干。坻(ch):水中的小洲或高地。佸(s):水边。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特点。题目取自于句首。 基本句式是四言。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四、探究。1.诗经中的爱情都是真挚而热烈的,例如我们学过的关雎,这首诗又是怎样表现诗人执著的爱情追求的?提示: 主人公是如何去追寻伊人的?写景多为抒情,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这种感情与景物描写相结合,景与情的结合,情景交融,把诗人的感情推向了极致。2.仔细思考体会: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是换了几个词语,你认为这

10、几章是否可以调换次序?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3.讨论,主人公追寻的伊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是否有更深一层的含义?跳出狭隘的追求爱情,走向广阔,可理解为对美的追求,对真理的追求,对理想的追求。所以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受才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这种执着也是许多人共同的经历。蒹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址”表达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所谓“赋”,是铺陈其事;所谓“比”,是譬喻和比拟;所谓“兴

11、”,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它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的开头。蒹葭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在一个秋日的清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芦苇丛却呈现出冷寂与落寞的气氛。五、诗经的语言特点。学生朗读归纳,体会作用。(1)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以四言句为主干。可由此推想,当时演唱的诗经音乐旋律是比较*稳的、简单的。(2)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蒹葭全篇3章12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

12、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在现代歌曲中,还常看到这种情况,这说不上影响,却有古今相通的道理。通过小组朗读体会。作为歌谣,为了获得声音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扼抵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苗绘精彩美丽的自然。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六、蒹葭与关雎对比鉴赏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可能是写一个男

13、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表现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伊人正姗姗而来,且行且望,望穿秋水,苦苦追寻,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14、。“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写主人公的形象,则着力写他的远望。一开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边,向对岸望去,看到他所爱慕的那个姑娘正向水边走来,心里很高兴;可不久,芦苇挡住了他的视线,看不到她了。他以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着河岸向上走;走了长长的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路,却依旧是什么也没有看见。他不灰心,又折回来去追寻她,

15、最后终于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个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充满了喜悦。十分明显,主人公跟那姑娘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远地望见她,便感到心满意足。这种爱是“朦胧”的,它的动人之处也正在于“朦胧”和距离感。七、作业:背诵这首诗。蒹葭教案3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相关知识。2、掌握蒹葭中相关字词含义。3、通过诵读、分析,掌握蒹葭中兴与赋的表现手法运用以及了解重章叠唱特点,学会赏析诗歌中的意境美。二、教学时数:一课时三、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邓丽君在水一方,营造一种凄清的氛围。2、诗经知识介绍。(1)诗经又名诗、诗三百,共有305篇。(2)介绍“诗六义”。重点解说赋、比、兴,与现代作品结

16、合,使学生更好理解。(3)诗经影响。3、赏析蒹葭(1)学生散读,初步体会。(2)指名朗读,再次感悟。(3)重点欣赏第一章,掌握“蒹葭”等相关字词,分析表现手法的运用。师生共同探讨“伊人”与“水”意象,以及“伊人”的魅力分析,穿插相关作品比较,如海伦形象描述和*古诗词中的水意象。(4)学习二、三两章,学生自己找出三章不同之处,具体分析。齐读,体会本诗的重章叠唱特点。4、背诵全诗。四、拓展阅读1、硕人,掌握其中“比”的手法运用。2、木瓜赏析蒹葭教案4多媒体展示古朴画面: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同步播放邓丽君在水一方,创设情境,为学习诗经选篇蒹葭作铺垫。师生问好。师:同学们,我是

17、第二次来到山东了。山东人民热情淳朴,山东的同学聪慧纯洁。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俗话说得好:有缘千里来相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古诗蒹葭。让我们合作愉快,好不好?生:好!师:谢谢!师导入:一段经典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秋水,伊人。无数次地寻觅之后,是否会有无数个遗憾?遗憾,总是在你离去时浮出水面,而相思,却永久地沉在了水底。赤足的女子,深秋的寒气可曾侵蚀到你娇嫩的肌肤?踏过河岸,你见到了什么?村庄,炊烟,还是阡陌?只有白雾,蒹葭的背后还是蒹葭。你看见了露珠,那些叶片上晶莹的眼泪,随风吹落,任风激扬。我读到了你寂寞中的美丽,读到了你暗生的白发,你的悲伤,你的喜悦。浅浅淡淡,真真切切。在水一方的,不

18、是缘,是梦。老师刚才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的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蒹葭。这节课,我和同学一起来学习这首诗。主要是通过美读来感受先人的情感美,来领略华夏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个环节:一、初读,感受诗的音乐美师:第一个环节通过初读诗文,初步感受诗的音乐美。要朗读好诗文,要注意读好它的节奏。要读出诗歌的音乐美,除了诗歌朗读的一般要求外,尤其要读出她的生气,读出她的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大家拿好笔,在你不认识的字下面作标记,第二个要求就是请同学们注意这首诗的韵脚,也就是诗中押韵的字。好,请大家做好准备,听我朗读。(在钢琴曲在水一方背景音乐

19、的衬托下,老师配乐朗读,朗读基调滞缓悠长,一唱三叹,苍凉婉约,其情戚戚切切。)师:老师读得不好,等一下同学们一定读得更好。同学们刚才找到这首诗的韵脚了吗?哪位同学先说一说?(老师巡查)大家要在韵脚上注上拼音,就可以发现韵脚了。生:(有些犹豫的)站起来。师(鼓励的):没关系,大声说。我们已经是好朋友了,对吧?生:苍、霜、方生:第二章是萋、晞、跻、坻生:第三章是采、汜、坻师:还有没有更正或补充的?好,请坐。生:第一章应该是苍、霜、方长、央;第二章是萋、晞、跻、坻;第三章是采、已、汜、右、坻。师:这位同学回答很全面,但有一个字的读音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跻读j还是j?生:j师:好!现在一起试着把这首

20、诗朗读一遍,请注意读音。现在,我带读一句,你们跟读一句。师:在我们朗读时,同学们是否注意到了诗中叠词的运用?生:苍苍,萋萋,采采师:回答得很好!一点点失误,哪位同学来更正一下?生:还有道足且且反复叠唱,是诗经的特点。(师生一同总结这首诗中的叠词特点。)师:蒹葭的第二、第三章是第一的章反复,只是在叶韵处换几个字表示层层递进。这种仅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目的是在反复中深化意境。生:齐读师:请找出每一章中不同的词。生:第一章中是苍苍萋萋采采为霜未晞未己一方之漏之涘且长且跻且右水中央水中坻水中趾师:谢谢你!你回答的很好。(出示幻灯片,明确各章的不同的词。)我们来看一看不同的字,

21、请大家注意各章中不同又重复的词,这是诗经中反复咏唱,一唱三叹的特点。这些充分的表现出诗经中一种怎样的语言结构形式呢?生:辞赋。师:赋是哪个赋?生:赋予的赋师:不错!这位同学提到我们下面要讲的内容。赋是叙事,你的理由是什么等下再说。赋是诗歌创作的特点。但是这里的结构形式是什么呢?重章叠唱,一唱三叹。朴素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声朗读。生:齐声朗读师:同学们的声音很响亮,但是品味一首诗歌,最重要的是读出诗的情感。光注意朗读的工整、节奏是不够的。我们如果对思想感情进一步了解的话,会读得更好。请问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师:很勇敢,谢谢你!请你来回答。生: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男子强

22、烈的追求一个美丽女子。师:很好强烈这个词用得好!生:鼓掌。师: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说法生:应该是写一个人为了追求友谊而得不到时的失望的心理过程师:一个说追求爱情,一个说是寻求友谊,很有想法,我们说,答案并不是唯一的结论。很好!还有其他的想法吗?我们可以把她看成爱情诗,也可以把她看成友情诗。二、再读,想象诗歌的诗意美师: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现在一起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再读诗歌,想象诗歌的绘画美。唐朝诗人王维不仅是一个著名诗人,而且是一位出色的画家。苏轼曾这样评价她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蒹葭之所以成为诗经中最经典的诗歌。就是因为这首诗本身就像一幅精美的图画。现在就请同学说说诗的

23、绘画美通常表现在哪些方面?生:我认为诗的绘画美,表现在画出了情感。生:我认为诗的绘画美,表现在内涵美。师:现在请同学们试用一句话表现诗中优美的画面。这幅画中写出了哪些人物?哪些景物?哪些情节?生:诗中写出了在水边芦苇丛中一个男子对心上人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师:他是怎样表达爱慕之情的?生:有位伊人,在水一方。意思是说,我的心上人就在水的对岸。生:溯洄从之,道途且长。意思是,我要溯流而上追求她,虽然路途漫长而艰难。师:你说得很全面。哪位同学再作补充?这位同学的描绘是这幅画的内容,那么要怎样才能使这幅画美起来呢?有色彩,有伊人,有美丽的景物下面有一个小环节:驰骋你的想象力。这幅画很美,那么景物是如何

24、美的呢?诗中刻画了几个人物?伊人是男是女?生:女的。师:有没有认为伊人是男的?这一半同学想象景物如何美,那一半用学想象伊人是如何美(?是男?是女?伊人是如何漂亮、他(她)性格、气质。是怎样)(生思考问题)师:现在请各小组选派代表来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生:伊人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子,一袭白色纱衣,一头乌黑亮发,非常漂亮。师:美若天仙。生:伊人是一个漂亮的窈窕淑女。有一个男子在爱慕着她。从环境来看,她是一个清纯漂亮的女孩。师:请问,诗中有哪些信息在暗示这点?生:诗中写到芦苇之美,师:白露为霜,表明那个男子很早就起来追求心中的伊人。其他同学还有没有看法?生:伊人不仅外表美,而且内在美。她气质高雅,非常

25、的温柔动人。师:不错!还有哪位同学要说?生:她是一位女子,由于不能与心上人相会,她的心情很萋苍。师:理由是什么?生:环境非常凄清,凄清的环境衬托出她萋苍的心情,师:这位同学看出了诗中用环境描写来表现画面,衬托心情。很好,可以看出同学们*时读书多,知识面广。师:这位伊人这么美,值得这位追求者上下求索,确实很美。诗人为什么不把这种美直接地写到诗歌里面呢?生:如果直接写,就很难突出追求者的心情。师:用环境描写更能够表现他的美,表达她的爱意。说的非常好。诗中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这是一种比兴手法。现在我们来分声部朗读。男同学读一二句,女同学读三四句,如此交替循环,读完全诗。学生朗读。(交替分部朗读)三、

26、三读,体会诗的情感美师:诗人在诗中用朴素的文字表达诗人强烈、细腻、丰富的思想感情。现在我们一起进入第三环节的学习:体味诗的情感美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配乐朗读全诗,看看范读老师是否读出了诗人情感的变化?(播放配乐范读。)师:大家觉得这位老师朗读得怎样?生:朗读节奏均匀,规整,语调动听。生:我认为读得不好,诗的节奏没有读好,没有读出诗人表达的情感。师: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出情感。生:应该读出对自己心上人的追求但是又可望不可及的心情。师:那你来挑战一下这位老师,好吗?(学生开始高亢有沉吟的、节奏抑扬的朗读。)(成功的朗读使台下的老师们不由鼓起了掌。)师:山东同学的朗读水*就是高。刚开始,我很害怕献丑,那就

27、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吧。终于让我引出个玉来了。(师的一番话使学生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为了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就要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来表达诗人追求伊人时的不同心情。第一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的情感。第二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的情感。第三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的情感。生:憧憬。生:焦急。生:失望。生:第一章是写诗人对伊人的深深怀念。第二章是表达了诗人对伊人的强烈追求又得不到的真挚情感。第三章是表达了对伊人的失望情感。师:你的表达非常流利,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很强。谢谢你!刚才同学们已经把诗人丰富、复杂、细腻的情感表达出来了。下一步我们来创造性的朗读。你认为是怎样的情感就怎样读,读出

28、个性美。为了更好的理解诗人细腻的情感,请同学们一起来齐声朗读,好不好?同学们,先默读全诗,酝酿一下感情。生:好!(学生很有热情,且较之开始的朗读,在节奏和情感上均改变很多。)师: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诗。感受蒹葭的音乐美,想象蒹葭的绘画美,体味蒹葭的情感美,最后让我们和着优美的旋律齐声地背诵这首诗。师:我想提问一个同学。你认为要很快地背诵这首诗有什么诀窍吗?根据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背完第一章,你觉得第二章会不会好背?生:会好背。师:为什么?生:因为诗中多数句子一样,只有个别字词不同。记住这个别字词,全诗就背下来了。师:按这规律,请同学们把全首诗当堂背下来。哪位同学背第一章?(生流利背诵

29、。)师:哪位同学背第二章?(生流利背诵。)师:哪位同学背第三章?(生流利背诵。)师:大家都背得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和着钢琴优美的旋律背诵下来。师生:齐声背诵。师:谢谢同学们!下课。蒹葭教案5教材分析蒹葭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诗歌。它是诗经?国风中的名篇。蒹葭是一首爱情诗,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章法抒写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以及欲见而不得的惆怅、执着之情。学生分析八年级(初二年级)的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给学生营造音乐的氛围,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

30、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所以,教师注重营造特定的氛围,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感受、创造美的情趣。2.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2.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仪、录音带和VCD碟片。2.诗词曲赋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宽

31、思路,增加积累。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一)导语设计:师:同学们,当你听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这脍炙人口的歌词时,是否记起了那首游子思乡的千古绝唱天净沙?秋思?当你坐在餐桌前享用精美丰盛的晚餐时,是否记起了父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嘱咐?当你惊叹于戈壁滩的狂风吹沙时,是否忆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志豪情?古典诗词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美丽与奇妙。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这首诗歌,再一次滋润我们渴求的心灵。(二)初读诗歌1.多媒体投影薄雾中的水边芦苇,芦叶萧萧,茫茫苍苍。在这个画面的衬托下,投影出诗

32、歌原文。(蓝色字幕)2.播放背景音乐(低声地):播放小提琴曲水边的阿蒂丽娜。3.学生初读课文:借助“预习提示”以及注释,读准字音,了解大意。二、品味赏析(一)整体感知1.配乐朗读:在水边的阿蒂丽娜的音乐声中,教师范读,学生仿读。2.请同学说说选择水边的阿蒂丽娜的作为背景音乐的原因。3.诗歌中主人公为何忧伤?4.求而不得后主人公的态度如何?(二)品味语言1.上述体会你是从诗歌的哪部分感受到的?2.创新设计:请同学把大屏幕上的诗歌中加点的词改换一下,要求改后的诗歌整体风格不变。3.熟读成诵。(采用男女声交替读、齐读等各种形式)三、激发激情(一)深层理解:1.课后思考练习一: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

33、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自由讨论“蒹葭”“芦苇”“道路”等意象的象征意义。(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激情1.多媒体投影出在水一方的歌词,同时播放这首歌。2.思考:你认为这首改编自蒹葭的歌词好吗?为什么?3.您也许不是诗人,也许不是艺术家,但老师相信你有丰富的想象力。你能想象一下蒹葭这首诗歌的意境,借助除文字和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形式来表现的情景吗?(各学习小组之间合作、探究、讨论)四、拓展延伸阅读徐学鹏的*随想,并回答问题。*随想徐学鹏这是一片开满鲜花的土地我们是一只只的小蜜蜂一边飞着一边唱着春天的歌谣这是一片蓝蓝的大海我们是一只只的小贝壳静静地躺在沙滩上心里却装着一片海啸这是一张古老而又年轻的脸我

34、们是她开放着的微笑或许也有几滴泪水却淹没不了这微笑的美好这是一个永远的形象我们是她倾吐出的一缕缕阳光尽管也有布满阴云的日子但总会有一个早晨太阳将大地普照啊*这就是我日日夜夜苦恋着的*啊!问题:1.诗中哪些意象给你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诗人借助这些意象表达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在语言上与蒹葭有哪些相似之处?3.请用恰当的情感和语气语调朗诵这首诗。板书设计写景思人蒹葭白露伊人情景交融教学后记这堂课中,我努力营造了一个情感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了正面的激励,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增强。这堂课中,我还渗透了音乐的教学,

35、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编辑短评:此教学设计多方面体现了课改的理念,如学习方式的转变,跨学科深透和延伸拓展学习等,同时也继承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优点,如注重吟诵和品味、感悟等。这是一节可以参考的教学设计。但要注意更节制的地使用多媒体,让学生的精力更多地集中于文字上。蒹葭教案6一、读,正音。雎鸠 窈窕 淑女 好逑 参差 荇菜 寤寐 辗转反侧 琴瑟 芼二、节奏。三、疏通文意。重点字词。四、课文理解。1、诗经介绍 (注释)2、这首诗主要写一个青年男子对女子一往情深的追求。写作顺序:爱慕追求思念梦中成婚3、假设你就是那一往情深的小伙,看到一对雎鸠鸟在关关的叫,你作何感想?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我什么时候就会

36、求得一位淑女跟我琴瑟和谐)(兴)4、假如你看到姑娘在船两边努力采摘荇菜,你作何感想?这种情感只写一句表达与反复表达区别是什么?(反复表达强烈的表达了青年男子的感情,重章叠句)5、归纳诗经写法:兴、重章叠句五、积累诗经名句。见中学生必背古诗文2页。六、默写。一、注音。蒹葭 溯洄 萋萋 白露未晞 在水之湄 道阻且跻 在水之坻 白露未已 在水之涘 宛在水中沚二、翻译。三、诗文理解1、 这首诗描写青年男子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求之不得的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相关句子?作者为什么要重复三次的写?(追求的艰难执着)2、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假如你是那个痴情的小伙,看到芦苇茂盛,白露成霜的情景,心理想什么?

37、作者为何反复写到这个情景?(凄凉,失望,焦急无奈)3、 归纳写法 烘托 重章叠句四、默写。蒹葭教案7教学目的与要求:1、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2、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教学重点:1、背诵诗歌,领会诗的情感。2、掌握起兴的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听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这脍炙人口的歌词时,是否记起了那首游子思乡的千古绝唱天净

38、沙秋思?当你坐在餐桌前享用精美丰盛的晚餐时,是否记起了父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嘱咐?当你惊叹于戈壁滩的狂风吹沙时,是否忆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志豪情?古典诗词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美丽与奇妙。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这首诗歌,再一次用诗歌滋润我们渴求的心灵。二、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我们谈到诗经,就少不了要提到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诗的不同体制,赋、比、兴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

39、、周颂、鲁颂、商颂)。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对于诗经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宋代的朱熹是这样解释的:“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用我们现在的话通俗一点解释就是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烘托。三、朗读欣赏(一)听录音播放要求学生:1、找出韵脚字2、给生字注音(二)教师指导(三)配乐,让学生朗读要求学生体会诗的感情,读出诗的感情。四、诗意理解1、教师讲解疏通诗中重点词语。2、学生发挥联想想象,谈谈第一节诗的大意,再现诗的美丽画面和优美意境。3

40、、教师点拨(诗歌大意投影显示)五、分析诗歌问题1:刚才我们听了课文录音,并且又配乐朗读了这首诗,应该对诗歌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把握。哪位同学谈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明确: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追问:诗人为什么迷茫忧郁感伤呢?明确:渴慕倾心于伊人,执著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问题2:诗歌中哪一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明确:“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一些

41、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道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艰险。然而尽管道路曲折艰险,诗人却仍然“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为了伊人,上下求索追寻,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表达伊人在望,然而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怅惘忧郁苦闷情怀。问题3: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明确: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晞”

42、、“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总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追问:本诗要歌咏的是渴慕伊人,求而不得的感伤情怀,然而却先先言它物,先写景,以景衬情,这属于诗经的哪一种表现手法?明确:起兴手法。和“关关雎鸠,在河之州”一样,都是写景起兴。问题4:这首诗一共三节,大家比较一下这三节诗,

43、看能不能发现什么特点?明确:二三节诗是第一节诗的反复,只在押韵的地方换了几个字而已。这是一种重章叠唱的方法。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的方法来抒发感情,我们现在的诗歌也常常采用这种方法。追问:采用重章叠唱的方法有什么好处?明确:回旋反复,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感。蒹葭全篇3章12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六、对照板书,学生背诵诗歌七、比较阅读上邪与蒹葭上邪汉乐府民歌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一首是情诗。指天为誓,表示爱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