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通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3458532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南通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1年南通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南通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南通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pdf(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 年南通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现代文阅读 I(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 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 8.42%,而中国垃圾增长速度超过了 10%。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 70 亿吨。目前,全国已有 2/3 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且有 1/4 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其中,继传统的卫生填埋之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国家开始加大焚烧发电的规划。从 20 世纪 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

2、焚烧垃圾来发电。据统计,目前日本、丹麦、瑞士等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率达到 70%80%。受技术和工艺制约,焚烧垃圾发电时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居民担忧并导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另外,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给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在我国,垃圾分类仍然存在很大困难。一方面,巨型垃圾场内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倒,没有进行必

3、要的分类,使垃圾处理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民间自发的拾荒大军,虽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是无照经营,缺乏规范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取材于霍文琦直击城市垃圾之困)材料二 构成“传统垃圾”的物质大多是大自然在自身的漫长演化中产生出来的,来于自然,也容易回到自然,所以传统垃圾即使存在问题,也是局部的、缓慢的;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则大多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这些物质在自然界缺少与之对应的微生物,难以降解。因而,垃圾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污染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是科技广泛应用的结果。近年来,垃圾问题全面爆发,频频成为新闻头条。这表明工业文明的惯性

4、过于强大,及时转向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或许才能得以延续。生态文明不可能是工业文明的简单延续,而是超越工业文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建设要具备两个前提: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很多非政府环境组织成员联合成立了国际性的“零废弃联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零废弃”理念,以减少垃圾的产生。(取材于田松在生态文明形态下解决垃圾痼疾)材料三 自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发达国家为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避免环境污染而以生态理念为基础,重新规划产业发展,提出了新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垃圾中的大多数成分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应放在综合利用上: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将

5、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分开就是资源,混合就是垃圾。当前严峻的环境危机迫使人们对垃圾处理展开一场更加深入的绿色革命。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垃圾危机也可变成商机。据有关报道,德国一些企业能提供从收集、运输到再利用的服务,营业额丰厚;瑞士环保产业拥有欧洲最先进和最高效的垃圾再循环处理系统,进口国外的垃圾,经回收处理后,赚取高额回报。这让我们看到垃圾处理的一线曙光。(取材于赵章元用循环经济思维处理垃圾)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垃圾增长速度过快,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极高,不少城市垃圾

6、围城。B.基于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思考,一些发达国家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C.焚烧垃圾发电对技术要求很高,产生的有毒废气威胁居民生命健康,是发达国家的无奈选择。D.在发达国家通行的垃圾分类法,出于种种原因在我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并不能够很好地实施。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现代垃圾不同于传统垃圾,大多数都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出来的,在自然界没有可以降解它们的微生物。B.工业文明造成垃圾问题全面爆发,超越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状态生态文明或许可以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C.很多政府联手成立了“零废弃联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零废弃”理念,批判工业文明,减

7、少垃圾的产生。D.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应放在综合利用上: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在我国,垃圾分类仍然存在很大困难。E.德国一些企业能提供从收集、运输到再利用的服务,营业额丰厚;瑞士环保产业把回收的垃圾经再循环处理系统处理后,赚取高额回报。垃圾危机也可变成商机。3.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述解决城市垃圾之困的主要办法。(二)现代文阅读 II(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外学者的共识。那么,什么是意境?从中国美学史来看,意境与意象、象等概念相关。在易传中,象是与形对照起来界定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8、“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象与形相比,有虚与实、动与静的区别。象比形更虚灵,更生动。象还有另外一个用法,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想象”。韩非子解老中对象做了这样的解释:“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比较起来说,眼见的形为实,意想的象为虚。正因为想象的介入,象变得更加虚灵、生动和非现实。顺着这个思路,可以说意象比形象更虚灵、更生动。正因为如此,意象专指诗歌和绘画等艺术形式所创造的审美对象,它可以是虚构的、想象的,总之,是非现实的。形象多指现实中的事物的形状。形象可以是审美欣赏的对象,从而转化为意象。比如,在文学形象这种说法中,形象就是审美对象,可

9、以包含虚构和想象的成分。不过,形象也可以是非审美活动的对象。比如,在测量活动中,形象就表现为客观的形状。意象是审美对象,也是艺术创造的目标。通过意象,我们可以将审美与非审美、艺术与非艺术区别开来。既然意象已经将审美和艺术从其他人类活动中区别开来,为什么还需要意境?究竟什么是意境?尽管境与象关系紧密,但它与象不同。中国传统美学中,有“境生于象外”“象外之象”等说法。由此可见,境不是个别的象,而是个别的象的放大或延伸,是不能对象化的境域或者世界。世界不是对象,不能与自我相对,因为自我始终是在世界之中存在,不能越出世界而存在。从这种意义上说,意境比意象要大。意境不仅大于意象,而且高于意象。与具体的意

10、象相比,非对象化的意境更加抽象和虚灵。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意境也有境界的意思。有意境就意味着境界更高,更有形而上的意味。对意境的欣赏,能够使人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意境不仅是虚灵的、动态的,而且是超越的、神圣的。它不仅往广大的方面蔓延,而且往高深的方面伸展,由此意境类似于古人心目中的宇宙,即“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意境是宇宙,但它不是物理学上的宇宙,而是心灵的宇宙,是精神生活的宇宙。中国艺术家创造出有意境的艺术作品,目的是安顿我们的心灵,安顿我们的精神生活。意境理论让我们从个别事物中超越出来,进

11、入更加广大的周遭世界,进而与历史和宇宙发生关联,这对于将今天的艺术实践从对物体和个体的狭隘专注中解放出来尤其重要。现在已经有不少西方美学家开始用气氛、氛围、灵韵等具有中国美学色彩的词汇来描述艺术圈,我想它们都不如中国美学中的意境那么准确。在意境范畴启发下建构起来的艺术圈,将如同时下生态圈和经济圈一样,成为当代艺术中的一种新现象,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摘编自彭锋意境论的重生)材料二:说到意境,我以为,意境是现实生活重压下可以让人们的心灵暂时得到抚慰的一剂良药。人们旅游,或寄情于山水,或暂驻风雪,或赏花问月,为的就是远离人际关系如葛藤一般纠缠在一起的现实生活。董其昌的山水特别高远清澹,一笔一笔安

12、详宁静。这种意境,是他心上笔下的追求,更是他对于动荡不安动辄便可罹祸的官场生涯紧张心情的互补。以董其昌那样的身份,以他那样的身份派生出的那样的心情,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追求这样宁静的意境,是有意要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既是一种休息又是一种抚慰!这就是艺术的妙谛所在。有唐一代,安史之乱那一段,草木厌兵民不聊生,倒出现了许多意境优美的田园诗,为什么会这样?那几乎是民众们的集体向往,是诗人对民众的一种大抚慰!而在盛唐时期,歌舞升平,“小邑犹藏万斛金”,却产生了以建功立业思想为基础的边塞诗,边塞诗的苦寒意境是人们不乐意经历的,但因为它与人们当时的现实生活拉开了距离,所以既变成了一种审美,又被人们称道!艺术的

13、妙谛就是要与生活拉开距离,如果生活是什么样艺术便是什么样,那我们还要艺术做什么?意境是理想化了的,是人类精神的休息场所,让人们于现实生活中看到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美。意境之美,是画面给人们提供更多联想的可能,是由此及彼,于似与不似之间给看官尽量留有广大的想象余地。艺术必须要由此及彼,如果艺术不能完成这一个飞越便不是艺术,只不过是说明文,或是看图说字。文学中的意境之美也如此,文字要在读者的脑海里变成海市蜃楼般的画面,如简爱,你似乎都能感觉到主人公生活的环境,感觉到那种阴冷和潮气。说到营造国画的意境,不是画家自己在那里营造,画家只不过提供了某种可能,只是通过笔墨对看官们的生活经验做了指点和引导,然

14、后由看官去营造。意境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意境的标准不会随时代产生多大的变化,尤其是中国画。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这只是某些人的事,就国画而言,你也可以笔墨不必随时代,你可以死死固守传统,固守本身便是一种美,是一种精神!中国画技法形成于农耕时代,你要它随时代发展,现在是什么时代?工业时代好像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你来画宇宙飞船或手机电脑不是不可以,但也同样需有意境。关于国画意境,没有什么评判标准;说到笔墨,却有标准,那就是笔墨一定要变化丰富而状物精微。(摘编自王祥夫意境之美)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象是虚的,形是实的;象是动的,形是静的;象必须和形对比起来才能

15、让人理解。B.意象专指艺术形式创造的审美对象,是非现实的,因为意象比形象更加虚灵生动。C.高远清澹的意境,并不是董其昌心上笔下的追求,而是对其官场紧张心情的互补。D.除变化丰富而状物精微外,国画的笔墨和意境并没有太大区别,不应有评判标准。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意境不是对象,不能与意象相对,因为意象始终是在意境之中存在,不能越出意境而存在。B.对物体和个体的狭隘专注是当今艺术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重建意境论可能会解决这一问题。C.只有于似与不似之间提供给人们更多联想的可能,形成由此及彼的飞越,艺术才能成为艺术。D.与材料二谈到国画不同,材料一追溯中国美学史谈对意境的认识,但

16、都分析了文学的意境美。6.下面诗句不属于材料二中所述“与生活拉开距离”的一项是()A.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B.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7.依据材料内容,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意境?请简要概括。8.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三)现代文阅读 III(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补天 鲁迅 粉红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着许多条石绿色的浮云,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地上都嫩绿了,便是不很换叶的松柏也显得格外的娇嫩。桃红和青白色的斗大的杂花,在眼前还分明,到远处可就成为斑斓的烟

17、霭了。轰!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同时也就向东南方直溜下去了。伊伸了脚想踏住,然而什么也踹不到,连忙一舒臂揪住了山峰,这才没有再向下滑的形势。但伊又觉得水和沙石都从背后向伊头上和身边滚泼过去了,略一回头,便灌了一口和两耳朵的水,伊赶紧低了头,又只见地面不住的动摇。幸而这动摇也似乎平静下去了,伊向后一移,坐稳了身子,这才挪出手来拭去额角上和眼睛边的水,细看是怎样的情形。情形很不清楚,遍地是瀑布般的流水;大概是海里罢,有几处更站起很尖的波浪来。可是终于大平静了,大波不过高如从前的山,像是陆地的处所便露出棱棱的石骨。伊正向海上看,只见几座山奔流过来,一面又在波浪堆里打旋子。伊恐怕那些山碰

18、了自己的脚,便伸手将他们撮住,望那山坳里,还伏着许多未曾见过的东西。伊将手一缩,拉近山来仔细的看,只见那些东西旁边的地上吐得很狼藉,似乎是金玉的粉末,又夹杂些嚼碎的松柏叶和鱼肉。他们也慢慢的陆续抬起头来了,女娲圆睁了眼睛,好容易才省悟到这便是自己先前所做的小东西,只是怪模怪样的已经都用什么包了身子,有几个还在脸的下半截长着雪白的毛毛了,虽然被海水粘得像一片尖尖的白杨叶。“上真救命”一个脸的下半截长着白毛的昂了头,一面呕吐,一面断断续续的说,“救命臣等是学仙的。谁料坏劫到来,天地分崩了现在幸而遇到上真请救蚁命并赐仙仙药”他于是将头一起一落的做出异样的举动。伊都茫然,只得又说,“什么?”他们中的许

19、多也都开口了,一样的是一面呕吐,一面“上真上真”的只是嚷,接着又都做出异样的举动。伊无法可想的向四处看,便看见有一队巨鳌正在海面上游玩,伊不由的喜出望外了,立刻将那些山都搁在他们的脊梁上,嘱咐道,“给我驼到平稳点的地方去罢!”巨鳌们似乎点一点头,成群结队的驼远了。伊嘘一口气,心地较为轻松了,再转过眼光来看自己的身边,流水已经退得不少,处处也露出广阔的土石,伊又仰了脸去看天。天上一条大裂纹,非常深,也非常阔。伊站起来,用指甲去一弹,一点不清脆,竟和破碗的声音相差无几了。伊皱着眉心,向四面察看一番,又想了一会,便拧去头发里的水,分开了搭在左右肩膀上,打起精神来向各处拔芦柴:伊已经打定了“修补起来再

20、说”的主意了。伊从此日日夜夜堆芦柴,柴堆高多少,伊也就瘦多少,芦柴堆到裂口,伊才去寻青石头。当初本想用和天一色的纯青石的,然而地上没有这么多,大山又舍不得用,有时到热闹处所去寻些零碎,看见的又冷笑,痛骂,或者抢回去,甚而至于还咬伊的手。伊于是只好搀些白石,再不够,便凑上些红黄的和灰黑的,后来总算将就的填满了裂口,止要一点火,一熔化,事情便完成,然而伊也累得眼花耳响,支持不住了。这时昆仑山上的古森林的大火还没有熄,西边的天际都通红。伊向西一瞟,决计从那里拿过一株带火的大树来点芦柴积。回手便从火树林里抽出一株烧着的大树来,要向芦柴堆上去点火。伊就去点上火,而且不止一地方。火势并不旺,那芦柴是没有干

21、透的,但居然也烘烘的响,很久很久,终于伸出无数火焰的舌头来,一伸一缩的向上舔,又很久,便合成火焰的重台花,又成了火焰的柱,赫赫的压倒了昆仑山上的红光。大风忽地起来,火柱旋转着发吼,青的和杂色的石块都一色通红了,饴糖似的流布在裂缝中间,像一条不灭的闪电。风和火势卷得伊的头发都四散而且旋转,汗水如瀑布一般奔流,大光焰烘托了伊的身躯,使宇宙间现出最后的肉红色。火柱逐渐上升了,只留下一堆芦柴灰。伊待到天上一色青碧的时候,才伸手去一摸,指面上却觉得还很有些参差。“养回了力气,再来罢”伊自己想。伊于是弯腰去捧芦灰了,一捧一捧的填在地上的大水里,芦灰还未冷透,蒸得水澌澌的沸涌,灰水泼满了伊的周身。大风又不肯

22、停,夹着灰扑来,使伊成了灰土的颜色。“吁”伊吐出最后的呼吸来。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这时候,伊的以自己用尽了自己一切的躯壳,便在这中间躺倒,而且不再呼吸了。有一日,天气很寒冷,却听到一点喧嚣,那是禁军终于杀到了,他们左边一柄黄斧头,右边一柄黑斧头,后面一柄极大极古的大纛,躲躲闪闪的攻到女娲死尸的旁边,却并不见有什么动静。他们就在死尸的肚皮上扎了寨,因为这一处最膏腴,他们检选这些事是很伶俐的。(节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注】大纛(do):古代军队里的大旗。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女娲为人类炼石补天,到热闹处

23、去寻石头,有些人看见又是冷笑,又是痛骂,还咬女娲的手,表现了人类的自私、狭隘。B.女娲一舒臂揪住了山峰、一伸手撮住那些山、回头从火树林里抽出一株大树,这些细节想象大胆,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C.小说中写女娲恐怕山碰了自己的脚,炼石补天疲惫不堪,最后劳累而死,表明女娲作为上古大神,也有人类脆弱的特点。D.小说中有许多生动的场景描写,如天崩地塌之后,天地之间地动山摇、洪水横流,与小说开头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10.请概括小说中女娲的形象特点,并谈谈小说是如何塑造女娲形象的。11.鲁迅的小说主题往往深刻而又丰富,你从这篇小说中读出了哪些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

24、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房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补隰城尉。顾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会父疾,绵十旬,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太宗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王尝曰:“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也。”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太子即位,为中书令。第功班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第一,进爵邗国公,食邑千三百户。进尚书左仆射,更封

25、魏。帝尝问:“创业、守文孰难?”玄龄曰:“方时草昧,群雄竞逐,攻破乃降,战胜乃克,创业则难。”魏徵曰:“既得天下,则安于骄逸。国繇此衰,则守文为难。”帝曰:“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晚节多病,时帝幸玉华宫,诏玄龄居守,听卧治事。疾甚,帝命凿苑垣以便候问。薨,年七十一,谥曰文昭。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

26、家诫,书为屏风。(选自新唐书房玄龄列传,有删减)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B.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C.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D.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器,指国家的珍

27、宝重器、国家所需的器材用具,文中指治国之才。B.中书令,古代官职名,唐时与侍中、尚书仆射并为宰相,共议国政。C.食邑,古代中国卿、大夫世代为食禄的田邑,不含土地上的劳动者。D.守文,本指遵循文王法度,后泛指遵循先王法度,意义类于“守成”。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文思机敏,善写文章。他在秦王王府任职十年,各种军事文书和幕府檄文,有时顷刻间便写成,文字简约而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打底稿。B.房玄龄心忧天下,尽心为国。他年纪轻轻就心忧天下,因此被吏部侍郎高孝基称赞胜过当时许多年轻人;他尽心竭力治理国事,审议法令,也务为宽平。C.房玄龄位居宰相,深受皇恩。他担任宰

28、相长达十五年,到了晚年身体多病留守京城时,卧床办理国事,后来病情加剧,皇帝令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D.房玄龄孝顺老人,谨于治家。他衣不解带地服侍生病的父亲百天,待父亲去世后,又五天滴水不进,还收集古今家诫并写在屏风之上,以告诫子女。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2)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喜迁莺 蔡挺 霜天秋晓。正紫塞古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櫜鞬锦领,山西年少。谈笑

29、。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注】蔡挺:北宋仁宗时期知庆州(今甘肃庆阳);神宗时期,加天章阁特质,知渭州。多次击退西夏来犯之敌。櫜鞬(gojin):指装甲胄、弓箭的袋子。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霜天秋晓,正紫塞古垒,黄云衰草”,从静态方面着笔,描写了边塞秋晨黄云衰草的情景,渲染了荒寒寂寥的氛围。B.“汉马嘶风,边鸿叫月”,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叫”字与“嘶”字对举,摹写了边塞战马和鸿雁寂静寥落之风貌。C.“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直接抒写戍边将士慷慨报国的热忱。D.“圣主

30、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这三句可以看出,朝廷不想用武力镇压外民,而是想用任意感化他们,等待他们自己来归顺。17.本词与曹操的观沧海都是作者亲戍边郡所咏,写出了真情实感。请简析本词与观沧海在情感方面的异同。(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静女中,因为是中意的女子馈赠的,虽然是茅草也让人感到美得出奇。这两句原文是:_,_。(2)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对后唐兴亡进行了具体分析,然后推出“_,_”的结论。(3)王实甫长亭送别(碧云天)中的“_?_”两句,化用苏轼水龙吟“点点是离人泪”,浑然天成。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9 分)阅读下

31、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有一年,我回去,正是夏天。早晨起来听见无数鸟在院落里叫,推门出去哗啦全部飞掉了,一看,上几百只的感觉,黑压压的全部落在那棵海红树上。有野鸽子、大麻雀、小麻雀,鹤,鸠,长尾巴喜鹊,有只黑尾巴鸟,但不是乌鸦,。反正穿着一身黑玄衣。另外有一种花斑鸟。我也不知道它叫什么,这种鸟或少年时代掏鸟窝的时候曾经在洞里按住一只,它们把巢安置在山间的小洞穴里,衔一些干树枝做成巢,像我们陕北的窑洞。我到了南方后,不无道理,想不到我们陕北的鸟也是半穴居动物。是它们模仿了人类,还是人类模仿了它们?我实在搞不不清楚。有一次我发现我最喜欢的啄木鸟也在树上,我打小就很喜欢这种鸟,它们勤劳,不断地吃虫子

32、,它们那一身花衣服真好看,它们啄虫子的声音像在吹奏乐器,我喜欢这种乐器。母亲的房前,有一块倒掉的水泥碑,就像一个人从后跌倒睡下去一样。在电视剧里,后倒也是一种行为艺术,是英雄式的死亡方式。坏人们死的时候才一个劲地往前扑,可惜不管哪种方式,都已经寿终正寝。19.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比拟、比喻、反问 B.比喻、反问、排比 C.比拟、比喻、设问 D.排比、夸张、设问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早晨起来听见无数鸟叫,推门出去,上几百只鸟全部落在那棵海红树上。”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33、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字。(二)语言文字运用(11 分)22.下图是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结构图,请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开头,概括这幅图的基本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序合理,语言连贯,不超过 85 个字。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四、写作(60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用毕生心血,以类似军事化的方式管理学生,逼着学生学习进步,让 1804 名贫困的山区女生走出大山,改变了原有命运,成就了灿烂人生。张老师制定的校训是:“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

34、的懦夫!”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则认为,为人父母,与其逼着孩子成为一个痛苦的空心人,不如让孩子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跟随自己内心的热爱,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她说:“我家孩子以后开个奶茶店就得了,不行开个煎饼店也行。”作为青年,你如何看待这两种人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参考答案【1 题详解】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

35、比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 项,焚烧垃圾发电时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两项”。A项,“在自然界没有可以降解它们的微生物”错,在自然界缺少可以降解它们的微生物。C 项,应该是很多非政府环境组织成员成立了国际性联盟。【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述解决城市垃圾之困的主要办法”,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作答时可以先从材料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如材料一“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

36、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给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材料二“很多非政府环境组织成员联合成立了国际性的零废弃联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零废弃理念,以减少垃圾的产生。”材料三“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然后将这些筛选好的信息进行整合,分点概括即可。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

37、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4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A 项,“象必须和形对比起来才能让人理解”错误,从原文材料一“在易传中,象是与形对照起来界定的”可知文中只是说易传中象是与形对照起来界定的

38、,从原文材料一“韩非子解老中对象做了这样的解释”可知后边韩非子中就没有象与形对比起来理解;C 项,“并不是董其昌心上笔下的追求”理解错误,原文材料二说“董其昌的山水特别高远清澹,一笔一笔安详宁静。这种意境,是他心上笔下的追求,更是他对于动荡不安动辄便可罹祸的官场生涯紧张心情的互补”可知高远清澹的意境,是董其昌心上笔下的追求,更是他对于动荡不安动辄便可罹祸的官场生涯紧张心情的互补;D“不应有评判标准”理解错误,从材料二“关于国画意境,没有什么评判标准;说到笔墨,却有标准,那就是笔墨一定要变化丰富而状物精微”可知国画笔墨有评判标准。故选 B。【5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综合理解原文内容的能力。D 项

39、,“都分析了文学意境美”错误,材料一只在第 3 段提到了文学形象,并没有分析文学的意境美。故选 D。【6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结合诗句理解分析原文句子含义的能力。从原文材料二“人们旅游,或寄情于山水,或暂驻风雪,或赏花问月,为的就是远离人际关系如葛藤一般纠缠在一起的现实生活”可知“与生活拉开距离”是指或寄情于山水,或暂驻风雪,或赏花问月。A 项,是描写一家其乐融融的干农活,是对生活的如实描写,没有“与生活拉开距离”。故选 A。【7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从材料一“与具体的意象相比,非对象化的意境更加抽象和虚灵”可知意境是虚灵的;从材料一“对意境的欣赏,能够使人超越具体的、有限

40、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可知意境是动态的;从材料一“意境是宇宙,但它不是物理学上的宇宙,而是心灵的宇宙,是精神生活的宇宙。中国艺术家创造出有意境的艺术作品,目的是安顿我们的心灵,安顿我们的精神生活”可知意境是超越的、神圣的。从材料二“意境是理想化了的,是人类精神的休息场所,让人们于现实生活中看到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美”可知意境让人们于现实生活中看到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美;从材料二“意境之美,是画面给人们提供更多联想的可能,是由此及彼,于似与不似之间给看官尽量留有广大的想象余地”可得出意境之美,是画面给人们提供更多联想的可能

41、,是由此及彼,于似与不似之间给看官尽量留有广大的想象余地。根据以上分析整理得出答案。【8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可以首先理解每段的意思,然后给文章分层。材料一开头第一段提出意境是什么的问题;然后第二、三、四段分析意境与象、意象等概念的辨析,五、六段分析意境的内涵;最后建议应该用意境论重建当代的艺术圈。通过分析可知材料一的行文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建议。根据以上分析整理答案。【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读(或粗读)就能完

42、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9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C 项中,“表明女娲作为上古大神,也有人类脆弱的特点”错,“女娲恐怕山碰了自己的脚”属于正常反应;“疲惫不堪”“劳累而死”体现了女娲为人类鞠躬尽瘁,

43、死而后已的精神。故选 C。【10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特点和分析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方法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小说刻画人物形象,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因此分析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可以从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

44、间接描写)两个方面来概括分析肖像、心理、行动、语言、细节和环境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本题第一问“请概括小说中女娲的形象特点”,结合文章中对女娲的描写及故事的结局概括,救助山坳里的人,体现了女娲的善良;女娲为人类补天不辞辛劳、不惜牺牲自己体现了女娲的勤劳、善良及为人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第二问“谈谈小说是如何塑造女娲形象的”,可以从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两个方面来概括。女娲为人类炼石补天到处去寻石头、一舒臂揪住了山峰、一伸手撮住那些山、回头从火树林里抽出一株大树等动作描写,补天时“养回了力气,再来罢”等心理描写是从正面塑造人物形象;开头对天空、浮云、松柏、杂花和结尾对血

45、红的云彩、光芒四射的太阳的景物描写都烘托了女娲形象的高大。写受困于山坳里人类的求助,写了人类的渺小和脆弱,人们冷笑、痛骂女娲捡石补天,说明人类的愚昧、自私,通过这些次要人物的描写,表现了女娲形象的伟大。【11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主题的概括能力。鉴赏的小说主题,方法有四: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概括主题;联系小说描写的典型环境概括主题;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概括主题,即知人论世;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概括主题。对鲁迅先生的作品主旨的理解尤其要注意的是他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本题问“从这篇小说中读出了哪些主题”,从女娲这个角度,女娲救助被困山坳的人类、捡石补天不惜

46、牺牲生命甚至死后还为人类提供“一处最膏腴”的土地,都表达了对她的赞美之情,从民众的角度,人类对女娲捡石的冷笑、痛骂,对女娲补天的不理解甚至还在女娲的尸体上安营扎寨所体现的忘恩负义,体现了作者的批判态度。【12 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玄龄跟随我平定天下,身经百死,而逢一生,看到了创业的艰难。魏徵与我安抚天下,害怕因富贵而生骄盈。骄盈就会怠慢政事,怠慢政事就会导致灭亡,故见守成之为

47、不易。根据句意断句。首先“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是一组顶真句,“畏”是害怕的意思,语义连贯,所以排除AB 两项;其次 D 项,“冒百死遇”语义不通,且“冒百死”“遇一生”属对仗句,语义通顺,所以排除 D。故选 C。【13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C 项,“食邑”“不含土地上的劳动者”解说错误。食邑包含土地上的劳动者。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故选 C【14 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

48、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 项,“他年纪轻轻就心忧天下,被吏部侍郎高孝基称赞胜过当时许多年轻人”因果关系错误,“慨然有忧天下志”是做“隰城尉”时,在“被高孝基称赞”之后。原文“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补隰城尉。顾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故选 B。【15 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

49、译:(1)“怪珍”,奇珍异宝;“人物”,人才;“致”,到。(2)“亡”,同“无”,失去;“良弼”,优秀的辅国人才;“让,诚美德也”是判断句式。【点睛】文言文翻译方法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

50、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参考译文:房玄龄,齐州临淄县人。年幼时机警敏捷,贯通典籍,善于写文章。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