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人教版)三十九18.1中国地理概况.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3432525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人教版)三十九18.1中国地理概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人教版)三十九18.1中国地理概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人教版)三十九18.1中国地理概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人教版)三十九18.1中国地理概况.pdf(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温馨提示:此套题为 Word版,请按住 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作业提升练三十九中国地理概况(45 分钟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2017 绍兴一中模拟)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著名山脉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最东、最西、最北、最南)。读图回答 1、2 题。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A.3B.5C.8D.102.我国种植业与畜牧业分界线大致经过山脉()A.B.C.D.【解析】1 选 B,2 选 A。第 1 题,从我国四至点的经纬度(如南北跨纬度近 50)数值上

2、可推算图中纬线间距为5。第 2 题,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2017南通模拟)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它可用于地理现象的热点和冷点地区的分析,若值为正,表明 i 地区周围的值较高,属于热点地区;反之则为冷点地区。读图回答35 题。3.1998 年和 2009年,都是热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A.鄂B.徽C.皖D.赣4.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部地区冷热点没有变化B.沿海地区热点都呈增长态势C.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小D.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5.影响图中甲、乙两省级行政区 1998年和 2009 年经济发展态势差异显著的共同因素

3、是()A.国家政策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C.地理位置D.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解析】3 选 C,4 选 D,5 选 A。第 3 题,读图可知,1998 年和 2009年,都是热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是安徽省,其简称为皖。第 4 题,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冷热点在变化,如江西和黑龙江;沿海地区热点不全呈增长态势,如海南省;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值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有所缩小,但东部沿海地区的值整体上仍大于中西部地区,说明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仍然比较显著。第 5 题,读图可知,乙省区经济发展的热度减退,与改革开放政策优势逐渐减弱有关;而甲省区在 2009 年成为热点地区,与 2003 年以来我国实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

4、地的政策有关,故共同因素是国家政策。【加固训练】当某年鄱阳湖某地干涸形成“大草原”的景象(下图右)时北方的黄河流域降水却多于往年。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的“大草原”所处地区的自然带是()A.热带草原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这一年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多,而南方地区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偏西偏北,雨带停留北方时间长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势力偏弱,使雨带长时间停留在北方C.西北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使南方水汽供给量不足D.全球气候变暖,使低纬度降水减少,高纬度降水增多【解析】(1)选 B,(2)选 A。第(1

5、)题,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由题干可知所谓的“大草原”位于鄱阳湖地区,它属于长江流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所处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2)题,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多属于锋面雨,在降水区形成锋面雨带,它主要是由夏季风势力的强弱、停留时间的长短决定的。夏季,当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位置偏西偏北时,夏季风势力强,锋面雨带到达北方的时间早、停留时间长,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多,而南方地区偏少。(2017长沙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山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 6、7题。6.该山峰可能属于()A.秦岭山脉B.太行山脉C.武夷山脉D.祁连山脉7.北坡

6、 1 月降水量大于 7 月降水量的区域大致位于海拔()A.1 000 米以上B.1 000 米以下C.1 400 米以上D.1 400 米以下【解析】6 选 C,7 选 B。第 6 题,读图,该山脉南北两侧山麓地带,1 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山脉应该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所以是武夷山脉。秦岭北侧、太行山、祁连山山脉最冷月气温都在0以下。第 7题,找到北坡 1月降水量与 7月降水量曲线的交点,作横坐标的垂线与山峰剖面线相交的位置就是1、7 月降水量相等的地方,过该点作横坐标的平行线与表示海拔的纵坐标的交点就是该点的海拔,海拔约1 000米,在该海拔以下(也就 1 000米以下)1 月降水量大于

7、 7 月降水量(1 月降水量曲线在 7 月降水量曲线上面)。下图为我国某地局部降水(雪)分布图。读图,完成 8、9 题。8.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大气环流C.地形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9.下列对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有()甲地中雨,乙地中雪甲地小雪,乙地小雨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乙地风力较强甲、乙两地风均为偏南风,甲地风力较强A.B.C.D.【解析】8 选 C,9 选 A。第 8 题,根据经纬度可以判定甲为四川盆地,乙为巫山,地形的变化导致气温的变化,进而影响降雨(雪)的分布。甲处位于四川盆地,地势低,气温高,使得降雨(雪)偏北;乙处附近为巫

8、山,地势高,气温低,使得降雪偏南。第9 题,甲地位于四川盆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所以降雨,而乙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所以降雪;风向可以根据等压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确定。“东部沿海工业地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带。读下图,回答10、11 题。10.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高新技术发达的工业基地是()A.B.C.D.11.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A.工业基础薄弱B.交通条件落后C.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D.劳动力不足【解析】10 选 B,11 选 C。第 10 题,据图可知: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从北向南依次是: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京津唐是北方最大的综合

9、性工业基地,周围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的高新技术中心。第 11 题,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但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加固训练】读甲、乙两图,完成(1)、(2)题。(1)甲、乙两地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与乙地相比,甲地发展工业的突出优势是()A.煤、铁等矿产分布集中B.多港湾,海上运输便利C.邻近港澳,很多地方是“侨乡”D.高等院校众多,科技智力资源丰富(2)关于乙图 A城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交会B.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最大港口C.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城市D.拥有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区【解析】(1)

10、选 C,(2)选 D。第(1)题,读图可得甲是珠江三角洲,乙是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很多地方是侨乡,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第(2)题,读图可知,A 是上海市,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交会;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最大的港口;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二、非选择题(共 56 分)12.(2017 益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 分)沙棘属多年生落叶性灌木,耐旱。春、秋季新植幼株,3 4 年后挂果,9 10 月采摘。果实有很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但易变质。早期工艺是沙棘果带枝采摘,连枝加工。皇甫川流域多沟壑,是我国沙棘主要种植区域之一。近

11、年来,该地引进了品质优、产量大的俄罗斯大果沙棘替换本地品种。下为皇甫川流域位置示意图和坡面沙棘林带景观图。(1)坡面沙棘林通常沿等高线延伸方向逐排种植,试分析其原因。(2)该地秋季新植沙棘幼株成活率比春季高,试分析其自然原因。(3)20 世纪 90 年代,该地沙棘种植规模快速扩张,但经济效益不高,推测其原因。(4)你是否赞同该地引种俄罗斯大果沙棘,扩大产业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考查森林对生态保护的功能。主要结合该地区的地形特点与森林的作用进行分析。沙棘林作为一种经济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沙棘林带与坡面径流方向垂直,能有效拦水拦沙,利于水土保持;该流域多沟壑

12、,地势起伏较大,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第(2)题,结合当地的降水特点及土壤条件进行分析。温带季风气候,该地春季降水少,多大风天气,土壤水分蒸发强,干旱严重;夏季多暴雨,降水丰富,秋季土壤的水分条件优于春季,幼株易成活。第(3)题,主要从销售市场、产品的质量、生产成本等方面分析。据材料知,沙棘果实有很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但易变质,由于保鲜技术落后,产品易于变质;果实的加工生产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不高;同时,交通不便导致销售渠道不畅,消费市场开发不够;宣传范围较小。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若赞同,主要从增加就业、提高收入、带动产业发展角度进行分析

13、。若不赞同,主要从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产品滞销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沟壑地形,地势起伏大,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沙棘林带与坡面径流方向垂直,能有效拦水拦沙,利于水土保持。(2)该地区春季降水少,蒸发强,干旱严重;夏季多雨,秋季土壤墒情好(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幼株易成活。(3)保鲜技术差,储运成本高;加工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开发不足,销售渠道不畅。(4)赞同。质优高产,经济效益高;提升产业规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不赞同。可能破坏本地生物链的稳定,影响生物多样性;引进品种可能不适应本地环境,不宜盲目扩种;规模扩张过快,可能导致产品销售受阻。13.(能力挑战题)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 分)图 1 示意我国某省地形,图 2 示意该省某河流域上游河段谷地土地参数折线分布状况。(1)简述该省的地形特征。(2)概括图 2 所示河谷地区土地分布变化的特征。(3)说明图 2 所示河谷地区农业用地的开发利用措施。(4)该省是我国茶树适宜种植区,茶叶种植面积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但是茶叶名气及产量一直不高。请你为此提出合理建议。【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依据图中信息可知该省区是我国的贵州省。第(1)题,根据图例及河流流向可知,贵州省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且地势西高东低。根据云贵高原的地貌特征可知,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第(2)

15、题,由贵州省该河谷地区的土地分布特征可知,土地随着海拔和坡度的增加,大致先增加后减少。第(3)题,该河谷地区土地的开发利用措施整体来看是立体开发,不同坡度开发利用的方向不同。第(4)题,为促进茶叶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提高知名度以及延长产业链等措施。答案:(1)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2)土地面积随着海拔的升高,大致先增加后减少;土地面积随着坡度的增大,大致先增加后减少。(3)实施立体开发利用。灌溉条件较好、坡度较小的沿河低平地,建设成为高产耕地;坡度中等的坡地(大约在 1530)是土地的主体,以草坡和经济林为主,获取经济和生态双效益;坡度较大的山地、高原,封山育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茶叶品质;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单产;加强宣传,创建名优茶叶品牌;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提高茶农生产积极性;提高加工工艺,完善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等。(其他要点合理也可)关闭 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