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doc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3413014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7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附件 2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试行)云南省国土资源厅2017 年 5 月前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的有关要求,切实减少管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矿ft企业负担,按照土地复垦条例、矿ft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以及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ft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 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 号)等有关要求,将由矿ft企业分别编制的土地复垦方案和矿ft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合并编制。为了进一步指导矿ft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工作,特制订云南省矿ft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试行),本指南适用于云南省境

2、内的矿ft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本指南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方案信息表,第二部分方案编写提纲,第三部分术语与定义,第四部分编写技术要求,第五部分方案格式。第一部分 方案信息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信息表企业名称矿法人代表山单位地址企矿山名称业采矿许可证联系电话新申请持有变更以上情况请选择一种并打“”单位名称法人代表编主姓名制要单编制位人员联系电话职责联系电话我单位已按要求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保证方案中所引数据的真实性,同意按国家相关保密规定对文本进行相应处理后进行公示,承诺按批准后的方案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审请予以审查。查申请申请单位(矿山企业

3、)盖章联系人:联系电话:第二部分 编写提纲前言一、任务的由来二、编制目的 三、编制依据四、方案适用年限五、编制工作概况六、方案简介第一章 矿ft基本情况一、矿ft简介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三、矿ft开发利用方案概述四、矿ft开采历史及现状第二章 矿区基础信息一、矿区自然地理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五、矿ft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六、矿ft及周边矿ft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第三章 矿ft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一、矿ft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二、矿ft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三、矿ft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四、矿ft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第四章 矿

4、ft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一、矿ft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二、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第五章 矿ft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一、矿ft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工程二、矿ft地质灾害治理三、矿区土地复垦 四、含水层破坏修复五、水土环境污染修复六、矿ft地质环境监测七、矿区土地复垦监测和管护第六章 矿ft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部署一、总体工作部署二、阶段实施计划三、近期年度工作安排第七章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一、经费估算依据二、矿ft环境治理工程经费估算三、土地复垦工程经费估算四、总费用汇总与年度进度安排第八章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一、组织保障二、技术保障三、资金保障四、监管保障五、效

5、益分析六、公众参与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一、结论二、建议附件:一、附图1. 矿ft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图2. 矿ft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预测评估图3. 矿ft地质分环境影响预测综合分区评估图4. 矿ft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部署图5. 主要工程布置剖面或典型(单体、单元)结构图6. 矿ft地形地质图7. 矿ft总平面布置图8. 矿ft地下开拓纵投影图、横剖面图9. 矿ft露天开采终了平面图、横剖面图 10复垦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加盖县级国土部门公章确认) 11复垦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加盖县级国土部门公章确认) 12复垦区土地损毁预测分析图总图 13损毁单元土地损毁预测分析图及相应

6、预测纵横剖面图 14土地复垦规划总图15. 复垦单元典型规划设计图16. 土地复垦相关工程设计图册。备注:涉及排土场、选厂、尾矿库等功能单元的根据需要附图。(二)附图编图要求执行云南省矿ft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实施细则附录H和云南省土地整治制图规程相关要求。二、附表三、其他附件第三部分 术语与定义一、矿山地质环境采矿活动所影响到的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客观地质体。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受采矿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的现象。主要包括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水土环境污染等。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按照一定的指标要求和技术方法,定性

7、或定量地评价和估算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四、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对主要矿ft地质环境要素与矿ft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的时空动态变化的观测。五、含水层破坏含水层结构改变、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或疏干、水质恶化等现象。六、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破坏因矿ft建设与采矿活动而改变原有的地形条件与地貌特征,造成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等破坏现象。七、土地复垦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八、土地复垦率复垦的土地面积占复垦责任范围土地面积的百分比。九、生产项目具有相应审批权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采矿权的开采矿产资源、挖沙采石、烧制砖瓦等项目。十、土地损

8、毁人类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土地原有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的过程,包括土地挖损、塌陷、压占和污染等损毁类型。十一、水土环境污染因矿ft建设、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染物,造成水体、土壤原有理化性状恶化,使其部分或全部丧失原有功能的过程。十二、永久性建设用地依法征收并用于建设工业场地、公路和铁路等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及相关用途的土地。十三、复垦区生产建设项目损毁土地和永久性建设用地构成的区域。十四、土地复垦责任范围复垦区中损毁土地及不再留续使用的永久性建设用地构成的区域。第四部分 编写技术要求前 言一、任务的由来说明方案编制委托单位、受托单位,矿业权类型(新立、延续、变更、转让矿权等)。按前期准备、资料收集、野外

9、调查、室内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制阶段分别叙述工作经过、工作方法、完成工作量,并简要评述成果质量,方案公众参与情况。插主要完成工作量表。编制矿ft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按图 1 程序进行。资料收集及现场踏勘矿ft地质环境及土地资源等调查确定矿ft地质环境评估范围和复垦区矿ft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矿ft地质环境保护与复垦分区矿ft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报告编写和图件编绘图 1 工作程序框图二、编制目的阐述本次工作目的,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明确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防治任务及土地复垦目标。2.1 矿ft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是实施矿ft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和监测及土地复

10、垦的技术依据之一。本方案不代替相关工程勘查、治理设计、用地报批手续。2.2 矿ft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纳入本方案中的矿ft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参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有关要求和技术规范执行。2.3 编制矿ft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耕地优先”“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经济可行、合理利用”的原则。2.4 矿ft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应在矿ft地质环境和矿区土地复垦调查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ft开采设计等基础上编制,并符合相关规划。2.5 矿ft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区域范围包括开采区及采矿活动的

11、影响区。2.6 矿ft企业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用地位置、改变开采方式的, 应当重新编制或修订矿ft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2.7 矿ft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义务人和方案编制单位应对方案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负责。2.8 建筑用砂石、粘土、油气、水气类的矿ft,矿ft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方案可依据相关规范简化编制。三、编制依据依据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技术文件、地方规划等。3.1 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 年 8 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 8 月)3、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 394 号)(2003 年 11

12、 月)4、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第 592 号)(2011 年 2 月)5、矿ft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 44 号)(2009 年 2 月)6、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 56 号)(2012 年 12 月)7、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ft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 号)3.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

13、用于本标准。GB/T 958-2015区域地质图图例GB/T 12328-1990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 12719-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 14538-1993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 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GB 15618-200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16453-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 18337.2-2001

14、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 19231-2003土地基本术语DZ/T0157-1995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79-1997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218-2006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9-200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20-2006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1-2006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SL/T183-2005地下水监测规范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HJ/T192-2015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LY/T1607-2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NY/T1

15、120-2006耕地质量验收技术规范NY/T1634-2008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NY/T1342-2007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TD/T1007-2003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1014-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36-2013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 1044-2014生产项目土地复垦验收规程DZ/T0223-2011矿ft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TD/T1031-2011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财政部、国土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综2011128号)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整治工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计价依据调整调整过渡实施

16、方案的通知(2016年)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云南省补充预算定额(云国土资201636 号)3.4 相关技术资料收集矿ft自身特点及当地自然地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矿ft地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ft开采设计及当地自然与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四、方案适用年限矿ft的生产年限原则上应根据开发利用方案确定,方案适用服务年限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及采矿许可证的剩余有效期确定,一般为5年。方案基准期按以下原则确定:新建矿ft以矿ft正式投产之日算起;生产矿ft以相关部门批准该方案之日算起。五、编制工作概况阐述本次工作概况,包括工作时间、手段、工作量等。六、方案简介6.1

17、 矿ft地质环境保护主要以表格的形式反映,配以简要文字说明。其内容有:矿区面积、评估面积、评估区重要程度、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矿ft地质环境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矿ft建设适宜性;恢复治理工程措施、监测工程措施及工程量;估算投资;矿ft生产服务年限,方案的编制年限和适用年限。6.2 土地复垦主要以表格的形式反映,配以简要文字说明。其内容有:矿ft生产项目服务年限及土地复垦方案服务年限。项目用地情况,含矿区面积、复垦区面积、永久性建设用地面积、复垦责任面积;土地损毁面积(含已损毁和拟损毁),分别描述各损毁形式和程度;土地复垦目标,含土地复垦率和拟复垦土地面积、地类

18、; 工作计划安排及保障措施;复垦工程措施及工程量;投资估算,含静态、动态单位面积投资;插矿ft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一、矿山简介矿ft名称:矿业权人名称:采矿证号或划定矿区范围批文号:其他相关矿ft行政性延续情况等简介。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说明矿ft与附近城镇的位置关系,交通状况。矿ft所在的县(区)、乡镇村组,矿区拐点坐标。重点突出矿ft及其可能影响范围内的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旅游景点、评估区村庄分布等基本概况。插交通位置图、矿区主要拐点坐标表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概述矿ft类型、生产开采方式、生产规模与能力、生产服务年限和剩余使用年限

19、等。简要说明矿ft开采设计或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重点说明以下内容: 采矿用地组成、矿ft生产规模、矿ft开拓布局、开拓工程参数、剥采比或采掘比、开采段高、采矿方法、掘进施工工艺、采矿生产工艺、采场生产能力、采场技术参数和接续方式,矿ft批准的开采层位、开采范围、开采深度、矿ft资源及储量、矿ft设计生产服务年限、年生产能力,采区布置、矿ft阶段划分、开采接替顺序、开采方式、顶板管理方法,矿ft防水方法、表土堆放方案、规模、面积,矿ft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量、处置情况等。应收集以下图件:总工程平面布置图、地下开采矿ft开拓系统平面图与剖面图、露天开采矿ft地表开采境界和底部境界图等。对矿权

20、延续矿ft、改扩建矿ft,应列表说明矿ft原有工程、新增工程和停用工程内容。四、 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4.1 矿ft开采历史情况包括矿权的延续和变更、矿权人情况、采矿许可证取得情况,历史时期矿ft 开采范围、层位、开采方式、深度、生产规模、开采量、开采年限等。历史矿ft 生产设施的建设及布局情况等。重点阐述已形成采空区及老窑情况。4.2 矿ft现状情况包括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及矿ft采矿许可证情况,矿ft矿ft剩余资源及储量、生产状态、开采范围、层位、开采方式、深度、开采规模、矿ft剩余生产服务年限等。重点阐述已建生产、生活设施,相邻矿ft分布与开采情况,本矿ft与相邻矿ft的矿界关系、开采关系等。

21、插矿界关系图。第二章 矿区基础信息一、 矿区自然地理1.1 气候重点阐述与地质灾害、地质环境评估,恢复治理、农业种植相关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间、蒸发量、活动积温、无霜期等主要气候内容。1.2 水文阐述水系的归属关系,水体类型,主要水体的水文特征,如流域面积、流量、水位及动态变化等;重点介绍项目区及其周边可利用灌溉水源地表径流(例如河流、箐沟)的常年、枯季、洪峰水流量情况和排水承泄区情况。插水系图。1.3 地形地貌阐述地貌单元、地貌类型等区域地貌特征,重点阐述评估区地形坡度,海拨高度、相对高差,沟谷发育及各种微地貌形态特征、规模、组成物质和分布规律等,地形复杂的项目区应分区域说明地形变化情况。

22、1.4 土壤阐述土地类型及分布特征,土壤类型及分布特征,结合外业调查典型土壤剖面说明耕地、林地、草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类型、表土层厚度、耕作层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以及pH值等主要理化性质。插土壤剖面照片1.5 植被矿ft及周边的植被类型(包括天然自被和人工植被)等。天然植被包括地带性植物群落类型、组成、结构、分布、覆盖度(郁闭度) 和高度。人工植被包括当地栽植的乔木林、灌木林、及农作物类型。插植被类型图和不同类型植被图片。1.6 建筑材料说明与项目工程建设相关的建筑材料的分布、质量和到项目区的运距、运输条件等。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2.1 地层岩性按区域地层出露概况,评估区地层岩性分

23、别描述。矿ft所在区域及评价区岩性特征、结构构造、厚度、产状及分布特征。2.2 地质构造按区域地质构造,评估区地质构造分别描述。2.2.1 矿ft所在区域及评价区断裂构造的类型、规模、力学性质、活动性、胶结和充填程度;褶皱构造的类型、形态、规模和分布;不同构造的水理性质、地下水赋存条件和储水构造的分布。2.2.2 矿ft所在区域及评价区区域构造裂隙的发育与不同地层、构造部位的关系,裂隙强发育带的产状及分布情况,裂隙发育程度、充填胶结情况、裂隙面形态、地下水活动的痕迹。2.2.3 矿ft所在区域挽近构造运动的性质和特征,近期地壳升降和断裂活动对第四纪沉积物的分布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插构造纲要图

24、。2.3 水文地质2.3.1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简述水文地质单元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按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含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类岩溶水)类型,分别描述其含水层岩性、厚度、分布范围及面积、泉流量、富水性等。2.3.2 评估区水文地质特征阐述评估区在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边界条件,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地下水埋藏类型及埋藏深度、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内容。生产矿井与老窑水文地质特征。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和矿坑水自然排泄面标高。构造破碎带的位置、性质、规模、产状、埋藏条件及其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形态特征,充填物的成分、胶结程度、溶蚀和风化特征

25、,导水性、富水性及其变化规律,与其它构造破碎带的组合关系以及沟通各含水层和地表水的情况。2.3.3 地下水开发利用历史与现状重点阐述评估区地下水水源类型、取水方式、取水层位、取水量,饮用人口, 灌溉面积等。插区域水文地质图。2.3 工程地质2.3.1 工程地质岩组划分及特征按云地灾研20062号文附件三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关技术问题的说明和要求要求进行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命名和论述。着重阐明软弱岩层的分布、岩性、厚度、水理和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对井巷围岩、主要场地的稳定性影响。2.3.2 结构面及断层破碎带特征评估区所属构造部位,主要构造线方向,划分各级结构面并阐述各级结构面的特征、分布、产

26、状、规模、充填情况、组合关系及优势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插节理玫瑰花图或赤平投影图。2.3.3 不良地质现象冲沟:冲沟特征及岸坡稳定性。岩溶:岩溶层组类型,岩溶个体形态、组合形态及其特征,岩溶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岩溶充填、隐伏特征和程度。岩体风化:岩石风化变异程度,风化壳厚度、形态和性质。特殊性岩土:特殊性岩土类型、岩性、层位、厚度及分布特征、埋藏条件。2.4 矿体(层)地质特征矿体的数量、分布、长度、厚度、延深、产状、埋藏深度、矿石质量、化学成分等,矿体较多时,列表说明。矿层的顶板与底板的厚度、与矿层的关系。附主要矿体剖面图。2.5 区域地壳稳定性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

27、-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进行论述。插地壳稳定性图。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说明所涉及乡(镇)、行政村的人口和劳动力数量;概述主要经济发展状况, 概述农业生产状况、农业种植结构、机械化程度和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等状况,重点阐述近三年耕地主要农作物、产量等。具体要求参照 TD/T1031.1-2011 中的6.3.3 条款。插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四、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4.1 土地权属说明项目区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等权属状况。4.2 土地利用结构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最新土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重点了解以下内容: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数量、耕地质量、是否涉及基本农田、土地权

28、属等,是否办理了用地手续。按项目涉及的村委会分别统计各类土地面积,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地类面积、权属统计表。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类,统计到二级地类。具体要求参照TD/T1031.1-2011中的6.4.2条款。矿区土地利用现状表与土地利用权属表参照TD/T 1031.1-2011附录F中表F.1和表F.2。4.3 土地利用程度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耕地复种率等,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经济效果。土地垦殖率= 耕地面积项目区总面积100%土地利用率= 已利用土地面积 100%项目区总面积耕地复种率=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0%项目区区耕地总面积4.4 基础设施条件4.4.1 道路交通设施说

29、明矿区对外的道路交通状况和区内道路等级、分布和质量状况。对可利用道路进行重点说明,包括道路等级、宽度、结构形式、通达状况等。4.4.2 灌溉排水设施说明灌溉、排水骨干设施及区内田间灌溉、排水工程设施基本状况(净空断面尺寸、结构形式、利用状况)等。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对矿ft及周边相关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情况进行阐述,如公路、铁路、桥梁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其他已有及拟建建设项目和设施等。六、矿山及周边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说明矿ft开采以来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情况、各类土地的损毁与修复治理、复垦面积等情况,收集矿区及周边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治理案例,并进行类比分析。参照TD/T10

30、31.1-2011中的6.4.1.2条款。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与土地损毁评估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概述调查、取样和评估方法,对土地资源调查等具体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说明。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主要包括矿ft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 破坏、水土环境污染等,具体要求参照DZ/T0223-2011中的6.3.4、6.3.5和6.3.6 条款。2.1 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评估范围:评估范围应等于或小于调查范围,具体由矿ft地质环境调查结果分析确定。评估级别根据评估区重要程度、矿ft生产建设规模、矿ft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综合确定。详见云南省矿ft地质环境保护

31、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编制实施细则附录A。评估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评估区重要程度应根据区内居民集中居住情况、重要工程设施和自然保护区分布情况、重要水源地情况、土地类型等确定,划分为重要区、较重要区和一般区三级*。矿ft地质(生态)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应根据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构造、环境地质、开采情况、地形地貌确定,划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级*。矿ft开采规模按矿种类别和年生产量分大型、中型、小型三类*。2.2 矿ft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与预测2.2.1 现状分析对评估范围内的灾害点进行逐一评估,分析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发生时间、表现特征、分布、诱发因素、危害对象与危害程度。重要灾点、典型灾

32、点应插相应的照片,附剖面图或平面图。针对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对每个边坡的稳定性、矿ft边坡上方的自然ft坡、矿ft运输道路的稳定性、沟谷区泥石流易发性、现场堆土等均作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可溶岩分布区、采空区应作地面塌陷的现状评估。分析与相邻矿ft采矿活动的相互影响特征与程度。2.2.2 预测评估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分析危害对象和危害程度。矿ft建设和生产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的有关规定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B33/T881-2012。a) 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分析危害对象和危害程度。主要任务是依据矿ft工

33、程项目类型、采掘工程布置情况、开采方案、矿ft开采历史等,预测矿ft工程项目在建设期、生产期、闭坑后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及影响,评价是否会诱发或加剧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以及灾害的范围、危害对象、危害程度等;预测评估矿ft工程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b) 露天开采矿ft评估的重点是露采边坡和排土场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 危险性。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较多,其中,岩体的岩性、结构、产状、节理裂隙、结构面组合特征,地表水、地下水,边坡形式、边坡角及开采顺序是最主要的因素。此外,爆破、地震等对边坡稳定也有一定影响。排土场应结合地形地貌、水文条件、排土

34、排渣设计等进行综合分析,注意从地质灾害防治角度评估场地选址的合理性、可行性。mc) 地下开采矿ft评估的重点是地下采矿坑口和采空区地表移动带。根据坑口设置位置、规格、施工方式,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分析评估可能诱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类型和承灾对象,重点分析硐口边坡稳固性。通过计算预测充分采动条件下采动影响带(垮落带、导水裂隙带)高度,地表移动变形值(最大下沉值 W 、m最大水平移动值U;煤矿ft需计算最大水平变形、曲率K、倾斜值i),分析评估产生地表移动变形、地面塌陷的范围、程度,采动条件下诱发或加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以及承灾对象。采动影响带、地表移动变形值可根据现状变形调查、监测资

35、料及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程中有关规定和计算确定。2.3 矿区含水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2.3.1 现状分析阐明评估区取水点的水源类型、含水层位、取水量、供水范围等基本情况。对于泉水取水点,应调查泉水出露位置、成因类型、补给来源、流量、水温、水质;对于水井取水点应调查了解井位、钻井日期、井深、成井方法、含水层位置、有关参数、抽水试验数据、钻探单位、使用价值、水质资料等。阐明评估区矿坑水抽排水量、抽排方式,疏干含水层位等。分析已有采矿活动引起的含水层破坏范围、规模、程度,水位降低、泉水流量变化,对生产生活用水的影响等。老矿ft需评价前期采矿

36、活动导致地下含水层的影响或破坏情况。2.3.2 预测评估预测评估矿ft含水层结构破坏,含水层疏干、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流量减少、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分布范围、地下水水质变化、地下含水层破坏对生产生活用水水源的影响等。分析因地下水水位下降可能出现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性质及其影响范围、程度、特征等,对岩溶充水矿床应预测开采条件下疏干排水产生岩溶塌陷的可能性及对村庄、地表设施、地表水体等的危害性。含水层结构破坏程度可结合导水裂隙带计算成果确定。地下水水位下降影响范围可采用大井法概略计算,即将采空区概化为一个大井,矿井排水假设为抽水, 根据抽水试验中影响半径公式概略计算矿井排水的影响范

37、围,公式如下:潜水:HKR=2SK承压水: R=10S K渗透系数(m/d)H潜水含水层厚度式中: S水位降深(静水位与疏干水位的高差, m)2.4 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2.4.1 现状分析阐述评估区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的类型、所处地貌部位,涉及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区,以及重要交通设施、城市或重要旅游景区(点)等的,阐明矿ft与这些区(点)的位置关系。分析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等的影响和破坏情况;露天采场、排土场对ft体和水系的切割、占用情况,以及景观视线阻挡、损坏情况等。2.4.2 预测评估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

38、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等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主要包括对地貌类型、范围、影响程度的分析,露天矿ft重点关注露天采场和排土场,地下开采矿ft重点关注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对地貌形态的影响。可采用数据对比、叠图等方法进行评估。重点对评估区内的村庄、自然保护区及重要水利、交通等设施进行影响评估。2.5 矿区水土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预测2.5.1 现状分析结合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开采工艺、选矿方式等情况,阐述矿区及周边区域水土环境污染现状。重点说明对矿区地质环境和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程度。按相关规范分别收集或采集矿ft污染源(矿石、废水、废渣)样品,以及矿ft及周边可能影响的区域的地

39、表水、地下水及土壤样品,对照背景值评价矿ft 及周边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的污染现状。2.5.2 预测评估按相关规范,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对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水量的影响预测评估,以及对土壤污染的预测评估。可采取一级评估定量,二级及以下评估定性或半定量,阐述矿ft开采对水土资源可能的影响或破坏的类型、规模和程度。2.6 村庄及重要设施影响评估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对村庄、自然保护区及重要水利、交通等设施的影响和破坏程度。2.7 矿ft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综合矿ft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进行矿ft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综合 评估,对影响程度进行分级、分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按云南省矿ft地质灾害

40、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表 51 执行。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按附录 E 执行。进行矿ft建设适宜性评价。三、矿区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3.1 土地损毁的环节与时序阐述土地损毁的环节与时序,说明矿ft生产建设过程中可能导致土地损毁的生产建设工艺及流程,明确各损毁单元具体时序,为复垦工作计划安排提供依据。3.2 已损毁各类土地现状分析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情况,阐述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土地损毁范围、地类、面积和程度等现状,包括矿ft地质灾害破坏土地类型及面积;说明已损毁土地已复垦情况,包括复垦面积、范围、复垦方向及复垦效果。插已损毁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损毁土地及复垦情况图

41、片。3.3 拟损毁土地预测与评估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或破坏的类型、面积和程度。依据矿ft 生产建设方式、地形地貌特征等,阐述拟损毁土地的预测依据和方法,预测不同时段或区段因挖损、塌陷、压占等破坏土地的范围、地类、面积和程度等;预测已损毁土地被重复损毁的可能性。根据预测结果进行拟损毁土地的地类面积统 计,分级应参考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规定的划分标准,也可结合类比确定,尤其是ft区、丘陵区的井工开采的矿ft。插拟损毁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矿区土地损毁现状分析评估与动态预测评估以及应附图件,参照TD/T 1031-2011(通则、露天煤矿、井工煤矿、金属矿、石油天然气)中的6.4.1、6.4.

42、2、6.4.3条款,以及DZ/T0223-2011中的7.2.2和7.2.3条款规定的执行。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4.1 矿ft地质环境治理分区4.1.1 分区原则及方法矿ft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应根据矿ft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根据各防治区内矿ft地质(生态) 环境问题类型的差异,进一步细分为亚区。4.1.2 分区评述按照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的顺序,分别阐明各防治区的范围,区内存在或可能引发的矿ft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特征及危害,以及矿ft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等。4.2 土地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依据土地损毁分

43、析与预测结果,合理确定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按TD/T 1031.1-2011中的6.4.2条款执行。4.3 土地类型与权属4.3.1 列表说明复垦区及复垦责任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数量、质量、损毁类型与程度;阐述农田水利和田间道路等配套设施情况、主要农作物生产水平。4.3.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应采用GB/T 21010-2007,明确至二级地类。土地利用现状的统计数据应与所附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的信息一致。4.3.3 土地利用现状表参见TD/T 1031.1-2011中的附录F。4.3.4 土地权属状况a) 说明复垦区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状况。集体所有土地权属应具

44、体到行政村或村民小组。需要征(租)收土地的项目应说明征(租)收前权属状况。b) 土地利用权属表参见TD/T 1031.1-2011中的附录F。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根据采矿活动已产生的和预测将来可能产生的矿ft地质环境问题的规模、特征、分布、危害等,按照问题类型分别阐述实施预防和治理的可行性和难易程度。二、矿山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2.1 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说明统计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补充所占用基本农田情况,进行不可避让原因分析;如采取地下开采方式的,要对地下开采与基本农田保护区重叠区域进行评估分析;2.2 土地复垦适应性评价根损毁类型、地形地貌

45、等明确划分评价单元,不同损毁类型不应划定为一个评价单元,多种类型同时损毁的应以主要损毁方式进行划分。说明适应性评价因子及权重,依据土地适应性评价,确定主要限制因子,进行预测评价,结合项目区情况进行复垦方向可行性分析,拟定初步复垦方向。2.2.1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一般按TD/T 1031.1-2011中的6.4.4条款执行。a)露天煤矿还应按TD/T 1031.2 的6.4.4条款执行。b) 井工煤矿还应按TD/T 1031.3 的6.4.3条款执行。c) 金属矿还应按TD/T 1031.4 的6.4.4条款执行。d) 石油天然气项目还应按TD/T 1031.5 的6.5.1条款执行。e) 铀矿还应按TD/T 1031.7 的6.4.4条款执行。2.2.2 根据对损毁土地的分析和预测结果,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2.2.3 明确评价依据及过程,列表说明各评价单元复垦后的利用方向、面积、限制性因素。2.2.4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土地权益人意愿的前提下,根据原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损毁情况、公众参与意见等,在经济可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