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综述.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3393275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终关怀综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临终关怀综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终关怀综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终关怀综述.pdf(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策略的展望 第 1 页 共 12 页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策略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策略的展望的展望0808 市场市场 莫裕明莫裕明 08140080814008【摘要】【摘要】本文全面叙述了中国开展临终关怀事业的社会背景以及遇到的问题,并对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关键词】【关键词】临终关怀;老龄化;孝道;死亡教育;医疗体制;制定法规;综述【前言】【前言】临终关怀是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全面支持与照护,其目的是追求生命品质,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安适、有意义、有希望的生活。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于1988 年

2、开始发展,现已具备一定的规模。现对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策略的展望做一综述。临终关怀是人类死亡文明的重大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一个国家或地区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好坏,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这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伦理道德观念的转变,临终关怀已逐步成为一种社会需要。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策略的展望 第 2 页 共 12 页段,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亟需大力发展。【正文】【正文】1 1 临终关怀的定义临终关怀的定义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其工作内容是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生理

3、、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全面支持与照护,其目的是追求生命品质,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安适、有意义、有希望的生活。1临终关怀的对象是指处于临终阶段的临终者具体指诊断明确,治疗无望,估计生命期在1O 个月左右的患者。2临终关怀目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同时,临终关怀还能够帮助病患家人承担一些劳累与压力。死亡是生命的一个自然阶段,是机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终止,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3临终关怀事业是物质与精神文4关怀临终者是遵循了人类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必然需要。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临终关怀不但是一种医疗卫生事业,更

4、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临终关怀将会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2 2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社会背景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社会背景2.12.1 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大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策略的展望 第 3 页 共 12 页目前临终关怀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但是它的出现是必然的。它的出现一方面足随着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而提出的自然需求,另一方面更是出于中国现实国情的各种需要。按国际通行标准,一个地区或国家60 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 10以上时,就成为老年型的地区或国家。1991 年 1 月,我国开始进入老

5、年型社会。之后,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据专家预测,到 2050 年,我国 6O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 43 亿左右占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51999 年月,新华社公布了中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2 亿;到 2025 年,我国几乎 25%的人口将是老年人,其中 80 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是增长非常快的一个群体。迅速增长的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策各方面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使得政府、社区和家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为临终病人,生活不能自理,80%左右依靠家属照料,家属面临极大困难,众多垂危老人呼唤临终关怀。2.22.2 各种慢性病患病人口的增加各种慢性病患病

6、人口的增加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慢性疾病以及晚期肿瘤病人的不断增多,很多病人在终末期都需要他人在生活上给予照顾,病人的生活大多不能自理;“空巢现象”和普通人员缺乏专业护理技能导致家庭护理困难;绝大部分家庭难以承担在综合性大医院住院的费用,另外多数综合性大医院为了经济效益、周转率等问题也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策略的展望 第 4 页 共 12 页往往拒收那些无治疗价值且病情相对稳定的病人。63 3 我国临终关怀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我国临终关怀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3.13.1 人们固有的死亡观念人们固有的死亡观念在中国,受儒家、道德、佛家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人们认为死亡是不祥和恐惧的象征

7、,对死亡采取否认、蒙敝的态度,在言语中避免谈及,不能坦然的面对死亡。7且在中国文化史中,儒家文化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文化是一种人世文化,他所深切关注的是人的现世生活,而不是人死后的世界。所以,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死亡一直被看作是不吉利的,我们要极力去避免谈及死亡,这一方面可能是出于对死者的尊重,而另一方面也更加说明了国人对于死亡的恐惧。这种对待死亡的负面态度就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作为临终关怀的实施者,护士也缺乏正确的死亡观。据调查,能“很公开”地谈论死亡情况的仅占 37%。83.23.2 传统“孝道”的影响传统“孝道”的影响“孝道”观念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一

8、直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百行孝为先”,孝是行为最高准则。9孝道的实施,集中于病、老、死之际,民谚云:“养儿防老”,所以古来皆强调子女尽心竭力送终为尽孝道。10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总是把父母临终时子女是否亲自服侍在侧直至送终作为人们评价子女是否孝敬的一个标准。我们的社会观念是:如果子孙到老人临终时,不能够亲自去侍候和照顾,这是不孝子孙、不孝儿女,而把患者送到临终关怀医院,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策略的展望 第 5 页 共 12 页不仅妨碍儿女尽孝道,而且是无异于宣判患者死刑,放弃治疗,这将不可避免的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3.33.3 大众教育和社会舆论导向不力大众教育和社会舆论导向不力专业教育

9、仍很匮乏。尚没有宁养医疗专科医生训练和认证。现如今政府对临终关怀的关注很少,对社会公众生死观的教育远远不够,各种传媒报道的也只是一些负面新闻,而对临终关怀的正面宣传和引导却少的可怜,临终关怀只停留在专业人员学术范围内。11并且死亡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很避讳的一个话题,人们不会去谈及死亡,即使谈及也会用别的词语代替,例如去了,走了等等。在国内也很少进行死亡教育,因此人们对于死亡的认识非常的局限。教育的力度远远比不上临终关怀发展的脚步。3.43.4 经济实力的制约经济实力的制约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医疗资源不足,医疗卫生人员缺乏,尤其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广大人民群众还存在无钱看病

10、、看不起病等问题。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将成为最大的老龄化国家。而老龄医疗、保健需求巨大,这无疑将会对医疗卫生工作形成巨大的压力,带来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终关怀的发展。3.53.5 医疗体制和保险制度不健全医疗体制和保险制度不健全临终关怀是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而在我国,临终关怀的各种社会支持系统尚未完全建立。目前我国的医疗体制还不健全,对临终关怀的发展规划及卫生政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策略的展望 第 6 页 共 12 页策更是一项空白。另外,我国的保险制度不健全也是阻碍临终关怀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123.63.6

11、工作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工作人员总体素质不高临终关怀是一门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哲学等多学科的边缘学科,它要求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高超的医疗、护理技能。但是目前我国从事临终关怀服务的工作人员以医护人员为主,他们的学历层次偏低,总体素质不高,尤其是护理人员,多为中专学历,并且医护人员大多数没有经过相应的培训。而在发达国家。从事临终关怀的团队中除了医护人员外,还有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神职人员和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在国外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从事临终关怀服务的人员都必须接受培训,并取得资格证才可以上岗。有的国家已把临终关怀纳入到医务人员学位培养教育之中。13

12、3.73.7 慈善组织和义工服务不能满足需要慈善组织和义工服务不能满足需要在国外的临终关怀机构中,很多工作都是由义工来承担的。义务服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他们都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义工制度,更加促进了它的发展。而义工服务在我国的发展相当缓慢。参与服务的义工数量非常少,且义工的来源阶层尚不广泛,目前多来源于在校大学生和病人家属。但是无论参与人数还是服务质量都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3.83.8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缺乏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缺乏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策略的展望 第 7 页 共 12 页在我们的社会中,由于“死亡教育”非常缺乏,人们常常不知道如何面对死亡,甚至经常接触濒死病人

13、的医护人员,对死亡也抱有恐慌甚至恐惧的态度。此外,临终关怀服务需要由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心理学家和志愿者等组成团队,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人性化服务。而日前我同参与临终关怀服务的志愿者还不多。144 4 关于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策略的展望关于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策略的展望4.14.1 开展死亡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死亡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应充分的利用大众媒体进行群众性、普及性的死亡教育,例如通过网络、电视、书刊、报纸等多形式,多渠道的向群众宣传生与死相关的医学、心理、社会、伦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可能的话将死亡教育纳入中小学义务教育,尽早对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学生进行死亡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实

14、施专业性死亡教育,可在医学院校设立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同时加强对在职医护人员的死亡教育。医护人员都是直接面对死亡的人,通过死亡教育使护理人员掌握有关死亡知识,更深入更有意义地看待生命与死亡。15只有首先接受死亡教育,树立科学的死亡观,才能提高处理死亡的能力,更好地履行职责。4.24.2 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临终关怀规模太小,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得到这种护理,供需严重失衡。临终关怀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公共事业,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策略的展望 第 8 页 共 12 页其责任主体应是各级政府,政府应尽快敦促立法机关为临终关怀16制定专门法律,以法律的形式确保人人

15、享有临终关怀的权利。4.34.3 加入医疗保险有助于临终关怀普遍开展加入医疗保险有助于临终关怀普遍开展2001 年,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9062 万,占总人口的 71,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17随着我国的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人需求的卫生资源大幅度上升,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健康保障及生活质量等伦理问题也逐渐凸现。政府应该完善政策,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把老年护理和临终关怀服务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在美国,多数临终关怀照料由医疗保险提供,1995 年医疗保险计划为临终关怀患者支付 65.3%的费用,并每年平均以 33.1%的增长率增加,在医疗保险计划中,临终关怀为医疗保险患者提供

16、完全的个案处理,包括所有的服务与药物和设备。在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如上海、浙江等地已逐步建立较为完善地医疗保障体系,对广泛开展临终关怀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84.44.4 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从事临终关怀的工作人员要先于医疗患者改变传统思想观念,以正确的眼光接受这项事业才能以更好的心态去迎接每一位患者。要把这份工作做好就需要具备以下几点条件:首先,临终关怀事业是一项综合服务事业,它要求具有综合素质的从业人员。第二,从业人员需要有投身此项事业的热情和决心,因为临终关怀事业是要能吃苦,能吃亏的。第三,从业人员必须要有较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策略的展望 第 9

17、页 共 12 页强的沟通技能,这样才能够深入了解患者的需求。第四,从业人员必须树立良好的临终关怀服务理念以及学好临终关怀服务的相关操作技能。此外,要面对临终关怀的患者还需要有一份认真对待生命的责任心,一颗每个人都需要拥有的爱心。拥有爱心的工作人员才能让患者感受到被关爱,才可能有继续坚持与病痛斗争的动力,才可能觉得人间还有如此的大爱。过程很艰苦,但是毫无疑问,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工作。4.54.5 加大临终关怀资金投入,扩充资金来源途径加大临终关怀资金投入,扩充资金来源途径政府应该根据人民的需求加大对临终关怀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医疗保健体系,在其中加入临终关怀内容,调整现行医保政策,扩大临

18、终关怀的受益面及服务对象。从而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政府可以支持商业保险中亦可以吸纳临终关怀保险内容,以集中社会分散资金,服务临终关怀事业。此外,可以鼓励号召广大企业和慈善机构,捐资促进临终关怀的发展。4.64.6 鼓励学生参与义工行动鼓励学生参与义工行动志愿者是临终关怀中的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有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人是愿意参与临终关怀工作的,故应加强组织和管理,并住政策方面予以支持,鼓助大学生和其他人群参与安宁护理工作。19临终关怀患者大多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光,让大学生走进他们最后的生命历程,向他们付出关爱,让他们得到关心的同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策略的展望 第 10

19、页 共 12 页时,也让我们学会尊敬生命。总之,参与义工行动一方面可以从我做起,改变传统观念;另一方面有利于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总结】【总结】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每个人不仅希望生的健康,活的幸福,也希望死的安祥、无痛苦,这是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临终预示着生命即将结束,但临终并不等于死亡,它也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提高临终生命质量体现着对生命的尊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20中国的临终关怀事业发展是时间并不长,且存在着许多巨大的阻碍,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临终关怀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李跃跃在临终关怀的调查与护理对策中结果显示65%的人们开始了解接受临终关怀。这

20、为临终关怀事业展示了无限广阔的前景。21【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王平,李海燕著死亡与医学伦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7:492 李义庭,李伟,刘芳临终关怀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3 陈萍.社区临终关怀沟通与死亡教育的意义 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0,2(15):209.4 蔺晓贤21 世纪中国临终关怀事业展望j浙江中医学院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策略的展望 第 11 页 共 12 页学报,2001,26(6):73745 余悦,周绿林关于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策略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6,27(1):65-666 钟华.我国临终关怀现状及其发展探究j

21、.护理与康复,2008,11(7):604-605.7 蔺晓贤21 世纪中国临终关怀事业展望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6(6):73748 杨晶,张金环,刘玉春.医务人员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0):605-607.9 陈番,李伟长临终关怀与安乐死曙光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9:l31410 崔以泰开展中国特色之临终关怀研究中国医学伦理学199226(6):424411 王东海,刘达,刘同芗.浅议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临床与医疗,2009(21):386-387.12 王东海,夏德涛,张翠萍.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及相关问题探

22、讨j.中国西部科技,2009.08(16):76-77.13 HERNDON C M,FIKE D S,ANDERSON A C.et al Pharmacystudent training in United States hospicesJ.Am JHosp PalliatCare.2001.18(3):181.14 余悦,周绿林关于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策略的思考 J医学与哲学,2006,27(1):65-6615 陈萍.社区临终关怀沟通与死亡教育的意义 j.中国中医药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策略的展望 第 12 页 共 12 页资讯,2010,2(15):209.16 石礼华.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策略研究 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4):82-83.17 孟宪武等著 临终关怀M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8:89.18 余静,刘小国.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10):1489-1491.19 余悦,周绿林关于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策略的思考 J医学与哲学,2006,27(1):65-6620 钟华.我国临终关怀现状及其发展探究j.护理与康复,2008,11(7):604-605.21 李跃跃 105 例老年患者临终关怀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02,8(1):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实施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