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出厂检验作业指导书.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335975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7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米出厂检验作业指导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米出厂检验作业指导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米出厂检验作业指导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米出厂检验作业指导书.pdf(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米出厂检验作业指导书1 1 目的目的使作业流程规范化,正确指导检验员进行检验作业,确保产品判定准确性.2 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适用于大米成品出厂检验作业.3 3 检验环境要求检验环境要求除另有规定外,除有特殊要求外,在常温下进行4 4 工程程序工程程序4.1 质量指标4。1。1 大米质量指标见表 1。其中加工精度、碎米与其中小碎米、不完善粒、杂质最大限量为定等指标。表 1 大米质量指标品种等级加工精度总量/碎米其中小碎米/不完善粒/%杂质最大限量总量/%糠粉/%矿 物 质/%一级籼米二级三级四级对照标准样品检验留皮程度15.020.025.030。02.51。01。52.03。00.250.

2、150.024。06。00.30.20.4带壳稗粒/(粒/kg)稻谷粒/(粒/kg)水分/黄粒米/%互混/%色泽、气味5 5、检验方法、检验方法5.1 感官检验:具有正常粮食的色泽及气味,不得有发霉变质现象。5。2 色泽、气味检验:5.2.1 色泽鉴定5。2。1.1 分取 20-50g 样品,放在手掌中均匀地摊平,在散射光线下仔细观察样品的整体颜色和光泽。5。2.1.2 对色泽不易鉴定的样品,根据不同的粮种,取 100150g样品,在黑色平板上均匀地摊成 15X20cm 的薄层,在散射光线下仔细观察样品的整体颜色和光泽。5。2。2 气味鉴定5.2。2.1 分取 2050g 样品,放在手掌中用哈

3、气或摩擦的方法,提高样品的温度后,立即嗅其气味。5。2.2.2 对气味不易鉴定的样品,分取 20g 样品,放入广口瓶,置于6070 度的水浴锅中,盖上瓶塞,颗粒状样品保温 810min,粉末状样品保温 35min,开盖嗅辨气味。357414.51。05.068无异常色泽和气味5。3 互混检验:取净稻谷 10g,经脱壳、碾米后称量(m2),按 GB1350中有关的分类规定,拣出混入的异类型粒,称取其质量(m1).互混率计算:X=100(1)式中:X-互混率,即混入的异类型稻谷占试样总量的质量分数,%;m1-异类型稻谷的质量,单位为克(g)m2-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

4、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1%,求其平均数即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保留到整数位.5。4 杂质、不完善粒检验:5.4。1 样品制备检验杂质的试样按照GB5491 的规定分取试样,试样用量:500g1000g;5。4。2 筛选a.电动筛选器法:按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筛层套好(大孔筛在上,小孔筛在下,套上筛底),按规定取试样放入筛上,盖上筛盖,放在电动筛选器上,接通电源,打开开关,选筛自动地向左向右各筛 1min(110r/min120r/min),筛后静止片刻,将筛上物和筛下物分别倒入分析盘内。卡在筛孔中间的颗粒属于筛上物。b。手筛法:按 a 中方法将筛层套好,倒入试样,盖好筛盖。然后将选筛放在玻璃板

5、或光滑的桌面上,用双手以 110 次/min120次/min 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和反时针方向各筛动 1min.筛动的范围掌握在选筛直径扩大 8cm10cm。筛后的操作与 a 同。m1/m2X5。4。3 米类杂质、不完善粒检验5.4。3.1 糠粉、矿物质、杂质总量检验从样品试样中分取试样约 200g(m),精确到 0。1g,分两次放入直径 1.0 圆孔筛内,按规定的筛选法进行筛选,筛后轻拍筛子使糠粉落入筛底。全部试样筛完后,刷下留存在筛层上的糠粉,合并称量(m1),精确至 0.01g。将筛上物倒入分析盘内(卡在筛孔中间的颗粒属于筛上物)。再从检验过糠粉的试样中分别拣出矿物质并称量(m2),精确

6、至 0。01g。拣出稻谷粒。带壳稗粒及其他杂质等一并称量(m3),精确至 0.01g.5.4。3.2 带壳稗粒和稻谷粒检验从样品试样中分取试样 500g,精确至 1g,拣出带壳稗粒(X)和稻谷粒(Y),分别计算含量.5.4.3.3 不完善粒检验从样品试样中分取试样 50g(m4),精确至 0.01g,将试样倒入分析盘内,按粮食、油料质量标准中的规定拣出不完善粒并称量(m5),精确至 0。01g。5。4。4 结果计算:5。4。4.1 杂质总量(B)以质量分数(%)表示,按式(2)计算:B=(m1+m2+m3)/mX100(2)式中:m1-糠粉质量,单位为克(g);m2-矿物质质量,单位为克(g)

7、;m3稻谷粒、稗粒及其他杂质质量,单位为克(g);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4,求其平均数,即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5.4.4。2 糠粉含量(E)以质量分数(%)表示,按式(3)计算:E=m1/m(3)式中:m1-糠粉质量,单位为克(g);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4,求其平均数,即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5.4。4.3 矿物质含量(A)以质量分数(%)表示,按式(4)计算:A=m2/mX100(4)式中:m2-矿物质质量,单位为

8、克(g);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05,求其平均数,即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5。4.4.4 带壳稗粒(F),单位为粒/kg,按式(5)计算:F=2X(5)式中:X-500g 试样中检出的带壳稗粒,单位为粒;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 3粒/千克,求其平均数,即为测试结果,平均数不足 1 粒时按 1 粒计算。5。4.4。5 稻谷粒(I),单位为粒/kg,按式(6)计算:J=2Y(6)式中:Y500g 试样中检出的稻谷粒,单位为粒。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

9、大于2 粒/千克,求其平均数,即为测试结果,平均数不足 1 粒时按 1 粒计算。5。4。4.6 不完善粒含量(C)以质量分数(%)表示,按式(7)计算:C=m5/m4X100(7)式中:M5-不完善粒质量,单位为克(g);M4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大粒、特大粒粮不大于 1。0,中小粒粮不大于0。5,求其平均数,即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5。5 大米黄粒米检验5。5。1 操作方法分取大米试样约 50g 或在检验碎米的同时,按规定拣出黄粒米(小碎米中不检验黄粒米),称重(W1)。5.5。2 结果计算大米黄粒米含量按公式(8)计算

10、:黄粒米(%)=W1/W100(8)式中:W1-黄粒米重量,g;W-试样重量,g。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 0.3%,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取小数点后一位.5。6 水分检验5。6。1105恒重法5.6。1。1仪器和用具a电热恒温箱;b 分析天平:感量 0.001g;c实验室用电动粉碎机或手摇粉碎机;d 谷物选筛;e 备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变色硅胶经呈现红色就不能继续使用,应在 130140 温度下烘至全部呈蓝色后再用)。f铝盒:内径 4.5cm、高 2。0cm。5。6.2试样制备从平均样品中分取 3050g 样品,除去大样杂质和矿物质,粉碎细度通过 1。5mm 圆孔筛的不少于 905

11、.6.3操作方法5。6。3.1定温:使烘箱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距离烘网 2.5cm 左右,调节烘箱温度定在 1052。5。6.3.2烘干铝盒:取干净的空铝盒,放在烘箱内温度计水银球下方烘网上,烘 30min 至 1h 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取出称重,再烘 30min,烘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 0。005g,即为恒重。5。6。3。3 称取试样:用烘至恒重的铝盒(W0)称取试样约 3g,(W1,准确至 0.001g)。5.6。3。4 烘干试样:将铝盒盖套在盒底上,放入烘箱内温度计周围的烘网上,在 105温度下烘 3h(油料烘 90min)后取出铝盒,加盖,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取出称重后,再

12、按以上方法进行复烘,每隔 30min 取出冷却称重一次,烘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5g 为止。如后一次重量高于前一次重量,以前一次重量计算(W2).5.6.4结果计算含水量按公式(9)计算:W1-W2水 分(%)=100。.。.。.。.(9)W1-W0式中:W0铝盒重,g;W1烘前试样和铝盒重,g;W2-烘后试样和铝盒重,g。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 0。2%,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采取其他方法测定含水量时,其结果与此方法比较不超过0。5。5.7 大米精度检验5。7.1 直接比较法从平均样品中称取试样约 50g,直接与加工精度等级标准样品对照比较,通过观测背沟

13、与粒面的留皮程度,判定样品加工精度等级。5.7.2 结果判定观测试样和标准样品,比较米粒留皮程度.与加工精度等级标准样品相比,试样留皮较多的加工精度低;留皮较少则加工精度高5.8 碎米检验5.8。1 样品制备按照 GB5491 的规定扦样和分样,按 GB/T5494 的规定除去样品中的杂质5.8。2 检验及试样以四分法分取除去杂质的样品约 10g(m,精确至 0。01g)作为检验用试样。5。8。3 操作步骤5。8。3。1 大米小碎米含量的检验a 大米小碎米的检验先由上至下将 2.0mm、1.0mm 筛和筛底套装好,再将试样置于直径 2。0mm 圆孔筛内,盖上筛盖,安装于筛选器上进行自动筛选,或

14、将安装好的谷物选筛置于光滑平面上,用双手以约 100r/min 左右的速度,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大转动 1min,控制转动范围在选筛直径的基础上扩大约 810cm。将选筛静置片刻,收集留存在1.0mm 圆孔筛上的碎米和卡在筛孔中的米粒,称量(m1),精确至 0。01g。b 大米碎米的检验将检验小碎米后留存于2.0mm圆孔筛上及卡在筛孔中的米粒倒入碎米分离器,根据粒型调整碎米斗的倾斜角度,使分离效果最佳,分离 2min。将初步分离出的整米和碎米分别倒入分析盘中,用木棒轻轻敲击分离筒,将残留在分离筒中的米粒并入碎米中,拣出碎米中不小于整米平均长度 3/4 的米粒并入整米,拣出整米中小于整米平均长度

15、 3/4 的米粒并入碎米,将分享出的碎米与检出的小碎米合并称量(m2),精确至 0.01g。如无碎米分离器,则将2.0mm 圆孔筛上的米粒连同卡在筛孔中的米粒倒入分析盘,手工拣出小于整米平均长度 3/4 的米粒合并称量(m2),精确至 0.01g。结果计算大米小碎米率及碎米率的计算:小碎米率 X1 按式(10)计算:X1=m1/m x 100。.。.。.。.。(10)式中:X1-小碎米率;m1-小碎米质量,单位为克(g);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碎米率 X2 按式(11)计算:X2=m2/m x 100%.。.。.。.。(11)式中:X2-碎米率;m2-碎米质量,单位为克(g);m-试样质

16、量,单位为克(g)测定结果以双试验结果的平均值表示,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双试验结果绝对差不得超过 0。5%.6 6、检验规则、检验规则产品组批同原料、同工艺、同设备、同班次加工的产品为一批.7 7、判定规则、判定规则7。1 大米的定等指标中有一项指标达不到该等级质量要求的,则降为下一等级;低于最低等级指标的。作为非等级产品.其他指标有一项不符合表 1 要求的,作为非等级产品。7.2 优质米的定等指标中有一项指标达不到该等级质量要求的,则降为下一等级;低于最低等级指标的,可按表 1 中大米质量指标进行判定。其他指标有一项不符合表 2 要求的,作为非等级产品。7.3 初验不合格时,可加倍抽样复验,以

17、复验结果为准。8 8、包装和标签、包装和标签8。1包装8。1。1 包装应符合 GB/T17109 的规定和卫生要求。8。1。2 若采用包装袋,则包装袋应坚固结实,封口或者缝口应严密。8.2 标签8。2。1 包装大米的标签标识应符合 GB7781 的规定。8。2.2 标注的净含量应为产品最大允许水分状况下的质量.8.8。3 凡是采用本标准的大米产品,应按本标准规定的名称和等级标注。9 9、储存和运输、储存和运输9。1 袋装产品应储存在清洁、干燥、防雨、防潮、防虫、防鼠、无异味的合格仓库内,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或水分较高的物质混存。9。2 应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运输工具和容器运送大米产品,运输过程中应

18、注意防止雨淋和被污染。9.3 产品在常温下的保质期不应低于 3 个月。1010、检验记录、检验记录大米出厂检验报告1111、相关支持性文件、相关支持性文件111 GB/T5009.36-2003 粮食卫生的分析方法112 GB/T54922008 粮油检验 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品味鉴定113 GB/T54932008 粮油检验 类型及互混检验114 GB/T 5494-2008 粮油检验 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115 GB/T5496-1985 粮食、油料检验 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116 GB/T54971985 粮食、油料检验 水分测定法117 GB/T5502-2008 粮油检验 米类加工精度检验118GB/T 55032009 粮油检验 碎米检验法119 GB/T156822008粮油检验 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1110 GB/T 171092008 粮食销售包装1111 GB 54911985_ 粮食、油料检验 扦样、分样法1112 GB148811994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1113 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1114 GB1350-2009 稻谷1115 GB/T17891-1999 优质稻谷1116 GB/156832008 大米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实施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