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红楼1500字红楼梦书评.docx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8333230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红楼1500字红楼梦书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品红楼1500字红楼梦书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红楼1500字红楼梦书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红楼1500字红楼梦书评.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品红楼1500字,红楼梦书评_红楼梦观后感 合上那本厚厚的红楼梦,眼前仿佛又是那片凄凉。我真的被这细腻的文字、曲折的情愫感染了,说到情,就不得不说到为情所生的她林黛玉。 林黛玉好像钟爱花,其实,她就像是一朵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永久是那么清高脱俗。想来,黛玉并不是当心眼的,并不总是疑神疑鬼,其实她的自尊心在提示她,她无比孤独,薄情与多疑是在表达她对在贾府地位的担忧,所以才会导致别人的说话口气也会让她彻夜难眠。 她的敏感总是让自己苦痛,葬花时那凄凉的景象,她把泪水涂抹在了剩余的花瓣上。黛玉是为爱而生吗?我认为不是的,黛玉更表达了一种宽厚纯真的性格,外表上与人谦逊,只不过是过分担忧罢了。 黛玉之所

2、以深入人心,不是美在外表,而是美在内心。她是那么柔弱,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柔弱,更有内心,她如一泓清泉,清亮脱俗,与世无争。她愁闷在寄人篱下的苦痛里,内心的波澜使得她咏出“花谢花飞花满天”的绝句,她的才智无人堪比,诗,表达出了她的悲愤、她的坚强、她的自命非凡。林黛玉留给人们的是柔弱的一面,但她的内心其实是坚强的。 林黛玉,多美的名字,曹雪芹正是给予了她美的象征,而最终的最终,曾经的“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宝如土金如铁”不是都同样由盛转衰吗?黛玉在其中,不正是以一个主基调消失的吗?最终黛玉泪尽而死,她的坚强只是化作泪滴

3、了吗? 通过红楼梦一书,曹雪芹为世人展现了清王朝灭亡的征兆,那些肮脏的、可怕的贪欲、愚蠢,是无可挽救的!而在现在的社会中,80、90后再一次印证了曹先生的“预言”,浪费之心不行有,否则到了最终,又奈何如黛玉一般? 红楼梦1500字 被埋藏了的美女薛宝钗 春梦随云散,花飞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袭人等是红楼梦主线人物,宝、黛二人的悲剧贯穿始终。薛宝钗虽不是此爱情悲剧的当事人,但也有着相当高的地位。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局是完善的。确实,我对甚为不满颦儿之死,颦儿素日也是

4、叛逆角色,终日只想一展才华,违反了古时女儿无才便是德之说。颦儿在文中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我实是敬佩,也为她那种叛逆而佩服。可她为何不能叛逆至底?贾母素日疼她,更疼宝玉,他俩二人想要结为连理枝,贾母也未必反对,她竟不去争取,偏自寻苦恼,气死了。可细细思考,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宝玉,也难免会被气死。她又不似凤姐会借酒撒泼,怎生向贾母开得了这口?她的力气是如此微薄,在贾府她究竟不像宝钗那样得人心。宝玉,最终看破红尘,做了和尚。莫非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结局吗?若是如此,世人都改为僧。我的想法太极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预示着这一切,好像一切皆前定,无法转变。我不满的是宝、黛二人最终仍是无法逃出命运的束缚

5、。那人又对我说,宝玉,做和尚已不是为黛玉而做。宝玉不做和尚,还能做什么?去追求功名利禄吗?是啊,细度之,对于宝玉而言,这不失为最好的结局。他已淡薄名利,对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赶名利,让历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后代再来上演这红楼梦吗?他看似没有摆脱命运的束缚,但命运业已不能束缚住他了,他既不是为颦儿去做和尚,那就是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无牵挂,看尽红尘。只惋惜宝钗为人圆滑,讨人喜爱,她最终最终独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觉得有些惋惜。 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贾家,也深知宝、黛二人心愿相通,却无力反抗。薛母再疼她,也无能为力,贾母如此有诚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绝?何况,薛

6、蟠之事,贾家也尽了不少力,宝钗也不想犯难母亲。嫁于宝玉后,虽说黛玉已死,宝玉待她也不薄,可宝玉仍是对黛玉念念不忘。最终,她已怀身孕,宝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为僧,留她独守空房。说来,得人心又如何?最终也未得幸福。 我始终觉得宝钗是全剧中真正的强者,她从不再人前犯难他人,不与人正面起冲突。她的才华绝不在颦儿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说话从不造次,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即使是顽话,也是极为当心,甚至是无懈可击。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凤姐无话不说,说话好像毫不讳忌,泼辣来形容也缺乏为过,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绝差不了凤姐很多。 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时而劝戒宝玉,宝玉无悔改之意,她也不牵强,一她是姨娘家的

7、,不便多说;二袭人如此劝慰,仍不见起效,多说也无效。就此打住,多说无意。再拿她与宝玉结婚之时,伺机将颦儿的死讯告知他,也显示了她的才智。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来说说我自己的见解,我自认为对宝钗的为人,性格,想法都不够了解。我只是以一个常人的角度来思索。 宝钗处理世事甚是圆滑,几乎是人见人爱,可难免会有点虚伪感。她对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轻易像他人倾吐心声,她就好像将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来没有人自愿,将自己埋藏,她或许是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这么做的。在母亲面前,她是贴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妈脸上也有光。或许她是招人喜爱,可同时她将真正的薛宝钗掩埋。在整部书中,外表上她或许是最完善的

8、,可我总觉得她出卖了自己的心,自己的灵魂,那还有什么完善可言?或许是家境关系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这酒囊饭袋,虽有薛蝌,可究竟不是亲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时,时机成熟后,便可寻回自己,可到时到何处寻回自己?虽然她是强者,我个人认为将自己埋藏并不是件简单的事,这不是一个弱者做的来的,可最终她却不是真正的赢家。 美梦终究一场空。韶华散尽,容颜衰。独坐烛前痴痴叹,才觉泪痕爬满容。过往如云不行及,镜中双鬓已成霜。膝下遗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闲来无事仰视月,无语能诉,唯有泪空流! 常听人争论,宝钗凄惨还是黛玉凄惨?可纵观全文,细细评之,你便会觉得这个问题已不重要了。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黛林

9、中挂,金簪雪里埋。 红楼梦里梦红楼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赚取了我太多的眼泪,可是她清灵秀丽而又多疑多妒的气质又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能说黛玉的一生是个悲剧,而她与宝玉两小无猜的恋爱也注定是个悲剧。黛玉病弱的身体、孤傲的共性与自定终身的行为都不是贾母所喜爱的,所以敏感多病的黛玉注定无人可以依靠。于是,她怀着纯净的爱可对世俗的怨愤离开了尘世间,实现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誓言。 黛玉小小年纪,父母便先后离世,过着寄人篱下的孤独生活,她常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愿轻易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怕被人讥笑了。因此,她自矜自重,

10、警觉戒备,用率真与锋芒去抵挡、抗拒侵害势力。 黛玉的泪所表达的是世间最贞洁的情感,是对异端的崇敬,更是对自身的怜悯。黛玉葬花便是她这一性格的真实写照。她不忍看落花被玷污,盼望它们质本洁来还洁去。她追问:天终点,何处有香丘?于是她用锦囊收集落花,建立花冢,用一杯净土掩风流。一首葬花吟道出的是她一生凄凉的感情和冲破封建礼教的渴望。 我感受颇深的是黛玉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从小便在荣国府长大,可是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并无影响,黛玉仍保持着纯真的天性从不顾及后果得失,所以很难融入到大观园里去,而且她从不劝宝玉追功求名,也不会逆着自己的性子做事,以这种性格在贾府这样声势显赫的家族中我行我素自然没有好人缘

11、儿。 昨夜红楼入梦里,红楼梦里梦红楼。黛玉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严酷现实中香消玉殒,而贾府也最终归结红楼。 开拓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 试遣愚爱 因此上演这出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红楼梦 今日的阅读课上,我阅读了红楼梦。第五回的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是被我读过很多次的一局部。尤其是金陵十二钗判词。正册开篇即是一首写薛宝钗、林黛玉的诗,第一句是可叹停机德,毫无疑问,这是描画宝钗的诗句。停机德典出乐羊子妻,故事说的是乐羊子弃学回家,其妻见状马上剪断正在织的布匹,用一奉劝乐羊子用功读书。于是后人用停机德来赞美封建遵守相夫教子的妇道的女子。用停机德来形容宝钗之德,恰倒好处。宝

12、钗正是这样一个严格遵守封建礼法制度,并时常奉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的大家闺秀,贾府上下无不赞扬她。然而曹雪芹在判词中却用了一个叹字,明显表达了对宝钗的否认态度。确实,根据曹雪芹民主、进步并带有资产阶级倾向的思想来看,这样一个封建没落贵族的维护者,应当作为民主进步思想的反例,赐予否认。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对待宝钗,她又是一个非常让人喜爱的人物形象。这个侧重点就是薛宝钗的人际交往力量。薛宝钗初入贾府不久,就博得了众多下人及其他贾府主子的全都交口赞扬,这不是她生来就惹人宠爱,而是她精彩的交际力量产生里她在众人心中的美妙地位。 记得在几天前的军训中,我们听了沈主任的礼仪学问讲座,由讲座中提出的每一条标准

13、来在薛宝钗的行为准则上做比拟,会发觉惊人的吻合。也就是说,薛宝钗的一言一行不仅在封建社会中符合礼法章程,并且在现代社会中,也有大量的相符之处。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人文主义思想深厚的社会,因此马上迈入社会的年青一代,能合理处理人际关系上非常重要的一条素养标准。因此,适当地在薛宝钗身上吸取一些正面的人际交往力量,也是可取的。现代思想越来越强调辨证对待问题,对待事物,因此,我们在否认应当否认的事物后,也应将有利的思想深入其中提取出来,合理利用。 读红楼梦有感1500字 红楼梦是被人列在四大名着之首的,其缘由多人们会搬出红学的流行,有些人一生只要讨论讨论这本书就能过舒坦的小日子了。曹老是饿死的,他的书

14、却增加了就业,不得不说是一种挖苦。这本赞誉过剩的书始终排在中国累计销售首位,确实是有点真本领。不过我觉得之所以红学兴是由于曹老描写的物事,礼仪像史书一样值得讨论。值得讨论的是曹先生所在的清代,并不是一本书。 在我看来红楼是一部喜剧,像童话一样完善的结局和过程。在教师教我们时候教师说: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根底,宝黛爱情为线索的悲剧。但是四大家族中主力描写的贾家从开头一样是越来越兴盛究竟。开头贾府人人富贵,有贾珠等人的死去也并不是惨死怎么的,主角们并没有经受什么苦痛。基督教教义说:人生来就是受苦的。所以死者没有什么可悲。秦可卿死啦。还带给贾蓉一个五品龙禁卫的官,死者解脱,生者人就享乐。 到中后部宁府

15、抄家荣福败落许多人唏嘘伤感的时候。我认为这只是贾府越来越兴盛的插曲,很短的插曲。在这个困难的时候死了一批人,单迎春外无一不死得其所。贾母已经八十三岁,在以前那种年月是多少高龄了,一生享乐,被人捧月,只在死前担惊受怕过一阵,又没有冻饿挨打挨骂着,总是喜大于悲的。连她自己也两次说到自己的死时,提到自己的高龄,享福一生,死也甘愿了。 凤姐虽然年龄不及贾母长寿,但是大权在手,也是风光一生,锦衣玉食的。谈自己时说:别人没吃的也都吃过了,没见着的也都见过了,死也没多少可憾的了。人的欢乐是以自己的愿望来衡量的,凤姐喜爱的钱权两得,巧姐最终也有惊无险回归宁府,死前的风波都只是一生中的小憾,以比列来说,赚大了。

16、 探春远嫁,以后来回来时描写的比来时还艳丽三分呢。那生活肯定是很好的,没有像迎春那样遭打挨骂受冻,婆家后来还得以在京城得职,与娘家很近,相聚相亲。 元春贵为宠妃,有皇恩,有世人称颂,连贾母见了也要跪拜,虽然无子有些圆满,都没人会否认她是最幸运的人之一。 惜春盼望出家,最终能够带发修行,她圆了自己的愿望,只要是自己想的,什么愿望都不行悲。 赵姨娘为人所不屑,儿子贾环为人所不齿,娘儿俩被读者都深深看不起。我特别联系迎春的命运,恨不得贾府的人去夏家报仇。但贾府的人大多都不大吧迎春放在心上,那是由于迎春的地位其实特别低,比在读者心中的配角贾环贾蔷还低。首先迎春是庶出,亲娘早丧,且没有亲兄弟姐妹可以依靠

17、,最终还是个女儿身,地位自然不能高。迎春性格脆弱,在贾家已受了不少气,嫁过去更是受尽熬煎而死,在我看来真是红楼梦杯具之最。 宝黛的爱情悲剧是公认的,我认为没有什么可悲。宝玉这块顽石不经受哀思肯定仍对红尘憧憬。人的欢乐的是以自己的愿望来衡量的,宝玉能额外受恩入红尘已经是赚大了,遂了自己的心愿也该满意了。林黛玉来还债的惨些好,越惨越好,不惨还不清债务。以十几二十年的功夫报答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正是她自己的心愿。 散了一批人。在两府衰败的一时间,那些摊前敛财的奴才散了一大批。贾政此时明白了这些人,一个个打发走了,切掉了一个个毒瘤。 熬炼了一批人。众人先享富贵再忍受贫困,那时间懂得了勤俭节省。贾府人少

18、了,可他们从来不缺人,又没有规划生育! 成长了一批人,一个贾兰很有才能,在结尾已经高中。一个巧姐儿长大不落凤姐。而且有了凤姐的教训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制造了这两个完善形象真是示意贾府以后的命运。甄士隐也透露贾府会再度兴盛。 高鹗续写的四十回,我读之前很担忧远不如曹雪芹所作前八十回。读了之后我也很喜爱后四十,那每一回的结尾处稍设悬念,曹一般没有吊人胃口的习惯,高这样无疑增了欣赏性。万事开头难,曹雪芹在前八十回已预备好了大多数零件,高鹗的组装技术也很好,那么这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也就足以流芳百世了。 红楼梦读后感1500字 看完红楼梦心中有一丝悲伤,忽觉秦氏对凤姐说的一番言语,实是有理:月圆则亏,水满

19、则溢。世上无事可永保无虞。就像这朝朝代代,总是从初期到全盛再到衰败,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汉,三国,晋,南北朝,隋无一幸免。身边的小事亦是如此,一生中总有顺心与阴暗的时期,所以人生赐予的感觉就饶有味道有人时常觉得人生凄苦,可没有这苦,那怎会感受到胜利到来时的欢乐?若纨绔子弟只知玩乐,终老一生,死前才去圆满,人生何其短,吾还碌碌无为终老此生。家道中落,未尝不是好事,死前至少可以说,因曾度此落魄生活,故吾此生没有白活。 说到碌碌无为,终老此生。就不得不题,功名利禄。记得第一回中,士隐所解注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

20、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甚切,就似乎功名,不是得了功名,就不用死,到头来还是得死。下一世,谁理你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更别提其他人,问古今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若不提,钦敬,从古至今,那些闻名的贪官奸臣,吕不韦、秦桧、吴三桂、鳌拜也是万古留名。其实他们的才智,胆识,以及那种不畏惧命运的胆魄,也有可取之处。命运最终给他们的安排终究是残酷的,死讯换来了呼天抢地的欢呼声,死后还招人恶骂,这是他们的悲伤,也是那个社会的悲伤。莫非这就是正义与邪恶的标准吗? 其实,正义与邪恶的标准还是很模糊的。我可以说,人各有志,只能说他们树立了不科学的人生观。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肯定像我们想象中

21、那么可耻,或许他们像楚庄王,三年沉迷于酒色,是别有专心,我们或许只是让历史蒙蔽了双眼,虽然可能性微小,但我们不能排解这种想法,究竟这些都已成过去,无从考证 我甚是观赏他们对于神说以及命运的无所畏惧,即使是现今社会,又有何人能真正做到不满命运的安排,能挑战命运。想想社会之中,大多数人们还盼望圣人、神仙的消失,从苦恼将他们拯救,以此说来好像还不及这些贪官奸臣。 那这些贪官奸臣错在哪儿?失败在那儿?-我想应当是,想得不够长远。就好像吕不韦,得到了皇位又怎样?或许会更觉空虚,到头来终免不了一死。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如此说来岂不是什么都别做,做什么终究都还是在替别人做嫁衣裳。 其实不能

22、这么想,人这一辈子,许多事是无可奈何的。我个人觉得,人这一生,概括起来就三字活下去。什么都不做怎生活下去?什么都是需要代价的,你学习,换来好的工作;你工作,换来生活需要的钱。钱让人过好日子,没有钱是活不下去的。突然想到,有些人自命清高的认为前乃污浊之物,即是污浊之物,为何还要用他?即是污浊之物,为何还需靠他活?我不觉得钱是什么污浊之物,钱只是一件物品,用它之人不堪,所以才让它蒙羞。功名利禄,只是换取钱的手段罢了。人生在世,只要赚钱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贪污就是以不正值的手段将别人用代价应换来的东西据为己有。若是用正值方式,让自己活得更好,没什么不对,即使在别人眼里显得奢华,又怎样,这是用代价换

23、来的,是付出过后得来的,是一点点赚来的,本就为了让自己活得更舒坦,奢华点也是自愿的,没什么不行以的。所以为了活下去,要赚钱。假如总想着是为他人作嫁衣,干脆都别活了。究竟只有少数人能享受看破红尘的生活。既然有很多事都放不下,就别放下,糟踏了光阴。 圣人也需凡人衬。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局是完善的。确实,我对甚为不满颦儿之死,颦儿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终日只想一展才华,违反了古时女儿无才便是德之说。颦儿在文中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我实是敬佩,也为她那种叛逆而佩服。可她为何不能叛逆至底?贾母素日疼她,更疼宝玉,他

24、俩二人想要结为连理枝,贾母也未必反对,她竟不去争取,偏自寻苦恼,气死了。可细细思考,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宝玉,也难免会被气死。她又不似凤姐会借酒撒泼,怎生向贾母开得了这口?她的力气是如此微薄,在贾府她究竟不像宝钗那样得人心。宝钗为人圆滑,讨人喜爱,她最终也是无法摆脱父母之命嫁于宝玉,最终独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觉得有些惋惜,金簪雪里埋。再说宝玉,最终看破红尘,做了和尚。莫非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结局吗?若是如此,世人都改为僧。想法太极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预示着这一切,好像一切皆前定,无法转变。我不满的是宝、黛二人最终仍是无法逃出命运的束缚。那人又对我说,宝玉,做和尚已不是为黛玉而做。宝玉不做和尚,

25、还能做什么?去追求功名利禄吗?是啊,细度之,对于宝玉而言,这不失为最好的结局。他已淡薄名利,对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赶名利,让历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后代再来上演这红楼梦吗?他看似没有摆脱命运的束缚,但命运业已不能束缚住他了,他既不是为颦儿去做和尚,那就是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无牵挂,看尽红尘。那人还对我说,做和尚的有两种,一种是为了躲避,还有一种就是为了面对。我想躲避的那些就是看错红尘的,而面对的才是真正看破红尘的。 我倒认为红楼梦并不是一部爱情小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也不是中心故事,但这一败涂地的悲剧的确是整部书的主要线索,无论怎样我们也都曾经为这两人的结局深深地感到圆满

26、。 写了一个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悲剧故事。 红楼梦读后感1500字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似乎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妒忌。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四周无缘无故的缠围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净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

27、生了。它的消失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疑心过,它的消失是那么纯净,纤尘不染。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苦痛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到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纯洁,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一般人的眼光看她,最观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 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顺能解语的幽情;无不表达出她娟雅脱

28、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悲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喧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 “天终点,何处有香丘”,悲伤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软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归到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假如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受的描述,那么

29、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苦痛。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慨!读后感1500字红楼梦 我总认为红楼梦的宏大之处在于它表达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聚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许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爱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

30、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全部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宁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查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由于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或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凄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是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或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或许黛玉的确应当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忱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名贵神圣的,然

31、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怒,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熟悉的那个傲岸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唯恐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赐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爱护与劝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爱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宝玉自己能赐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 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固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莫非有一个天生喜爱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

32、说,孤独的独守空房总是凄惨的。何况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个问题。 假如贾府不倒台,至少宝钗还有容身之地,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是不是这样呢?最终贾府沦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洁净的地步,那宝二奶奶的头衔之于宝钗还有何等意义呢?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孤独的单独生,单独死,莫非不是更大的悲剧吗? 我始终疑心宝玉并不是由于黛玉而离开贾府的,否则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出世是由于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最终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斗争啊,统统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或许是为了避祸。 可以试想一下,你

33、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固然无法再薄情人,说闲谈,只能单独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宝黛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一如既往的爱着宝玉吗?我想不会,唯恐是要大水狂淹龙王庙的。然后宝玉最终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还是一走了之,这是很有可能的,他没有照看好宝钗,负担不起生活,同样对于黛玉,他也不过如此。 另一种可能,万一贾府能重整旗鼓,兰桂齐芳,黛玉和宝玉照旧过着他们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后,宝玉或许会突然发觉黛玉皱纹满面,然后会发觉身边的袭人竟犹如当年的赵姨娘,然后爱情就在岁月中消逝,然后宝玉会回忆那个珠圆玉润的宝姐姐。 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许多美妙的梦想和期盼,就象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