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杰出人物及事迹古代杰出人物事迹简短(8篇).docx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83308718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杰出人物及事迹古代杰出人物事迹简短(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古代杰出人物及事迹古代杰出人物事迹简短(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杰出人物及事迹古代杰出人物事迹简短(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杰出人物及事迹古代杰出人物事迹简短(8篇).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古代杰出人物及事迹古代杰出人物事迹简短(8篇)关于古代出色人物及事迹(精)一 1、朗读并背诵这五首古代诗歌。 2、培育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力量。 3、品尝诗歌的意境。 1、重点: (1)朗读并背诵这五首古代诗歌。 (2)感悟古代诗歌的内容。 2、难点:品尝诗歌的意境。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朗读观沧海次北固山下。2、就诗歌不理解之处质疑。 二、导入 这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杨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唤起我们美妙的情怀。朗读时应当讲究抑扬顿挫,在朗读中要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同喜共悲,然后再作客观评析。 三

2、、正课 1、朗读观沧海,要求读得富有节奏感,读出的感情。 2、作品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渐渐扩大军事力气。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气势宏伟,大方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有魏武帝集。 观沧

3、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美的诗篇。 3、关于汉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配乐唱歌的。诗的最终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4、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交代观海的地点,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开阔,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描写由此拓绽开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是“多

4、么”的意思,是赞美之词。在这水波澹澹的大海上,最先映人眼帘的是突兀屹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宽阔的大海上,使大海显得奇妙壮丽。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天萧瑟,洪波涌起。 虽然已到秋天萧瑟、草木零落的季节,但岛上依旧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以生气盎然之感。诗人面对萧瑟的秋风,极写大海宽阔壮丽,波涛汹涌,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立,草木繁茂,没有丝毫感伤的情调,表现壮阔的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借助奇怪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写出大海的气概和威力。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 5、小结。 这首诗写登山望海的景象,气概雄浑,表达了壮阔的

5、胸襟和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其次课时 6、朗读次北固山下。 7、作家作品简介。 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玄宗开元年间进士。开元初,为荥阳主簿。五年至九年,参加编撰群书四部录。官至洛阳尉。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这首五言律诗最早见于国秀集。诗题的“次”字是停宿、停靠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三面临江。诗人这次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船下江水潮平岸阔,头顶南雁北归,触发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传世佳作。 8、赏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首联“客路”点明自己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气氛。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己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写潮水上涨,

6、江面立刻开阔,江水好像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颈联表现的是江上行舟,马上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季节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准确,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

7、、向上的艺术鼓舞力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尾联,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拘束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照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覆盖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9、小结。 这首诗借停靠北固山下所见,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给人以积极、乐观、奋勉的艺术享受。 四、作业 第三课时 1预习 1,朗读钱塘湖春行西江月天净沙。 2,就诗歌不理解之处质疑。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赏析了前两首诗歌,这节课我们连续赏析后两首诗歌。 三、正课 1、朗读钱塘湖春行,要求读得富有节奏感

8、,读出的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贞元十六元(880)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因上书言事,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长庆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来宾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其诗擅长表达,语言浅显,是杜甫之后出色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此诗是长庆三年或四年(823824)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诗人早春游湖,面对湖光山色,莺歌燕舞,草色花香,心情非常开

9、心。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心情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奇的感受。诗的风格自然清爽,娟秀明媚。 3、赏析。 诗人以“春行”二字作为贯串全诗的主线,由点到面又由面到点地逐层绽开描写。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首句直述“春行”的动身地,是在杭州西湖的登揽胜地“孤山寺”之北,“贾亭”之西,既点明白详细环境,又为绽开湖上春光的描写作好了铺垫。次句大笔勾画出湖上早春水涨云低的混茫风光,令人透过西湖水面刚与岸平以及天上和湖上波澜连成一片的画面,已经感受到春意的气氛。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唱歌;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头衔泥筑巢,

10、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气勃郁的感觉,描写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细腻而生动,流露出诗人一路行来的新奇感受和喜悦心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颈联写花草。随着“乱花浅草”一联镜头的转换,诗人已由“贾亭西”来到了“湖东”,写法也由点的绽开变为面的收缩。唐人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给。 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缺乏”,是由于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沉醉在这美妙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4、小结。这首诗到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11、,恰到好处。诗人从大处落笔,颔联写莺燕,颈联写花草,尾联直抒胸臆,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全诗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第四课时 5、朗读西江月。 6、作家作品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现在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21岁参与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带湖几达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恨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忱,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曾两次罢官,隐居上饶(今属江西省)的带湖,前后时近二十年,这首词是词人在隐居时期

12、里写的,词牌下原有小题。“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就是黄沙岭,在上饶西部。词中描写农村夏夜的清爽风光,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长一点的词还可以分段,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读双调的词要留意上下段(又称上、下片或上阙、下阙)之间的联系。 7、赏析。 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风光:明月初升,山林立刻变得光明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充满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停地呜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

13、着今年的丰收。词人在夜行中见到和听到的这一切,内心的喜悦可想而知。在艺术形式上,词人用农村夏夜里特有的声音蝉鸣、鹊啼、蛙叫、人声来渲染欢快的气氛,另一方面又反衬出乡村夏夜的安静,这是以闹写静的手法。 下片写的是后半夜的景象:乌云骤起,月光消逝,天涯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说来也巧,当他急赶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社林旁边那家曾经见过的茅店。不用说,词人这时的心情是何等的惊喜! 8、小结。这首词上片写景其实是衬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不是身历其

14、境的人是不简单体会到的。 9、朗读天净沙秋思。 10、作家作品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闻名散曲家。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不久即跳出宦海,退隐田园,写出很多“叹世”之作。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出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赞扬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正确音”。这些评价,并非溢美之辞。 天净沙:散曲曲调名。散曲是元代的新诗体

15、,是在民间渐渐进展形成的一种可以配乐唱歌的长短句歌词,以后文人相继大量写作。 散曲分小令与套数两种。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套数又叫“散套”、“套曲”,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一套至少两支曲子,多的可达三四十曲,没有定数限制,但必需是同一宫调,而且要一韵究竟。在结尾的地方,一般有“尾声”,以表示首尾的完整和音乐的终结。散曲的长短句形式较词更为敏捷自由,最短的有一字句、二字句,最长的可有二三十字为一句的。句中可以衬字,使唱词生动、通俗、口语化。 11、赏析。 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用名词构成一幅凄切恸人的图画。“枯”、“老”、“昏”、“古”、“西”、“瘦”等词

16、语的颜色情调都贴切地衬托出天际游子的思绪。后两行才点明在夕阳西下环境中的游子,显得何等孤凄悲凉。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消失这样一个境地:一个秋日的黄昏,荒芜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缤纷;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预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单独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异乡人望了一眼马上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际。”由此可见他的乡愁是何等的浓重。 12、小结。 小令由昏鸦的归栖,引出古道上慢步行进的瘦马,最终才点出这一切是断肠人在天际的秋思。总共二十八字,通过抒写秋野

17、萧瑟凄凉的风光,将一个飘落他乡的游子在旅途中思念家乡的孤独情怀表现得非常深刻,显示出高度的概括力量及精致的艺术构思。 四、作业 关于古代出色人物及事迹(精)二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两句是近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近景,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消失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气勃

18、然的感觉。“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几处”而不是“到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云唱歌,可见是“早莺”。“谁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头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表达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风光情动于衷的喜悦。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春的沉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似乎花儿也在与诗人嬉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看,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荫里白沙堤。

19、”这两句略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沉醉了,留连忘返了。这两句写诗人游春特别尽兴。 这首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对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我们说说马致远,谁来?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美丽,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师:我还知道,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始终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惑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它的体裁的“曲”。 下面说说“曲”这种文体: 在中国古

20、代文学长廊中,宋以前始终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 (1)指导学生朗读。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有专家说,读书是与作家对话。总之,读书是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以朗读来走进马致远,亲近这位名家,读懂这片漂泊羁旅的游子之心。 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放第4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 师: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

21、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大家喜爱吗?我们感受一下。(朗读)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构造一样、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试一试。最终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试一试。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读一遍。这样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形式美。 (2)感受它的意境美 师:下面我们感受它的意境美。提示:怎样的景、怎样的人?怎样的情感? 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先请同学们散读一遍课文,说说你头脑中有怎样的画面?请以“我仿佛看到了”为开头,说说诗句在你头脑中再现的画面。 假如学生有困难,举例:“枯藤”、单说“藤”的形态是多

22、样的,把它置于上下文中“枯藤”,形象就详细了,我仿佛看到了枯萎的藤、颓废的藤、没落的藤、毫无生气的藤,于是枯藤这一意象渲染出凄凉、萧杀的晚秋气氛。同学们可以类推。 学生可能再现出的画面有: 几根枯树缠围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的抖动,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 在的眼前呈现出一座小桥,桥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业的人们。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孤独的古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向远方踽踽而行。 喔,同学们描绘的就是一幅悲凉的秋景图。 师:请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些画面?即画中有怎样的人,传

23、达出怎样的情感? 明确:人们常说,“全部景语皆情语”。由于“断肠人在天际”,在天际的断肠人的精神家园已化作了一片荒凉,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满目萧然。于是眼中的藤、树、马、水都是萧条的、凄凉的、无助的,其实是人的落拓与哀愁的写照,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这景无疑传达出浪迹天际的游子思乡之情,这景与人,境与情,自然意象与社会境遇,和谐的统一于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羁旅之悲。请大家齐声诵读,让我们将景语化为情语,体验体验游子的悲苦与心酸。(朗读) 通过朗读,真正体验到了穷迫潦倒,孤苦无依、颠沛流离的凄苦情思,感受到了作品的崇高与悲剧美。 关于古代出色人物及事迹(精)三 一无可取:没有一点儿可以确定

24、的地方。 用心一志: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读书勤奋。 凿壁偷光:凿穿墙壁引过光线。形容家境贫困仍刻苦勤学。 一得之见:见:见解。虚心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三:屡次。绝:断。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屡次。指读书勤奋刻苦。 一张一弛: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方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枕典席文:谓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乏。 应付裕如:应付:应付,处

25、置。裕如:按自己的心愿做事。沉着应付,毫不费力。 自吹自擂:擂:打鼓。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方自我吹嘘。 争分夺秒:一分一秒也不放过。形容充分利用时间。 一筹莫展:筹:筹划计策;展:施展。一点计谋也施展不出,一点方法也想不出来。 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简单醒,不会懒散。形容鞭策自己,勤奋不懈。 盈科后进:泉水遇到坑洼,要布满之后才连续向前流。比方学习应步步落实,不能只图虚名。 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糊涂。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悬梁刺股:把头发挂在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形容发奋刻苦学习

26、。 一曝十寒: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简单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行能生长。比方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牛角挂书:把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看书。比方勤奋好学。 羽毛未丰:丰:饱满。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比方年纪轻,经受少,不成熟或力气还不够强大。 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留意精神实质。 研精覃思:研:讨论;精:细密;覃:深入;思:思索。细心讨论,深入思索。 以貌取人:依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憎爱清楚:憎:恨。恨什么,爱什么,界限清晰,态度鲜亮。 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指做事仔细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孳孳不倦:指工作或学

27、习勤奋努力不知疲乏。 应对如流:对答象流水一样。形容答话很快,很流利。 以一知万:从了解一点到推知其他很多事物。 囊萤映雪: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照明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程门立雪:冒着大雪在程颐的门前站着,形容尊师重道,虔诚求教。 关于古代出色人物及事迹(精)四 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理解诗歌主题和的思想感情。 3观赏精彩文句,培育想象力量,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1了解古代诗歌常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消失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诗。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言律诗、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

28、两联必需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消失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敏捷,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 2依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ng)海(ji)石(sngzh)归(yn)水何(dn)(xio)(s) 3了解作品。 观沧海一诗选自_,_,字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_见称。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_,该诗为唐代诗人_。 天净沙秋思的是,他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美丽,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 观沧海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烂,若出其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9、 2.诗歌借诗人见到的沧海之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首句中写飘落的“杨花”,哀啼的“子规”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意答复。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次北固山下 1.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诗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 1.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思乡绝唱”,请结合诗歌,谈谈缘由。 2.在这幅绝妙的晚秋思乡图中,却消失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美景,这与“断肠人”的愁情全都吗?谈谈自己的见解。 峨眉山月歌 1这首诗构思精致,历来为人称道。其精致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结合诗句谈谈。 2

30、.其次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江南逢李龟年 1.清朝蘅塘退士评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 请举例说明诗人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上述意思的。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 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夜上受降城闻笛 1.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方,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 2

31、.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关于古代出色人物及事迹(精)五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学问,精确朗读并默写这四首诗歌。 2、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4、品尝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培育赏读诗歌的力量,增加古诗文修养。 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领悟诗歌的意境美。 2、培育赏读诗歌的力量,增加古诗文修养。 教师要在前三课学习的根底上,依据课前提示,结合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索,沟通,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仔细阅读,提高力量。让学生绽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与大自然沟通,更好的体会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理解诗

32、人的思想感情;品尝含蓄、精练、美丽的语言及其他艺术特色。教师重点分析的内容可以少些,重要的是拓展学生对此单元学习内容的熟悉,翻开学诗、读诗的思路。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进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确实,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指导学习观沧海。 简介(多媒体显示)。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大方悲壮见称。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

33、。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安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美的诗篇。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勉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唱歌的,诗的最终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一)初读 1、多媒体显示诵读节奏,要求学生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多媒体展现fla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 (二)细读 1、学生借助解释,疏通诗歌内容。 水

34、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屹立。竦、峙,都是屹立的意思。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幸运。至,到达极点。幸运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 2、教师点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的“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绚烂”,也说“日月绚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绚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三)悟读 合作探究: 1、全诗以哪个字绽开来写的? 2、观沧海一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

35、句是想象的?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其次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怪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最终两句是附言,是为合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表达博大的胸怀? 明确:“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这几句最能表达诗人的博大胸怀。 小结:“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隐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概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

36、之感,虚景以其新颖激发读者的想象,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背诵全诗。(多媒体出示图片) 三、指导学习次北固山下。 简介及解题(多媒体出示)。 古时交通不兴旺,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著名。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次,这里是停靠的意思。 (一)初读 1、听读诗歌,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多媒体显示) 提示:这首诗意境美丽,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

37、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多媒体展现fla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 (二)细读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活动设计】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沟通,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全班沟通,全班不能解决的再由教师点拨。 提示:首联: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颔联:写船上所见风光。“潮平”,两岸才显得宽敞;“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做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白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马上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唐人以

38、来,少有此句。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互为因果,浑然一体。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覆盖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三)悟读 1、“潮平两岸阔,风正(顺)一帆悬”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春水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好像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大江之上,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挂在江面之上。 2、说说你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理解。 提示: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准确,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气

39、。 学生背诵诗歌。 四、指导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简介(先由学生简介,之后多媒体显示)。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有,轻财好施。 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一)初读 多媒体显示诵读节奏,要求学生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七言诗句的节拍有/,/。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停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

40、挫的声调。 (二)细读 1、依据解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这首诗的各联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提示: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落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困难。不着哀思之语,而哀思之意自见。后两句抒情,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君一起到龙标。 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悟读 合作探究: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这是什么写法? 提示: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

41、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请她将自己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安慰。借物抒情。 2、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表达了的感情?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愁,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怜悯和关切之情。 小结: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原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怜悯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情愿承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怜悯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将自己的感情给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化无形的思念为有形的形象使这首诗布满怜悯和关切之情。 背诵全诗。 五、学生自学天净沙秋思。 简介及解题(学生小组沟通即可)

42、。 (一)初读 学生闭目,随着教师的描绘想象这幅画面,感悟内容,体会思乡之情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回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一派清雅、安闲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怎不叫人心碎肠断? (二)细读 思索: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读后明确: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实地表现出天际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三)悟读 绽开想象,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课后完成) 背诵这首小令。 完毕语: 本课所选的四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有的气概充足,景象宏阔;有的衬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含理趣。“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多诵读诗歌,在精致的语言与深远的意境中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观实景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壮阔景象。 虚景日月、星辰博大胸怀胸怀博大统一天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首句杨花落子规啼写景(时令)。 次句过五溪大事。 结句愁心寄明月抒情思念关切。 次北固山下。 叙事青山外、绿水前旅途奔波之苦。 写景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