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四情景式默写答案.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83264594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四情景式默写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必修三、四情景式默写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四情景式默写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四情景式默写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情景式默写蜀道难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及秦塞通人烟。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8李白

2、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及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古

3、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及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及关切。16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

4、西望长咨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17蜀道难中贯穿全诗,反复咏叹,借以极言蜀道高峻艰险,慨叹蜀地形势多变的句子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18、蜀道难中夸张叙说蜀国开国历史渺远,长期不及外界交通的语句:尔来四万八千岁,不及秦塞通人烟。19、蜀道难中借五丁开山神话渲染蜀道神奇来历的两句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0、蜀道难中借黄鹤、猿猴难越形容蜀地山高的语句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21、蜀道难中突显蜀道之间既有可以迫使太阳神龙车掉头的山,又有险滩急流的句子: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22、蜀道难中用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

5、坐长叹。两句极言山高可摸天上星斗,人们经过神情紧张。23、蜀道难中借林间鸟鸣、夜月子规渲染蜀道荒寂凄清意境的语句: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24、蜀道难中: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从声响角度写激流奔腾、石块冲击山崖情景。25、蜀道难中极写剑阁险峻之句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6、蜀道难中用:所守或匪亲,化为狼及豺。暗谏当权者需提防蜀地将领据险叛乱。27、蜀道难中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两句劝喻朋友到蜀地后不要贪恋享乐要尽快回来。登高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

6、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及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

7、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11杜甫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借风、猿等意象写出秋天的景象。12杜甫登高中写秋天衰败景象的诗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3杜甫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开阔,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14杜甫登高中道出

8、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5杜甫在登高中说自己多种复杂情感交织,不得不停止喝酒的诗句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6赏读描写山川景物的诗文,不仅可以观赏自然景观雄奇秀丽,及作者分享到达佳境的乐趣,也可以得到一次灵魂壮游的感悟及启迪。我们可以和李白同攀蜀道,体验“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的动人心魄;可以和杜甫同登高处,感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浑阔大的秋景;可以和柳宗元同行,坐在小石潭旁边感受“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凄寒;可以和郦道元一起去欣赏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

9、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三峡美景;还可以及王安石一道在未能尽兴游览之余,感悟“尽吾志也,虽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人生哲理。17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抒发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的心情;苏轼赤壁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及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现了作者坦然面对人生的达观胸怀。琵琶行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2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

10、娘妒。3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4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5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6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7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写诗人催泪伤感的表现的诗句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8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夜深忽梦少年时,梦啼妆泪红阑干。”9

11、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10朱自清松堂游记: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文中化用琵琶行的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11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12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

12、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及无助的苦闷。1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14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15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及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16.北宋词人张先翦牡丹舟中闻双琵琶中有:

13、“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媚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其中“玉盘大小乱珠迸”由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句化来,视觉形象及听觉形象并举,形象地表现了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结句“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和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异曲同工。17“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18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1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及琵琶女感情的共鸣。20描写琵琶声的句子:“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

14、刀枪鸣”。21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22中国诗人似乎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他们对月亮的惊叹和对月亮的深情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形成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比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月营造氛围:“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柳永在雨霖铃中的千古绝唱:“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有苏东坡赤壁赋里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3古典文学中的“月”往往表达一种寂寥之情、凄凉之感。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有“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月色朦胧迷离,恰似诗人当时的心境;刘禹锡

15、的石头城中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触物伤怀,慨叹胜迹不再繁华过眼的历史沧桑;李白的蜀道难中有“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诗人神游八极,感叹蜀道的凄凉。24陆机文赋指出,写作的奥秘之一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贾谊过秦论明言秦亡原因的警策语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杜牧阿房宫赋的警策语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白居易琵琶行的警策语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警策语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诸葛亮出师表的警策语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

16、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25好的文学语言常常善于把抽象化的感觉形象化,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把抽象的愁绪化作了形象可感的水;白居易的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一轮秋月以及寂静的船舫来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锦瑟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

17、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5锦瑟表达“聆听锦瑟之繁弦,勾起对华年往事之追思,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的诗句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6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7锦瑟诗中“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抒发“此情”的无尽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8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有这样两句“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

18、啼血猿哀鸣。”,锦瑟也有一联提到杜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及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

19、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8.荀子劝学中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学不可以已。”9.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0.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1.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及之相反的例证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0、12.荀子劝学中及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13.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明人及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14.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境界。15.后人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一熟语出自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6.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7.荀子劝学中“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

21、会变成潭,之后龙就会在这里出现。18.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风雨的名句。比如荀子劝学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和杜牧阿房宫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19.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写蜀道险峻高大,易守难攻的特点,极有气势;劝学阐述学习的坚持精神的语句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阿房宫赋中叙述陈胜、吴广等起义一举毁灭秦王朝的语句是“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20.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来演变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韩愈在师说中及此

22、语意思相类似的话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及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

23、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及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7.师说中陈述教师职责的句子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8师说中陈述择师标准的句子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9.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及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0.师说中阐述师生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1.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24、子”的理由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2.我们无论学习还是做学问都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否则就会变成师说中作者批判的对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否焉。”13.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及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情景式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本文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大江东去,浪淘尽

25、,千古风流人物。4.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5.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6.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表明了大浪淘沙,又表明历史终将记住英雄人物的句子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7.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出了大江气势磅礴、宏伟壮阔的景象。8.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出周瑜有儒将风度,且指挥若定的句子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9.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神游故国后,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来书写自己多愁善感而年华逝去的感叹。10.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美女衬托英雄人物的句子

26、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1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13.被贬于黄州的苏轼及客人泛舟长江,面对长江的浩荡无穷而感慨万千:“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在游赤壁时,目击滚滚长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在“故国神游中”得到解脱,抒发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心底悲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

27、不禁感叹的两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3.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4.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5.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朝廷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6.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凭谁问:廉颇老矣

28、,尚能饭否?7.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用孙权的典故表达英雄难寻的句子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8.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寄奴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句子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古讽今,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来告诫南宋统治阶级不要草率北伐,重蹈覆辙。10.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廉颇自喻,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庙宇下神鸦社鼓的热闹景象,意在指出人们早已忘却亡国的耻辱。12雨本寻常,但却常常能淋湿诗家的心。

29、读韩愈的早春中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我们能体会到一种清新及宁静的自然;而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的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便感到随着那夜雨的慢涨,作者心中的愁绪也在渐增。读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诗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我们会从中感觉到一种人生的无常。13.古代写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的诗文很多。如曹操的龟虽寿中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末句写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4.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

30、,老大嫁作商人妇。”写出了琵琶女人年老色衰后的凄凉处境;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历史人物的英雄壮举来寄寓自己的壮志难酬。15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开头“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两小句描绘了一幅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烟波浩渺,及天相接,不见尽头的壮阔图景。16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诗人常借它曲折达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阕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化用桓温北伐的典故有什么深意?一方面作者借桓温北伐来表达自己对北伐的渴望;另一方面

31、,也感慨年华易逝而功业难成,表明了作者对朝廷不思进取的不满之情。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1.醉花阴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涵其中的词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李清照的醉花阴中以花喻人的千古名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3.李清照的醉花阴中直抒胸臆,亦以景见情,以物拟人,委婉曲折地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的诗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4.醉花阴中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的佳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5.醉花阴中的“东

32、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让李清照回忆起她和丈夫东篱对酒赏菊共度佳节的美好环境,然而现在夫妻离别,这佳节美景反而勾起词人的离愁别恨;该诗句又暗含佳节思亲的情绪。这两句诗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让人回味无穷。6.醉花阴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含其中的诗句是:人比黄花瘦。7.李清照的声声慢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8.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词人内心世界的句子有:

33、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9.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突出的直抒胸臆的句子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0.声声慢一词中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心态的句子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11.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代之。廉颇蔺相如列传1.公而忘私是历代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曾经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特别强调要把国家的事情放在前,而把个人的私事放在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也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就是要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3.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4.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6.卒相及欢,为刎颈之交。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