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补充供参考.ppt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83247438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补充供参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三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补充供参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补充供参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补充供参考.ppt(4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补充供参考国家安全评价师职业技能鉴定国家安全评价师职业技能鉴定安全评价师三级专业能力安全评价师三级专业能力讲师讲师: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中国安全生产协会 2016 20162内容内容国家职业标准国家职业标准安全评价师三级安全评价师三级安全评价师工作内容:工作内容:(一)划分评价单元(一)划分评价单元:1.能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划分评价单元能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划分评价单元2.能以装置特征和物质特性划分评价单元能以装置特征和物质特性划分评价单元3.能依据评价方法的有关规定划分评价单元能依据评价方法的有关规定划分评价单元(二)定性定量评价(二)定性定量评价:能使用安全检查表、

2、预先危险性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风险矩阵、重大危险源辨识能使用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风险矩阵、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进行评价方法进行评价3内容内容国家职业标准国家职业标准安全评价师安全评价师三级安全评价师三级安全评价师工作内容:工作内容:(三三)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提出安全对策措施1.能提出评价单元的技术、布局、工艺、方式和设施、设备、装置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能提出评价单元的技术、布局、工艺、方式和设施、设备、装置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4内容内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

3、(试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告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年第13号号)5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颁布一、颁布可接受风险标准可接受风险标准的意义的意义三、我国风险可接受标准的确定三、我国风险可接受标准的确定三、我国风险可接受标准的确定三、我国风险可接受标准的确定三、我国风险可接受标准的确定三、我国风险可接受标准的确定一、颁布一、颁布可接受风险标准可接受风险标准的意义的意义二、二、可接受风险标准可接受风险标准适用范围适用范围三、相关术语三、相关术语四、风险可接受标准的确定原则四、风险可接受标准的确定原则五、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五、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六、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推

4、荐方法六、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推荐方法6一、颁布一、颁布可接受风险标准可接受风险标准的意义的意义(一)制定的必要性(一)制定的必要性(二)关于外部防护距离国外通用作法(二)关于外部防护距离国外通用作法(三)关于危化企业防护距离国内目前现状(三)关于危化企业防护距离国内目前现状(四)可接受风险标准制定的意义(四)可接受风险标准制定的意义7一、颁布一、颁布可接受风险标准可接受风险标准的意义的意义(一)制定的必要性(一)制定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石化、化工产业布局与工业化、城镇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区、居民区与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石化、化工产业布局与工业化、城镇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区

5、、居民区与部分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防护距离不足带来的安全风险有不断加剧趋势。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防护距离不足带来的安全风险有不断加剧趋势。8一、颁布一、颁布可接受风险标准可接受风险标准的意义的意义(二)关于外部防护距离国外通用作法(二)关于外部防护距离国外通用作法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国际上通常采用可接受风险标准来控制危险源与防护目标间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国际上通常采用可接受风险标准来控制危险源与防护目标间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保防护目标增加的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确保防护目标增加的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9(三)关于危化企业防护距离国内目前现状(三)关于危化企业防护距离国内目

6、前现状目前我国相关法规、标准中有关危险化学品企业防护距离的概念主要有消防部门牵头组织制定的防火间距目前我国相关法规、标准中有关危险化学品企业防护距离的概念主要有消防部门牵头组织制定的防火间距和卫生部门牵头组织制定的卫生防护距离。但由于制定的目的不同,实践发现在预防重特大事故时有一定的局限和卫生部门牵头组织制定的卫生防护距离。但由于制定的目的不同,实践发现在预防重特大事故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性。一、颁布一、颁布可接受风险标准可接受风险标准的意义的意义10防火间距主要是针对非爆炸性的火灾事故,以火灾预防和火灾初期扑救为目的来设定,不考虑危险物质泄漏防火间距主要是针对非爆炸性的火灾事故,以火灾预防和火

7、灾初期扑救为目的来设定,不考虑危险物质泄漏后的毒性危害。其主要标准后的毒性危害。其主要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GB50016-200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GB50160-20082008)规定的石化企业与居民区等的防火间距一般不超过)规定的石化企业与居民区等的防火间距一般不超过120120米。米。一、颁布一、颁布可接受风险标准可接受风险标准的意义的意义11卫生防护距离是从保障公众健康的角度设定的,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从车间或生产、卫生防护距离是从保障公众健康的角度设定的,指在正常生产

8、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从车间或生产、储存单元的边界扩散至居住区范围内(对其他公共设施或民用建筑无要求),达到限制浓度的最小距离。其主要标准储存单元的边界扩散至居住区范围内(对其他公共设施或民用建筑无要求),达到限制浓度的最小距离。其主要标准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SH3093-1999SH3093-1999)、)、石油加工业卫生防护距离石油加工业卫生防护距离(GB8195-2011GB8195-2011)规定的石化企业与)规定的石化企业与居民区等的卫生防护距离一般不超过居民区等的卫生防护距离一般不超过12001200米。米。一、颁布一、颁布可接受风险标准可接受风

9、险标准的意义的意义12(四)可接受风险标准制定的意义(四)可接受风险标准制定的意义可可接接受受风风险险标标准准中中明明确确将将危危险险化化学学品品生生产产、储储存存装装置置(以以下下简简称称危危化化装装置置)在在发发生生火火灾灾、爆爆炸炸、有有毒毒气气体体泄泄漏漏时时,为为避避免免事事故故造造成成重重大大人人员员伤伤亡亡和和财财产产损损失失而而设设定定的的缓缓冲冲距距离离作作为为外外部部安安全全防防护护距距离离。同同时时,针针对对重重点点监监管管、爆爆炸炸品品和和非非重重点点监监管管三三类类危危化化装装置置分分别别研研究究提提出出定定量量风风险险评评价价法法、后后果果计计算算法法和和危危险险指

10、指数数法法三三种种外外部部安安全全防防护护距距离离确确定方法,用于危险化学品新建企业选址、高风险企业搬迁和化工园区规划布局时,更为科学、合理。定方法,用于危险化学品新建企业选址、高风险企业搬迁和化工园区规划布局时,更为科学、合理。一、颁布一、颁布可接受风险标准可接受风险标准的意义的意义13二、二、可接受风险标准可接受风险标准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以下简称可接受风险标可接受风险标准准)用于确定陆上危险化学品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在役生产、储存装置的外部

11、安全防护距离。)用于确定陆上危险化学品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在役生产、储存装置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14三、相关术语三、相关术语个人风险:是指因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各种潜在的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事故造成区域内某一固定位个人风险:是指因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各种潜在的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事故造成区域内某一固定位置人员的个体死亡概率,即单位时间内(通常为一年)的个体死亡率。通常用个人风险等值线表示。置人员的个体死亡概率,即单位时间内(通常为一年)的个体死亡率。通常用个人风险等值线表示。社会风险:是对个人风险的补充,指在个人风险确定的基础上,考虑到危险源周边区域的人口密度,以免发生群社会

12、风险:是对个人风险的补充,指在个人风险确定的基础上,考虑到危险源周边区域的人口密度,以免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概率超过社会公众的可接受范围。通常用累积频率和死亡人数之间的关系曲线(死群伤事故的概率超过社会公众的可接受范围。通常用累积频率和死亡人数之间的关系曲线(F-N曲线)表示。曲线)表示。15不可接受区:指风险不能被接受。不可接受区:指风险不能被接受。可接受区:指风险可以被接受,无需采取安全改进措施。可接受区:指风险可以被接受,无需采取安全改进措施。尽可能降低区:指需要尽可能采取安全措施,降低风险。尽可能降低区:指需要尽可能采取安全措施,降低风险。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是指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危

13、险源在发生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时,为避免事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是指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危险源在发生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时,为避免事故造成防护目标处人员伤亡而设定的安全防护距离。故造成防护目标处人员伤亡而设定的安全防护距离。三、相关术语三、相关术语16(一)坚持(一)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的理念。风险可接受标准是针对人员安全而设定,根据不同防护目标处人群的疏散难易将防护目标分为低密度、高密度和特风险可接受标准是针对人员安全而设定,根据不同防护目标处人群的疏散难易将防护目标分为低密度、高密度和特殊高密度三类场所,分别制定相应的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将老人、儿童

14、、病人等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的特定脆弱性殊高密度三类场所,分别制定相应的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将老人、儿童、病人等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的特定脆弱性人群作为敏感目标优先考虑,制定了相对严格的可接受风险标准。人群作为敏感目标优先考虑,制定了相对严格的可接受风险标准。四、风险可接受标准的确定原则四、风险可接受标准的确定原则17(二)遵循与国际接轨、符合中国国情的原则。我国新建装置的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在现有公布可接受风(二)遵循与国际接轨、符合中国国情的原则。我国新建装置的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在现有公布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国家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由于我国现有在役危化装置较多,并综合考虑其工艺技术、周边环境险标准的国家

15、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由于我国现有在役危化装置较多,并综合考虑其工艺技术、周边环境和城市规划等历史客观原因,和城市规划等历史客观原因,可接受风险标准可接受风险标准对在役装置设定的风险标准比新建装置相对宽松。对在役装置设定的风险标准比新建装置相对宽松。四、风险可接受标准的确定原则四、风险可接受标准的确定原则18五、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五、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一)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一)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三)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关系(三)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关系19五、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五、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 (一)

16、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一)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 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是指因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各种潜在的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事故造成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是指因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各种潜在的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事故造成区域内某一固定位置人员的个体死亡概率,即单位时间内(通常为一年)的个体死亡率。通常用个人风险等区域内某一固定位置人员的个体死亡概率,即单位时间内(通常为一年)的个体死亡率。通常用个人风险等值线表示。值线表示。国际上通常采用国家人口分年龄段死亡率最低值乘以一定的风险可允许增加系数,作为个人可接受风险国际上通常采用国家人口分年龄段死亡率最低值乘以一定的风险可允许增加系数,作为个

17、人可接受风险的标准值。的标准值。20五、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五、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防护目标防护目标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概率值)(概率值)新建装置(每年)在役装置(每年)低密度人员场所低密度人员场所(人数30人):单个或少量暴露人员。110-5310-5居住类高密度场所居住类高密度场所(30人人数100人):居民区、宾馆、度假村等。公众聚集类高密度场所公众聚集类高密度场所(30人人数100人):办公场所、商场、饭店、娱乐场所等。310-6110-5高敏感场所高敏感场所:学校、医院、幼儿园、养老院、监狱等。重要目标重要目标: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文物保护单位等。特殊高密

18、度场所特殊高密度场所(人数100人):大型体育场、交通枢纽、露天市场、居住区、宾馆、度假村、办公场所、商场、饭店、娱乐场所等。310-7310-621五、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五、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 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是对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的补充,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是对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的补充,是在危险源周边区域的实际人口分布的基础上,为避免群是在危险源周边区域的实际人口分布的基础上,为避免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概率超过社会和公众的可接受范围而制死群伤事故的发生概率超过社会和公众的可接受范围而制定的。通常用累积频率和死亡人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定

19、的。通常用累积频率和死亡人数之间的关系曲线(F-N曲曲线)表示。线)表示。累累积积频频率率F(次次/年年)死亡人数死亡人数N(人)(人)我国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图我国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图我国采用香港地区的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值,作为个人可接我国采用香港地区的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值,作为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的补充对危险源造成群死群伤事故风险的可接受受风险标准的补充对危险源造成群死群伤事故风险的可接受程度进行评估。程度进行评估。22五、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五、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是对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的补充,是在危险源周边区域的实际

20、人口分布的基础上,为避免群死群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是对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的补充,是在危险源周边区域的实际人口分布的基础上,为避免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概率超过社会和公众的可接受范围而制定的。通常用累积频率和死亡人数之间的关系曲线(伤事故的发生概率超过社会和公众的可接受范围而制定的。通常用累积频率和死亡人数之间的关系曲线(F-N曲线)曲线)表示。社会风险曲线中横坐标对应的是死亡人数,纵坐标对应的是所有超过该死亡人数事故的累积概率。即表示。社会风险曲线中横坐标对应的是死亡人数,纵坐标对应的是所有超过该死亡人数事故的累积概率。即F(30)对应的是该装置造成超过对应的是该装置造成超过30人以上死亡事故的概率

21、,也就是特别重大事故的发生概率。人以上死亡事故的概率,也就是特别重大事故的发生概率。23五、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五、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三)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关系(三)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关系 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描述的是危化装置周围某一固定位置处单个人员对风险的可接受水平,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描述的是危化装置周围某一固定位置处单个人员对风险的可接受水平,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是危化装置周边一定范围内社会公众整体对风险的可接受水平。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是对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的补充,是危化装置周边一定范围内社会公众整体对风险的可接受水平。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是对个人

22、可接受风险标准的补充,为避免当个人风险满足标准要求时,由于人口密度过高导致的群死群伤事故概率超过公众可接受范围。为避免当个人风险满足标准要求时,由于人口密度过高导致的群死群伤事故概率超过公众可接受范围。24(三)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关系(三)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关系例如例如100100年发生年发生1 1次死亡次死亡100100人的事故和人的事故和100100年发生年发生100100次次1 1人死亡的事故的个人风险相同,但我们要采取措施进一步避免人死亡的事故的个人风险相同,但我们要采取措施进一步避免1 1次死亡次死亡100100人的事故发生,因此对危险源周边的人口密集区域需要从社会风

23、险的角度提出补充要求。人的事故发生,因此对危险源周边的人口密集区域需要从社会风险的角度提出补充要求。五、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五、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25六、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推荐方法六、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推荐方法序号序号装置分类装置分类推荐方法推荐方法1涉及爆炸品的危化装置涉及爆炸品的危化装置事故后果计算法事故后果计算法2重点监管的危化装置重点监管的危化装置定量风险评价法定量风险评价法3非重点监管的危化装置非重点监管的危化装置危险指数法危险指数法26(一)事故后果计算法 是以爆炸事故后果模型为基础,根据装置可能发生的最严重爆炸事故情景,计算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是以爆炸事故后果模型为基础,

24、根据装置可能发生的最严重爆炸事故情景,计算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方法。方法。适用范围适用范围:涉及爆炸品类危险化学品(如:硝酸铵、三硝基甲苯、硝基胍)的生产、储存装置。涉及爆炸品类危险化学品(如:硝酸铵、三硝基甲苯、硝基胍)的生产、储存装置。27计算步骤计算步骤:1 1确定最严重事故情景确定最严重事故情景2 2计算事故后果计算事故后果3 3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一)事故后果计算法28(一)事故后果计算法1 1确定最严重事故情景确定最严重事故情景参照参照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2007GB50089-2007)中第)中第3 3

25、条的有关规定,确定该生产、储存装置内能够条的有关规定,确定该生产、储存装置内能够发生同时爆炸的最大爆炸品量作为计算药量,选择计算药量同时发生爆炸的情景作为最严重事故情景进行后果计发生同时爆炸的最大爆炸品量作为计算药量,选择计算药量同时发生爆炸的情景作为最严重事故情景进行后果计算。算。292 2计算事故后果计算事故后果最严重事故情景下距爆炸点中心某距离处的冲击波超压可按下式计算:最严重事故情景下距爆炸点中心某距离处的冲击波超压可按下式计算:式中:式中:P P空气冲击波超压值,单位为空气冲击波超压值,单位为10105 5 帕斯卡(帕斯卡(PaPa););Q Q一次爆炸的梯恩梯(一次爆炸的梯恩梯(T

26、NTTNT)炸药当量,根据计算药量折算,单位为千克()炸药当量,根据计算药量折算,单位为千克(kgkg););R R爆炸点距防护目标的距离,单位为米(爆炸点距防护目标的距离,单位为米(m m)。)。(一)事故后果计算法303 3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根据空气冲击波超压的安全允许强度(一般取根据空气冲击波超压的安全允许强度(一般取P P=0.0210=0.02105 5PaPa;可以影响建筑物玻璃破损的强度),通;可以影响建筑物玻璃破损的强度),通过计算得出生产、储存装置与防护目标间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过计算得出生产、储存装置与防护目标间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一)事故后果计算法

27、31 是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发生事故频率和后果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以可接受风险标准确定外是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发生事故频率和后果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以可接受风险标准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方法。部安全防护距离的方法。二、定量风险评价法二、定量风险评价法32(一)适用范围。(一)适用范围。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选用定量风险评价法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选用定量风险评价法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1 1涉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的;涉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的;2 2构成一级、

28、二级重大危险源,且涉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的;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且涉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的;3 3构成重大危险源,且涉及毒性气体的。构成重大危险源,且涉及毒性气体的。(二)定量风险评价法(二)定量风险评价法33(一)适用范围。(一)适用范围。但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符合但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符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第4040号)第九条规定的情形,按照号)第九条规定的情形,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

29、暂行规定中规定的风险标准执行。中规定的风险标准执行。(二)定量风险评价法(二)定量风险评价法34 补充:补充: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40号)第九条规定的情形:号)第九条规定的情形:(一)构成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且毒性气体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一)构成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且毒性气体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规定的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之和大于或等于临界量比值之和大于或等于1 1的;的;(二)构成一级重大危险源,且爆炸品或液化易燃气体实际存在(在

30、线)量与其在(二)构成一级重大危险源,且爆炸品或液化易燃气体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规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之和大于或等于定的临界量比值之和大于或等于1 1的。的。(二)定量风险评价法(二)定量风险评价法35(二)计算步骤。(二)计算步骤。1 1定量风险评价。定量风险评价。个人风险计算中的危害辨识和评价单元选择、失效场景分析、失效后果分析、个人风险计算和社会风险计算可参照个人风险计算中的危害辨识和评价单元选择、失效场景分析、失效后果分析、个人风险计算和社会风险计算可参照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AQ/T 3046-2013A

31、Q/T 3046-2013)中有关规定执行。其中设备设施的失效场景频率及修正可参照)中有关规定执行。其中设备设施的失效场景频率及修正可参照基于风险检验的基础方法基于风险检验的基础方法(SY/T 6714-2008SY/T 6714-2008)中有关规定执行。)中有关规定执行。由于计算过程复杂,现在多数项目均使用风险计算软件进行操作。如由于计算过程复杂,现在多数项目均使用风险计算软件进行操作。如DNVDNV的的safetysafety软件,中国安科院、南京工业大学软件,中国安科院、南京工业大学等机构开发的定量风险评价软件。等机构开发的定量风险评价软件。(二)定量风险评价法(二)定量风险评价法36

32、(二)计算步骤。(二)计算步骤。2 2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根据本公告公布的可接受风险标准,通过定量风险评价法得到生产、储存装置的个人可接受风险等值线及社会根据本公告公布的可接受风险标准,通过定量风险评价法得到生产、储存装置的个人可接受风险等值线及社会可接受风险图,以此确定该装置与防护目标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可接受风险图,以此确定该装置与防护目标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二)定量风险评价法(二)定量风险评价法37(三)(三)危险指数法 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性质、位置和生产类型,评估和计算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的危险指数,并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性质、位置和生产类型,评估和

33、计算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的危险指数,并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方法。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方法。38(一)适用范围。(一)适用范围。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同时符合下列所有情形的,应当选用危险指数法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同时符合下列所有情形的,应当选用危险指数法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1 1未列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的;未列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的;2 2不涉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或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但不构成一级、二级不涉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或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但不

34、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重大危险源的;3 3涉及毒性气体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涉及毒性气体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三)(三)危险指数法39(二)计算步骤(二)计算步骤。(三)(三)危险指数法40(二)计算步骤。(二)计算步骤。1 1确定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等级。确定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等级。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等级是按物理危险性(火灾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等级是按物理危险性(火灾/爆炸)或健康危害性(人员健康)进行的危险性分级。根据收爆炸)或健康危害性(人员健康)进行的危险性分级。根据收集的危险化学品资料,通过查表集的危险化学品资料,通过查表1 1,可得到其危

35、险等级。,可得到其危险等级。2 2确定危险化学品基准量。确定危险化学品基准量。通过查表通过查表2 2,按危险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确定其火灾爆炸基准量,或按危险化学品的健康危害性确定其人员健,按危险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确定其火灾爆炸基准量,或按危险化学品的健康危害性确定其人员健康基准量。康基准量。(三)(三)危险指数法41(二)计算步骤。(二)计算步骤。3 3计算校正因子。计算校正因子。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类型,校正因子分为针对火灾、爆炸影响的最终火灾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类型,校正因子分为针对火灾、爆炸影响的最终火灾/爆炸校正因子和针对人员健康的爆炸校正因子和针对人员健康的最终人员健康校正因子。计算

36、校正因子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最终人员健康校正因子。计算校正因子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 1)危险化学品的物理状态;)危险化学品的物理状态;2 2)危险化学品生)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与边界的距离;产、储存装置与边界的距离;3 3)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状态。同时还要考虑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以及专家的意见)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状态。同时还要考虑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以及专家的意见和经验。和经验。(三)(三)危险指数法42(二)计算步骤。(二)计算步骤。最终火灾最终火灾/爆炸校正因子的计算公式如下:爆炸校正因子的计算公式如下:(2 2)式中:式中:FFFF1 1取决于危险化学品的物理状态:当危险化学品为固体或

37、粉末、液体时,取决于危险化学品的物理状态:当危险化学品为固体或粉末、液体时,FFFF1 1=1=1;当危险化学品为气体时,;当危险化学品为气体时,FFFF1 1=0.1=0.1;FFFF2 2取决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距厂区边界的距离:当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距厂区边界的距取决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距厂区边界的距离:当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距厂区边界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离小于或等于3030米时,米时,FFFF2 2=1=1;当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距厂区边界的距离大于;当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距厂区边界的距离大于3030米时,米时,FFFF2 2=3=3。FFFF3 3取决于危险化

38、学品装置的类型:当装置类型为生产装置时,取决于危险化学品装置的类型:当装置类型为生产装置时,FFFF3 3=0.3=0.3;当装置类型为地面储存装置时,;当装置类型为地面储存装置时,FFFF3 3=1=1;当装置类型为地下储存装置时,;当装置类型为地下储存装置时,FFFF3 3=10=10。(三)(三)危险指数法43最终人员健康校正因子的计算公式如下:最终人员健康校正因子的计算公式如下:(3 3)式中:式中:FHFH1 1取决于危险化学品的物理状态:当危险化学品为固体时,取决于危险化学品的物理状态:当危险化学品为固体时,FHFH1 1=3=3;当危险化学品为液体或粉末时,;当危险化学品为液体或

39、粉末时,FHFH1 1=1=1;当危险化学品为气体时,;当危险化学品为气体时,FHFH1 1=0.1=0.1;FHFH2 2取决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距厂区边界的距离:当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距厂区边界的距取决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距厂区边界的距离:当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距厂区边界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离小于或等于3030米时,米时,FHFH2 2=1=1;当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距厂区边界的距离大于;当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距厂区边界的距离大于3030米时,米时,FHFH2 2=3=3。FHFH3 3取决于危险化学品装置的类型:当装置类型为生产装置时,取决于危险化学品装置的类型:

40、当装置类型为生产装置时,FHFH3 3=0.3=0.3;当装置类型为地面储存装置时,;当装置类型为地面储存装置时,FHFH3 3=1=1;当装置类型为地下储存装置时,;当装置类型为地下储存装置时,FHFH3 3=10=10。校正因子用来校正危险化学品基准量,以得到该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的危险化学品校正量。校正因子用来校正危险化学品基准量,以得到该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的危险化学品校正量。(三)(三)危险指数法444 4计算危险指数。计算危险指数。危险指数根据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涉及的每一种危险化学品的实际存在量与校正量比值之和得到。计算危险指数根据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涉及的每一种

41、危险化学品的实际存在量与校正量比值之和得到。计算公式如下:公式如下:(4 4)式中:式中:q q1 1,q q2 2,q qn 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吨或立方米)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吨或立方米)Q Q1 1,Q Q2 2,Q Qn 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基准量(单位:吨或立方米);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基准量(单位:吨或立方米);1 1,2 2,n 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因子。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因子。(三)(三)危险指数法45危险指数危险指数危险程度危险程度标识标识外部安全防护外部安全防护 距离(米)距离(米)F10较轻较轻4010F100中等中等501

42、00F1000很大很大70F1000非常大非常大805 5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通过查表通过查表3 3,确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与防护目标间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与防护目标间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表表3 3 危险指数与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对照表危险指数与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对照表(三)(三)危险指数法461 1、本公告中的可接受风险标准只用于限定危化装置与厂区外部防护目标之间的距离,主要目的是减小危化装、本公告中的可接受风险标准只用于限定危化装置与厂区外部防护目标之间的距离,主要目的是减小危化装置发生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等事故对周边社会公众的影响。考

43、虑的是事故状态下,危化装置周边社会公众的人置发生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等事故对周边社会公众的影响。考虑的是事故状态下,危化装置周边社会公众的人身安全,并不针对环境危害和正常生产对周边人员长期、慢性的健康问题。因此在执行相关距离标准时,应在满身安全,并不针对环境危害和正常生产对周边人员长期、慢性的健康问题。因此在执行相关距离标准时,应在满足本公告要求的基础上,执行其他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足本公告要求的基础上,执行其他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2 2、各类爆炸计算的破坏、伤亡半径都是折算成各类爆炸计算的破坏、伤亡半径都是折算成TNTTNT当量来计算,往往伤害半径偏小很多,一旦发生事故会产当量来计算,往

44、往伤害半径偏小很多,一旦发生事故会产生争议;上述产生偏差的原因主要是各类爆炸中除蒸气云、裸露的凝聚相爆炸品爆炸能量是均匀释放外,其余储生争议;上述产生偏差的原因主要是各类爆炸中除蒸气云、裸露的凝聚相爆炸品爆炸能量是均匀释放外,其余储能设备、受约束的空间发生爆炸的能量不是均匀释放的,往往先从结构弱面突破释放能量,而计算公式是考虑能设备、受约束的空间发生爆炸的能量不是均匀释放的,往往先从结构弱面突破释放能量,而计算公式是考虑360360度空间均匀释放导致计算伤害半径偏小。度空间均匀释放导致计算伤害半径偏小。注意事项注意事项47本章小结本章小结一、颁布一、颁布可接受风险标准可接受风险标准的意义的意义二、二、可接受风险标准可接受风险标准适用范围适用范围三、相关术语三、相关术语四、风险可接受标准的确定原则四、风险可接受标准的确定原则五、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五、个人与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六、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推荐方法六、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推荐方法48祝大家工作愉快!祝大家工作愉快!学有所得!学有所得!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