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剂对叔丁基苯酚二硫化物聚合物(T-CSTM 00087—2019).pdf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83138705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2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硫化剂对叔丁基苯酚二硫化物聚合物(T-CSTM 00087—201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硫化剂对叔丁基苯酚二硫化物聚合物(T-CSTM 00087—201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硫化剂对叔丁基苯酚二硫化物聚合物(T-CSTM 00087—201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硫化剂对叔丁基苯酚二硫化物聚合物(T-CSTM 00087—2019).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ICS 83.040.20 G 71 团 体 标 准 T/CSTM 00087-2019 硫化剂 对叔丁基苯酚二硫化物聚合物 Vulcanizing agentPolymerized tert-butyl phenol disulfide 2019-11-07 发布 2020-02-07 实施 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 发布 T/CSTM 00087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化工材料领域委员会(CSTM/FC05)提出。本标准由中国

2、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化工材料领域委员会高分子材料相关助剂技术委员会(CSTM/FC05/TC08)归口。T/CSTM 000872019 1 硫化剂 对叔丁基苯酚二硫化物聚合物 警示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硫化剂对叔丁基苯酚二硫化物聚合物的结构式和 CAS 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由对叔丁基苯酚和一氯化硫经缩合反应而制得的硫化剂对叔丁基苯酚二硫化物聚合物。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

3、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6679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14092008 橡胶防老剂、硫化促进剂试验方法 3 结构式和 CAS 号 3.1 结构式 (n=110)3.2 CAS 号 CAS RN:60303-68-6 4 技术要求 硫化剂对叔丁基苯酚二硫化物聚合物的技术要求和相应的试验方法应符合表1的

4、规定。T/CSTM 000872019 2 表1 硫化剂对叔丁基苯酚二硫化物聚合物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项 目 技术指标 试验方法 外观 浅黄色至棕黑色粉末或粒状物 5.2 软化点(环球法,5/min)/95115 5.3 硫含量/%29.531.5 5.4 灰分(80050)/%0.50 5.5 5 试验方法 5.1 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符合GB/T 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数据的表示方法和修约规则应符合GB/T 81702008中4.3.3修约值比较法的有关规定。5.2 外观的测定 用目测法测定。5.3 软化点测定(环球法)软化点按GB/T 1

5、1409-2008中3.3规定进行测定。两个平行测定值的绝对差值不大于1,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5.4 硫含量的测定 5.4.1 元素分析仪法(仲裁法)5.4.1.1 原理 含硫样品在纯氧条件下进行高温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三氧化硫经还原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气体通过热导检测器检测测定,通过二氧化硫含量计算得出硫含量。5.4.1.2 试剂和材料 试料和材料包括:1)磺胺63-74-1:99.9%;2)氧气:纯度不低于99.995%;3)氦气:纯度不低于99.996%。5.4.1.3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包括:1)元素分析仪:一种能够同时分析碳、氢、氮、硫元素的检测仪器,由进样加氧装

6、置、加热炉和反应管、混合气体分离部件、检测器四大部分组成;2)电子天平:精度为0.01mg。5.4.1.4 操作条件 元素分析仪操作条件如表2所示。T/CSTM 000872019 3 表2 元素分析仪操作条件 项目 参数 燃烧管装填物 三氧化钨 还原管装填物 还原铜粉 标准物质 磺胺(元素理论百分含量比 N:C:H:S=16.26:41.81:4.65:18.62)载气(氦气)压力/MPa 0.120.13 燃烧气(氧气)压力/MPa 0.22 燃烧管温度/1150 还原管温度/850 通氧时间/s 120 允许环境温度/1535 操作模式 CHNS 注:上述操作条件中参数是典型的,可根据不

7、同仪器特点对给定的操作参数做适当的调整,以获得最佳效果。5.4.1.5 试验步骤 试验步骤如下:1)开机前检查仪器设备电源是否接好及工作环境是否达到要求;2)开启电源,确认仪器燃烧管、还原管、检测器、气路是否配置正确;3)拔掉尾气堵头,按照表2给出的元素分析仪操作条件调节仪器;4)称取样品约0.01g,精确至0.01mg,包好后放置于自动进样器中;5)选择测试方法,启动测试;6)开始分析样品至分析完成,计算机自动采集数据。5.4.1.6 结果计算 元素分析仪直接计算并显示出样品的硫含量,以质量百分比表示。5.4.1.7 允许差 两个平行测定值的绝对差值不大于 0.5%,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

8、果。5.4.2 碳硫分析仪法 5.4.2.1 原理 含硫的非金属样品在高温燃烧管中,被氧气流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经净化后由红外检测池测定。5.4.2.2 试剂或材料 试剂或材料包括:1)标准样品:硫化锌(硫含量约 33%);2)高纯氧:99.999%;3)铁助熔剂:纯度99.8%,粒度1.25mm;4)钨助熔剂:粒度 0.400mm0.800mm。5.4.2.3 仪器 T/CSTM 000872019 4 仪器包括:1)电子天平:精确度为 0.1mg;2)红外碳硫分析仪:碳测量范围(0.00001%-99.9999%)、硫测量范围(0.00001%-99.9999%)灵敏度(10-7)。5

9、.4.2.4 试验步骤 试验步骤如下:1)打开程序:打开红外碳硫分析仪电源开关;2)红外碳硫分析仪中红外检测池电压稳定(0.5V1.8V 之间),预热 20min;3)打开转化炉电源开关;4)开电子天平;5)开氧气瓶减压阀开关,氧气压力表的压力在 0.18 MPa 0.22 MPaa 之间(总表压力如在 5 MPa以下,要注意,以防有杂质);6)待电压稳定后,开高频炉;7)连续测定样品时,仪器只需校正一次;若两个样品测定的时间间隔超过 2h 时,则需再次校正仪器;8)称取标准样品硫化锌质量约为 0.02g,铁助熔剂约 0.2g,钨助熔剂 1.5g1.7g;9)检测样品,称取样品的质量约为 0.

10、02g(精确至 0.1mg)铁助熔剂约 0.2g,钨助熔剂 1.5g1.7g。5.4.2.5 结果计算 硫测定仪直接计算并显示样品的硫含量,以质量百分比表示。5.4.2.6 允许差 两个平行测定值的绝对差值不大于 0.5%,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5.5 灰分的测定 按GB/T 11409-2008中3.7规定进行测定。高温炉的温度为80050。6 检验规则 6.1 出厂检验 表 1 规定的全部项目为出厂检验项目。6.2 组批规则 本产品以同一釜的产品为一批。6.3 采样 以批为单位按 GB/T6679 的规定采样,采样量不少于 500g,分装于两个清洁、干燥的塑料瓶中,密封,瓶上粘贴标签

11、,注明: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批号、采样日期、采样人等,一瓶供检验部门检验,另一瓶保存备查。6.4 合格判定 T/CSTM 000872019 5 本产品出厂检验结果全部符合表 1 的要求时,判定该批产品合格。该批产品检验结果若有一项指标不符合表 1 要求时,应重新从同批产品两倍量的包装件中采样进行全项目复检,复检结果即使只有一项指标不符合表 1 的要求,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 标志 本产品外包装上应有清晰、牢固的标志,内容包括:产品名称、标准号、生产厂名称、地址、生产日期、批号、净含量等,并按GB/T 1912008的规定标明“怕晒”、“怕雨”等标志。7.2

12、 包装 本产品包装于聚丙烯袋中,每袋净重25kg。也可根据用户要求采取其它包装方式。每批出厂产品都应附有一定格式的质量证明书,其内容包括:产品名称、标准号、生产厂名称、批号、生产日期及5.1规定检验项目的检验数据等。7.3 运输 本产品可采用一般运输工具运输,运输时要避免日晒、雨淋,在搬运时轻装、轻卸。7.4 贮存 本产品应贮存于干燥、通风、防止阳光直接照射,避免高温并防火的仓库内,防止受潮。本产品在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运输、贮存条件下,自生产之日起贮存期为24个月。T/CSTM 000872019 6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山西省化工研究所(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山东阳谷华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华泰化工有限公司、化学工业助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建高、程立惠、刘毓民、师利龙、于泳、孙富强、贾海香。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