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ocx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83056582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湖南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南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摘要:湖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西汉古墓、三国吴简、南方长城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拥有数量众多的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湖南传统音乐类非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保护的价值和意义进行阐述,分析总结湖南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发展的现状,探讨其保护的优化路径,使其适应文化全球化与现代文化的消费需求,并为促进其他地区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关键词:湖南省;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湖南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且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桑植民歌、靖州苗族歌鼟、澧水船工号子、土家族打溜子、

2、湘西苗族民歌、麻山锣鼓、新化山歌等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澧州夯歌、安乡硪歌、华容夹叶点子、嘉禾伴嫁歌等1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湘儿女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无论在音乐、文学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一、湖南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意义口1.有助于深入湖南传统音乐文化研究。湖南传统音乐类非遗种类丰富、数量众多。传统音乐能直观地体现湖南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所经历的一些事情,传统音乐中有不少山歌、小调仅有当地人口头相传相授,或者是一些片段的记载。这就需要音乐专业人士进行大量的搜集和整理,并且完善记录下来。对这些传统音乐文化进

3、行普查、记录、梳理和研究,是必要的,也是不断提高对湖南传统音乐文化认识的过程,其对传统音乐类非遗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2.有助于完善湖南非遗保护体系。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音乐非遗的内涵、保护方法及理论研究等亟需加强。首先,通过加强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查清湖南传统音乐类非遗的“家底”。同时,通过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认定、鉴别、分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订和落实保护方案。3.助于探索湖湘音乐文化的现代化值。随着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的不断深入,传统音乐文化经过现代化的继承和创新,不断影响着主流音乐文化的未来走向和发展趋势,带

4、动音乐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丰富多彩的湖湘音乐文化为现代优秀的音乐作品创作提供了形式多样的素材,同时现代消费群体喜爱的传统音乐产品和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又为传统音乐类非遗的保护提供动力和支持。传统音乐是人们表达内心世界的重要载体,湖湘音乐艺术是湖南人民审美情趣的直观表现形式,是宝贵的文化瑰宝。加强湖南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才能不断推动浓烈而鲜活的湖湘音乐文化大放异彩。二、湖南民间音乐类非遗保护与传承发展现状1.民间音乐类非遗日渐衰微。三湘儿女具有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作了大量脸炙人口的传统音乐艺术作品。受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主流音乐文化的持续冲击,尤其是受网络媒体、手机

5、媒体等新业态文化传播媒介的广泛影响,逐渐改变着地区原有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思想和娱乐方式随之改变,对主流音乐文化要么是全盘接受,要么是模仿,对民族传统音乐不感兴趣;许多年轻人对本民族语言及文化习俗日渐失去兴趣,穿戴民族服饰似乎成为了遥远的记忆,更是对表达古老传说、乡土情怀和祭祀信仰的传统音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认为传统音乐“落后”“保守”“老土过时”,不符合时代潮流。2.民众保护意识淡巧,缺乏“文化自觉”。近年来,湖南省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传统音乐非遗的保护工作,无论是在政策、法律法规还是资金、技术上,都给予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极大的支持,但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却存在“上热下冷”的现

6、象,特别是在偏远地区。究其原因,主要是地方政府对传统文化认识不到位,对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保护工作不够重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了该地区群众对非遗保护政策和相关知识的缺乏,对传统音乐类类非遗的保护意识淡薄。3.传承方式较为单一。目前,很多传统音乐类非遗的传承主要依靠民间艺人,通过一对一方式进行口传,传承的方式较为单一,没有计划性、组织性的教育传承,比如在靖州苗族歌鼟传承发展过程中,即便是一个极其优秀的靖州苗族歌鼟歌手也很难将靖州苗族歌鼟进行广泛传播,最终结果是自娱自乐,或者将此技艺传承给自己的后人,对于个人而言,很难将传统音乐艺术进行普及、扩大。三、湖南民间音乐类非遗保护与

7、传承的路径探索1.大力普及传统音乐类非遗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现在在田间、山头上即兴演唱传统音乐的人越来越少,对传统音乐的演唱大多是专业演员,所以将传统音乐引进音乐教学中是传承、发展传统音乐的重要途径。在学校里面,学生和老师都要不断去学习传统音乐的背景以及艺术形式,不断进步,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了解到更多的有关传统音乐的知识。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将湖南省国家级及部分省级传统音乐类非遗作为当地中小学生的音乐必修课程,聘请优秀的民间艺人授谋,加深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在高等教育阶段,对音乐教育课程教学做出适当调整,鼓励广大青年学子对某

8、一类传统音乐音种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同时将湖南省优秀传统音乐纳入选修课程,培养他们对民间音乐文化的兴趣。2.加大对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主要是传承并保存其独有的韵味,同时还要加入现代流行音乐的因索,才可以对传统晋乐赋予先进文化的内涵。同时,以资金补贴、政策支持等形式对湖南传统音乐类传承人予以资助,特别是濒危的音乐乐种要重点资助,组织专门人员对其进行整理抢救。同时,鼓励传承人收徒授艺,并创造条件让优秀的湖南传统音乐进入社区、学校和城乡表演等,通过多种形式提高传承人创作的热情和群众的参与度,不断扩大湖南传统音乐类非遗的影响力,丰富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其次,加大传统音乐类非遗名录的申报和评审力度,对一些人口较少、名录数量较少的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类非遗进行深度挖掘和整理,并在申报和审批之中给予更多特例,保护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其次,利用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图形符号、色彩、纹理等基因式信息的特征进行识别与抽取并进行矢量化标识,建立湖南省传统音乐类非遗基因信息优质矢量数据集,通过建立数字资源库体系和基因信息库,不断丰富湖南省传统音乐类非遗素材库。从而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扩大传统音乐类非遣知名度,利用新媒体技术广泛传播和宣传湖南省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不断护大湖南省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的影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