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3043356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3.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在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法国世界报古有一人:苏东坡名号的由来 元丰三年(1080),苏轼被贬黄州。初到黄州,苏轼生活困顿,黄州通判马正卿是他的故人,便从州府要来已经荒芜了的五十亩军营旧地给他种。营地位于黄州的东坡,次年春天,苏轼于其上筑书斋,题之曰“东坡雪堂”,作雪堂记。由于苏轼很仰慕白居易,而当年白居易被贬谪四川忠州时,也曾在其他的东坡种植花木,并写下了不少闲适诗,步东坡为其中一首:“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

2、,爱此新成树。”因此苏轼自号曰“东坡居士”。“苏东坡”一名也由此名垂千古。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解开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于是)我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就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

3、树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1.你觉得两人关系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不假思索,趣味相投 “怀民亦未寝”“心有灵犀”“亦”说明张怀民与作者处境相同,情怀一致,见明月而未寝,体现出被贬官之人的抑郁寡欢之情。“相与步于中庭”关系甚笃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直接表明志同道合2.找出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如积水空明”,写出月光的空灵澄澈,“藻、荇交横”,写竹柏疏影摇曳、清丽雅致,“盖竹柏影也”,可见月色之浓、似真似幻。庭中景物浑然一体,不知月光化为积水,还是积水反射月光了。仅18字,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

4、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不在写“月”。这空灵的境界,也许正是作者彼时心境的写照。竹柏竹柏竹者,有虚心之义,有傲霜之节;竹者,有虚心之义,有傲霜之节;柏者,有岁寒之心,有凌云之志柏者,有岁寒之心,有凌云之志 。宁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无肉令人瘦,无无肉令人瘦,无竹竹令人俗。令人俗。苏东坡苏东坡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松柏为然。为然。苏东坡苏东坡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清闲之意,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l入夜即“解衣欲睡”l见

5、“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l与怀民于庭中散步。l欣赏月下美景。闲 【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李定等摘录苏轼的几十篇诗文,指控他反对新法,作诗“诽谤朝廷”,逮捕入狱,差一点丢了性命。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十二月获释出狱,最后虽查无实据,还是以“包藏祸心”“无人臣之节”的罪名,将他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名为团练副使,实际上就是“罪人”,规定他“思过而自新”“不得擅去安置所”“不得签署公文”,虽有官衔,却无实权,也无事可做,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在黄州的苏轼,就成为“闲人”。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张怀民当时也被贬官黄州,住于城南承天

6、寺。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苏东坡临皋闲题被贬杭州:欲把西湖比西子,谈妆浓抹总相宜。被贬密州: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被贬黄州:长江绕郭知鱼肥,好竹连山觉笋香。被贬惠州:日啖(dn)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被贬琼州: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这句话显然与实际不符,如何理解其含义?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字

7、将笔触从眼前景物转向观景之人,非常自然地将“闲人”引出。两个“何”,点明眼前之景寻常,“但”字转折,表明观景的“闲人”并不寻常。从词义看,“但”是“只不过”的意思,转折语气本来平缓,然而在两个“何”的映衬下,却于平缓之中寓有超拔不群、迥异流俗之意。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也体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写作特色 1.抓住特征描写景物。2.景中有情,情景交融。3.语言凝练。比较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用词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怎样的美感?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人,作品带有骈文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强;间用散

8、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但为了形式的整齐,选词用字颇多斟酌。苏文自然成文,涉笔成趣,不事雕饰,天然中见真章,多用散句,散淡自然,四言到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古代中国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它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全篇以双句为主,最大特点是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2.晓雾将歇3.夕日欲颓4.月色入户5.念无与为乐者古义:四季;今义:时间古义:消

9、散;今义:休息古义:坠落;今义:萎靡古义:门;今义:指人家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想念6.盖竹柏影也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大概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古义:语气词,“罢了”;今义:名词,耳朵将要想要从在如果欣赏,领悟一起欲:夕日欲颓 欲穷其林自:自康乐以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一词多义1.五色交辉2.夕日欲颓3.相与步于中庭 1.名词作动词,辉映。2.形容词作动词,坠落。3.名词作动词,散步。词类活用1.盖竹柏影也。2.解衣欲睡。3.相与步于中庭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判断句,“也”表判断省略句,省略主语“余”倒装句,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文言句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