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群落动态(精品).ppt

上传人:hyn****60 文档编号:82849906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 群落动态(精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8 群落动态(精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 群落动态(精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 群落动态(精品).ppt(5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九章第九章 生物群落的动态生物群落的动态生物群落的动态主要阐述两方面的内容:生物群落的动态主要阐述两方面的内容:l群落的内部动态群落的内部动态 (包括季节变化与年际间变化包括季节变化与年际间变化);l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一、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一、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一)群落的季节动态(一)群落的季节动态l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受环境条件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受环境条件(特别是特别是气候气候)周期性变化的制约,并与生物种的周期性变化的制约,并与生物种的生活周期关联。生活周期关联。群落的季节动态是群落群落的季节动态是群落本身内部的变化,并不影响整个群落的本身内部的变化,并不影响整个群落的性质。性质。

2、l季相:季相:在不同季节植物的发芽、展叶、在不同季节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结果、落叶、休眠等呈现出不同开花、结果、落叶、休眠等呈现出不同的外貌特征。的外貌特征。l不同季相群落的生产力、生物量、植物不同季相群落的生产力、生物量、植物体内的营养成分和群落环境发生周期性体内的营养成分和群落环境发生周期性变化。变化。(二)群落的年际变化(波动)(二)群落的年际变化(波动)1.波动:限于群落波动:限于群落内部的短期可逆内部的短期可逆的变化,不的变化,不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其逐年的变化方向常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其逐年的变化方向常常不同,一般不发生新种的定向代替。常不同,一般不发生新种的定向代替。群落的波

3、动多数是由群落所在群落的波动多数是由群落所在地区地区气候条件的不规则变动气候条件的不规则变动引起的,引起的,其特点是其特点是群落群落区系成份的相对稳定区系成份的相对稳定性性,群落群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以以及及变化的可逆性变化的可逆性。根据群落变化的形式,可将波动划分为以下根据群落变化的形式,可将波动划分为以下3种类型:种类型:(1)不明显波动:)不明显波动:群落成员的数量关系变化群落成员的数量关系变化很小,群落外貌和结构基本保持不变。出现很小,群落外貌和结构基本保持不变。出现在不同年份气象、水文状况差不多的情况下。在不同年份气象、水文状况差不多的情况下。(2)摆动性波动)

4、摆动性波动l群落成分在个体数量和生产量方面有短期变动(群落成分在个体数量和生产量方面有短期变动(1-5年),年),它与群落优势种的逐年交替有关。干旱时旱生植物如羊茅、它与群落优势种的逐年交替有关。干旱时旱生植物如羊茅、针茅占优势,草原旅鼠、社会田鼠繁盛;若气温高、降水针茅占优势,草原旅鼠、社会田鼠繁盛;若气温高、降水多,则以中性植物占优势,同时喜温性动物(普通田鼠)多,则以中性植物占优势,同时喜温性动物(普通田鼠)增多。增多。(3)偏途性波动)偏途性波动l气候、水分条件的长期偏离而引起一个或几个优势种明显气候、水分条件的长期偏离而引起一个或几个优势种明显变更的结果,通过群落自我调节,还可以回复

5、到接近于原变更的结果,通过群落自我调节,还可以回复到接近于原来状态。时期长(来状态。时期长(5-10年)。草原看麦娘占优势群落在缺年)。草原看麦娘占优势群落在缺水时转为匐枝毛茛群落占优势,以后又会回复到草原看麦水时转为匐枝毛茛群落占优势,以后又会回复到草原看麦娘群落占优势。娘群落占优势。3、波动的特点l不同群落类型的波动性不同不同群落类型的波动性不同(木本木本草本;常绿草本;常绿落叶落叶)l定性特征与定量特征的波动性不同定性特征与定量特征的波动性不同(定性定性定量定量)l不同气候带的波动性不同不同气候带的波动性不同 l波动的不完全可逆性波动的不完全可逆性二、生物群落的演替二、生物群落的演替l演

6、替(演替(succession):是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是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它是群落动态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它是群落动态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一年生一年生杂草杂草多年生多年生杂草杂草灌木灌木早期演替早期演替树木树木晚期演替晚期演替树木树木发生在弃耕地上的群落演替:发生在弃耕地上的群落演替:(一)演替过程迁移迁移定居定居群聚群聚竞争竞争反应反应稳定稳定(二二)演替的基本类型演替的基本类型1、按演替的时间:、按演替的时间:l1)世纪演替:延续时间相当长久,一般以地质世纪演替:延续时间相当长久,一般以地质年代计算。年代计算。l2)长期演

7、替:延续达几十年,有时几百年。长期演替:延续达几十年,有时几百年。l3)快速演替:延续几年或十几年。快速演替:延续几年或十几年。2、演替的起始条件、演替的起始条件l1)原生演替(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l2)次生演替(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1)1)原生演替原生演替l是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完全没有植被是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段)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段)上的群落演替。上的群落演替。l原生演替系列包括从岩石开始的旱生演替和从原生演替系列包括从岩石开始的旱生演替和从湖底开始的

8、水生演替。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 on bare rock in upper Michigan.Primary succession on bare rock in upper Michigan.Primary Terrestrial(旱生)(旱生)Succession苔藓苔藓圆叶风铃草圆叶风铃草、蓍草、蓍草 越橘、杜松越橘、杜松 加拿大短叶松、加拿大短叶松、黑云杉、白杨黑云杉、白杨 冷杉、白桦冷杉、白桦、云杉、顶级群落云杉、顶级群落shPrimary Terrestrial(旱生)(旱生)Succession苔藓苔藓小草小草灌木灌木石南石南灌丛灌丛 加拿大短

9、叶松、加拿大短叶松、黑云杉、白杨黑云杉、白杨 冷杉、白桦冷杉、白桦、云杉、顶级群落云杉、顶级群落1000年年裸裸底底阶阶段段浮浮 叶叶 根根 生生 植植 物物 阶阶 段段挺挺水水植植物物和和沼沼泽泽植植物物阶阶段段沉沉水水植植物物阶阶段段水生群落演替图水生群落演替图2)2)次生演替次生演替l是指开始于次生裸地或次生芜原(不存在植被,是指开始于次生裸地或次生芜原(不存在植被,但在土壤或基质中保留有但在土壤或基质中保留有植物繁殖体植物繁殖体的裸地)的裸地)上的群落演替。上的群落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 on a plowed,abandoned southeastern Se

10、condary succession on a plowed,abandoned southeastern farm field.farm field.Secondary Terrestrial Succession耕地耕地杂草杂草紫菀、豕草、紫菀、豕草、黄花黄花 黑莓黑莓 五叶地锦五叶地锦 栎木山核桃栎木山核桃 wn shSecondary Terrestrial Succession一年生一年生杂草杂草多年生多年生草本草本灌木灌木未成熟未成熟松林松林成熟栎成熟栎木山核木山核桃群落桃群落200年年3、按照演替的基质性质、按照演替的基质性质l1)水生演替:演替开始于水生环境中,但一般水生演替:

11、演替开始于水生环境中,但一般都发展到陆地群落。如淡水湖或池塘中水生群都发展到陆地群落。如淡水湖或池塘中水生群落向中生群落的转变过程。落向中生群落的转变过程。l2)旱生演替:从干旱缺水的基质开始。如裸露旱生演替:从干旱缺水的基质开始。如裸露的岩石表面上生物群落的形成过程。的岩石表面上生物群落的形成过程。4、按照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按照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l1)内因性演替:群落中生物的生命活动结果首先使内因性演替:群落中生物的生命活动结果首先使它的生境发生改变,然后被改造的生境又反作用它的生境发生改变,然后被改造的生境又反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不断向前发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

12、不断向前发展。展。l2)外因性演替: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外因性演替: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如气候、地貌、土壤、火和人为因素。群落变化。如气候、地貌、土壤、火和人为因素。l3)群落发生演替:竞争的结果群落发生演替:竞争的结果5、群落代谢特征、群落代谢特征l1)自养性演替: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生物量积)自养性演替: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生物量积累越来越多。累越来越多。P/R(总生产量(总生产量/群落呼吸)群落呼吸)1。l2)异养性演替:在有机污染的水体,由于细)异养性演替:在有机污染的水体,由于细菌、真菌分解作用强,有机物质是随演替而减菌、真菌分解作用强,有机物质是随演替而减少的

13、。少的。P/R1。6、演替方向、演替方向l1)进展演替:群落的演替显示着群落是从先锋群落)进展演替:群落的演替显示着群落是从先锋群落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到达中生性顶极群落。这种沿着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到达中生性顶极群落。这种沿着顺序阶段向着顶极群落的演替过程称之为进展演替顺序阶段向着顶极群落的演替过程称之为进展演替。l2)逆行演替:发生在人为破坏或自然灾害干扰因素)逆行演替:发生在人为破坏或自然灾害干扰因素之后,原来稳定性较大,结构较复杂的群落消失,代之后,原来稳定性较大,结构较复杂的群落消失,代以结构简单、稳定性小的群落,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以结构简单、稳定性小的群落,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能力相对减

14、弱,甚至倒退到裸地。能力相对减弱,甚至倒退到裸地。进展演替进展演替逆行演替逆行演替(三三)演替系列演替系列 演替系列:指从生物侵入开始直至顶极群演替系列:指从生物侵入开始直至顶极群落的整个顺序演变过程。落的整个顺序演变过程。演替系列中的每一个明显的步骤,称为演演替系列中的每一个明显的步骤,称为演替阶段或演替时期。替阶段或演替时期。l1.水生演替系列水生演替系列l2.旱生演替系列旱生演替系列 1.水生演替系列水生演替系列l(1)自由飘浮植物阶段:)自由飘浮植物阶段:浮游有机体的死亡残体聚集了大浮游有机体的死亡残体聚集了大量有机质,以及湖岸雨水冲刷所带来的矿质微粒,导致湖量有机质,以及湖岸雨水冲刷

15、所带来的矿质微粒,导致湖底增高。底增高。l(2)沉水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5-7米水深,首先出现轮藻属植物,由米水深,首先出现轮藻属植物,由于它的生长,湖底有机质积累较快而多,由于湖底嫌气条于它的生长,湖底有机质积累较快而多,由于湖底嫌气条件轮藻的残体分解不完全,湖底进一步抬高;水深件轮藻的残体分解不完全,湖底进一步抬高;水深2-4米左米左右,有金鱼藻、狸藻等出现,繁殖强,垫高湖底。右,有金鱼藻、狸藻等出现,繁殖强,垫高湖底。l(3)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水深水深1米左右,睡莲等植物飘浮米左右,睡莲等植物飘浮水面,导致水下的沉水植物得不到光照而被排挤,飘浮植水面,导致水下的

16、沉水植物得不到光照而被排挤,飘浮植物的茎部的阻碍,更多泥沙沉积下来,同时植物残体量更物的茎部的阻碍,更多泥沙沉积下来,同时植物残体量更大,湖底抬高,有利于下一阶段植物入侵。大,湖底抬高,有利于下一阶段植物入侵。l(4)直立水生植物阶段:)直立水生植物阶段:水变浅,芦苇、香蒲等个体更水变浅,芦苇、香蒲等个体更大,突出水面,枝叶茂密,根常纠缠绞结,拦截泥沙能力大,突出水面,枝叶茂密,根常纠缠绞结,拦截泥沙能力更强,残体也更多,水更浅,使湖底迅速升高。更强,残体也更多,水更浅,使湖底迅速升高。l(5)湿生草本植物:)湿生草本植物:水变成季节性积水,根茎发达的湿水变成季节性积水,根茎发达的湿生的沼泽植

17、物开始生长。如莎草科、禾本科等一些湿生种生的沼泽植物开始生长。如莎草科、禾本科等一些湿生种类。排水能力更强和垫高能力更强。类。排水能力更强和垫高能力更强。l(6)木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疏林阶段:疏林阶段:耐水湿的灌木、乔木耐水湿的灌木、乔木出现,如柳、赤杨。出现,如柳、赤杨。中生森林:中生森林:随树木的侵入,形成森随树木的侵入,形成森林。地下水位降低,大量地被物改变了土壤条件。林。地下水位降低,大量地被物改变了土壤条件。2.旱生演替系列旱生演替系列l(1)地衣阶段:)地衣阶段:壳状地衣壳状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表面,: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表面,加上岩石风化作用,壳状地衣的一些残体,逐渐

18、形成一些加上岩石风化作用,壳状地衣的一些残体,逐渐形成一些极少量的土壤;极少量的土壤;叶状地衣叶状地衣:可含蓄较多的水分,积聚更多:可含蓄较多的水分,积聚更多的残体,使土壤增加的更快些。叶状地衣把岩石表面遮盖的残体,使土壤增加的更快些。叶状地衣把岩石表面遮盖部分,生长部分,生长枝状地衣枝状地衣,生长能力强,全部代替叶状地衣。,生长能力强,全部代替叶状地衣。l(2)苔藓阶段:)苔藓阶段:在干旱时进入休眠,待到温和多雨时,在干旱时进入休眠,待到温和多雨时,大量生长。能积累的土壤更多些,为以后生长的植物创造大量生长。能积累的土壤更多些,为以后生长的植物创造条件。条件。l(3)草本阶段:)草本阶段:蕨

19、类、一年生、二年生植物,低小耐旱蕨类、一年生、二年生植物,低小耐旱种,取代苔藓植物,土壤增加,小气候形成,多年生草本种,取代苔藓植物,土壤增加,小气候形成,多年生草本出现。使土壤增厚,遮荫,减少蒸发,土壤中真菌、细菌出现。使土壤增厚,遮荫,减少蒸发,土壤中真菌、细菌和小动物增多。和小动物增多。l(4)灌木阶段:)灌木阶段:草本群落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一些喜草本群落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一些喜阳的灌木开始出现。它们常与高草混生,形成阳的灌木开始出现。它们常与高草混生,形成“高草灌高草灌木群落木群落”。其后灌木数量大量增加,成为以灌木为优势。其后灌木数量大量增加,成为以灌木为优势的群落。的群落。l()乔

20、木阶段:()乔木阶段:灌木群落发展到一定时期,为乔木的灌木群落发展到一定时期,为乔木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喜阳的树木开始增多。随着时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喜阳的树木开始增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就形成了森林。最后形成与当地大气候间的推移,逐渐就形成了森林。最后形成与当地大气候相适应的乔木群落,形成了地带性植被,即顶极群落。相适应的乔木群落,形成了地带性植被,即顶极群落。(五)(五)控制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控制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迁移、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迁移活动活动l迁移: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是群落演迁移: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是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

21、迁移由繁殖体的构造和数替的先决条件。迁移由繁殖体的构造和数量决定的。量决定的。l植物的定居:发芽、生长和繁殖植物的定居:发芽、生长和繁殖l植物群落是动物取食、营巢和繁殖的场所植物群落是动物取食、营巢和繁殖的场所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l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由群落本身的生命活动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由群落本身的生命活动造成的,与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没有直接关系;造成的,与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没有直接关系;有些情况下,是群落内物种生命活动的结果,有些情况下,是群落内物种生命活动的结果,为自己创造了不良的居住环境,使原来的群落为自己创造了不良的居住环境,使原来的群落解体,为其他植物的生存

22、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解体,为其他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引起演替。而引起演替。l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3、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l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如气候、地貌、土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壤和火等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4、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l群落的种内和种间关系会随着外界环境群落的种内和种间关系会随着外界环境条件和群落内环境的改变而不断进行调条件和群落内环境的改变而不断进行调整。整。l这个调整又进而影响着群落特性。这个调整又进而影响着群落特性。5、人类的活动

23、、人类的活动l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六六)演替理论演替理论l1.经典的演替观经典的演替观l2.个体演替观个体演替观1、经典的演替观、经典的演替观l1)每一演替阶段的群落明显不同于下一阶段的群落。每一演替阶段的群落明显不同于下一阶段的群落。l2)前一阶段群落中物种的活动促进下一阶段物种的建立。前一阶段群落中物种的活动促进下一阶段物种的建立。不同意经典演替观的证据为:不同意经典演替观的证据为:l全部演替阶段中的繁殖体(包括种子、籽苗和活根等),全部演替阶段中的繁殖体(包括种子、籽苗和活根等)

24、,在演替开始时都已经存在于该地,而演替过程仅仅是这在演替开始时都已经存在于该地,而演替过程仅仅是这些初始植物组成的展开(生活史)。些初始植物组成的展开(生活史)。l许多演替早期物种抑制后来物种的发展。许多演替早期物种抑制后来物种的发展。2、个体演替观、个体演替观初始物种组成初始物种组成决定着群落演替后期的优势种决定着群落演替后期的优势种。(七七)演替顶极演替顶极1、单元顶极论:该学说由美国的、单元顶极论:该学说由美国的Clements(1916)提出:提出:l(1)认为一个地区的全部演替都将会聚为一个单一、认为一个地区的全部演替都将会聚为一个单一、稳定、成熟的植物群落稳定、成熟的植物群落(这是

25、和当地气候条件保持(这是和当地气候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的群落,这个演替的终点为顶极群落协调和平衡的群落,这个演替的终点为顶极群落)。这种顶极群落的特征只取决于这种顶极群落的特征只取决于气候气候。给以充分时间,。给以充分时间,演替过程和群落造成环境的改变将克服地形位置和演替过程和群落造成环境的改变将克服地形位置和母质差异的影响。至少在原则上,在一个气候区域母质差异的影响。至少在原则上,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的所有生境中,最后都将是同一的顶极群落。内的所有生境中,最后都将是同一的顶极群落。(2)如果时间足够的话,最终都将发展成为如果时间足够的话,最终都将发展成为气候顶级。气候顶级。在自然状态下,演替总是向

26、前发展的,在自然状态下,演替总是向前发展的,即为进展演替,而不能是逆行演替。即为进展演替,而不能是逆行演替。遭到批评的理由:遭到批评的理由:1、排水条件、地形条件和人为干扰对气候、排水条件、地形条件和人为干扰对气候顶级的影响。顶级的影响。2、气候并非永远不变,极端气候的影响较、气候并非永远不变,极端气候的影响较大。大。3、植物群落的变化往往落后于气候的变化。、植物群落的变化往往落后于气候的变化。2、多元顶极论、多元顶极论由英国的由英国的A.G.Tansley(1954)提出,这个学说认为:提出,这个学说认为:l1)如果一个植物群落在某一种或几种环境因子的作如果一个植物群落在某一种或几种环境因子

27、的作用下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可以认为是顶极群落。用下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可以认为是顶极群落。l2)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一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一定都要汇集于一个共同的气候顶极终点。定都要汇集于一个共同的气候顶极终点。l3)除了气候顶极之外,还可有除了气候顶极之外,还可有土壤土壤顶极、顶极、地形地形顶极、顶极、火烧火烧顶极、顶极、动物动物顶极;同时还可存在一些复合型的顶极;同时还可存在一些复合型的顶极,如顶极,如地形地形-土壤土壤和和火烧火烧-动物动物顶极等。顶极等。3、顶极型理论、顶极型理论由美国由美国Whittaker(1953)提出:提出:l1)在

28、任何一个区域内,环境因子都是连续不断的变化。在任何一个区域内,环境因子都是连续不断的变化。l2)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各种类型的顶极群落,如气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各种类型的顶极群落,如气候顶极、土壤顶极、地形顶极、火烧顶极等,不是截候顶极、土壤顶极、地形顶极、火烧顶极等,不是截然呈离散状态,而是连续变化的,因而形成连续的顶然呈离散状态,而是连续变化的,因而形成连续的顶极类型,构成一个顶极群落连续变化的格局。极类型,构成一个顶极群落连续变化的格局。l3)在这个格局中,分布最广泛且通常位于格局中心的在这个格局中,分布最广泛且通常位于格局中心的顶极群落,叫做优势顶极,它是最能反映该地区气候顶极群落,叫

29、做优势顶极,它是最能反映该地区气候特征的顶极群落,相当于单元顶极论的气候顶极。特征的顶极群落,相当于单元顶极论的气候顶极。第十章第十章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一、群落的分类一、群落的分类l目的:目的:揭示群落类型形成、发展与揭示群落类型形成、发展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从而为植被管其周围环境的关系,从而为植被管理、利用和改造以及农林牧的发展理、利用和改造以及农林牧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提供科学依据。(一)我国植物群落的分类(一)我国植物群落的分类1、分类方法:不重叠等级分类、分类方法:不重叠等级分类2、分类原则:、分类原则:“群落生态群落生态”原则,即以群落本原则,即以群落本身的综

30、合特征作为分类依据,具体包括:身的综合特征作为分类依据,具体包括:l1)外貌和结构)外貌和结构l2)地理分布)地理分布l3)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环境特征 l4)动态演替)动态演替l5)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的种类组成3、分类单位、分类单位l)植被型(高级单位)植被型(高级单位)l)群系(中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l)群丛(基本单位)群丛(基本单位)l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充单位。l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和结构、生态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和结构、生态地理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侧重于种类地理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侧重

31、于种类组成。组成。4、分类系统、分类系统l植被型组(植被型组(vegetation type group)l 植被型(植被型(vegetation type)l 植被亚型(植被亚型(vegetation subtype)l 群系组(群系组(formation group)l 群系(群系(formation)l 亚群系(亚群系(subformation)l 群丛组(群丛组(association group)l 群丛(群丛(association)l 亚群丛(亚群丛(subassociation)10个植被型组个植被型组l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草原和稀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草原和

32、稀树干草原、荒漠(包括肉质刺灌丛)、冻原、树干草原、荒漠(包括肉质刺灌丛)、冻原、高山稀疏植被、草甸、沼泽、水生植被。高山稀疏植被、草甸、沼泽、水生植被。29个植被型个植被型l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温性针阔叶混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暖温性针叶林、热性针叶林、落叶阔交林、暖温性针叶林、热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珊瑚岛常硬叶常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珊瑚岛常绿林、红树林、竹林、常绿针叶灌丛、常绿绿林、红树林、竹林、常绿针叶灌丛、常绿草叶灌丛、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草原、草叶灌

33、丛、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草原、稀树干草原、荒漠、肉质刺灌丛、高山冻原、稀树干草原、荒漠、肉质刺灌丛、高山冻原、高山垫状植物、高山流石滩稀释植被、草甸、高山垫状植物、高山流石滩稀释植被、草甸、沼泽、水生植被。沼泽、水生植被。群系群系群系组群系组植被型植被型植被型组植被型组马尾松林马尾松林暖性松林暖性松林暖暖性性针针叶叶林林针叶林针叶林油松林油松林温性松林温性松林温温性性针针叶叶林林针叶林针叶林5、植物群落的命名、植物群落的命名l植物群落的命名就是给表征每个分类单位的植物群落的命名就是给表征每个分类单位的群落定以名称。群落定以名称。l我国习惯采用我国习惯采用联名法联名法,即将各个层中的即将各个层

34、中的建群种或优势种和生态指示种的学名按建群种或优势种和生态指示种的学名按顺序排列。同层优势种的联合用顺序排列。同层优势种的联合用“+”,异层用,异层用“-”。如:兴安落叶松。如:兴安落叶松-杜鹃杜鹃-红花鹿蹄草群丛)红花鹿蹄草群丛)二、生物群落的排序二、生物群落的排序(一)排序的概念(一)排序的概念、定义:所谓排序,就是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定义:所谓排序,就是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按照相似度(similarity)来排定位序来排定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周围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间及其与周围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类型:、类型:l)直接排序,利用环境因素的排序,即以群落生境或其)直接排序,利用环境因素的排序,即以群落生境或其中某一生态因子的变化,排定样地生境的序位,又称直接中某一生态因子的变化,排定样地生境的序位,又称直接梯度分析或者梯度分析。梯度分析或者梯度分析。l)间接排序,用植物群落本身属性排定群落样地的位序)间接排序,用植物群落本身属性排定群落样地的位序(如种的出现与否,种的频度、盖度等如种的出现与否,种的频度、盖度等),又称间接梯度分又称间接梯度分析或者组成分析。析或者组成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