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及德美中高等教育现代化比较.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82817719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现代化及德美中高等教育现代化比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教育现代化及德美中高等教育现代化比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现代化及德美中高等教育现代化比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现代化及德美中高等教育现代化比较.ppt(3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现代化及德、美、中高等教教育现代化及德、美、中高等教育现代化比较育现代化比较 教育研究所教育研究所王晓阳王晓阳家庭电话:家庭电话:6278907962789079(在非典日子里,祝愿同学们身体健康!)(在非典日子里,祝愿同学们身体健康!)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一)教育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教育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政治社会化的功能:个人把现代政治制度的规范和价值内化的过程2、选拔和培养政治精英的功能3、培养国民的现代政治意识,促进政治整合(二)教育被看作是个人和社会的投(二)教育被看作是个人和社会的投资,投资效益高于对工业和道路设施资,

2、投资效益高于对工业和道路设施的投资的投资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6060、7070年代盛行于西方的一种年代盛行于西方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主要观点有:经济学理论;主要观点有:1 1、技能知识是一种资本、技能知识是一种资本2 2、人力资本作用大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作用大于物质资本3 3、现代经济最基本特征:人力资本增长速度、现代经济最基本特征:人力资本增长速度物质资本增长速度物质资本增长速度4 4、人力资本是劳动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人力资本是劳动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5 5、人力资本受市场供需规律作用、人力资本受市场供需规律作用6 6、人力资本主要靠教育与培训、人力资本主要靠教育与培训(三)教育(包

3、括家庭、学校和工作(三)教育(包括家庭、学校和工作场所的广义的教育)是塑造现代人的场所的广义的教育)是塑造现代人的价值观和特征的主要工具价值观和特征的主要工具教育对人的现代化起着更为直接的作用。英格尔斯等人的研究表明,教育水平与现代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在他们的调查对象中,受教育较少的人具有现代性品质的只有13左右,而受教育较多的人具有现代性品质的却达49。这说明,教育对于人的现代化有着“直接的独立的贡献。”英格尔斯现代人的英格尔斯现代人的12个特征:个特征:1 1、现代人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现代人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观

4、念、新的行为方式。2 2、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3 3、思路广阔,头脑开放,尊重并愿意考虑各方面的不同意见、看、思路广阔,头脑开放,尊重并愿意考虑各方面的不同意见、看法。法。4 4、注重现在与未未,守时惜时。、注重现在与未未,守时惜时。5 5、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信心,办事讲求效、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信心,办事讲求效率。率。6 6、计划、计划 7 7、知识、知识 8 8、可依赖感和信任感、可依赖感和信任感 9 9、重视专门技术,有愿意根据技术水平高低来领取不同报酬的心、重视专门技术,有愿意根据技术水平高低来领取不同报酬的心理基

5、础。理基础。1010、乐于让自己和他的后代选择离开传统所尊敬的职业。对教育的、乐于让自己和他的后代选择离开传统所尊敬的职业。对教育的内容和传统智慧敢于挑战。内容和传统智慧敢于挑战。1111、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1212、了解生产及过程。、了解生产及过程。二、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化:二、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化:1、教育传统的形成及其特质、教育传统的形成及其特质所谓所谓教育传统教育传统教育传统教育传统是指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并是指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并继承下来的教育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即在继承下来的教育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即在过去教育实践中形成并得以流传的具有

6、一定特色过去教育实践中形成并得以流传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教育体系。的教育体系。一个国家的教育传统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其存在的一个国家的教育传统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其存在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基础,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教育传统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它是在不断发教育传统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它是在不断发展的。展的。教育传统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凝固性。教育传统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凝固性。2、教育传统的现代化转化、教育传统的现代化转化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优化旧的教育传统和创的过程,就是优化旧的教育传统和创造新的教育传统的过程造新的教育传统的过程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教育现

7、代化的过程,就是教育获得和深化现代性的过程,就是教育获得和深化现代性的过程。当教育通过变革而具备了工业社会教育的过程。当教育通过变革而具备了工业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时,就表明它获得了现代性;当教育的基本特征时,就表明它获得了现代性;当教育改革使它具备了信息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时,就改革使它具备了信息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时,就表明它完成了现代性的深化。表明它完成了现代性的深化。教育传统的现代转化可以在物质、制度、观念等教育传统的现代转化可以在物质、制度、观念等多个层面上进行,但是最根本的应是教育观念的多个层面上进行,但是最根本的应是教育观念的转化转化 现代教育观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对比现代教育观念与传统

8、教育观念的对比现代教育观念现代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观念传统教育观念主动适应社会变革被动调节开放的、动态的自我封闭、墨守成规多样性单一性和统一性面向未来面向过去个性化标准化总之,教育现代化应该包括这样几个内容:总之,教育现代化应该包括这样几个内容:1 1、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2 2、教育普及化;、教育普及化;3 3、教育终身化;、教育终身化;4 4、教育多样化,包括教育发展方式的多样化和、教育多样化,包括教育发展方式的多样化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5 5、与教育终身化相一致的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与教育终身化相一致的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最好的表现形式是社区教育。育化,

9、最好的表现形式是社区教育。6 6、教育个体化,教育应该满足每个人个性发展、教育个体化,教育应该满足每个人个性发展及其独特的需要。及其独特的需要。教育现代化的定量指标教育现代化的定量指标 美国学者英格尔斯曾提出现代化的十项指标,其中有两美国学者英格尔斯曾提出现代化的十项指标,其中有两美国学者英格尔斯曾提出现代化的十项指标,其中有两美国学者英格尔斯曾提出现代化的十项指标,其中有两项是关于教育的,即:有文化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项是关于教育的,即:有文化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项是关于教育的,即:有文化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项是关于教育的,即:有文化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超过重超过重超过重超过80%

10、80%80%80%;青年适龄年龄组中,上大学的人数比例超过;青年适龄年龄组中,上大学的人数比例超过;青年适龄年龄组中,上大学的人数比例超过;青年适龄年龄组中,上大学的人数比例超过30%30%30%30%。目前,我国距离这两项指标都有相当大的差距。英。目前,我国距离这两项指标都有相当大的差距。英。目前,我国距离这两项指标都有相当大的差距。英。目前,我国距离这两项指标都有相当大的差距。英格尔斯提出的这两个指标,可以作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格尔斯提出的这两个指标,可以作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格尔斯提出的这两个指标,可以作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格尔斯提出的这两个指标,可以作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量化目标,或者作为参考

11、。量化目标,或者作为参考。量化目标,或者作为参考。量化目标,或者作为参考。目前,我国距离这两项指标都有相当大的差距,以受过目前,我国距离这两项指标都有相当大的差距,以受过目前,我国距离这两项指标都有相当大的差距,以受过目前,我国距离这两项指标都有相当大的差距,以受过年及年以上教育的人口计算,我国有文化的人口仅年及年以上教育的人口计算,我国有文化的人口仅年及年以上教育的人口计算,我国有文化的人口仅年及年以上教育的人口计算,我国有文化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若按受过年及年以上占总人口的,若按受过年及年以上占总人口的,若按受过年及年以上占总人口的,若按受过年及年以上教育的人口计算,则更低,仅为;我国适龄

12、教育的人口计算,则更低,仅为;我国适龄教育的人口计算,则更低,仅为;我国适龄教育的人口计算,则更低,仅为;我国适龄人口中大学生(含大专)的比例也仅有人口中大学生(含大专)的比例也仅有人口中大学生(含大专)的比例也仅有人口中大学生(含大专)的比例也仅有14141414。3、三种社会的教育特征、三种社会的教育特征教育要素教育要素农业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学生缺乏广泛性与平等性建立广泛性与平等性 深化广泛性与平等性教师职业非特定性职业特定化 职业专门化经费总量不足,国家经费仅投向少数人能升入的教育机关总量增加,国家经费主要投向义务教育 总量剧增,国家经费大量投向高等教育和科研设

13、施 校舍简陋,手工制品充当教学手段校舍规范,机器产品充当教学手段 校舍完善,高科技产品充当教学手段学制家庭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完整学制尚未形成 中等教育、职业教育获得发展,完整学制得以形成 社会教育受到重视,终身教育开始建立管理体制伦理化、政治化 集中化、规范化民主化、多样化主导思想朴素的、思辨的教育学说,强调教育的政治功能理性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经济功能科学与人文统一的教育理论,强调教育的内在价值教育内容以统治术为核心内容以自然科学为核心内容以综合课程为发展重点基本特征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节,与社会生活脱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教育与社会劳动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三

14、、德美中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比较三、德美中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比较(一)德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经验(一)德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经验1、1810年威廉威廉冯冯洪堡德(洪堡德(WILHE-LM VON HUMBOLDT)创建柏林大学)创建柏林大学“教学与研究统一”原则“教学自由、学习自由”原则“为科学而生活”的办学理想2、德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另外一种大学类型工业学院(19世纪末以后的工科大学)应用性的技术学科自应用性的技术学科自应用性的技术学科自应用性的技术学科自1818世纪起在单独的学校和世纪起在单独的学校和世纪起在单独的学校和世纪起在单独的学校和多科技术学校中逐步发展起来多科技术学校中逐步发展起来

15、多科技术学校中逐步发展起来多科技术学校中逐步发展起来1919世纪中叶以后发展为工业学院;它们是:世纪中叶以后发展为工业学院;它们是:世纪中叶以后发展为工业学院;它们是:世纪中叶以后发展为工业学院;它们是:卡尔斯鲁尔(卡尔斯鲁尔(卡尔斯鲁尔(卡尔斯鲁尔(18651865)、慕尼黑()、慕尼黑()、慕尼黑()、慕尼黑(18681868)、亚琛)、亚琛)、亚琛)、亚琛(18701870)、柏林()、柏林()、柏林()、柏林(18791879)等)等)等)等1111所工业学院所工业学院所工业学院所工业学院这些学院在这些学院在这些学院在这些学院在1919世纪末发展为工科大学,可以授世纪末发展为工科大学,

16、可以授世纪末发展为工科大学,可以授世纪末发展为工科大学,可以授予博士学位,取得与传统大学同等的地位。予博士学位,取得与传统大学同等的地位。予博士学位,取得与传统大学同等的地位。予博士学位,取得与传统大学同等的地位。这些大学在这些大学在这些大学在这些大学在2020世纪世纪世纪世纪606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人文社年代以后逐渐发展人文社年代以后逐渐发展人文社年代以后逐渐发展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多种学科。科经济管理等多种学科。科经济管理等多种学科。科经济管理等多种学科。3、20世纪世纪70年代创办的一种新型年代创办的一种新型大学二战后德国复兴的秘密武器大学二战后德国复兴的秘密武器自自70年代前期创办了一种

17、新型的高等学校年代前期创办了一种新型的高等学校-高等专科学校,高等专科学校,1975年达年达136所;占高校所;占高校总数总数266所的一半以上,学生数到所的一半以上,学生数到1982年年占高校学生总数的占高校学生总数的20%。4 4、德国模式对传统中世纪大学模式的突破:、德国模式对传统中世纪大学模式的突破:(1)强调科研,把科研作为大学的正式)强调科研,把科研作为大学的正式职能引入大学职能引入大学(2)以讲座(正教授)和研究所为中心)以讲座(正教授)和研究所为中心的大学体制的大学体制(3)国家投资和影响)国家投资和影响(4)社会期望大学投身国家发展)社会期望大学投身国家发展(5)与时俱进,适

18、应经济发展需要,创)与时俱进,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创办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办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德国大学在校生数量的增长与美、日、英、法等国家高等教育从与美、日、英、法等国家高等教育从与美、日、英、法等国家高等教育从与美、日、英、法等国家高等教育从5050年代末年代末年代末年代末加速发展不同的是,德国高等教育加速发展不同的是,德国高等教育加速发展不同的是,德国高等教育加速发展不同的是,德国高等教育6060年代中才年代中才年代中才年代中才开始快速发展:开始快速发展:开始快速发展:开始快速发展:1965 381965 38万万万万4 4千千千千 1970 511970 51万万万万1 1千千千千1975 8

19、41975 84万万万万1 1千千千千1980 1041980 104万万万万4 4千千千千1991 1861991 186万万万万7 7千千千千高校总数高校总数高校总数高校总数266266所。适龄人口入学率:所。适龄人口入学率:所。适龄人口入学率:所。适龄人口入学率:2020世纪世纪世纪世纪9090年年年年代初达代初达代初达代初达20%20%以上以上以上以上(二)美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经验(二)美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经验1 1、土生土长的美国模式:美国的州立大学、土生土长的美国模式:美国的州立大学18631863年:莫雷尔法案(年:莫雷尔法案(年:莫雷尔法案(年:莫雷尔法案(MORRIL

20、L ACT OR MORRILL ACT OR LAND GRANTACTLAND GRANTACT)威斯康星大学等美国州立大学的建立威斯康星大学等美国州立大学的建立威斯康星大学等美国州立大学的建立威斯康星大学等美国州立大学的建立康奈尔(康奈尔(康奈尔(康奈尔(18651865,怀特)、威斯康星模式(,怀特)、威斯康星模式(,怀特)、威斯康星模式(,怀特)、威斯康星模式(18481848,范海斯);,范海斯);,范海斯);,范海斯);最庞大的州立大学体系: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系最庞大的州立大学体系: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系最庞大的州立大学体系: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系最庞大的州立大学体系:加利福尼亚州立

21、大学系统、纽约州立大学系统统、纽约州立大学系统统、纽约州立大学系统统、纽约州立大学系统州立大学更具有大众性、综合性(农、林、工、州立大学更具有大众性、综合性(农、林、工、州立大学更具有大众性、综合性(农、林、工、州立大学更具有大众性、综合性(农、林、工、家政)、杂交性(职业学科与自然、社会、人文家政)、杂交性(职业学科与自然、社会、人文家政)、杂交性(职业学科与自然、社会、人文家政)、杂交性(职业学科与自然、社会、人文科学联系起来)科学联系起来)科学联系起来)科学联系起来)2、学习德国模式,发展研究生教育,建立真正的现代大学1876年,约翰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留德归来霍普金斯大学(留德归来的

22、吉尔曼的吉尔曼GILMAN校长)校长)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1896更名,原更名,原为学院)、哥伦比亚大学(为学院)、哥伦比亚大学(1912更名)、更名)、芝加哥(芝加哥(1892成立)、斯坦福(成立)、斯坦福(1891成成立)立)3、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发展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1861年)年)加州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1891年)年)4、初级学院与社区学院1920年代前后,建立初级学院、社区学院年代前后,建立初级学院、社区学院并很快发展;并很快发展;20世纪世纪70年代,达到年代,达到1000多所,多所,5 5、美国模式对德国模式的改造:、

23、美国模式对德国模式的改造:(1 1)系系系系的体制的建立与学术学科的扩展(增加的体制的建立与学术学科的扩展(增加的体制的建立与学术学科的扩展(增加的体制的建立与学术学科的扩展(增加了工程、农业、教育、新闻等实用学科)了工程、农业、教育、新闻等实用学科)了工程、农业、教育、新闻等实用学科)了工程、农业、教育、新闻等实用学科)(2 2)更加重视科研与博士学位(基础与应用研)更加重视科研与博士学位(基础与应用研)更加重视科研与博士学位(基础与应用研)更加重视科研与博士学位(基础与应用研究并重)究并重)究并重)究并重)(3 3)大学与国家(州)关系更加密切)大学与国家(州)关系更加密切)大学与国家(州

24、)关系更加密切)大学与国家(州)关系更加密切(4 4)大学教授声誉的提高(讲座主任权力分散)大学教授声誉的提高(讲座主任权力分散)大学教授声誉的提高(讲座主任权力分散)大学教授声誉的提高(讲座主任权力分散到正教授中)到正教授中)到正教授中)到正教授中)(5 5)校外董事会的管理体制)校外董事会的管理体制)校外董事会的管理体制)校外董事会的管理体制(6 6)扩展大学的功能到社会服务)扩展大学的功能到社会服务)扩展大学的功能到社会服务)扩展大学的功能到社会服务 1985年美国各类高校数量分布年美国各类高校数量分布 大学类别 公立大学数 私立大学数 合计博士大学 109 62 171 综合大学 25

25、4164 418四年制学院 118 590708专门学院 67 518585二年制学院 919349 1268新建学院 33 148 181合计 15001831 3331注:195354年,美国1824岁人口大学入学率达到15,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三)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程(三)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程以以以以1949194919491949年前北大、清华两位校长的高等教育观念现年前北大、清华两位校长的高等教育观念现年前北大、清华两位校长的高等教育观念现年前北大、清华两位校长的高等教育观念现代化为例代化为例代化为例代化为例 1 1、学习德国:蔡元培(、学习德国:蔡元培(1916.12

26、-1927.71916.12-1927.7)在北京大学的)在北京大学的实践实践 1898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建立,国家投资办大学,是中国高年京师大学堂的建立,国家投资办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开始等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开始 19161916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的高等教育真正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的高等教育真正开始走向现代化开始走向现代化 蔡元培改造北大最重要原则:蔡元培改造北大最重要原则:(1 1)仿世界大学之通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仿世界大学之通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2 2)“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倡导,倡导“为学术而为学术而学术学术

27、”(3 3)“教授治校教授治校”(4 4)“学术分校学术分校”北京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北京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意义:过程中的历史意义:北京大学师生百年来在追求社会进步和探索真理上一直站在我国知识界最前列,而且人才辈出。五四运动在唤起我国知识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觉醒上曾起到了突出作用,并曾成为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知识界的一个民主传统。五四运动也是把我国文化和思想划分为两个时期的分界线。2、学习美国:梅贻琦、学习美国:梅贻琦(1931.9-1948.12)在清华大学的实践在清华大学的实践(1)“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重视教授在大学的作用(2)“通才教育”(3)“教授治校”(4)

28、注意从国家需要出发,发展工科和其它应用科学清华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清华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意义:过程中的历史意义: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学习现代西方科学技术文化的结合。中西融会、古今贯通。(四)中国从(四)中国从80年代末以来高等年代末以来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教育的迅速发展:20012001年;我国高等学校本、专科在学人数年;我国高等学校本、专科在学人数 13001300万人,万人,是是19881988年的年的3 34 4倍;在学研究生倍;在学研究生39393 3万人,招生万人,招生16165 5万人,分别是万人,分别是19881988年的年的3 39 9倍和倍和4 4

29、6 6倍。倍。20022002年,我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414,预计,预计20052005年超过年超过1515。从。从19891989年到年到20012001年,我国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年,我国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总共培养了近总共培养了近12001200万名本、专科毕业生,万名本、专科毕业生,3030多万名研究多万名研究生,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本、专科学历的达生,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本、专科学历的达343343万人,为万人,为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从从19991999年到年到20012001年,高校三年扩招后,普通高校招生数年,高校

30、三年扩招后,普通高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均翻了一番。高考录取率从和在校生数均翻了一番。高考录取率从19981998年的年的3636提提高到高到20022002年的年的5858(五)三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比较(五)三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比较(1 1)大学由国家主办为主,部分大学强调建设教学、科)大学由国家主办为主,部分大学强调建设教学、科研两个中心,这一点中国的大学与德国相似研两个中心,这一点中国的大学与德国相似(2 2)强调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这一点中国的大学与美)强调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这一点中国的大学与美国相似国相似(3 3)德、美两国基础科研力量主要在大学,中国则受前)德、美两国基础科研力量主要

31、在大学,中国则受前苏联影响,独立设置科学院,不利于大学的科研水平提苏联影响,独立设置科学院,不利于大学的科研水平提高。高。(4 4)与德、美两国比较,中国大学的办学自主权落实不)与德、美两国比较,中国大学的办学自主权落实不够,学术自由有时没有充分保障,是中国大学现代化的够,学术自由有时没有充分保障,是中国大学现代化的瓶颈。瓶颈。(5 5)德国大学模式对中国大学的影响,始自蔡元培改造)德国大学模式对中国大学的影响,始自蔡元培改造北大;其次是同济大学;中国大学从北大;其次是同济大学;中国大学从19521952年向苏联学习,年向苏联学习,其实苏联模式在历史上是学习德国模式的结果。其实苏联模式在历史上

32、是学习德国模式的结果。(6 6)自清华大学成立,美国大学模式对中国大学产生很)自清华大学成立,美国大学模式对中国大学产生很大影响。大影响。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开始,中国大学在向世界各国学年代开始,中国大学在向世界各国学习时,重点是向美国学习。习时,重点是向美国学习。2、德、美、中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德、美、中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历史经验:(1 1)借鉴和学习别国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与自)借鉴和学习别国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与自力更生不断创新相互结合,推动适应本国实际的力更生不断创新相互结合,推动适应本国实际的高等教育模式的发展高等教育模式的发展(2 2)注重自由的科学研究及坚持教学与科研

33、相)注重自由的科学研究及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统一的原则(3 3)保证国家对大学的财政支持及大学经费的)保证国家对大学的财政支持及大学经费的合理使用合理使用(4 4)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创办新型的高)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创办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使高等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等教育机构,使高等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1 1、【德德】弗弗 鲍尔生著:鲍尔生著:德国教育史德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986年版。年版。2 2、滕大春著:、滕大春著:美国教育史美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994年版。年版。3 3、贺国庆著

34、:、贺国庆著: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998年年8 8月版。月版。4 4、【美美】伯顿伯顿 克拉克主编,张德平编译,克拉克主编,张德平编译,学术权力学术权力七国高等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研究教育管理体制比较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1989年年5 5、【美美】菲力普菲力普 阿尔特巴赫著:阿尔特巴赫著:比较高等教育比较高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979年版。年版。6 6、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清华大学校史稿清华大学校史稿,中华书局,中华书局,19811981年版。年版。7 7、萧超然等:、萧超然等:北京大学校史北京大学校史,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1981年年1010月第月第1 1版版8 8、【美美】英格尔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殷陆君译,殷陆君译,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1985版。版。9 9、顾明远、薛理银著:、顾明远、薛理银著: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人民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19961996年年2 2月第月第1 1版。版。1010、陈学飞著:、陈学飞著: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四川大学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1989年年1212月第月第1 1版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