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量计算.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82816254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量计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热量计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量计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量计算.ppt(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对比热容的理解1对C=Q/mt表达式的理解正确的是a物质的比热大小与吸放热成正比b比热大小与质量成反比c比热与物质的温度有关d比热的大小可由此公式度量,但与吸放热的多少质量大小温度温度的改变多少无关比值问题1由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m甲:m乙=5:3,比热之比c甲:c乙=2:1,如果他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它们降低的温度之比是-。2由同种材料制作的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是1:2,甲的温度升高50摄氏度,乙升高了40摄氏度,甲乙吸收热量之比是温室效应2、温室效应当太阳辐射能达到地球表面时,地球大气层中的CO2和水蒸气等在允许太阳能透过产到达地面的同时,即吸收太阳和地面的长波辐射,也把部分长波辐射能反射回

2、地球表面,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这犹如把地球置进了一个巨大的“玻璃罩”内,“玻璃罩”允许太阳辐射透过,但却阻止地面温度上升,这种作用叫做“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在人口高度密集、工业集中的城市区域,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热量与其他自然条件的共同作用致使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效区的气温,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 人造火山;高温的城市处于低温郊区的包围中,如同举洋大海中的一个个 小岛,因此也 称为 城市热岛 现象。成因及对策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由 以下几种因素综合形成:(1)城市建筑物材料和铺砌水泥地面材料的比热容小,吸收太阳的辐射后,升温快.(2)人口高度密集;工业集中大 量人为热量喷发。(3)高耸入云的建筑物

3、使地表风速小且通风不良.(4)人类活动释放的废气排人大气,改变了城市上空的大气组成,含有大量废气的大气,夜间会减少城区地表热量向外辐射,减少了热量散失,起到保温的作用.城市要减弱热岛效应,在规划和设计上应考虑:1要开发和保护好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2在城市发展的同时,要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3)加强城市通风4减少人为的热释放,尽量将民用煤改变为液化气、天然气,集中供热也是根本对策。热量公式3.热量的计算公式(1)吸热公式:Q吸=cm(t-to)式中 C 表示物质的比热,m 表示物质的质量,to 表示物体原来的初温,t 表示吸热后的终温,“t-to”表示温度的升高,有时可用t=t-to

4、表示,此时吸热公式可 写成:Q 吸=cmt。(2)放热公式:Q放=cm(to-t)式中 cm、to、t 的含义不变,to-t 表示温度的降低,有时可用t=to-t 表示。此时放热公式可写成 Q 放=cmt。(3)热量计算的一般式:Q=cmt。t 表示温度的变化.可见,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由物体质量、物质比热和物体温度的变化量这三个量的乘积决定,跟物体的温度的高低无关.(4)Q吸与 Q放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比热 C 的单位是 J/(kg ),质量 m 的单位是千克,温度(t 或 to 或t)的单位是(摄氏度),热量 Q 的单位是焦耳,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利用公式应注意在利用热量公式进行

5、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四点:(1)正确理解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2)同一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务必统一到国际单位中来.(3)公式适用于物态不发生变化时物体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吸热(放热)的计 算如果过程中存在着物态变化,不能使用这几个公式.例如冰熔化为水需吸热,此时冰的温度(或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没有变化,但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4)注意文字叙述中升高 t ,升高了 t ,降低 t、降低了t对应的是温度 的改变量.而升高到t、降低到t,对应的是物体的末温 t.对热量公式理解1甲乙两物体,质量初温都相同,甲的比热大于乙的比热,当它们放出相同热量后,相互接触,问热量传递方向,温度变化情况,内能变化情况。

6、2如果吸收相同热量呢?3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靠在一起,则热量a由铁传向铜 b由铜传向铁 c不传递 d都有可能1一杯水由80摄氏度降至20摄氏度放出的热量为Q1,它由30摄氏度升高到70摄氏度吸收热量为Q2,比较Q1和Q2大小。2质量为1kg的铁锅中放有2kg的水,把它们从20摄氏度加热到80摄氏度,水吸收的热量,铁吸收的热量,它们吸收的热量。3质量为3kg 60摄氏度的温水,与5kg 20摄氏度的冷水相混,终了温度为多少?1小红在做早餐时发现,同样情况下,煮沸一锅牛奶与煮沸同质量的豆浆不同,这是为什么?对此提出一个猜想,并简述验证猜想的方法。猜想。方法。2用相同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同的甲乙两液体加热,得到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比较甲乙比热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