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 《绪论》.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82789068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学 《绪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医诊断学 《绪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 《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 《绪论》.ppt(3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薛霁薛霁 王萍王萍 13075324867中中医医诊断学断学E-mail:Tel:13075324867QQ:3295721王王王王 萍萍萍萍绪绪 论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中医、掌握中医“诊断诊断”、“诊法诊法”、“诊诊病病”、“辨证辨证”、“病案病案”、“证证”、“病病”、“症症”等概念的含义。等概念的含义。2、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3、了解中医诊断的发展简史。、了解中医诊断的发展简史。诊诊诊察了解;诊察病情诊察了解;诊察病情 断断分析判断;判断疾病、辨别证候分析判断;判断疾病、辨别证候含义含义: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诊断学是在

2、中医理论中医理论指导下,指导下,研究研究诊察病情诊察病情、判断病种判断病种、辨别证候辨别证候的的基基础理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知识和和基本技能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的一门学科一一、中医诊断学含义、性质及地位、中医诊断学含义、性质及地位性质:性质:基础理论性课程。基础理论性课程。地位:地位: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是基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一)诊法 (二)辨证 (三)诊病 (四)病案诊诊诊诊断断断断记录记录记录记录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一)诊法(一)诊法 “四诊四诊”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望:望:指观察病人的神、色

3、、形、态、舌象及排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及排 出物等以断病出物等以断病 。闻:闻:包括听病人的语言、呼吸、等声音,嗅病包括听病人的语言、呼吸、等声音,嗅病 人发出的异常气味等以断病。听觉、嗅觉人发出的异常气味等以断病。听觉、嗅觉 问:问:询问病人的有关病情资料,如病史、自觉询问病人的有关病情资料,如病史、自觉 症状等以断病。症状等以断病。切:切:指通过切脉和指通过切脉和触触按病人有关部位以断病。按病人有关部位以断病。(二)辨病(诊病)(二)辨病(诊病)“病病”: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疾,病也疾,病也”。“病,病,疾加也疾加也”;与与“健康健康”相对而言(相对而言(WHOWHO“健康健

4、康”定定义:不仅没有疾病,而且心理、社会上的义:不仅没有疾病,而且心理、社会上的完满状态完满状态。);。);“疾病疾病”的概念:的概念: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产生的正邪相争,阴阳失调、气机不利的体产生的正邪相争,阴阳失调、气机不利的病理表现。病理表现。“辨病辨病”:对临床资料分析、综合,对疾病全过程的对临床资料分析、综合,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概括与抽象,判断病种、概括特点和规律概括与抽象,判断病种、概括病病名名的过程。的过程。是内科学的主要任务。是内科学的主要任务。值得提及的是:中医命名病名的方式具多样性值得提及的是:中医命名病名的方式具多样性:(1 1)以病印象的

5、,如感冒、疟疾;以病印象的,如感冒、疟疾;(2 2)以主症命名的,如咳嗽病、呕吐病等以主症命名的,如咳嗽病、呕吐病等(3 3)以病因命名的,如风湿病、食积病以病因命名的,如风湿病、食积病(4 4)按主要体征命名的,如黄疸病、水肿病按主要体征命名的,如黄疸病、水肿病等等 具体的待十二章讲述。具体的待十二章讲述。(三)辨证(三)辨证(三)辨证(三)辨证证的概念证的概念(中医学特有):(中医学特有):约定约定:阶段性:阶段性 对病因、对病因、病病性、性、病病位、位、病病势的病理概括势的病理概括 反映疾病当前本质。反映疾病当前本质。辨证:辨证:对对“证证”的概括与判断,的概括与判断,是指在是指在 中医

6、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病因、病性疾病当前的病位、病因、病性及邪正盛衰作出判断,及邪正盛衰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的并概括为完整的证名证名的诊的诊断思维过程。断思维过程。辨证时应注意弄清证名、证候等辨证时应注意弄清证名、证候等“证证”的概念的概念证名证名为证的代名词,是对为证的代名词,是对疾病疾病当前阶段当前阶段的病位、的病位、病性等病性等本质的概括。如脾肾阳虚证等本质的概括。如脾肾阳虚证等。证候证候为证所表现的有内在联系的症状、体征,为证所表现的有内在联系的症状、体征,即证的外候。如

7、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脉即证的外候。如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脉 浮等浮等。关系关系 证候:证之外候证候:证之外候“症症”(症状与体征)。(症状与体征)。症的意义症的意义 症状是疾病的反映的现象,是判症状是疾病的反映的现象,是判 断病种、辨别症候的主要依据。断病种、辨别症候的主要依据。“症状”与“体征”的含义与关系:1症状症状病人自觉的不适、痛苦,如头病人自觉的不适、痛苦,如头 痛、耳鸣等。痛、耳鸣等。2体征体征检查而发现的病情征象,如面检查而发现的病情征象,如面 白、脉浮等。以上两者可统称白、脉浮等。以上两者可统称 症状,或简称症状,或简称“症症”。(四)病案(四)病案又称:医案、医籍、诊籍、病历

8、等;又称:医案、医籍、诊籍、病历等;是临床诊疗的书面记录;是临床诊疗的书面记录;意义:意义:古医籍、医案是重要的学习资料;古医籍、医案是重要的学习资料;病历、大病历的书写是必备的临床基本技病历、大病历的书写是必备的临床基本技能;能;是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的重要资料;是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的重要资料;是医疗纠纷的重要司法依据。是医疗纠纷的重要司法依据。主要内容在中医诊断学下篇介绍,书写的技主要内容在中医诊断学下篇介绍,书写的技能与技巧将在临床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能与技巧将在临床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思考讨论?思考讨论?病、证、症的含义和关系?病、证、症的含义和关系?病:病:是对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

9、规律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所作的 概括与抽象,是各种疾病代名词。概括与抽象,是各种疾病代名词。证证:是对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本质本质的的 概括概括与抽象,与抽象,为证的代名词。为证的代名词。症:症:即证即证候候,为证所表现的有为证所表现的有内在联系的症内在联系的症 状、体征,状、体征,即证的外候。即证的外候。症是疾病的反映的现象,是判症是疾病的反映的现象,是判 断病种、辨别症候的主要依据。断病种、辨别症候的主要依据。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相互联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相互联系的认识之上的

10、。系的认识之上的。是一个是一个逆向推理的思维过程,逆向推理的思维过程,主要是从病体的主要是从病体的外在表现或整体的反映来把握疾病的内在实质。外在表现或整体的反映来把握疾病的内在实质。因而提出了因而提出了“司外揣内司外揣内”、“见微见微知著知著”和和“以常达变以常达变”的具体方法。的具体方法。(一)司外揣内(一)司外揣内司,察也;揣,推测也。司外揣内,即司,察也;揣,推测也。司外揣内,即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病理表现(症状、体征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病理表现(症状、体征等),可以推测其内(脏腑)变化。等),可以推测其内(脏腑)变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心血虚、肝血虚?心血虚、肝血虚

11、?面部、口唇、爪甲等可见淡白无华面部、口唇、爪甲等可见淡白无华 值得提及的,司外揣内的诊断学思想,值得提及的,司外揣内的诊断学思想,与近代与近代控制论的控制论的“黑箱黑箱”理论理论有着惊人的相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似之处。(二)见微知著(二)见微知著即通过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貌即通过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貌情况。情况。例如:面部色诊分候例如:面部色诊分候 独聚独聚“寸口寸口”可诊全身之疾;可诊全身之疾;耳诊、舌诊、目诊等耳诊、舌诊、目诊等 均体现了中医学见微知著的诊断学思想均体现了中医学见微知著的诊断学思想 值得提及的是,中医学含有当代值得提及的是,中医学含有当代“生物全生物全息息”的思想

12、,故提出了局部为脏腑的的思想,故提出了局部为脏腑的“缩影缩影”。(三)以常衡变(三)以常衡变指通过观察指通过观察比较比较,在认识正常的,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比较是理解现象的钥匙比较是理解现象的钥匙,是确定两,是确定两个以上的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把个以上的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把握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方法握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方法。思考讨论?思考讨论?比较的对象是谁?比较的对象是谁?怎样比较?怎样比较?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中医诊断主要是靠直观观察和逻辑思维进行复杂

13、中医诊断主要是靠直观观察和逻辑思维进行复杂的认识过程,因此,欲从错综复杂的病情变化中,的认识过程,因此,欲从错综复杂的病情变化中,抓住疾病的本质,对病证作出正确判断,除了应熟抓住疾病的本质,对病证作出正确判断,除了应熟悉中医学的理论与知识外,还需要用辨证唯物主义悉中医学的理论与知识外,还需要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指导。的认识论作为指导。(一)整体审查(一)整体审查(二)诊法合参(二)诊法合参(三)辩证求本(三)辩证求本(四四)病证结合)病证结合(一)整体审查是指在诊察疾病时,首先要把疾是指在诊察疾病时,首先要把疾病看成病人整体的病变,既要审察其外,病看成病人整体的病变,既要审察其外,还要审

14、察还要审察 其内,同时还要把病人与外在其内,同时还要把病人与外在环境(社会、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加以环境(社会、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加以审察,这种审察,这种内外结合、整体审察内外结合、整体审察 的思想,的思想,就叫整体审察。就叫整体审察。1、局部与全身的互相影响,、局部与全身的互相影响,2、精神、气机与形体的互相影响,、精神、气机与形体的互相影响,3、脏腑与气血阴阳等的互相影响,、脏腑与气血阴阳等的互相影响,4、机体与周围环境的互相影响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互相影响等,如是,方能诊断正确。如是,方能诊断正确。“疾病中存在着疾病中存在着 整体影响整体影响”做到:做到:1、全面认识到各种病理变化。、全

15、面认识到各种病理变化。2、全面收集病情资料、全面收集病情资料3、全面分析、综合判断。、全面分析、综合判断。(二)诊法合参(二)诊法合参是指四诊并重,诸法参用,综合是指四诊并重,诸法参用,综合收集病情资料。收集病情资料。望、闻、问、切四诊是从不同的望、闻、问、切四诊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各有角度来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各有其独特的方法与意义,不能互相取代,其独特的方法与意义,不能互相取代,如医门法律说:望闻问切,医如医门法律说:望闻问切,医之不可缺一。之不可缺一。至于四诊参合运用,不一定按固至于四诊参合运用,不一定按固定的诊法顺序进行定的诊法顺序进行(三)辩证求本(三)辩证求

16、本疾病的疾病的“本本”是什么?是什么?疾病的本质疾病的本质-病机病机 求本的过程就是求本的过程就是-辩证辩证 辩证的目的辩证的目的-求本求本(四)病证结合(四)病证结合 是指辨病与辨证并重,既辨病,又辨是指辨病与辨证并重,既辨病,又辨证,二者缺一不可。证,二者缺一不可。辨病辨病有利于从全过程,特征性上认有利于从全过程,特征性上认 识疾病的本质,因为病为全过识疾病的本质,因为病为全过 程的基本矛盾。程的基本矛盾。辨证辨证有利于认识疾病当前阶段证候有利于认识疾病当前阶段证候 的病位与病性,因为证是当前的病位与病性,因为证是当前 阶段的主要矛盾。阶段的主要矛盾。感性认识(现象依据)理性认识(本质判断

17、)症症辨辨当前本质当前的主要矛盾全过程本质疾病根本性矛盾辨辨“证证”辨辨“病病”病证结合“病病”与与“证证”的关系:的关系:同病同证、同病异证、同病同证、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异病异证异病同证、异病异证 注意:注意:至于是先辨病后辨证,或是先辨至于是先辨病后辨证,或是先辨证,后辨病,可视具体情况而决定证,后辨病,可视具体情况而决定如,病之本质反映不充分时,可先如,病之本质反映不充分时,可先辨证,不过一般规律是辨证,不过一般规律是“先辨病,先辨病,后辨证后辨证”,以杜,以杜“逐波逐流逐波逐流”或或“茫无定见茫无定见”之误。之误。五、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五、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自学自学-我学习我学

18、习 我快乐!我快乐!五、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五、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五、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五、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一)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一)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二)不断进行临床实践(二)不断进行临床实践(三)注意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注意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习:死去活来!学习:死去活来!学习:死去活来!学习:死去活来!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绪论章节小结绪论章节小结绪论章节小结绪论章节小结1 1中医诊断学的概念。中医诊断学的概念。2 2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3 3诊法的概

19、念、辨证的概念。诊法的概念、辨证的概念。4 4病、症、证的概念病、症、证的概念*。5 5、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5 5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6 6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思考题思考题1.1.整体审察的原则,对于诊断疾病有何意义?整体审察的原则,对于诊断疾病有何意义?2.2.病证结合的原则,对于诊断疾病有何意义?病证结合的原则,对于诊断疾病有何意义?3.3.四诊合参的原则,对于诊断疾病有何意义?四诊合参的原则,对于诊断疾病有何意义?作业题作业题1.1.名词解释:病名、证名、证候、诊病。名词解释:病名、证名、证候、诊病。2.2.试述病、证、症三者之间关系?试述病、证、症三者之间关系?3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是什么?、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是什么?谢谢谢谢再见再见祝快乐!祝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