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学教育资料及其教学计划.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827714 上传时间:2019-07-24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学教育资料及其教学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学教育资料及其教学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学教育资料及其教学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学教育资料及其教学计划.doc(5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二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 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根据学科的特点,现将本学期七年级地理教学 工作计划如下:、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虽然小学学过社会,有一定的地理初步 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不善于综合分析问题,抽象思维能力 差,缺乏科学的探究精神,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积级性高,学习 地理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但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积级性不高, 厌学情绪较重。初一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张扬自己的个性,可塑性强,; 有的表现随便,有的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听课走神、作业潦 草等。教师要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及时引导,发现闪光点,评

2、出学生的 自信。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地球 “认识地球”一节,教材从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能 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本章教学重点是: 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2 南北和东西半球的划 分,3 经纬网的判读及应用,4 地球自转的特点及意义,5 地球公转的特 点及意义,6 五带的划分, 第二章地图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地图的应用三部 分。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读图、用图、 绘图,提高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 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让学生体

3、验到了人们 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用途的地图,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图。 本章教学重点是:1、地图三要素、掌握在地图上辨别方向,2、运用比 例尺量算距离,3、熟知常见的图例符号,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知道常 见的五种地形,4、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山脊、鞍部、 陡崖,5、学会运用地图查找信息, 第三章海洋与陆地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海陆变迁二部分。“世界的海 陆分布”一节,教材首先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 形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面积比较,让学 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 “海陆变迁”一节,教材分

4、别从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运动两部分来说明,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本章教学重点是: 1、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 2、 运用实例说明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陆变 迁的原因,3、知道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 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 气候特点分析。本章教学重点是:1,、天气的概念及特点,会读卫星云图, 2 学会计算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5、,学会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3 等温线的判读。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4 绘制降水量柱状图,会分析 降水季节变化规律,5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6、在图上指出主要气候 类型的分布,7 根据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7 纬度位 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8 运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 响。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本章属于人文地理内容,主要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 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 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 教,了解聚落形成、形态、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 珍惜世界

6、文化遗产。本章教学重点是:1 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人口问题 2 世界三大人种、主要语言三大宗教的地区分布 三、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 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及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

7、的差异,理解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措施 1. 教学中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 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 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2.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 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3. 教学中做到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 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 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 效率。4. 重点热点抓

8、辐射 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 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 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 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5、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搞好集体备课,努 力讲好每一节课;讲究练习的实效性。6、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 学实践。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

9、处的指导下,努力使 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 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0、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 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总之,在本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 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五、课时安排:课时安排共 22,分别如下:章序名称节次内容课时课时合计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第二节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2第三节地球的自转1第一章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公转15第一节地图的基本要素2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1 第二章地图地图第三节地

10、图的应用14第一节海陆分布2第三章海洋与陆地海洋与陆地第二节海陆的面貌、1 3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2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类型27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第五节影响气候的因素1第一节世界的人口1第二节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1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136 6、教教 学学 进进 度度 表表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9 月 1 日序言让我们一同走进地理9 月 5 日 9 月 9 日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9 月 12 日9 月 14 日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29 月 18 日9 月 23 日第三节地球的自转29 月 26 日9 月 30 日地球的

11、公转(1 课时)活动课(1 课时)210 月 1 日10 月 7 日国庆节10 月 8 日10 月 14 日地图的基本要素(2 课时)210 月 17 日地地图的应用(1 课时) 地形图210 月 21 日的判读(1 课时)10 月 22 日10 月 28 日第三章海洋与陆地海洋与陆地 第一节 海陆分布(2课时)21010 月 31 日11 月 6 日第二节海陆变迁(1 课时)复习(1 课时),21111 月 5 日- 11 月 11 日期中检测21211 月 12 日11 月 18 日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天气(1 课时)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1 课时)2311 月 19 日11 月 2

12、5 日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1 课时) ,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1 课时)2411 月 26 日12 月 2 日第四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2 课时)2512 月 3 日12 月 9 日第四章第五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1 课时) ,单元自测1 课时)2612 月 10 日12 月 16 日,第五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1课时)第二节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1课时)2712 月 17 日12 月 23 日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单元自测(1课时)2812 月 24 日12 月 30 日期末自测(2 课时)21912 月 31 日1 月 6 日综合复习2201 月 9 日以后总复习及期

13、末检测第一章地球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 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4、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5、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6、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7、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 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 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

14、小与位置关系 教学时间:六课时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 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 成。 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 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15、: 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 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 程,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 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 不能简单下结论。 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 学生思考、讲故事,讨论,谈看法。 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学习科学 家的探索精神 二、讲授新课: 1、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

16、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学生思考,回答、分析 2、认识总结地球的外貌 地球的形状: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注意教给学生分清圆形和球 体的区别(平面、立体) 让学生正确认识地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思考、回答、交 流 3、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分组讨论、达成意见,各小组代表发言举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 流、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 4、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 极半径 赤道半径学会依图描述;重在描述地球大小能力的培养,并学会描述相关事物 5、达标反馈

17、出示讨论题: 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从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何感悟? 3、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列举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地理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三、总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 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要勤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 成思考、观察的习惯。 第二节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第二节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

18、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3、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4、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教学难点: 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及时巩固 地球的真实形状描述: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地轴、两极 学生思考、回答 二、引入新课: 观察地球仪、思考 地球的真实形状由于很

19、不规则,在日常运用时往往比较麻烦,因而人们常把它 化简成为理想化的正球体模型。我们用的地球仪就是这样样。 引起学生对地球仪探索的兴趣 三、新课教学 1、了解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分组交流认识地球仪,掌握、理解,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了解 地球仪,直观,印象深 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讨论。 认识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 线、经度、纬度。了解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地 轴是一个假象轴。 2、完成经线和纬线的表格 小组交流、讨论,完成表格。 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随学生的讨论逐渐显示答案可使 学生对经线和纬线有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为以后学

20、习地球的运动打下基础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 直相交的半圆与地轴垂直并且环 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形状半圆圆长度一样长赤道最长,南北极 最短指示方 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特殊线0 度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 极圈分布规 律0 度经线以东为东经,数值 越来越大,0 度经线以西为 西经,数值越来越大并在 180 度东西经重合。赤道纬度是 0 度, 以北为北纬,以南 为南纬,数值逐渐 增大,到南北极点 为 90 度半球划 分西经 20 度和东经 160 度是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 分界线3、观察地球仪的转动 观察教师的演示,并实际操作 演示地球自转 介绍以右手指示地球仪转动方向: 面向赤道(上北

21、下南)自西向东转动,从北极 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4、达标反馈 指导学生上黑板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 线,南北极圈,0 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四、内容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注意观察,多看地球仪,认识和领会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等这些基 本点及线的重要性,辨认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辨别东经和西经的区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在地球表面找出已知点的方位,或根据方位确定 未知点。通过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基本构造的认识。 2、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地

22、理的方法。进一步 训练学生的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经纬网定位,读图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巩固上节已学知识,回忆、思考 在黑板上绘制经纬网图,复习经纬线知识 二、新课教学 师生互动 1:认识经纬网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说清南北纬、东西经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出大错。 用经纬网定位 举例说明,经纬网可以确定位置,它对军事、航海、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 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给出经纬度,让学生找位置;给出位置,说出经纬度。 学生思考、举例,讨论、回答 完成 21 页

23、活动题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交流、讨论、合作,并让学生明确学会知识,关键在于 会用。 师生活动 2:用小乒乓球制作地球仪 明确制作步骤,对学生进行指导 分组合作完成制作,展示制作成果。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锻炼学生的动 手操作能力。 三、课时小结 运用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多动脑、多动手,在过程中学习地理。在地球仪 的经纬网上确定方向和任何一点的位置。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以及地球自转造成昼 夜更替的现象。 2、仿做地球自转造成昼夜更替的实验。 3、培养学生学习地球知识的兴趣。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地球的自转。 难点:昼夜更替。 学法指导

24、:利用教学演示,学生讨论、动手操作,进行教学,使学生理解地球自转。教具准备: 地球自转的挂图,分组实验材料。 教后感 : 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是怎么一回事,认识了昼夜 形成的原因,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球、认识地球的兴趣。但有一部分学生对复杂的天 体运动,感悟不高,认识不够。 新课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在低年级时,已经学习 了“白天和夜晚”一课,初步了解了昼夜现象。 你能说说白天和夜晚是怎么一回事吗? 教师在回答的基础上,揭示课题,指出本课则要 求学生在了解昼夜现象的基础上,认识昼夜形成 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 1、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1) 教师提问:太阳从何

25、方升起、何方落下? 那么,太阳东升西落说明了什么呢? 教师讲解,引出课题。(2)组织学生讨论。 当你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面,看到窗外的景物是向什么方向移动的?为什么?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窗外景物向后移动是汽车向前行驶的反映。 两列火车交会时,你坐的火车已经开动,相邻的火车并没有开动,但你会觉得怎么 样?为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 没有开动的相邻火车向相反方向移动是由于自已坐的火车已经开动而产生的错误错 觉。(3)教师出示地球仪自转的挂图,然后提问:地球的方向是怎样的?(4)教师运用地球仪,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的转动,边提问: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时,我们看到的太阳向什么方

26、向运动呢?为什么明明是地球在自转,而我们看到的却是太阳东升西落呢?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两个例子,通过讨论得出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转 动的反映的结论。教师要演示时,要注意地球的旋转方向要自西向东,即从北极往下看,地球作逆时针旋转。其次地球仪的转动要作匀速运动,不能一会儿快,一会儿慢。 (5)学生分组用地球仪进行地球自转的实验,教师进行指导。并引导学生得出地球自转的含义。2、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替现象。 (1)教师演示实验,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照在地球仪上,提问:地球上哪边是白天?哪边是晚上? (2)教师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自西向东转的地球仪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上的大头针进入明暗

27、半球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由于地球 的自转,地球上才出现了昼夜更替现象。教师在演示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大头针表示的这个地区,进入手电筒光和离开手电筒光的一全过程。其次手电筒光不能移动。(3)学生分组进行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更替的实验。(4)教师讲述进球自转周期约为 24 小时,因此一昼夜的时间为 24 小时,以及昼夜更替对地球上生命现象产生和存在的重大意义。 四、教师课堂小结。提问:说说地球的转动方向是怎么样的?地球为什么会产生昼夜现象?你能说说地球的昼夜是怎样产生的吗? 五、课堂作业。见课堂作业。 六、板书。地球的自转一、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地球自转亦称为地球的绕轴运动,即地球

28、绕地轴而旋转。二、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地球队自转一周约为 24 小时,因此,一昼夜的时间也是 24 小时。(23 小时 56 分 4 秒) 第四节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地球的公转教案 教学目标: 1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2四季的形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若干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我们每年都放寒暑假,都经历春夏秋冬的变化,谁能说出什么原因导致 这样的变化呢? 展示课件:地球的公转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 地球绕什么在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太阳

29、。自西向东) (学生回答,教师 略作归纳,并讲述公转的周期) 教师请同学们再观察思考: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还是竖直的?地轴 指向是否发生了变化?(倾斜的。没有) 展示课件:地球的公转(教师用鼠标控制,当地球公转到二分二至日点时,单击鼠标,使地球“停”下来, 再单击使该区域放大,指导学生观察太阳直射的纬线,然后完成下表。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纬度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教师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太阳的直射点就在地球表面不断地移动,这对地球 表面的冷热状况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提问(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常识入手,激发学生的欲望) 一天当中,早晨、中午、晚上我们感觉什么时候最热?这与太阳光的

30、照射有什么 关系?(中午。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得到的热量就越多。 ) 一年当中,我们这里最热是什么时候?最冷是什么时候?这与阳光的照射又有什 么关系?(7 月,因为此时阳光照射地面角度大。1 月,因为此时阳光照射地面角度 小。 ) (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归纳,然后指导学生读教材图 1.19, “地球公转示意图” , 完成下表)北半球的季节月份北半球得到光热的多少春夏秋冬提问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有何不同?(相反) 讨论(分小组) (是生活中的地理,是拓展知识) 我们这里一年当中白昼时间一样长吗?什么时候长,什么时候短?为什么?(不 一样。夏季较长,冬季较短。由于地球的公转) 如果地球不是

31、倾斜而是竖直的,地球表面有无四季变化?(没有) 教师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 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成了 五个带。 (读教材图 1.19“地球上的五带” ,请各小组完成) 在图上找出地球上的五带,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中国主要属于什么带?还有小部分属于什么带?湖南属于什么带?(北温带。热 带。北温带) 完成下表:五带范围有无阳光直射得到的太阳光热多少四季变化情况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总结:本课主要讲述了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还说明了四季变化的原因和 五带的形成和特点。 第二章地图 第一课时

32、教学目标: 1、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 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各种途径,知道收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 2、对获得的地理信息,通过对比、进行分析、综合、探究其特征与成因,思考 其相互关系;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尝试组织筹划 一次地理野外旅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交流精神。 教学重点: 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 教学难点: 1、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尝试组织筹划一次地 理野外旅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在第一章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

33、学生了解如何学习地理,掌握 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践练习 教学媒体:地理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习了第一章,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身边有很多地理知识,这些地理奥秘等着 我们去发现、去探究、去分析,学习地理的方法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相信大家会有收获。 1、学会看地图 从身边事入手引入新课:同学们,假期中我们经常要到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旅 游。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准确知道每一个景点的位置,设计一条既经济,又实用 的路线,最好有一份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展示旅游图,简单介绍有关地方的景点,让学生设计游览景点的路线) 通过地图,我们可以找到我们想去的地方,我

34、们可以知道怎样才能到达,不管 是简单、还是复杂,不管是纸质的,还是挂在墙上的,都是地图 二、讲授新课: 我们学习地理就离不开地图。介绍“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 强调地图的 意义,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自己举出不同的地图种类、类型。 (教师可补充说明)设计几个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类型的地图? 设疑:地图对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关系非常密切,谁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 吗?都需要些什么? 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第 6 页第二段,找出地图的制作方法并划出,然后找学生 读出来。 (具体的内容详细的知识留到下节课) 2、学会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 过渡:除了会看地图以外,要学

35、好地理还需要有其他的方法,比如:收集地理 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等。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想要获取地理信息有很多途径,书刊、杂志、 报纸、电视、图书馆、互联网以及日常生活等都可以成为信息来源,而你所看到的, 听到的地理知识不可能一次完全记住,也不能说过耳就忘,还必须学会思考,如何 将这些信息综合,怎样让这些信息真正成为自己的,真正得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 活中的一些问题,或是解释自然界、社会中的一些现象,或者是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现象。要考虑各种自然、社会要素,各种现象的分布,联系、 对比,要找到其中 的规律,一些相辅相成的因果关系等各个方面。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收集,勤动脑, 细思考,大胆

36、问,多假设,还可以借机鼓励有潜力,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 3、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让学生大胆尝试,作出假设,理论联系实际,可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果有 一次野外旅行会发生什么事情,有什么需要准备等问题,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各组 有组长、有记录员、有发言人,进行野外旅行所携带物品的竞赛(强调学生的主动 积极思维,不要让学生形成单一的思维定势) 三、布置作业: 试着绘出学校的平面图,说明要求。 (画略图即可,尽可能的放开,调动学生能 动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八个基本方向,掌握八个基本方向的符号、位置关系。 2、知道在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3、了解在有指向标或经纬线

37、的地图中,方向如何表示。 4、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 5、通过实践学会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对照 6、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知道在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了解在有指向标或经纬线的地图中,方向如何表示 3、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1、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 2、通过实践学会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对照 教学媒体:地图、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1、回顾检查、总结作业情况;设疑 2、创设情景 通过作业,虽然学生画的都是同一所学校,但是各不相同,为什么?如果一个 从未到过我们学校的人拿着你们的图,能找着

38、北么? 3、在地图上怎样才能表示出正确的方向 学生根据提问积极思考,并积极回答 学生虽然会画学校平面略图,但是画的还不准确,这样提问,引出地图的要素: 方向 二、新课教学 1、讲授新课: 逐步理解:八个基本方向的知识 (1)在一般的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西北东北西东西南东南 南先了解八个基本方向,为方向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认真学习,巩固记忆 (2) 、有指向标的方向的表示方法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并不是一概的上北下南,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指向 标指的方向是北,根据北再确定其他方向 (3)经纬网定向 在较为特殊的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线纬线确定方向, 系统学习方向并落实到图上、认真

39、学习、巩固记忆 充分练习 2、过渡 既然知道了在图上怎样表示方向?那么我们画的学校平面图上怎样表示呢?要 使图的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还必须知道怎样辨认实际中的方向,并学会怎样在地 图中标注方向。 学生思考,讨论。争取在课堂上把知识掌握牢固,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3、列举讲解在实际中确定方向的一些方法, 利用课本、阅读课本 指南针、北极星、太阳和手表等定方向。学生当堂练习、当堂巩固,使学生把 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4、实践应用 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补充或更改自己所绘的学校平面图 小组合作修改,用学的方向修改平面图,使平面图有准确的方向 三、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判断家、公园、商场等场所的方向

40、,可合作、也可独立完成,锻炼 学生的实践能力板书设计: 1.在一般的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指的方向是北,根据北再确定其他方向 3、在较为特殊的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线纬线确定方向, 4、用指南针、北极星、太阳和手表等确定方向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比例尺的定义,了解比例尺的几种表示方法和换算。 2、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 3、熟悉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及详略关系的比较, 4、了解图例和注记的含义。 5、结合地图和实际问题学会比例尺的换算、熟悉和使用图例和注记 6、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7、能够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8、树立地理意识与创新精神 教

41、学重点 1、掌握比例尺的定义和公式。 2熟悉图例和注记 教学难点 熟悉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及详略关系的比较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践练习法 教学准备:地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地图上的方向 复习,回答问题,对所学知识有所巩固 二、引入新课: 提出疑问 当我们拿着我们画的图时,可以看出到哪里去,应该往那里走,但是走多远呢?学生思考,引起探索的欲望 三、讲授新课: 1、利用学生所熟悉的分数来讲解比例尺,总结归纳比例尺的定义公式。反复练 习加深印象。通过分数的性质引申出比例尺的大小。 (分子不变时,分母越大分数越 小) 回忆,讨论,练习 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形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领

42、悟。 2、比例尺的形式 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3、举例练习: 利用不同的地图观察总结地图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当图幅越小内容越详细,比 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如何测量距离计算比例尺,以及如何利用比例尺 量算距离也需要反复练习 理解,熟练计算,换算,反复练习,让学生加深印象,熟练掌握知识的应用 4、总结归纳: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分组讨论总结充分利用各种地图多读图多熟悉,通过总结归纳,学生对比例尺 有个整体、系统认识。 5、利用地图,熟悉识记主要常见的图例,以及应用方法. 阅读课本、地图册、填 充图册 利

43、用课本、地图册、填充图册讲解 当堂检测:利用书、填充图册检测,结合地图,落实在图上,加深形象直观印 象 5、修改平面图 用这节课学的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修改平面图 学生上节课已修改了方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平面图。 合作完成 三、布置课后作业 任选一张旅游地图,设计一条游览路线,沿路线读出方向、图例、比例尺等各 要素 课下合作完成 (利用旅游地图,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参与性比较强。把书本知识用于实践, 加深认识。 ) 板书设计 比例尺 (1)表示方法: 数字式 文字式 线段式 (2)分母比例尺表示实际范围内容越大越小越大越粗略越小越大越小越详细2、常见的图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

44、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 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3、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 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4、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教学难点: 1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 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3

45、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 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等高线、世界两大山脉带 二、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学看地形图 1看图名 通过图名了解地图的类型、位置、范围 2看方向 复习前面所学知识 3看比例尺 进行实际量算 4看图例 (1)等高线的读数颜色的深浅 陆地上随着海拔的升高,颜色由绿色系过渡到黄色系在过渡到红褐色系。绿色 越深,海拔越低,越趋向于黄色、红色,颜色越深海拔越高。 海洋用蓝色表示,蓝色越深,海底越深 (2)等高线的分布(疏密)颜色的多少 等高线越密集,地面起伏越大;等高线越

46、稀疏,地面越平坦 (3)等高线的走向 判断当等高线圈闭,出现的地形区,山脉的走向等 等高线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必须加强学生对图的理解和掌握。(二)山地的各组成部分 (1)山峰:(山顶)山的最高处 (2)山坡:陡坡等高线密集处 缓坡等高线稀疏处 (3)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 (4)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 (5)鞍部:两山峰之间的地方 (6)陡崖:(悬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四、课堂小结: 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充分理解、握,并运用到实际当中 五、布置作业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分清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

47、海峡。 3、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4、能简单地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 点 5、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初步 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6、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 大洋; 7、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8、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及报告的撰写能力的培养。 (1)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 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9、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 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海陆分布情况,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

48、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教学难点:学 生空间感的建立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图册、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数: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6、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教学难点:

49、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设疑,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回忆、思考,讨论,交流、探索被称为地球的原因 我们前面几节课讲的是“地球” ,为什么叫“球” ,讲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 从今天起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地球”的“地” 。为什么叫地球呢? 二、新课教学 1、创设情境:我们叫地球叫的很习惯,顺理成章,但是有人却偏偏认为,叫 “水球”才合理。为什么呢? 过渡,对新旧知识承上启下,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印象,将孤立的知识点穿成 完整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看图,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以很容易的 发现, 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的,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 面积更大的是广袤的海洋。 读图,分析卫星图片或各种地图上的颜色 思考、看地图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2、海洋与陆地的分布 做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