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居.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82755332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7.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闽南民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闽南民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闽南民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闽南民居.ppt(5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闽闽南民居建筑南民居建筑风风格研究格研究闽闽南民居与南民居与风风水理水理论论1)宅基的选址2)建筑平面与空间布局闽闽南民居分南民居分类类1)古式大厝2)骑楼3)手巾寮4)洋楼5)土楼6)堡土楼7)石筑民居闽闽南民居布局南民居布局1)布局形式2)布局总结闽闽南民居之土楼南民居之土楼a)土楼分类b)土楼布局特征c)土楼构造d)土楼独特性能目目录录闽闽南民居色彩南民居色彩民居色彩对比闽闽南民居之古式大厝南民居之古式大厝1)古式大厝的红墙墙体红色文化.红砖拼接花纹.砖墙浮雕.镜面壁.“出砖人墙”的建筑工艺.窗.虎脚.塌寿2)古式大厝的屋顶红瓦.燕尾脊.山墙构件样纹装饰3)古式大厝的浮雕装饰4)古式大厝

2、的代表5)现有运用闽南民居元素景观的景区闽闽南民居与南民居与风风水理水理论论宅基的宅基的选选址址A、要观山势。在风水理论中,山就是“龙”的形态变化,山脉即是“龙脉”。起伏、蜿蜒、运动的“龙”被认为可以“藏风聚气”。B、要观察水流;水流必须缓慢、平隐、弯曲、环绕,这样的水即是理想的水。所以选择宅基的原则:1)宅基力求坐北朝南,即“负阴抱阳”2)背靠大山或丘陵,面对朝山,左右侧有小丘陵3)靠近河流或大塘,但忌讳背水风水观中的居住空间理想模式风水观中的宗祠空间理想模式建筑平面与空建筑平面与空间间布局布局全宅共设了大小八个天井轴线正中的两个天井前大后小“昌”字,左右两侧护屋围成的天井,用廊隔开,成为两

3、节“日”字,护屋上下两端人手的上下两节。全宅只有一大二小三个门之外,形成对内外封闭的平面格局。风水、住宅、人三者关系对内开敞对外封闭 闽闽南民居分南民居分类类闽南建筑的分类闽南建筑的分类一)古式大厝(cu,福建沿海及台湾人称家或屋子为厝)二)骑楼三)手巾寮(lio,表示“长排房”)四)洋楼五)土楼六)堡土楼七)石筑民居古式大厝古式大厝古式大厝是泉州最为典型的民居住宅类型1)布局:有三开间、五开间、带护厝、突山庭堂、两边对称,横向扩展布局,纵深有二落、三落、五落不等,以庭为组织院落单元,庭、廊、过水贯穿全宅。2)材质:瓦、石、红砖3)特点:穿斗木构架作承重结构,多采用硬山屋顶,弯曲起翘屋脊,脊角

4、“燕尾式”华丽动人。骑骑楼楼俗称“五脚架”。是泉州民居和街坊建筑,沿街面用柱廓式骑楼,楼高有二层,三层,四层高低差落;单座建筑多为纵向进深布局,楼与楼相连成十里商业长街。前面临街设店面,里面和楼上多作居住及货物堆放用房,厨房、卫生间设置后面,经营和生活都很方便。特点:夏天能遮骄阳,雨天可避风雨。手巾寮手巾寮 手巾寮厝是泉州古民居较为普遍的沿街巷建造类型。呈一种纵向延伸呈带状形式。面宽3至4米,单间木构。具有层层引深的气氛。它由门口厅、天井、正厅、厅后房、小天井、大房、后房、窥脚、后尾或后落组成。有二落、三落进深,宅内留有一条前后连环的巷路,这种小型的民居住舍小巧亲切,装修也很简洁。洋楼洋楼又称

5、“番仔楼”,造型新颖,平面布局灵活多变。当地的传统形式与外来的风格相结合,门窗、外廓及装饰洋味尤为突出。建筑材料:有水泥(洋灰)、钢筋、水泥花砖、花玻璃等。如石狮市郊的拱星别墅,南安林路厝,鲤城青龙巷李宅,它们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代表着中西文化初期接触的杰出成就。土楼土楼土楼坐南朝北,土木结构形式,圆形分水县山屋顶。墙基根(墙脚)厚1.2米,以山石叠砌门楣,上部以土夯筑。东、西、北三面壁拱券门,为出入口处,门楣上嵌辉绿岩石匾。每个门都有两重门板装置,外门板上装有封钉铁皮,以防外犯火改。外墙与门设有枪眼等防御性设施,内部为穿斗式木构架的三层楼房屋,周环走廊设有木扶栏。土楼中庭筑有棱形的四合院式平

6、屋,分别设七个阶梯上通楼房。庭中凿一口大井作生活用水,周以石板构成圆形八卦图,计房百余间,建筑独具一格。堡土楼堡土楼依山构筑,基本特征是高大、厚实的堡墙,墙上筑有跑马道和碉式角楼,墙内建有祖堂、厢房、护厝、厨房等建筑单元。布局合理对称,防御居住兼备,因地制宜设计,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构筑;基本上以村或家族为建制单位,功能齐全,居住、教育(配套有书院、书斋)、仪事等功能完备;装饰、装修上富有闽中地方特色,木雕、灰塑、彩绘等品味高、传统文化色彩浓郁。石筑民居石筑民居 完全以花岗岩石为建筑材料的民居构成了泉州沿海民居住宅的独特风貌。由于当地盛产花岗岩,所以它理所当然地被作为一种价廉物美的建筑材料而得到广

7、泛的应用。特别是惠安、晋江、南安等地大都因地制宜,把那些班驳突兀,峥嵘嶙峋的石头变成了一组组泉州市石建筑的奇观。无论是墙基、墙身、柱础、柱子、楼板,还是门窗、石栏杆、石级梯,甚至整条街坊,处处精雕细琢,处处流露出泉州人民对石头的特有感情。闽闽南民居布局南民居布局类型类型主要特征主要特征骑楼最基本的类型,只有正堂、左右房,当人口增加时,可向左右延至九间或十一間,也称一条龙式。分为单列型排屋、并列型排屋。古式大厝以中庭为中心,上下左右四厅相向,形成一个十字轴空间结构,这是中原建筑古老型制的遗存。这种型制的平面格局是以正方形为基础的九宫格式,中央为庭院,四正为厅堂,四维为正房土楼1、中轴线鲜明 2、

8、以厅堂为核心 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堡土楼前方后圆,当地俗称“太师椅”、“簸箕”形屋手巾寮 单间建筑。其开间小,进深大宽不过45米。短者7米左右,长者达20多米。呈长方形,排列在狭小街道两旁。闽南民居主要布局形式归纳闽南民居建筑常见的类型,大致有六种建筑基本单元分别为:一明二暗、三合天井、四合中庭、方圆土楼、土堡圆楼和竹筒屋。“一明两暗一明两暗”型型单列型排屋式单列型排屋式并列型排屋式并列型排屋式“四合中庭四合中庭”型型九宫格九宫格式的式的“中庭型中庭型”四合院四合院式的式的“中庭型中庭型”“三合天井三合天井”型型堂虎式堂虎式堂厢式堂厢式方楼方楼“方圆土楼方圆土楼”型型圆楼圆楼椭圆楼椭

9、圆楼“土堡围屋土堡围屋”型型“竹筒屋竹筒屋”型型闽南民居布局总结在建筑平面布局上,既有传统中原建筑文化特征的三合院、四合院布局的形式、又有护厝、排屋、土楼、土堡、竹筒屋等有地方特色的布局形式,总体呈现建筑内向、封闭。其中客家土楼为闽南民居最为独特的布局形式,具有强烈的向心、内聚等布局特点 闽南民居之土楼土楼分土楼分类类1 1按内部按内部结结构分构分1 1)内通廊式土楼)内通廊式土楼:土楼内住户拥有从底层到顶层的单元,各从二层以上,各房间门前有环形走马廊,每层有四五部公用楼梯。内通廊式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客家人聚居的永定县,又称为客家土楼,以永定县湖坑镇振成楼为代表。2 2)单单元式土楼元式土楼

10、:单元式土楼各层没有连贯各户的走马廊;土楼分割为一套套垂直单元,各单元有独立的门户,有独立的庭院,有独立上下楼梯。单元式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西南福佬民系聚居的地区,又称为闽南土楼,以永定县的振福楼楼为其代表。振成楼振成楼振福楼振福楼土楼分土楼分类类2 2按建筑外形分按建筑外形分1 1)圆圆楼楼为圆形的土楼,闽南人称之为圆寨土楼。其用途重于防卫,因此该名称嵌寨之名。2 2)方楼方楼是先夯筑一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高大围墙,再沿此墙扩展该楼其他建物。而扩建的制式规格通常是敞开的天井与天井周围的回廊。3 3)五五凤凤楼楼又名大夫第、五凤楼、府第式、宫殿式或笔架楼。其特色是从外观看去通常为三凹两突,彷佛

11、中国古时笔架。圆楼圆楼五凤楼五凤楼方楼方楼土楼布局特征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客家土楼的布局绝大多数具备以下3个特征:1、中中轴线鲜轴线鲜明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尤为突出。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圆楼亦相同,大门、中心大厅、后厅都置于中轴线上。2、以以厅厅堂堂为为核心核心。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3、廊道廊道贯贯通全楼,可通全楼,可谓谓四通八达四通八达。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小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

12、土楼构造土楼构造五凤楼五凤楼客家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五凤楼五凤楼内通廊式圆楼内通廊式圆楼土楼独特性能1、充分的经济性充分的经济性。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取当地的黄土和杉土,若拆除可当农作物肥料;屋架通风较畅,木构件受白蚁侵袭或潮湿腐朽的情形并不严重。2、良好的坚固性良好的坚固性。其中圆土楼的坚固性最好,能均匀地传递各类荷载,同时底墙部最厚,往上渐薄并略微内倾,形成极佳的预应力向心状态。用大块的卵石筑基,其高度

13、设计在最大洪水线以上。土墙在石基上夯筑,墙顶则设出挑达3米左右的大屋檐,以确保雨水甩出墙外。3、奇妙的物理性奇妙的物理性。客家土楼的墙体厚达1.5米左右,从而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洌风侵袭,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十分奇妙的是,厚实土墙具有其他任何墙体无法相匹的含蓄作用。4、突出的防御性突出的防御性。客家土楼的厚墙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中国传统住宅内向性的极端表现。以常见的4层土楼为例,底层和二层均不辟外窗,三层开一条窄缝,四层大窗,有时四层加设挑台。土墙的薄弱点是入口,加强措施是在硬木厚门上包贴铁皮,门后用横杠抵固,门上置防火水柜。这些全部出于防御要求。5、独特的艺术性独特

14、的艺术性。客家土楼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整体造型上。在这方面,3种典型均有其特点。五凤楼一般选址于山脚向阳处,其立面中轴线上,下堂、中堂、上堂高度递增,作为主体的上堂居于支配地位。轴线两翼横屋与之呼应地渐次升高,其重叠的三角形山面对峙左右,形成极工整的秩序构图。闽闽南民居色彩南民居色彩古古式式大大厝厝主色调为主色调为砖红色砖红色(墙体、(墙体、屋顶)屋顶)石石筑筑民民居居黑色、黄黑色、黄色、白色、色、白色、灰色等灰色等骑骑楼楼红色、土红色、土黄色、灰黄色、灰色等色等 客客家家土土楼楼土黄色墙土黄色墙体、黑色体、黑色瓦片瓦片洋洋楼楼洋灰色、洋灰色、白色等浅白色等浅色系色系堡堡土土楼楼土黄色墙土黄色墙

15、体、黑色体、黑色瓦片瓦片手手巾巾寮寮 木色、黑木色、黑色色色色彩彩对对比比总结:四合院式布局、红色外表的古式大厝为闽南民居最普遍、最具代表、最有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闽南民居之古式大厝古式大厝布局分析空间结构的最大特点是以中庭为中心,上下左右四厅相对,形成一个十字轴空间结构,这种平面格局是以正方形为基础的九宫格式、中央为庭院,四正为厅堂,四维为正房,保持以中庭为核心的纵横两条轴线。中庭型基本模式及其衍化古式大厝布局古式大厝布局闽南红砖大厝一般为单层,其布局以中轴线分布;呈“向心围合式”;左右对称排列;多层次进深。正中间有天井,中设厅堂,两边为厢房。在闽南方言里,几进一般也称作“几落”,如“三落大

16、膺”的说法,指的即是三进的大詹。形式是四合院,延承中国传统的对称建筑构造,基本形式为“几间张几落大厝”“三间张”民居“五间张”民居闽南传统三落民居布局空间闽南传统三落民居布局空间古式大厝布局古式大厝布局蕴义蕴义布局展现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其布局以中轴线组织房屋布局,两边对称,以厅为中心,依次环绕大房、二房、前落、后落。主厅用来供奉建家立业的祖先以及神灵,表示最崇高的地位,以及后辈对他们的尊敬。其他房间按辈分来安排居住,充分体现尊老爱幼的精神,展现了家庭的和谐气氛。闽南古式大厝的构造闽南古式大厝的构造古式大厝色彩古式大厝色彩主色主色调调 闽南红砖民居以红色为主色调。红色是中国传统象征喜

17、庆、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闽南红”呈现的便是一种带有喜庆的红色,它代表了闽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乐观向上,奋发图强的生活态度,使闽南人对传统文化中代表喜庆、吉祥和朝气的红色情有独钟,并将红色作为建筑主色调延用至今。辅辅色色调调 闽南红砖民居中的白石、青石、原木色及饰作的辅助色,与砖红主色调相辅相成。墙墙体体红砖红砖文化文化闽南人创造过两个辉煌的海洋时代,第一次是宋元时期,泉州是整个东方世界最大的海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第二次是明末清初,这个时代的序幕是漳州月港拉开的。后期商人接触较多的荷兰人与英国人,可以说红砖建筑是明末舶来品 明末江苏人王世懋(1536-1588)的闽部疏,

18、其中云:“泉、漳间烧山土为瓦,皆黄色。郡人以海风能飞瓦,奏请用筒瓦。民居皆俨似黄屋,鸱吻异状。官廨、缙绅之居尤不可辨。”红砖灰白石条基座红砖拼花这种红砖以闽南稻田中的泥土作为砖坯,入窑后以松枝烧制而成,色泽艳丽,质地极佳,表面有两三道紫黑色纹理,故称为“烟炙砖”红色砖墙浮雕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匠心独具的红砖匠心独具的红砖“镜面壁镜面壁”镜面壁(墙)由下而上依次分为数个块面,每一块面称为一“堵”。依次有柜台脚、群堵、腰堵、身堵、水车堵、堑砖堵及角牌,而红砖技艺淋漓尽致地发挥在身堵上柜台脚群堵水车堵身堵“出砖入石出砖入石”的建筑工艺的建筑工艺 闽南民居墙的构造和

19、装饰的最大特点是墙石混砌,即“出砖入石”,特点:1)在于石的表面与砖的表面产生质地的对比,石块作为面、点,而砖缝作为线,这之间产生点、线、面的组合,这种组合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一种整体面积上的韵律,2)白色花岗岩与红色清水砖在色彩上形成既和谐又对比的效果,对比存在于明度上,和谐却体现在带点灰色的白石,白灰色作为“面”本身能起一种缓冲的作用。窗窗材料:厝内多用砖、石、陶等材料。形式:圆窗、四方窗、八角窗、扁形窗、扇形窗、书卷窗、双凌窗、梅花窗、蝴蝶窗、葫芦窗、花瓶窗、蝙蝠窗、百叶窗、天窗等门门蔡氏古民居所有宅第的大门由门槛、门斗、门楣、门钹、门当、家冠、门神、诗书、壁雕等组成,大门上用砖、石、木雕来

20、表现鱼虫鸟兽、传说故事、图腾符号等等(正大门适当退后,与两连形成一个凹形,俗称门斗。门楣一般雕刻用来表明宗族渊源的匾额)虎脚砖墙做法是在底部地基之上,用白花岗岩加工成条石,称虎脚(即勒角);虎脚上用整块大青石板经细加工横竖砌筑称粉堵;砖砌成数道凹凸脚线作为堵框,称作“香线框”。香线框以内,工匠师利用红砖,采用砌筑、拼花、镶嵌等工艺手法,筑成万字堵,古钱花堵、人字堵、工字堵、海棠花堵、葫芦塞花堵、龟背堵、蟹壳堵等花式花样,体现对富贵吉祥的追求与期盼。香线框粉堵虎脚塌寿“塌寿”闽南传统民居入户门多采用“塌寿式”(“合巢式”)构造,称之为“门路屠”,这里有大门、两角门和门路膺壁堵。“门路膺”又有“单

21、合巢”、“双燕合巢”之分,显示出膺主的身份、族系、地位及财富。塌寿屋顶闽南民居的屋顶分1.正脊2.马鞍脊3.燕尾脊共同点:中间凹陷两端微翘的优美曲线;屋顶形式:房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还有一些地方风格鲜明的式样,诸如“三川殿”、“假四垂”、“牌楼顶”等。红瓦红瓦闽南的红瓦分为两种红板和瓦筒,燕尾脊特色燕尾脊特色燕尾脊是闽南传统红砖民居最直观、最显著的建筑装饰特征,蕴含着闽南人丰富的人文情慷,表达出闽南传统建筑固有的灵气,是闽南传统建筑精妙的屋顶构造的传神点睛之笔,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的屋顶因之而出彩。山墙的山墙的“金、木、水、火、土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除了官家大宅喜用飞扬翘起的

22、燕尾脊之外,一般民居建筑多使用马背山墙,因马背之山形有所谓的龙脉,因此与五行风水顺理成章的结合,据风水书对五行图案的描述:金形圆、木形直、水形曲、火形锐、土形方山墙构件装饰山墙构件装饰 水车垛意指“很美的墙上斜垛”。垛内布置山水、人物、泥塑或交趾陶艺。它被设计在歇山重檐屋顶上檐下方的围脊或是廊墙上方。水车垛仍具有墙头收头作用,使墙体有顶,成为墙的边缘。瓦镇即两坡硬山屋顶,并在山墙面的屋脊上放置镇邪物起到装饰和制煞方向的作用。瓦镇朝向东南,则可制东南之凶;朝西北则可制西北之凶。山墙纹样装饰山墙纹样装饰在山墙部分中,用泥塑材料的纹花起到一种丰富视觉的效果,近、现代民居也有用一些彩色瓷片,纹样有火纹

23、、云纹等,两边对称,并以花灯、花篮摆在中间,这类纹样装饰大体构成一种如意葫芦形。色彩上,蓝白相间,为了与墙面的协调,用一些紫、红,诸如此类的同类色穿插其间从山墙的装饰来看,云、水、火、龙、凤的象征自然是一种传统上的隐语,这种隐语表现在花篮、花灯,如灯就是添“丁”的谐音。建筑的雕刻艺术(石雕、木雕、砖雕、泥塑雕)雕梁画栋,门前墙砖浮雕,立体感强,窗棱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泥塑雕民居檐角下有许多泥塑雕 木雕木雕倒莲花砖雕石雕南安蔡氏古民居群体民居典型代表泉州杨阿苗故居单体民

24、居典型代表古式大厝小结闽南传统建筑既有中国传统建筑对称、严整和封闭的“性格”,又具有华丽活泼的特征。弯曲的屋面、高翘的燕尾、花枝招展的剪粘、堆砌的水车堵、色彩斑斓的镜面墙、白色花岗石衬托的鲜艳如血的烟炙砖,处处流露出闽南建筑特有的“性格”。现有运用土楼景观的景区 永定海峡客家文化城永定海峡客家文化城项目近一公里长的主轴线为建设重点,在这条主轴线上布有中原汉人南迁纪念坛、太极坛、客家文化博物院、客家文化广场、观景台等五大建筑。与此同时,依照客家建筑文化中特别注重的对称性建设的理念,在主轴线的两边,对称建设了客家姓氏碑廊和客家文化书法碑廊,客家文化研究中心和客家民俗演艺中心,由此形成了庞大的客家文

25、化区。纪念坛是根据客家土楼平面布局中太极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理念设计的博物馆是以客家五凤楼为蓝本,兼顾了博物馆庄重典雅的个性与永定土楼的地域特性。书法牌提取了土楼建筑风格元素,对其进行打散重组、空间交错、近似处理闽南古镇福建首个闽南非遗主题公园新圩镇滨溪公园公园绿化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将集合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戏曲文化等闽南文化设计元素,公园建了“栈道十八弯”,设计取自新圩镇古宅村的“宋代古道”元素。“古宅十八弯”是厦门同安通往泉州的古道,在古代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左右着同安经济文化发展。而滨溪十八弯的设计正是取材于这一保存完好的600米古道,隐喻“终南捷径”,为公园增添不

26、少闽南人文色彩。公园内还将建设“新圩嫂雕塑”、“拍胸舞塑像”等具有“闽南文化元素”的景观。(新圩镇滨溪公园)闽台非遗博物馆展示古埙演奏技艺、厦门布袋戏、集美端午龙舟赛等闽南特色文物福建园八山一水一分田体验正宗闽南味八山一水一分田体验正宗闽南味福建园在园博会中命名为“闽园”,着重体现闽南园林以及闽南特色民居、民俗。以红砖大厝为核心,配以亭、廊、楼、榭等园林建筑和闽南园林植物的闽园,将福建原汁原味的园林艺术和风土人文景观一一呈现。福建有句俗语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因此整个展园的布局按闽南居家的传统,采用前庭后院,有山有水,通过石文化、茶文化、戏曲艺术、民风民俗等文化载体展示闽南文化,处处流露出正宗

27、的“闽南味”占地1.5万平方米的闽园,由古厝、真乐山房、方鉴池、南熏楼、闽山第一亭、廊桥、和福坊、石旗杆等景观组成。福建园的大门正面是春、夏、秋、冬的石雕,背面则是梅、兰、竹、菊的石雕,一一对应。进入大门后左手边的是福字照壁,中间有一个大大的福字,而福建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福”命名的省,以“福”作为照壁样式,表达了福建人的幸福感和自豪感。福建的照壁相当于北京的影壁墙,北京的影壁墙是正对大门口,而闽南的照壁则是和主建筑正对。在古厝的中堂,抬头可以看到一条最粗的房脊,这叫“中脊”,中间有八卦太极的图案。另外还有一条彩色的丁梁,上面绘有“金玉满堂”和“进财添丁”的图案。中堂后面还有一个花园,右侧是一个形似亭子的戏台,左侧则是两排石凳。据介绍,过去在当地,大户人家经常会请一些戏班,平常休闲是就在家看戏。今年展会期间,这里可能会表演福建当地的布袋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