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卷文综第41题解题技巧.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82740100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1卷文综第41题解题技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全国1卷文综第41题解题技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1卷文综第41题解题技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1卷文综第41题解题技巧.ppt(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历史二轮复习新课标文综全国I卷41题解题技巧 江西省景德镇一中 陈甫军设问种类v求同、求异类v背景、原因类v影响、意义类v特点、特征类v评价、评述类一、求同、求异类(1)设问方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现象或人物观点等放在一起,归纳其相同点或不同点。(2)高考典例:2017年高考全国I卷第41题第2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3)解题技巧v解题思路首先审清设问类型,其次明确比较对象,再次找准比较角度,最后是组织答案。v比较角度可分为两种情况模板一 题目已经设立了比较点的,

2、按照要求比较即可。模板二 对于没有明确比较内容的题目,要依据材料的叙述角度、设问的指向性等确定比较点,具体有以下四种。比较角度四种情况历史事件:1、背景时代、原因、条件、目的等2、过程阶级、人物、组织、纲领、措施、方式等3、结果结局、性质、功绩、局限性、影响、意义等。历史人物:人物所处的时代、所属的阶级或阶层、主要功绩、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历史现象: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积极作用、历史局限性等政治、经济制度类:制度实施的时代背景、目的、性质、内容、结果、影响和地位等方面2017全国I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在专

3、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国家”“朕即民族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

4、义之侵略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4)典型例题问题: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第一小问相同之处,根据材料一“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

5、专制”和材料二“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可知,二者都是追求民主与平等追求民主与平等;第二小问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史实可知,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根据材料二“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结合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的背景可知,国民党国民党一大一大宣言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答案: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不同

6、:法国反对国内专制 中国反对帝国主义。二、背景、原因类(1)设问方式:1、限定性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产生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根源是什么,根本、主要、主观、客观、直接原因是什么等。2、宽泛性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因素有哪些,其历史依据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等。(2)高考典例:2017年高考全国I卷第41题第2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3)解题技巧1、历史背景的思考:历史背景可以从国际(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国内

7、(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A、经济背景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角度归纳。B、政治背景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归纳。C、文化背景文化背景: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归纳。2、历史原因的区分:A、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主要从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状况、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方面思考。B、主观原因主观原因:一般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经验等具体的历史因素等方面思考。C、客观原因客观原因: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思考2017全国I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8、分)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

9、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4)典型例题问题: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第三小问的,结合法国大革命前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政治、经济、思想状况分析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启蒙思想传播、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严重阻碍了法国社会的发展,使封建专制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当时法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0、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结合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的背景分析可知,中国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一大是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召开的,故受到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影响。答案:封建专制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当时法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影响。三、影响、意义类(1)设问方式:1、影响类:如有何积极影响,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如何,对世界或者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影响如何,其历史作用如何。2、意

11、义类: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现实意义,有何国内意义,其重大国际意义是什么,说明历史事件的政治(或经济、思想文化)意义是什么。(2)高考典例:2015年全国卷二40题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3)解题技巧1、影响类:A、政治影响主要从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B、经济影响-主要从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否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促进了经济理论的变革,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使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是否促进了国内外经济的交流,是否增强了综合国力,是

12、否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回答。C、思想文化影响:主要从是否冲击了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是否宣传了进步思想,是否促进了思想解放,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论等方面回答。D、国际关系影响:主要从是否影响到两国关系,是否引起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是否影响地区或者世界的和平,是否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等方面回答。E、现实影响:对当时产生的直接影响,表现为目的或动机得到实现后所产生的影响。F、深远影响: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性、历史趋势。G、主观影响:可以从主观目的、决策或政策、方针、经验等方面分析。H、客观影响:可以从自然或社会环境、经济现状、政治现状、科技等方面思考。2、意义

13、类A、从性质、作用、积极的影响、历史功绩等方面作答。B、从国际(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国内(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4)典型例题v2015年全国卷二40题v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v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

14、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历史价值。(15分)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孟子和苏格拉底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可以得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根据思想

15、文化的价值,可以得出两者的共同价值。答案: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6分)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6分)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3分)四、特点、特征类(1)设问方式:历史特点、特征类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2)高考典例:2014年全国I卷40题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

16、们出现的背景。(3)解题技巧 回答历史特点、特征类问题时,还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问题赋分的多少,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从某几个方面思考并总结特点。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vA、背景某一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作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vB、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vC、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vD、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领导力量、力量对比、领域范畴的扩大等)、是否顺利、最突出的地方、其中的重大事件发展等。vE、内容(措施)-产生依据、体现的思想、最

17、突出的特点、包括的内容、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4)典型例题v(2014全国卷一40题)v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

18、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v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问题:(

19、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v分析:根据材料一“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及结合中国古代科技特点,可知道宋应星科技成绩的特点;根据材料二“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及结合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成就特点,可知牛顿科技成果的特点。根据材料及两位科学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可推导出两者的背景。答案:特点:宋应星: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牛顿: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 学成果。背景:宋: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的发愤之作

20、。牛: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五、评价、评述类(1)设问方式:评价和评述类问题是对历史知识的深化,也是对历史知识客观认识的表现。此类设问主要依据对历史事实的掌握来命题。评价,即评定历史问题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或影响等;评述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评价论述、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2)高考典例:2016年全国I卷第40题第2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等等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3)解题技巧v1、历史评价=史实(时间、地点、特定条件、相关主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21、(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等)进行阐述、评判+性质、特点+影响(积极和消极或者两者之一)+结论v2、评述类一般分为三个步骤解答:A、是什么-从材料中概括指出观点是什么或者你赞成哪种观点。B、为什么-即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C、怎么样-即你对该意见如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的对与错及其根源,一般可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者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4)典型例题 2016年全国I卷40题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

22、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责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 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迁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休止的,食疗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实业、增加生长,总是

23、赶不上人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高程,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据康有为全集等问题: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等等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v分析:第二小问评价,一分为二地分析,康有为的主张在缓解人口压力的同时可能会加剧环境问题;严复的主张可行但当时中国发展实业的条件还不具备;节制生育的做法有效,但忽视了人口的红利。总之,三者都有可取之处,也存在不足。v答案: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分开评价。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分开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和人口压力的传

24、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总结 新课标文综全国卷I卷第41题总分25分,主要的解题步骤是一、审题,审清设问。二、解读材料信息,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联系 所学知识。三、利用解题技巧,分解给分点。四、组织答案,规范答题。练习v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

25、,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v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

26、),为民主。”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v(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v(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v(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v答案:(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v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v(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8分)v(3)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