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课件系列0104.ppt

上传人:hyn****60 文档编号:82710817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课件系列010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药课件系列010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课件系列010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课件系列0104.ppt(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序三个概念中中药药治治病病基基本本原原理理药物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扶正祛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纠正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使之最大程度上恢复到正常状态,达到治愈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中中药药的的药药性性(中中药药的的性性能能)把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统称为药性,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药药性性理理论论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称为药性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中药的作用中药的作用 1.治疗作用治疗作用药

2、物治病防病的基本作用。药物治病防病的基本作用。2.2.不良作用不良作用副作用,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副作用,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毒性作用,指用药后引起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毒性作用,指用药后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的机体损害性反应。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有关,也与人的体质因素有关。长有关,也与人的体质因素有关。第一节第一节 四气四气1四气的概念及起源四气的概念及起源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起源: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序录“药有酸 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素问至真要大论即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论述。2 2

3、 四气的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异四气的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异寒(大寒、微寒)和凉属阴 凉弱于寒热(大热)和温(微温)属阳 温弱于热平性指药物寒热界限不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如党参、山药等,有人认为实际上平性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如甘草,性平,生用偏凉,炙用偏温,也是相对而言,仍属于四气范畴。3 3四气确定的依据和基准四气确定的依据和基准 以药物所治疾病为依据;凡能够减轻或消除阳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药物。凡能够减轻或消除阴寒证的药物,属于热性或温性药物。4 4四气四气所表示的药物所表示的药物作用作用 四气表示的药物作用 寒凉药一般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 温热药一般具有:温里散寒、

4、补阳助火等作用。5 5四气的意义四气的意义素问至真要大论即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药有寒热温凉四气”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寒热错杂证寒热药并用第二节第二节 五味五味1 1五味的含义及起源五味的含义及起源五味的含义指药物的真实滋味,包括辛、甘、酸、苦、咸,五种基本滋味,以及药物的作用。除五种基本滋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习惯上淡附于甘,涩附于酸,故称“五味”。2 2 五味的作用五味的作用辛味辛味 能散 发散 能行 行气、行血 辛散:辛味能发散,可解除侵于肌表的六淫之邪,具有发散表邪的作用。治疗表证。辛行:辛味能促进气血运行,故有行气、行血的作用。治疗气滞血瘀证。辛香:辛味除能散

5、能行之外,还有芳香、辟秽、开窍的作用。治疗窍闭、湿滞中焦证等。“辛以润之”:如款冬花润肺止咳;菟丝子润养补肺。甘味甘味 能补补益 能缓缓急止痛 能和调和药性、和中、解毒甘补:甘味有补益的作用。治疗虚证。甘和:甘味有和中、调和诸药的作用。治疗脾胃不和证,入复方调和诸药。甘缓:甘味有缓急止痛、缓解毒性的作用。治疗腹部或四肢挛急疼痛、药物或食物中毒。另外,甘味还有滋润的作用,能润燥。酸味酸味 能收收敛,能涩固涩既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可用于正虚无邪之滑脱不禁诸证。另外,酸味药还具有生津、开胃、消食、安蛔等作用涩味涩味 能收敛固涩。本经“涩为酸之变味,涩味能收,与酸味同”。即涩附于酸之意。涩味与酸味作用基

6、本相同,故酸涩并称。但涩味与酸味有不同之处,涩味不具有酸味的生津、开胃、消食、安蛔等作用。苦味:苦味:能泄、能燥、能坚苦泄含义有三 通泄通实邪如,泻下通便,治疗便秘。降泄降逆气如,降肺气、降胃气的咳喘、呕吐等。清泄清火邪如,清上焦之热、清中焦之热、清下焦湿热等。苦燥即指燥湿作用。苦温药,苦温燥湿,用于寒湿证;苦寒药,苦寒燥湿,用于湿热证均属湿证。坚阴或称“存阴”,即泻火存阴,用于火热亢盛,灼伤阴液者。坚阴是泻火的结果。苦味药通过泻火消除了灼伤阴液的火热之邪,使得阴液得以保存,故称之为“坚阴”、“存阴”。与苦泄有关,而非苦味能补阴液。咸味咸味 能软咸味有软坚散结的作用。治疗瘰疬、瘿瘤。能下咸味有

7、泻下的作用。便秘。淡味淡味 能渗、能利即有渗利水湿的作用。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第三节第三节 升降浮沉升降浮沉 1 1 升降浮沉的概念及起源升降浮沉的概念及起源 升降浮沉的概念:升降浮沉反映药物对人体作用的趋向性趋向性,是说明药物性质的概念之一。是药物作用的定向概念。升上升提举 作用趋势向上降下达降逆 作用趋势向下。浮向外发散 作用趋势向外(向上)。沉向内收敛固藏、泄利二便,作用趋势向内(下)2 2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四气五味 药物的质地轻重炮制配伍 掌握药物升降浮沉的药性,可以指导临床正确的选择用药。临床意义:顺其病位。逆其病势。第四节第四节 归经归经1归经

8、的概念归经的概念: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是重要性能的重要内容。归是药物作用的归属部位经是指经络与脏腑的统称,代表某一经络或某一脏腑。2 2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基础;以所治疗的所治疗的病证病证为依据依据。3 3归经的应用归经的应用 便于临床辨证用药、有助于区别功效相似的药物,指导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准确性。还要注意结合其它药性。第五节第五节 毒性毒性1.毒性与“毒药”的概念毒性毒性药物的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毒药一般指对机体发生化学火物理作用,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剧毒药物是指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比较接近,或某些治疗量已达到中毒剂量范围,因此治疗用药时安全系数小;也指毒性对机体组织器官损害剧烈,可产生严重或不可逆的后果。“毒药”广义:西汉以前,所有能治疗疾病的药物均称为“毒药”狭义:现代的毒药即为此义,指具有一定毒性的药物。这些药物用的不当,就可能导致中毒。2.中药毒性的分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大毒、有毒、小毒三类3.中毒常见的临床表现 有毒中药所含毒性成分有生物碱类、毒青类、毒性蛋白类、萜与内酯类等的不同,作用于人体不同的系统或器官组织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道等等,而引起不同的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