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第三章.ppt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82668525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第三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第三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第三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第三章.ppt(3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主编 林 嘉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第一节 劳动法律关系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第三节 劳动法律关系内容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一、劳动法律关系的界定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分类和构成要素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四、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

2、列教材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界定(一)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关系的参加者之间依据劳动法律规范而形成的一种权利和义务关系。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劳动法律关系与相邻概念的联系和区别1、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联系:(1)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客观依据。(2)劳动法律关系对劳动关系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区别:(1)前提条件不同。(2)内容不同。(3)性质不同。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法上的法律关系这两个概念互相交叉又互相有别。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3、主要有两类: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劳动法调整这两类社会关系的后果,便是分别形成了两类不同的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和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法律关系,它们通称为劳动法上的法律关系。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理论探讨劳动法律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通说认为,事实劳动关系是指完全或部分不符合法定模式,尤其是缺乏劳动法律关系赖以确立的法律事实的有效要件的劳动关系。劳动法学者普遍认为应当更多地关注劳动法律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之间的同一性,“应尽可能淡化二者之间的区别”。我国劳动立法试图把以前所称的事实劳动关系尽可能地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

4、,为确认劳动关系有效性而努力。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分类和构成要素(一)劳动法律关系的分类1、从用人单位外部形态的角度:(1)企业的劳动法律关系。(2)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法律关系。(3)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劳动法律关系。(4)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劳动法律关系。(5)其他用人单位的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从主体是否具有团体性的角度:个别劳动法律关系。集体劳动法律关系。3、从劳动法律关系个数的角度:单一劳动法律关系。多重劳动法律关系。4、从劳动法律

5、关系是否具有涉外因素的角度:国内劳动法律关系涉外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其他的分类方法:从用工方式的角度:正规用工的劳动法律关系;非正规用工的劳动法律关系。从劳动者职业的角度:工人劳动法律关系;职员劳动法律关系;学徒工劳动法律关系等。从劳动者户籍的角度:城镇职工劳动法律关系;农民工劳动法律关系等。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简称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三要素”。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

6、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一)意志性(二)兼容性(三)职业性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四、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一)劳动法律关系运行的基础劳动法律事实所谓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续延、变更、中止和消灭的各种客观情况。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劳动法律事实主要可以分为如下两大类:1、行为。(1)当事人的行为。(2)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行为。(3)行政行为。2、事件。事件即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情况。劳动法和社

7、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环节及其与劳动法律事实的关系1、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2、劳动法律关系的续延。3、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4、劳动法律关系的中止。5、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和种类二、劳动者三、劳动者团体(工会)四、用人单位五、用人单位团体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一、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和种类概念:劳动法律主体是指参与劳动法

8、律关系并在其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种类:(1)劳动者(2)劳动者团体(3)用人单位(4)用人单位团体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劳动者(一)劳动者的界定及其范围界定:劳动法上所说的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并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公民。范围:确立劳动者身份有一个共同判断标准,即“从属性”标准。其内容主要包括:(1)人格从属性。(2)经济从属性。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理论探讨企业经营者、高级管理人员等在劳动法律关系中的主体身份和地位目前分歧意见较大的,主要是如何

9、认识公有制企业中厂长、经理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身份问题。我们认为,公有制企业的厂长、经理以及高级管理人员诚然不是真正的雇主,但应属于由企业所有权人授权而经营管理企业的人员。他们与业主的关系是一种资本授权经营关系,即“两权分离”(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互相分离)的关系。各类企业中的经营者、高级管理人员,其确切的身份应该是雇主或者雇主代表,而不属于劳动者的范畴。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与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分:1、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同时产生,统一而不可分割。2、只有年满法定最

10、低就业年龄的公民才可以取得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3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只能由劳动者本人依法享有和行使,不允许他人代理。4一部分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之享有和行使,在某些岗位或者工种受到限制。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劳动者的资格要素1、年龄。2、健康。3、智力。4、支配自由。5、就业愿望。6、其他要素。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三、劳动者团体(工会)(一)工会的概念和特征概念: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特征:(1)阶级性。(2)群众性。(3)自愿性

11、。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我国工会的法律地位1、工会具有相对独立性。2、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职工合法权益的依法维护者。3、工会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理论探讨完善我国工会制度的主要法律问题1工会的体制。2工会的宗旨。3工会会员的资格。4工会的行为规范。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四、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又称雇主、雇佣人,是指在劳动法律关系中相对于劳动者(雇员)而存在的另一方主体。在我国,用人单位是指招收录用劳动者

12、,使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并且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支付工资和其他待遇的一方主体。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五、用人单位团体用人单位团体,又称用人单位组织、雇主团体、企业代表组织等,是由用人单位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维护和增进各用人单位(雇主)在劳动关系中的共同利益而与工会抗衡和交涉的团体。在我国劳动法主体结构用人单位团体在我国劳动法主体结构用人单位团体的的缺位缺位给我国劳动法制建设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给我国劳动法制建设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一、集体协商(集体谈判)制度难以全面推行。二、“三方性原则”难以得到真正落实。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

13、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法律关系内容劳动法律关系内容一、劳动法律关系内容的概念和特征二、个别劳动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三、集体劳动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一、劳动法律关系内容的概念和特征概念: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特征:1、明显的不对称性。2、较强的法定性。3、适度的受限性。4、救济的复合性。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个别劳动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一

14、)以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不同内涵为划分标准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劳动者承担的义务。(二)以双方当事人义务的性质为划分标准1、受雇人的义务;2雇佣人的义务。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理论探讨雇主的保护照顾义务之内容以雇主的保护照顾义务为例,该义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人身之保护义务。(2)人格之保护义务。(3)财产之保护义务。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集体劳动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一)集体劳动权概说所谓集体劳动权,又称劳动者的集体权利,是指由劳动者集体享有,并由劳动者的代表工会来行

15、使的权利。在国际上主要指以下三方面权利:一是团结权,即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二是集体谈判权或称团体交涉权;三是集体争议权或称团体行动权。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工会在集体劳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工会在集体劳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1、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2、帮助、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代表职工签订集体合同。3、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4、参与检查和监督劳动法的贯彻实施情况。5、参与劳动争议或与劳动有关事件的处理工作。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工会在集体劳动法律关系中的义务:1、动员和组织职

16、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2、协助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做好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和社会保险工作。3、会同企业、事业单位教育职工以国家主人翁态度对待劳动,爱护国家和企业的财产,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活动,进行业余文化技术学习和职工培训,组织职工开展文娱、体育活动。4、支持企业、事业单位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用人单位及其团体在集体劳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用人单位享有的权利:结社权、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权等。用人单位履行的义务:(1)对工会提出的合理请求予以积极回应(2)支持工会依法开展工作(3)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调拨工会的财产、经费和国家拨给工会使用的不动产(4)善意谈判(5)禁止从事“不当劳动行为”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用人单位团体的权利义务,与单一用人单位权利义务的内容是基本一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