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2021届新高考第四次大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2657327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黄浦区2021届新高考第四次大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上海市黄浦区2021届新高考第四次大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黄浦区2021届新高考第四次大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黄浦区2021届新高考第四次大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海市黄浦区 2021 届新高考第四次大联考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一个果蝇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只突变型的雌果蝇,用该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果蝇交配,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从遗传学角度分析,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该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B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C该突变基因使得雄性个体致死D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后代雌雄个体之比为2:1,说明雄性有一半死亡,与性别相关联,所以突变基因在X 染色体上,并且可能含有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因此此处

2、只需再判断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即可。【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突变基因在X 染色体上,A 错误;B、若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则突变雌蝇的基因型为XaXa,野生型雄性的基因型为XAY,子一代基因型为XAXa、XaY,即 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应为11,雌雄个体之比也为11,与题意不符,B错误;C、若该突变基因为显性基因,且该突变基因纯合子致死,则突变雌蝇的基因型为XAXa,野生型雄性的基因型为 XaY,子一代基因型为XAXa、XaXa、XAY(致死)、XaY,即 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应为21,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符合题意,C正确;D、由于雌配子与雄配子结合形成雄性和雌性的

3、概率相同,若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则后代性别比例不受影响,D 错误。故选 C。2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 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 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 的转运和 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 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不需要结构 线粒体提供能量,A 错误;当兴奋传导到 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错误;递质经 突触小泡的转运和 突触前膜的胞吐作用释放至突触间隙,C 错误;结构 膜电位的变化,若是兴奋型神经递质,则是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

4、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说明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 正确。3下列有关群落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种演替经历的阶段不完全相同B次生演替的速度一般比初生演替快C两种演替一般都朝向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进行D两种演替总会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结构更复杂【答案】D【解析】初生演替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侵入定居阶段、竞争平衡阶段、相对稳定阶段;次生演替会经历哪些阶段,决定于外界因素作用的方式和作用的持续时间,与初生演替过程所经历的阶段不完全相同,A 正确;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已被破坏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与初生演替相比,

5、次生演替的速度快,B 正确;两种演替一般都朝向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进行,C正确;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但是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两种演替也不一定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结构更复杂,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要求学生识记演替的类型、演替的方向和演替的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4某小组为了解某种加酶洗衣粉对蛋白质的水解作用,将相同大小的蛋白块置于等量相同适宜浓度的洗衣粉溶液中,蛋白块消失所需的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洗衣粉水解脂肪的最适温度也是45BB 和 C两点催化效率相同的原因是酶的空间结构相同C若改变洗衣粉溶液的pH,则 A 点

6、会向左或向右移动D若减小洗衣粉的浓度,A、B、C 点均向上移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随着温度升高,蛋白块消失所需时间逐渐缩短,在45 时蛋白块消失所需时间最短,而后随着温度升高,蛋白块消失所需时间逐渐延长。结合题意可知该实验探究洗衣粉中蛋白质水解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可知该酶的活性随温度上升先增加后减少,该酶的最适温度为45。【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分析题图可知该洗衣粉中具有蛋白质水解酶,蛋白质水解酶的最适温度为45,但无法判断是否含有脂肪水解酶,A 错误;B、酶在 C点温度下催化效率下降是由于高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导致酶的失活,B、C两点的酶的空间结构不相同,B错误;C、

7、若改变洗衣粉溶液的pH 值,不会使酶的最适温度发生改变,只会改变酶的催化效率,故会使A点向上或向下移动,C 错误;D、若减小洗衣粉的浓度,即降低酶的量,会延长蛋白块消失所需的时间,则A、B、C三点均向上移动,D 正确;故选 D。5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在石头的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蜥蜴活动的地点距离石头越近,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小B距离石头的远近是影响该群落的水平结构的重要因素C在该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可以循环利用D牧草地石头的存在使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之间的竞争减

8、弱【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离石头越远,蜥蜴的食物越充足,但个体数量反而越少,原因在于其失去了躲避场所,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增大。石头保护了蜥蜴,蜥蜴捕食蝗虫,蝗虫以植物为食,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详解】A、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离石头越近,个体数量增多,原因在于其有了躲避场所,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减小,A 正确;B、通过图中数据可知,石头保护了蜥蜴,蜥蜴捕食蝗虫,蝗虫以植物为食,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B 正确;C、在该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可以循环利用,C正确;D、牧草地

9、石头的存在使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数量较多,两者之间的竞争增强,D 错误。故选 D。6选择正确的实验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中所选试剂效果最好的是()A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方式BTB(溴麝香草酚蓝)溶液B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15g/mL 的蔗糖溶液C叶绿体色素的分离无水乙醇D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甲基绿染液【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

10、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所取试剂的浓度要适宜,不能过高,这样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也不能过低,这样会使实验现象不明显。染色体易被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详解】A、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可用BTB(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二氧化碳,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但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A 错误;B、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使用1.3g/mL 的蔗糖溶液,使用1.5g/mL 的蔗糖溶液导致细胞液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更大,出现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B 正确;C、叶绿体色素是有机物,色素的分离使用

11、的是层析液,C 错误;D、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龙胆紫或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D 错误。故选 B。7中国科学家成功诱导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 细胞,hiHep 细胞具有肝细胞的许多功能,包括分泌血清白蛋白、积累糖原、代谢药物等。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成纤维细胞与hiHep 细胞的核酸有所不同B衰老的肝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变小ChiHep 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将血清白蛋白运出细胞D该项成果可以说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答案】A【解析】【分析】1、干细胞: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通常把那些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并能在一定条件下分化形成一种以上类型的细胞的多潜能细胞称为干细胞。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

12、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同一个体的人成纤维细胞与hiHep 细胞的核 DNA 完全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两种细胞内的RNA 有所不同,A 正确;B、衰老的肝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变大,B 错误;C、血清白蛋白为大分子物质,所以hiHep 细胞通过

13、胞吐方式将血清白蛋白运出细胞外,C错误;D、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 细胞时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个体,因此并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以“hiHep细胞”为素材,考查细胞分化、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干细胞的相关应用,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8图 1 为某森林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图2 为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甲)和第三营养级(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 表示能量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主要是大型真菌B杂食性鸟位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C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 中能量的一部分D

14、a+e 表示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 中:草本植物、乔木等为生产者,蝗虫、蜘蛛、杂食性鸟等为消费者。图 2 中:甲表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e 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呼吸散失的能量,a 表示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b 表示第三营养级用于呼吸散失的能量。【详解】A、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有大型真菌和跳虫等,A 错误;B、杂食性鸟分别位于第二、第三和第四营养级,B错误;C、乙粪便中的能量没有被乙同化,属于甲同化进入分解者部分,即c 中能量的一部分,C正确;D、a+c表示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 错误。故选 C。9物质 A 是一种安全低残留的抑菌剂,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主要

15、药物之一。但因长期使用,其防治纹枯病的效果有所下降,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A突变导致纹枯病菌基因库发生改变B物质 A 使纹枯病菌发生抗药性基因突变C物质 A 对纹枯病菌的抗药性具有选择作用D水稻与纹枯病菌之间存在共同进化【答案】B【解析】【分析】1、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不是由外因引起的,而是内在的遗传与变异引起的;在未使用农药前,某些害虫个体已具有这种抗药性,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即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详解】A、纹枯病菌突变产生新的基因,导致基因库发生改变

16、,A 正确;B、物质 A 起选择作用,不能使纹枯病菌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C、物质 A 对纹枯病菌的抗药性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基因逐渐积累,C 正确;D、生物进化是共同进化,因此水稻与纹枯病菌在相互选择中共同进化,D 正确。故选 B。10图甲、乙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培育转基因大肠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通过PCR技术提取该目的基因,应该选用引物甲和引物丙B图中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应选用Bcl和 Hind 剪切C若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中,需选用感受态的大肠杆菌D在受体细胞中,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目的基因可同时表达【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

17、、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 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

18、原-抗体杂交技术。(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A、若通过PCR技术大量扩增该目的基因,应该选用引物甲和引物丙,A 正确;B、图甲中BamH同时切坏两种抗性基因,不能选用,故图乙中目的基因左侧只能选Bcl,而质粒上没有目的基因右侧Sau3A的切点,两者都有Hind 的切点,为了防止目的基因与质粒随意连接,故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应选用Bcl 和 Hind 剪切,B正确;C、若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时,需用钙离子等处理,使其处于感受态,C正确;D、在受体细胞中,插入目的基因时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被破坏,不能和目的基因可同时表达,D 错误。故选 D

19、。1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鸡的芦花羽对非芦花羽为完全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 Z 染色体上,其中存在胚胎纯合致死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雌鸡只存在一种基因型和一种表现型B雄鸡存在两种基因型时对应两种表现型C非芦花雌鸡与芦花雄鸡杂交,子代中雄雌=2 1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雌为 11,则亲本雄鸡为纯合子【答案】B【解析】【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 型,性染色体组成为ZZ的为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W 的为雌性。鸡的芦花羽对非芦花羽为完全显性,其中存在胚胎纯合致死现象,可能为显性纯合致死,也可能为隐性纯合致死。【详解】A、雌鸡的基因型为ZAW 或 ZaW,无论是显性

20、纯合致死还是隐性纯合致死,雌鸡都只存在一种基因型和一种表现型,A 正确;B、雄鸡的基因型为ZAZA、ZAZa、ZaZa,若为隐性纯合致死时,存在两种基因型,但只有一种表现型,B 错误;C、群体中存在非芦花雌鸡时,说明纯合致死的为显性纯合子,则芦花雄鸡的基因型为ZAZa,非芦花雌鸡(ZaW)与芦花雄鸡(ZAZa)杂交,子代中 ZAZaZaZaZAW(致死)ZaW=111 1,所以雄 雌=21,C 正确;D、无论是显性纯合子致死还是隐性纯合子致死,只要亲本雄性为杂合子,子代中必然有一种基因型的雌性会死亡,使子代雄雌=2 1,所以若子代雄雌为 11,则亲本雄鸡应为纯合子,D 正确。故选 B。12细胞

21、要经历产生、生长、成熟、增殖、衰老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不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能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B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呼吸速率减慢C细胞凋亡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有重要意义D大肠杆菌分裂过程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属于无丝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减慢。2、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原核

22、细胞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详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A 正确;B、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呼吸速率减慢,B 正确;C、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D、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分裂方式为二分裂,D 错误。故选 D。13进食后半小时,内环境中会显著增多的成分是()A胰高血糖素B肝糖元C葡萄糖D ATP合成酶【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是指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内环境中的物质有激素、抗体、葡萄糖、CO2等。

23、【详解】A、进食后半小时由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所以内环境中胰高血糖素减少,A 错误;B、肝糖元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B 错误;C、进食后半小时由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血糖升高,即内环境中的葡萄糖会显著升高,C正确;D、ATP合成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D 错误。故选 C。1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是变异的前提,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B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C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

24、变【答案】C【解析】【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3、自然选择对于不同变异起选择作用,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有利变异的基因频率增大,具有不利变异个体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降低,不利变异的基因频率逐渐减小,自然选择通过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

25、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详解】A、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因此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A 错误;B、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能形成新的性状,但没有形成新的物种,B错误;C、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能够在生存斗争中保留下来,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正确;D、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突变、选择、基因迁移等因素的干扰,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世代之间保持不变,而小群体中由于基因漂变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 错误。故选 C。15 下图是某研究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部分实验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

26、是()A第一步使用的是32P标记的 T2噬菌体B第二步是将被标记的噬菌体与未标记的细菌混合C上清液中较高的放射性来自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能证明DNA 是细菌的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 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 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结论:DNA

27、 是遗传物质。【详解】A、图中放射性主要分布于上清液中,而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说明使用的是35S标记的 T2噬菌体,A 错误B、第二步是将被标记的噬菌体与未标记的细菌混合,B 正确;C、上清液的放射性来自亲代噬菌体,C错误;D、噬菌体表现出遗传性状的连续性,该实验的结果只能证明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细菌的遗传物质,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16 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如下(部分染色体,无突变发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为前期I,不会使

28、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B乙为中期I,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方式已确定C丙为后期I,细胞中有2 个染色体组和2 套遗传信息D丁为末期I,细胞两极距离变大,核膜凹陷形成环沟【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

29、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甲为前期I,会因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交叉互换而发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A 错误;B、乙为中期I,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每两个未分开的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别与从细胞相对的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此时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方式已确定,B正确;C、丙为后期I,细胞中有2 个染色体组和4 套遗传信息,C错误;D、丁为末期I,细胞两极距离变大,细胞膜凹陷形成环沟,D 错误。故选 B。17已知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位于2 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用适宜剂量的化学诱变剂EMS饲喂雄性果蝇(纯合正常翅),并与正常雌蝇(

30、纯合正常翅)杂交,在子一代发现了具有卷翅的果蝇,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卷翅性状的出现是显性基因突变的结果B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用 EMS化学诱变剂饲喂果蝇不能定向产生卷翅突变体D若控制翅型基因用A、a 表示,则子一代中卷翅果蝇基因型为Aa【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科研人员用适宜剂量的化学诱变剂EMS饲喂雄性果蝇(纯合正常翅),并与正常雌蝇(纯合正常翅)杂交,子一代出现卷翅,故推测卷翅的出现是突变的结果,而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普遍性、多害少利性、随机性等特点,据此分。【详解】A、用化学诱变剂EMS饲喂雄性果蝇(纯合正常翅),并与正常雌蝇(纯合正常翅)杂交

31、,子一代出现卷翅,可知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若正常翅是隐性,则杂交后子代仍为正常翅,故正常翅性状是显性,卷翅性状的出现是显性基因突变的结果,A 正确;B、卷翅与正常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错误;C、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用EMS化学诱变剂饲喂果蝇导致产生卷翅突变体的过程是不定向的,C正确;D、若控制翅型基因用A、a 表示,据选项A 可知,正常翅性状是显性,用化学诱变剂EMS饲喂雄性果蝇(纯合正常翅),并与正常雌蝇(纯合正常翅)杂交,在子一代发现了具有卷翅的果蝇,设aa 为正常翅,亲本雄果蝇突变为Aa,则 F1中卷翅为Aa,D 正确。故选 B。18下图为原核生

32、物细胞内色氨酸的合成机制示意图。色氨酸操纵子是指编码色氨酸生物合成所需酶的一段 DNA。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色氨酸操纵子的转录和翻译是不会同时进行的B色氨酸和阻碍蛋白形成的复合物会阻止相关酶基因的转录C基因“开启”和“关闭”的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D色氨酸的这种合成机制避免了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 聚合酶进行,以DNA 为模板,产物为RNA。RNA 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 链。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

33、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A 错误;B、从图中可知,色氨酸足量时,色氨酸和阻碍蛋白形成的复合物会阻止相关酶基因的转录,从而使色氨酸不能合成,以此维持色氨酸的平衡,B 正确;C、基因“开启”和“关闭”的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维持色氨酸的平衡,C正确;D、色氨酸的这种合成机制避免了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维持色氨酸数目的稳定,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基因表达及反馈调节,通过示意图让学生了解色氨酸如何维持数量恒定。19小叶锦鸡儿是一种典型旱生豆科灌木,根部具有根瘤菌,对水分和养分需求大,使周围浅根系禾草及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不能适应而退出群落。以

34、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小叶锦鸡儿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B小叶锦鸡儿灌木具有垂直和水平结构C小叶锦鸡儿在与禾草竞争中占优势D小叶锦鸡儿导致抵抗力稳定性减弱【答案】B【解析】【分析】1、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互利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几种方式。2、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详解】A、小叶锦鸡儿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A 正确;B、小叶锦鸡儿灌木构成一个种群,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属于群落特征,B错误;C、通过题干信息可知,小叶锦鸡儿在与禾草竞争中占优势,C正确;D、小叶锦鸡儿的出现,导致物种多样性下降,生态系

35、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减弱,D 正确。故选 B。20下列关于试管牛和克隆牛的叙述,错误的是()A均需卵细胞参与B均需胚胎移植技术C均需进行胚胎体外培养D均是无性生殖技术【答案】D【解析】【分析】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物的比较:试管动物克隆动物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技术手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遗传规律遵循不遵循【详解】A、试管牛体外受精需要卵细胞的参与,克隆牛核移植技术需要去核的卵细胞,A正确;B、试管牛和克隆牛都需要胚胎移植,B 正确;C、试管牛和克隆牛均需进行胚胎体外培养,C正确;D、试管牛是经过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产生的,属于有性生殖,克隆牛是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产生的,属于无性生殖

36、,D 错误。故选 D。21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指标物种马尾松苦槠石栎青冈光补偿点(mol?m-2?s-1)140 66 37 22 光饱和点(mol?m-2?s-1)1425 1255 976 924(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强)A光强大于140 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B光强小于1255 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

37、态系统的总能量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题表分析,影响表中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光补偿点时呼吸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光饱和点以后时影响各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不再是自变量光照强度,而是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等。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详解】A、140 mol?m-2?s-1为马尾松植株的光补偿点,当光强大于140mol?m-2?s-1时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 O2除进入线粒体外,还扩散至细胞外,A 错误;B、光强小于1255 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

38、因素是光照强度,B 错误;C、森林中生产者制造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错误;D、由表格信息可知,青冈的光补偿点较低,因而更适应弱光环境,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关键是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识图识表能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22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倍体水稻体细胞含2 个染色体组,每组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

39、体细胞含三个染色体组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中的一组完整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助,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几倍体的判断:如果生物体由受精卵(或合子)发育而成,生物体细胞内有几个染色体组,此生物就叫几倍体;如果生物体由生殖细胞(卵细胞或花粉)直接发育而成,无论细胞内含有几个染色体组,此生物体都不能叫几倍体,而只能叫单倍体。【详解】A、二倍体水稻体细胞含2 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组是一组完整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A 正确;

40、B、多倍体(四倍体)的细胞通常比二倍体的细胞大,细胞内的有机物含量高、抗逆性强,在生产上有很好的经济价值,B 正确;C、二倍体水稻(2 个染色体组)与四倍体水稻(4 个染色体组)杂交,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半,含1 个染色体组的配子和含2 个染色体组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其体细胞含三个染色体组,称为三倍体,C正确;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单倍体不育,没有种子,因此不会有米粒,D 错误。故选 D。23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只发生了一次变异,产生的4 个精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精原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缺失BN 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C该精原

41、细胞的基因型为MmNn D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mm【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同,可能是性染色体XY,且 M(m)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和 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而N(n)只存在X染色体或 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最可能位于 Y染色体上。【详解】A、分析题意和题图可知,该细胞为果蝇的精原细胞,体现的染色体为XY性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故图示没有发生染色体的缺失,A 错误;B、果蝇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N 基因最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B错误;CD、据图示分析,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是MMNn,另一个是mm,从精子基因型分析,该精原细胞可能发

42、生了基因重组,也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故无法确定精原细胞的基因型,C错误、D 正确。故选 D。【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的过程,掌握生物变异的类型以及结果。24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1,其中 T2之前的数据丢失)和该草鱼种群同化量的分配及流向(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T2-T4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T4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逐渐下降B当种群增长速率为m 时,该草鱼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图 2 中“?”代表的是草鱼种群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D图 2 中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A+B+C+D)【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 1:

43、该曲线表示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其中T3 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T5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分析图 2:图 2 是该生态系统中鱼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其中A 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BCD表示鱼生长、发育和繁殖;C表示被分解者利用。【详解】A、0-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T4-T5时间段内,种群增长速率虽然下降,但种群数量逐渐上升,A 错误;B、当种群增长速率为m 时,该草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C、图 2 中的同化的总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是未被利用,即“?”表示,C错误;D、图 2 中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A+B+C+D),D 正确。故选

44、D。25关于图中曲线所示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距离,则OP段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不断增强B若横坐标代表物质浓度,纵坐标代表物质运输速率,则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可用该曲线表示C若横坐标代表酶促反应的时间,纵坐标代表生成物的量,则P点时增加酶量可使曲线上升D若横坐标代表光照强度,纵坐标代表光合速率,则降低环境中的CO2浓度可使P点向左下方移动【答案】C【解析】【分析】由曲线可知:曲线OP 段纵坐标随着横坐标的增加而增加,P点后限制纵坐标的因素不再是横坐标。【详解】A、若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距离,则OP 段植物细胞正在发生

45、质壁分离,其吸水能力不断增强,A 正确;B、若横坐标代表物质浓度,纵坐标代表物质运输速率,则P点后的限制因素为载体蛋白的数量,故该曲线可以表示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B正确;C、若横坐标代表酶促反应的时间,纵坐标代表生成物的量,P点时反应体系中的反应物已经全部转变为生成物,生成物的量达到最大值,此时增加酶量并不会增加生成物的量,C错误;D、若横坐标代表光照强度,纵坐标代表光合速率,降低环境中的CO2浓度,可使光合速率下降,P点向左下方移动,D 正确。故选 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草莓比较耐阴,若将其栽种在光照强度较弱的温室大棚里可能更加适宜生长

46、。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了遮光处理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材料用具:二叶期草莓幼苗若干、遮阳网(网内光强为自然光强1/3 左右)、光合分析测定仪等。实验步骤与分析:选取生长状况相似的草莓幼苗若干,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遮阳网进行处理。将两组草莓幼苗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至植株长出6 片叶左右,测得其净光合速率如图甲所示。(1)据图甲分析,实验组有机物累积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与预期不符,判断依据为_。(2)有同学推测遮阴可能影响光合作用的_反应,并据此继续进行实验得到图乙的结果。由图乙可知,实验组利用CO2的效率降低,可能的原因是遮阴使叶片温度降低,导致_。(3)某同学推测,适当遮光可能导

47、致叶绿素含量增加,以适应弱光环境。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该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简单的写出实验思路:_。(4)综上所述,欲提高草莓的光合速率,可改变_(填“CO2浓度”或“遮光比例”)再作进一步研究。【答案】在实验时间内,实验组吸收的CO2总量少于对照组暗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降低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遮光和未遮光情况下的草莓等量叶片中的色素,观察并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遮光比例【解析】【分析】由题意呈现的实验目的(研究遮光处理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与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和柱形图为切入点,明辨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而对比分析图甲中两曲线的变化趋势、图乙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固定 CO2的效率和C

48、O2的补偿点的差异,并围绕“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知识,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详解】(1)对比分析对照组和遮荫组的曲线变化趋势可推知,实验组(遮荫组)有机物累积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原因可能是:在实验时间内,遮阴组吸收的CO2总量少于对照组。(2)图乙显示,实验组(遮荫组)固定CO2的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O2的补偿点却高于对照组,说明遮阴使实验组的CO2的利用率降低,可能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究其原因是:遮阴使叶片温度降低,导致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的活性降低,进而引起实验组利用CO2的效率降低。(3)欲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适当遮光可能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

49、以适应弱光环境的推测是否正确,其实验思路为: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遮光和未遮光情况下的草莓等量叶片的色素,观察并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4)综上分析,13左右自然光强,降低了草莓叶片利用CO2的效率,因此欲提高草莓的光合速率,可改变遮光比例再作进一步研究。【点睛】本题以反映“遮光处理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与柱形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27PD-1 是表达在多种活T 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PD-L1 是一种能够与之结合的蛋白质(见图1)。PD-1 和

50、 PD-L1 结合会抑制T 细胞的活化、增殖。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 数量较多,更有一些类型的肿瘤细胞除了表面有PD-L1,还分泌出大量PD-L1(见图2)。(1)请写出题干中未使用过的特异性免疫过程的5 个术语(专有名词)_。(2)目前已研发出针对PD-L1 的单克隆抗体(mAb),结合图1 信息,mAb 能治疗肿瘤是因为使用mAb 时,mAb 通过与_ 结合,阻止了_结合,从而 _。(3)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相同剂量的mAb 对有的肿瘤患者治疗有效,有的无明显效果。请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答案】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抗原、巨(吞)噬细胞、呈递、淋巴因子、效应T 细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