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2614941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0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检测卷》(带答案).pdf(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 编 版 语 文 八 年 级 下 学 期期中测试卷第一卷:选择题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虔诚(qi n)香熏(xun)狭隘(y)恍然大悟(hun)B.侥幸(ji o)侍弄(s)契约(q)自怨自艾(y)C.囿于(yu)殉职(xn)偏方(pi n)嗤之以鼻(c)D.兆头(zho)够呛(qi n)瞎逛(kun)苦心孤诣(zh)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宽恕狼籍昼夜齐鼓相当B.派遣卓越憎恶抓耳挠腮C.热枕颓唐肃杀刻敌制胜D.鄙簿殖民纯粹索然寡味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这个领域苦心孤诣地钻研。B.城市绿化

2、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C.他对老师无言的微笑、默默的关怀、无微不至的照顾一直耿耿于怀。D.他看对方的神态,全然没有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的味道。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期,山东鲁能将在中超联赛第11 轮中坐镇主场迎战北京国安。B.预计到 2022 年,我国的博物馆总量将超过八千座以上。C.在物理学家霍金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希望与中国网友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D.新版三打白骨精以其华丽的3D 制作技巧、虚实结合的特效手法,国内影视从业者们引发深思。5.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一项()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

3、活动。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端午节,是入夏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A.B.C.D.6.下列对联对于应的作家或作品,有误的一项是()A.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记B.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杜甫C.负云外雅志,宁舍五斗不舍五柳;淡俗内柔情,既有十愿定有十悲。-陶渊明D.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4、鲁迅二、综合性学习【材料一】王鹏运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具有独到的创造性成就的卓越人物,世间公认为词史上“晚清四大家”中的首席。康有为称许他“填词为光绪朝第一”。同时,他出生在临桂,长期在临桂居住、创作,更是临桂词派的创始人。【材料二】著名学者、诗人沈家庄,旅居加拿大多年他准备出一本关于王鹏运的书,准备在加拿大举办临挂词派的专题活动。他希望自己永远做一名桂林文化的国际义工。【材料三】桂林某社区工作人员给记者拿出了一本封面印有“古韵今律”的诗集。这是社区诗词社的成员们学习、交流十九大精神后的心得体会。他们用一首首古韵盎然的诗歌,记录着社会发展的新变化。7.下列表述与以上相关材料不符的一项()A.王

5、鹏运是临桂词派的创始人,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B.著名学者、诗入沈家庄因传播临桂词派成就突出,被公认为“桂林文化的国际义工”。C.古老的文学表现形式,一旦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一样可以焕发出新的生机。D.文化的传承需要名家的引领,也同样需要大众的认同与广泛参与。8.下面是桂林某校为“传承和弘扬桂林诗词文化”专题活动而设计的宣传标语,不够贴切的一项是()A.古韵启心智,师生唱新曲。B.山水甲天下,诗词育桃李。C.古城换新貌,山水有清音。D.名城有前贤,校园传文明。三、现代文阅读漫谈桂文化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中国植物志第61 卷说

6、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边。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随创随合的神话;父母还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蟾宫折桂的典故: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官拜雍州刺史的郄诜对自己的评价,郄诜对曰:“臣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从此,人们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特别出众的人才。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

7、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更待繁华白,邀君弄芳馥。”对友人赠他所喜爱的桂树,欧阳修不仅以诗答谢,还在诗中发出了改日共赏“芳馥”的邀请。其实,像欧阳修这样热爱桂花的古代名人实在是很多,大文学家柳宗元在居所附近

8、一种就是十余株,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得到桂苗后带至苏州城里种植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吕氏春秋中赞叹道:“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还有“桂冠”,本意是月桂树叶编织的帽子,后来竟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一些研究桂花的专家据此向北京奥组委推荐:在桂花的故乡举行奥运会,何不用真正的桂枝来编织“桂冠”?9.我国被称为“桂花的故乡”,其根本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桂花在我国的分布极广。B.桂花在我国栽培历史极长。C.史料记载,桂

9、花原产地在中国的西南部。D.我国古代诗人很早就在诗歌里吟唱桂花。10.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桂花和梅、菊、兰、莲、牡丹等都是中国名花。B.科举前三名的代称和蟾宫折桂的典故有关。C.燕、韩两国用桂花表示亲善友好之情。D.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都非常喜爱种植桂花。11.阅读第 段。根据原文,下列四项理解中错误的一项是()A.引用朱熹诗句的作用是说明桂花的观赏价值。B.引用屈原诗句的作用是说明桂花的食用价值。C.许多古代文人的桂花诗能够让我们领略到桂花极富情趣。D.屈原的九歌对桂花的描写让我们知道了桂花的原产地在中国。四、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

10、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本文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

11、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本文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12.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无从致书以观C.不敢出一言以复D.俯身倾耳以请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温公尝言(曾经)B.援疑质理(引述)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玩)D.众兄弟既成诵(已经)14.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乙文里司马光

12、幼时因担心记忆力不如别人,所以比常人更勤奋B.甲文中心句是“余幼时即嗜学”,乙文中心句是“书不可不成诵”。C.甲乙两段文字都以记叙为主,都是概括描写与细节描写相结合。D.甲乙两文段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主人公好学的品性。15.请将“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6.乙文说“用力多者收功远”,“用力多”在甲文里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述。(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7.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

13、用自己的话概述。18.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五、诗文默写与课外积累19.(1)默写 中庭生旅谷,_。(乐府诗十五从军征)俗子胸襟谁识我?_。(秋瑾满江红)塞下秋来风景异,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官船来往乱如麻,_。(王磐朝天子.咏喇叭)_,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足蒸暑土气,_。(白居易观刈麦)心在天山,_。(陆游诉衷情)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2)课外阅读积累鲁达看见众人看榜,挨满在十字路口,也钻在人丛里听时,鲁达却不识字,只听得众人读道:“如有人停藏在家宿食,与犯人同罪;若有人捕获前来,或首告到官,支给赏钱一千贯文。”鲁提辖正听到那里,只听得背后一个人

14、大叫道:“张大哥,你如何在这里?”拦腰抱住,拉离了十字路口。此文段节选自 水浒传,“犯人”因 _(事件)被悬赏捉拿,那“一个人”是_(人物)。六、请用正楷字体书写下面文字。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七、现代文阅读随风吹笛(林清玄)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

15、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 逢竹林莫入 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硬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

16、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摄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竹子的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

17、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莲花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美,不逊于在山中听蝉。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是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

18、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

19、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21.文章由“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开篇,有什么作用?22.阅读段,请概括风雨中笛声特点。23.你如何理解第段中划横线句在文中的含义?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幅画”时,境界便低了。24.简析文中穿插朋友“偏爱蝉的歌唱”故事的用意。25.文章最后说“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理由”,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八、作文26.根据要求作文。生活中,一定有令你激动、兴奋的事,一定有帮助过你、关心过你的人,这些人和事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请以“忘不了你的”为题(

20、空缺处可填入“眼神”、“帮助”、“微笑”、“鼓励”、等词),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事例典型集中,写出真情实感。书写工整、清晰,不少于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答案与解析第一卷:选择题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虔诚(qi n)香熏(xun)狭隘(y)恍然大悟(hun)B.侥幸(ji o)侍弄(s)契约(q)自怨自艾(y)C.囿于(yu)殉职(xn)偏方(pi n)嗤之以鼻(c)D.兆头(zho)够呛(qi n)瞎逛(kun)苦心孤诣(zh)【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 香熏(xn);狭隘(i)。C 囿于(y u);嗤之以鼻(c

21、h)。D 瞎逛(ku ng);苦心孤诣(y)。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宽恕狼籍昼夜齐鼓相当B.派遣卓越憎恶抓耳挠腮C.热枕颓唐肃杀刻敌制胜D.鄙簿殖民纯粹索然寡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A 狼藉;旗鼓相当。C 热忱;克敌制胜。D 鄙薄。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这个领域苦心孤诣地钻研。B.城市绿化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C.他对老师无言的微笑、默默的关怀、无微不至的照顾一直耿耿于怀。D.他看对方的神态,全然没有严阵以

22、待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的味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耿耿于怀,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不能忘怀,牵萦回绕。运用语境错误,应改为“不能忘怀”。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期,山东鲁能将在中超联赛第11轮中坐镇主场迎战北京国安。B.预计到 2022 年,我国的博物馆总量将超过八千座以上。C.在物理学家霍金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希望与中国网友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D.新版三打白骨精以其华丽的3D 制作技巧、虚实结合的特效手法,国内影视从业者们引发深思。【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已经报错,答案应修正为A。B 成分赘余。去掉“以上”。C 残缺主语。改为“物理学家霍金在首条

23、中国微博中表示”。D 语序不当。改为“引发国内影视从业者们的深思”。点睛: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5.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端午

24、节,是入夏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A.B.C.D.【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根据“端午节总述端午节的起源与发展(内蕴随时代发展不断的增加)”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判断。中“端午节,是”,点出句子中心引起了话题,可作为第一句;“关于它的起源”体现了句意衔接的紧密,可作为第二句;“汉魏以后”体现了分析过程语意衔接紧密,可作为第三句;可通过读能确认与上一句衔接紧密,可作为第四句;句句意的总结的意味,可作为末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故选A。6.下列对联对于应的作家或作品,有误的一项是()A.四面湖山归眼底,万

25、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记B.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杜甫C.负云外雅志,宁舍五斗不舍五柳;淡俗内柔情,既有十愿定有十悲。-陶渊明D.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鲁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文学常识。B 项改为“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李白”。这副对联赞颂的是唐代代诗人李白。这是一副对联,出自清代陈云诰之手。二、综合性学习【材料一】王鹏运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具有独到的创造性成就的卓越人物,世间公认为词史上“晚清四大家”中的首席。康有为称许他“填词为光绪朝第一”。同时,他出生在临桂,长期在临桂居住、创作,更是临桂词派的创始人。

26、【材料二】著名学者、诗人沈家庄,旅居加拿大多年他准备出一本关于王鹏运的书,准备在加拿大举办临挂词派的专题活动。他希望自己永远做一名桂林文化的国际义工。【材料三】桂林某社区工作人员给记者拿出了一本封面印有“古韵今律”的诗集。这是社区诗词社的成员们学习、交流十九大精神后的心得体会。他们用一首首古韵盎然的诗歌,记录着社会发展的新变化。7.下列表述与以上相关材料不符的一项()A.王鹏运是临桂词派的创始人,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B.著名学者、诗入沈家庄因传播临桂词派成就突出,被公认为“桂林文化的国际义工”。C.古老的文学表现形式,一旦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一样可以焕发出新的生机。D.文化的传承需

27、要名家的引领,也同样需要大众的认同与广泛参与。8.下面是桂林某校为“传承和弘扬桂林诗词文化”专题活动而设计的宣传标语,不够贴切的一项是()A.古韵启心智,师生唱新曲。B.山水甲天下,诗词育桃李。C.古城换新貌,山水有清音。D.名城有前贤,校园传文明。【答案】7.B 8.C【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B 项“被公认为“桂林文化的国际义工”表述与以上相关材料不符。原句是“著名学者、诗人沈家庄,旅居加拿大多年他准备出一本关于王鹏运的书,准备在加拿大举办临挂词派的专题活动。他希望自己永远做一名桂林文化的国际义工”。【8 题详解】试题分析:C 项不够贴切。“古城换新貌,山水有清音

28、”没有谈到诗词文化。注意举办的是“传承和弘扬桂林诗词文化”专题活动。三、现代文阅读漫谈桂文化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中国植物志第61 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边。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随创随合的神话;父母还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蟾宫折桂的典故: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官拜雍州刺史的郄

29、诜对自己的评价,郄诜对曰:“臣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从此,人们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特别出众的人才。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晓露秋晖浮

30、,清阴药栏曲。更待繁华白,邀君弄芳馥。”对友人赠他所喜爱的桂树,欧阳修不仅以诗答谢,还在诗中发出了改日共赏“芳馥”的邀请。其实,像欧阳修这样热爱桂花的古代名人实在是很多,大文学家柳宗元在居所附近一种就是十余株,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得到桂苗后带至苏州城里种植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吕氏春秋中赞叹道:“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还有“桂冠”,本意是月桂树叶编织的帽子,后来竟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一些研究桂花的专家据此向北京奥组

31、委推荐:在桂花的故乡举行奥运会,何不用真正的桂枝来编织“桂冠”?9.我国被称为“桂花的故乡”,其根本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桂花在我国的分布极广。B.桂花在我国栽培历史极长。C.史料记载,桂花原产地在中国的西南部。D.我国古代诗人很早就在诗歌里吟唱桂花。10.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桂花和梅、菊、兰、莲、牡丹等都是中国名花。B.科举前三名的代称和蟾宫折桂的典故有关。C.燕、韩两国用桂花表示亲善友好之情。D.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都非常喜爱种植桂花。11.阅读第 段。根据原文,下列四项理解中错误的一项是()A.引用朱熹诗句的作用是说明桂花的观赏价值。B.引用屈原诗句的作用是说明桂花

32、的食用价值。C.许多古代文人的桂花诗能够让我们领略到桂花极富情趣。D.屈原的九歌对桂花的描写让我们知道了桂花的原产地在中国。【答案】9.C 10.D 11.D【解析】【9 题详解】试题分析:C 项分析正确。“史料记载,桂花原产地在中国的西南部”,此句正好符合“桂花的故乡”的要求。注意对题干的“根本原因”的理解。其它几项显然不是“根本原因”。【10 题详解】试题分析:D 项理解错误。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有不少人非常喜爱种植桂花,并不是都喜欢,所以D 不对。【11 题详解】试题分析:D 项理解错误。屈原的 九歌 对桂花的描写的目的是“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四、古诗文阅

33、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本文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

34、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本文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1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无从致书以观C.不敢出一言以复D.俯身倾耳以请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温公尝言(曾经)B.援疑质理(引述)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玩)D.众兄弟既成诵(已经)1

35、4.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乙文里司马光幼时因担心记忆力不如别人,所以比常人更勤奋B.甲文中心句是“余幼时即嗜学”,乙文中心句是“书不可不成诵”。C.甲乙两段文字都以记叙为主,都是概括描写与细节描写相结合。D.甲乙两文段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主人公好学的品性。15.请将“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6.乙文说“用力多者收功远”,“用力多”在甲文里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述。【答案】12.A 13.C 14.B 15.(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16.克服家贫、天寒等客观困难,诚信借书,勤奋抄书。渴望结交“硕师名人”,主动

36、“执经叩问”。善于思考,积极提问,虔诚求教。【解析】【12 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A 项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中的“以”是介词“把”之意。B 目的连词“来”。C 目的连词“来”。D 目的连词“来”。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13 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义项的把握。C 项“又患无硕师、名人

37、与游(游玩)”错。“游”:交往求教。【14 题详解】试题分析:B 项表述正确。A“因担心记忆力不如别人”错,是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C 乙文没有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是概括描写。D 乙文没有运用对比手法。【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帷绝编”“迨”“倍”“乃”等字词的翻译。【16 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

38、对文言文重要信息的提取能力。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答案可从克服家贫、天寒等客观困难、诚信借书和勤奋抄书的角度,从渴望结交“硕师名人”并主动“执经叩问”的角度,从善于思考和积极提问等角度作答。(一)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阅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像冰一样坚硬,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抄完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

39、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人同我来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二)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

40、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7.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18.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答案】17.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强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世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18.借古讽今,

41、抒发作者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希望能有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解析】【17 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要在通读全诗内容,梳理出涉及孙权的句子并分析概括作答。“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两句词的意思是: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强大的曹操、刘备相抗衡,让曹操都赞叹、佩服他。据此作答即可。【1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词的写作手法。解答本题要联系背景材料分析。这首词作者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

42、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法,借此含蓄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五、诗文默写与课外积累19.(1)默写中庭生旅谷,_。(乐府诗十五从军征)俗子胸襟谁识我?_。(秋瑾满江红)塞下秋来风景异,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官船来往乱如麻,_。(王磐朝天子.咏喇叭)_,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足蒸暑土气,_。(白居易观刈麦)心在天山,_。(陆游诉衷情)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2)课外阅读积累鲁达看见众人看榜,挨满在十字路口,也钻在人丛里听时,鲁达却不

43、识字,只听得众人读道:“如有人停藏在家宿食,与犯人同罪;若有人捕获前来,或首告到官,支给赏钱一千贯文。”鲁提辖正听到那里,只听得背后一个人大叫道:“张大哥,你如何在这里?”拦腰抱住,拉离了十字路口。此文段节选自 水浒传,“犯人”因 _(事件)被悬赏捉拿,那“一个人”是_(人物)。【答案】(1).井上生旅葵(2).英雄末路当磨折(3).衡阳雁去无留意(4).全仗你抬声价(5).俄顷风定云墨色(6).背灼炎天光(7).身老沧州(8).落红不是无情物(9).拳打镇关西(10).金老汉【解析】试题分析:(1)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

44、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葵”“衡”“顷”“灼”等字词的书写。(2)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六、请用正楷字体书写下面文字。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答案】工整书写即可【

45、解析】试题分析: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推断字形。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正楷字书写,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不写繁体字。七、现代文阅读随风吹笛(林清玄)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

46、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 逢竹林莫入 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硬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

47、乐震摄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竹子的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

48、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莲花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美,不逊于在山中听蝉。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是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

49、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

50、把尘俗都洗去了。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21.文章由“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开篇,有什么作用?22.阅读段,请概括风雨中笛声的特点。23.你如何理解第段中划横线句在文中的含义?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幅画”时,境界便低了。24.简析文中穿插朋友“偏爱蝉的歌唱”故事的用意。25.文章最后说“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答案】21.照应题目,为揭示“笛声”真相做铺垫、引出下文“笛声”。22.清晰、高扬、穿透力强23.因为自然风景是活动的、变化无穷的,如果把自然风景简单的理解为一幅静止的画,那是没有真正感悟自然。24.深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