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2602721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0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pdf(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试卷第 1 页,总 4 页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过一会儿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气下列现象中与上述碘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BCD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北方的冬天,窗玻璃外表面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室外,镜片上有雾,这是液化现象C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没有了,这是汽化现象D为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可以用干冰的升华来吸热降温3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空气中经常会出现大雾

2、,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出“白气”,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经常会出现露珠,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D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4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500g 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C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5 m D一节干电池的电压约为5V 5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电冰箱门的附近出现一股“白气”“白气”形成过程属于试卷第 2 页,总 4 页A液化B汽化C升华D熔化6下列说法与生活实际相符的是()A小明体育考试立定跳远的成绩是10m B小明家的台灯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1A C巴中冬季平均气温为30D正常

3、情况下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N 7下列自然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暖春冰雪消融B盛夏草上露珠C凉秋雾锁江南D寒冬北国飞雪8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 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 38 和 40 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A38,39 B39,40 C38,40 D39,39 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9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空气中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上_成小水珠。白天在阳光照射下,这些小水珠又_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 _成小水滴或 _成小冰晶,这些小颗粒被空气中

4、的上升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了云。(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0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小莉从冰箱里拿出根冰棒吃了起来,顿时感觉凉爽了。冰棍在熔化过程中要_热量;哥哥从冰箱中取出瓶矿泉水,不久后发现,原本干燥的瓶壁上有了许多水珠,这是发生了_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11如图所示,盛夏将一块固态金属“镓”放在手心,它很快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银白色的液体,因为其熔点较低为29.78,金属镓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12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cm;温度计的示数为_。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到的数据是5.72cm 和 5.73cm,则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cm,试卷第 3 页,总 4 页所用的

5、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评卷人得分三、实验题13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_。甲图的器材安装调整应该按_顺序进行。(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_。从丙图可以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_。(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_,该物质是 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比较图象中AB 段与 CD 段可知:该物质在_(选填“AB”或“CD”)段

6、吸热能力强。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_分钟。14如图(a)是小明和小红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将质量相同的水加热16min。(1)根据 _(选填“(e)“或“(f)“)图,说明水已沸腾。根据实验数据,在图(b)试卷第 4 页,总 4 页中画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2)从图像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3)小红把水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比小明长的原因是_。(4)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c)所示。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d)所

7、示。由图像可知,在第 8min 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评卷人得分四、计算题15有一支温度计,表面刻有120 格均匀的刻度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30 格处;玻璃泡浸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80 格处则:(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和量程分别是多少?(2)应把 40标在此温度计的第几格处?(3)当外界实际温度为多少时,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的格数与实际温度数值相等?16有一支未刻刻度的水银温度计,当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cm,当玻璃泡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

8、为24cm问:(1)对于这支水银温度计而言,外界温度每升高1时,玻璃管内的水银伸长多少cm?(2)当室温为22时,水银柱的长度为多少cm?(3)用这支温度计测某种液体的温度时,发现水银柱的长度为16cm,则该种液体的温度为多少?答案第 1 页,总 6 页参考答案1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知道,给玻璃泡中的碘加热,碘就会吸热升华为碘蒸气,即发生的是升华现象,所以,玻璃泡内弥漫着的是紫红色的碘蒸气。正在消融的冰凌,是固态的冰变成了液体的水,是熔化现象;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固态冰直接变成气态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

9、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只有C,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六种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2D【解析】【分析】(1)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2)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3)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详解】A、窗玻璃出现冰花,是凝华现象,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在玻璃的内表面,故A错误;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室外走到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上有雾,这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为小水滴,从室内走到寒冷室外不会出现;故B错误;C、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

10、变小甚至没有了,这是升华现象;故C错误;D、升华吸热,所以可以用干冰的升华时吸热,得到降温的目的;故D正确;故选:D。3A【解析】【详解】A 春天的早晨空气中的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 A 正确。答案第 2 页,总 6 页B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B 错误。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液化放热,故C错误。D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D 错误。【点睛】重点是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除了要记清楚六个物态变化的过程谁吸热、谁放热,还要多了解一些物态变

11、化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4B【解析】【详解】A、三个苹果的质量约1 斤=500g,一个苹果的质量在150g左右。故A 不符合实际;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 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 符合实际;C、一支铅笔的长度在17cm左右,而0.5 m=50cm太长了。故C 不符合实际;D、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故 D 不符合实际。故选 B。【点睛】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对所学的物理量有熟悉的认知,特别是单位大小要认识清楚,要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中留心积累。5A【解析】【详解】因为冰箱内的温度低,打开电冰箱门时,冰箱内的冷空气流出,制造了低温的环境;外面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12、而形成小水珠,即我们看到的“白气”。所以“白气”是液化而形成的,故选 A。6B【解析】【分析】答案第 3 页,总 6 页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详解】A、小明体育考试立定跳远的成绩大约2m 左右,10m 太远,故A 与生活实际不相符;B、台灯的功率大约20W 左右,工作时的电流约:;故 B 与生活实际相符;C、巴中冬季平均气温在10左右;故C 与生活实际不相符;D、中学生的质量一般在50kg 左右,根据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得重力;故 D 与生活实际不相符;故选:B。【点睛】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

13、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7A【解析】【详解】A暖春冰雪消融,是冰(固态)熔化成液态的水,熔化需要吸热。符合题意;B盛夏草上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露珠,液化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C凉秋 雾锁江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漂浮在空中形成雾,液化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D寒冬北国飞雪,是液态的水凝固成固态的冰,凝固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8B【解析】【详解】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使得温度下降时,温度计细玻

14、璃管内的液柱无法回到玻璃泡内。所以,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 和 40 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39,40。故选B。答案第 4 页,总 6 页9液化汽化液化凝华【解析】【详解】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环境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地面、花草、石头上,这就是露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升高,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水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冷液化成大量的小水珠或凝华成大量的小冰晶,这就是云。10吸收;液化【解析】试题分析:冰棍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吃冰棍会感到凉快;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从冰箱中取出的矿泉

15、水瓶,矿泉水瓶温度低,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在瓶壁上就会形成许多水珠。考点:物态变化11熔化晶体【解析】【详解】将一块金属“镓”放在手心,好端端的一块银白色的金属,却很快熔化成了一颗银白色的液滴,即固态变为液态,所以这是熔化过程;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却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金属“镓”是晶体122.50 19 5.7 1mm【解析】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对准14.00cm,右侧对应的刻度为16.50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50 cm;如图温度计分度值为1,液面0以下,所以示数为-19;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到的数据是5.72cm和 5.73cm,根据长

16、度记录结果有一位估计值的特点,可判断数据中的准确值是5.7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点睛:关键是一定要记住长度的记录结果必须有一位估计值,这是很多同学容易忘记的地方,多加练习形成习惯。答案第 5 页,总 6 页13使物质受热均匀并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从下到上2 0 不变晶体CD4【解析】【详解】第一空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固体受热比较均匀,并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第二空 为了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安装器材时需要先固定铁圈及石棉网的位置,然后再调整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并且不要碰到烧杯壁和烧杯

17、底,即采用从下到上的顺序;第三空由图乙可知,温度在0 以上,分度值为1,故示数为2;第四空 由图丙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 不变,说明该物质的熔点是0;第五空、第六空 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第七空由图可知,AB、CD段升高相同的温度,AB段需要吸热2min,CD段需要吸热4min,所以CD段吸热能力更强;第八空 BC 段是该物质熔化过程,熔化时间6min-2min=4min。14(f)99 撤去酒精灯小红的水的初温更低固液共存【解析】【详解】(1)1 由图可知,(f)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图像,(e)图中气泡在上升过

18、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图像。(2)2从图(b)图像可以看出开始时水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后来继续吸热温度为99不变,则水的沸点是99;3 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撤去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3)4 由图像知,小明用的水的初温为96,小红用的水的初温为93,所以把水加热到沸腾小红用时较长的原因是水的初温较低。(4)5 由(d)图图像可知第8min 时,海波的温度达到熔点48,且能从热水中吸收热量而进行熔化,故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15(1)2;60 180(2)第 50 格处(3)60答案第 6 页,总 6 页【解析】【详解】(1)因为 1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

19、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为:2则该温度计最下面的0 刻度对应的温度是:0 2(30-0)-60;最上面的120处刻度对应的温度是:100+2 (120-80)180所以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60 180 (2)20格,20格+30格50格;(3)设实际温度为t 与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相等,则有2 (t30)t解得 t 60【点睛】(1)首先明确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1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 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然后结合题中自制温度计沸水和冰水混合物对应的格数,就可求出每小格表示的温度值;再根据总格数求出

20、自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2)通过分析题意可以得出实际温度与测量温度之间的关系式,通过代入数据,得出当该温度计指示的实际温度和准确温度的关系16 0.28.460【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20(24厘米-4 厘米)表示,即1 厘米表示5,每上升 1 度,液柱伸长0.2 厘米。再根据L=4+0.2t计算即可解:(1)水银柱 4 厘米时的温度是0,24 厘米时的温度是100所以外界温度每升高10C时,玻璃管内的水银伸长=;(2)当室温为220C 时,水银柱的长度为L=4+0.2 22=8.4cm(3)水银柱的长度为16cm 时,16=4+0.2t,解得 t=600C 故答案为(1)0.2(2)8.4(3)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