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学院讲稿.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82469015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中医学院讲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天津中医学院讲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中医学院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中医学院讲稿.ppt(3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天津中医学院讲稿天津中医学院讲稿课程:专业:层次:感 冒一、概说:1 1、简提外感病、简提外感病 外感病证是指感受外邪,正邪相争,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所出现的一类病证,在内科疾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外感病证的致病因素、侵犯途径、证候特征、传变特点、发病季节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外感病证主要指在原有内科疾病基础上复感外邪所致的外感发热,以及伤寒、温病以外的常见外感病证,如感冒、湿阻、痢疾等。外感病证发病广泛,男女老幼均可摧患,可发生在人体卫表、脉络、脏腑各部位、各个系统,故其临床表现繁复多样。其病因多为六淫、疫毒致病。其基本病机为外邪侵袭,正邪相争,脏腑功能失常。其发病取决于机体正气与病邪抗争的结局,邪

2、胜则发病。其治疗首先是及时有效地法除外邪,其次要调理失常的脏腑功能。2 2、定义:、定义:是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感冒的发病在外感病中占首位,是最常见的一种。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多,本病不仅与咳嗽的发生、发展及慢性咳喘的急性发作关系密切,而且与心悸、胸痹、心痛、水肿、痹病等多种疾病的病情发展与恶化有关。对小儿、老年体弱者威胁最大。尤其是时行感冒,常暴发流行,迅速传染,急骤起病,症状严重,甚至导致死亡,须积极防治。中药、针灸对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均有良好疗效,对己有流行趋势或有流行可能的地区、单

3、位,选用相应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本节讨论范围,包括普通感冒(伤风)及时行感冒,而以普通感冒的防治为主,西医学中的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感染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二、病因病机1.1.风邪风邪 感冒的主要病因是风邪。风为百病之长,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为六气之首,流动于四时之中,因而外感之病以风为先导。风邪引起感冒的发病特点,与气候骤变、淋雨受凉、出汗后伤风等有密切关系。气候突变、冷热失常、温差增大等,皆可使本病的发病率增加。风邪侵袭人体、往往非单独伤人,而在不同的季节,常兼挟其他当令之时气,相合致病。如冬季挟寒、春季挟热、夏季挟暑湿、秋季挟燥、梅雨季节挟湿邪等。由于临床上以冬

4、、春两季发病率较高,故而以挟寒、挟热为多见而成风寒、风热之证。此外非时之邪伤人。非时之邪,指非其时而有其气,指气候反常而言,由于四时六气反常,太过或不及而伤人致病。2.2.时行病毒时行病毒 主要是指具有传染性的时行疫邪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多由四时不正之气,天时疫病之气流行而造成。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庆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即指此而言。风邪或时行病毒,侵袭人体发病,其途径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入,口鼻乃邪气入肺系之盎径,邪从口鼻而人,则出现一系列鼻道和肺系的症状。皮毛是人体抵御外邪的屏障,皮毛得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滋润,从而发挥抵抗外邪的卫表作用。若外邪入侵,皮毛

5、防御功能减弱,则由皮毛而犯肺卫,在临床上就产生一系列肺卫症状。感冒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卫。肺主皮毛,由于肺的宣发功能而使皮毛得到温润,若皮毛受病,则肺卫功能失调;肺开窍于鼻,肺气不利,宣发不行,发为感冒。感冒之疾,四季可患,但外邪入侵,发病与否,个体差异很大。有人常年不患感冒,有人一年多次感冒,这与人体正气的强弱以及卫气的调节功能失常与否有着密切关系。在起居失常、寒暖不均、疲乏劳累的状态下,尤其是体质虚弱之人,胰理疏懈,卫气不固,卒感风邪或时行病毒,由口鼻、皮毛而入,则肺卫首当其冲,感邪之后,卫表不和则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肺失宣肃则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因此迅速出现卫表及上焦肺系症状。由于

6、病邪自上而人,内舍于肺,故尤以卫表不和为其主要方面。由于四时六气之气不同,人体素质之差异,在临床上有风寒、风热和暑湿等不同证候,在病程中还可见寒和热的转化或错杂。感受时行病毒者,病邪从表人里,传变迅速,病情急且重。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提示正气不足或卫气功能暂时低下,决定了人体的发病。另一方面,感冒毕竟是外感新病,以外邪为先导,感邪之轻重与发病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应该明确邪在本病发病中的地位。三、诊断要点1 1、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初起多见鼻道和卫表症状。咽部痒而不适,鼻塞,流涕,喷嚏,声重而嘶,头痛,恶风,恶寒等。鼻涕开始为清水样,23日后鼻涕变稠,继而发热、咳嗽、咽痛、肢节酸重不适等。部分患

7、者病及脾胃,而表现胸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大便稀溏等症。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多人同时突然发病,迅速蔓延,首发症状常见恶寒、发热,体温在394O,周身酸痛,疲乏无力。初起,全身症状重而肺系证候并不突出,13日后出现明显的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痛等,病情较一般感冒为重,体力恢复较慢。若为散在性,因与诸多温病早期症状相类似,不易确诊,故及时掌握疫情,对诊断有帮助。(2)(2)病病程程 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病程较短,37日,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3)(3)发病季节发病季节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为多见。四、类证鉴别1.1.感冒与温病感冒与温病 温病每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尤其是风温初起,更与风热

8、感冒相似,因此,在各种温热病的流行季节,应该特别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鉴别。一般来说,感冒发热多不高,或不发热,以解表宣肺之药即可汗出热退身凉,多不传变;而温病则高热、壮热、多有传变,由卫而气,人营入血,甚者神昏、谵妄、惊撅等。各种温病均有明显的季节性,而感冒则四时可发。2.2.伤风与时行感冒伤风与时行感冒 病因 发病季节 及特点 病情表现 有无传变 伤风伤风 外 感六 淫 以 风 为 主 冬春气候多变时发病率高,一般呈散发性 病情多轻,全身症状不重 无 时感时感 时 行疫 毒 季节不限,有广泛的传染流行 病情多重,病急,全身症状显著 可以发生,表现化热人里,继发、合并它病 五、辨证论治

9、感冒常以风邪兼挟寒、热而发病,因此临床上应首先分清风寒、风热两证。二者均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身疼痛等症。其不同之处:风寒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风热者,发热重,恶寒轻,有汗,鼻流浊涕,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由于感邪的不同,临床上又有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之分。普通感冒以风邪为主因,冬、春季节气候多变发病率升高,常呈散发性,病情较浅,症状不重,多无传变;时行感冒以时行病毒为主因,发病不限季节,有广泛的传染流行疫情,起病急骤,病情较重,全身症状显著,且可以发生传变,人里化热,合并它病。体虚感冒指平素虚弱之人,加之外邪侵袭而患感冒者,此类患者往往感冒之

10、后,缠绵不已,经久不愈或反复感冒,在临床上应该区分气虚、阴虚的不同。气虚感冒者,在感冒诸症的基础上兼有恶寒甚,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身痛无汗,咳痰无力,脉浮气虚等症;阴虚者兼见身微热,手足发热,心烦口干,少汗,干咳少痰,舌红,脉细数。因本病为邪犯肺卫,故辨证属于表实证,但必须根据证情,求其病邪的性质区别风寒、风热和暑湿兼挟之证。治疗应以解除表证,祛除表邪,宣通肺气,照顾兼症为基本治疗原则。风寒治以辛温发汗,风热治以辛凉清解,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对于体虚感冒,因气血虚弱,卫外不固,在治疗上不可专事解表,发汗之时需注重固表实里,补益气血。1 1风寒证风寒证主证: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

11、汗,四肢酸楚,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咳嗽,痰稀而白,口不渴或喜热饮,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分析:感受风寒之邪,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最易伤阳,故见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汗,四肢酸楚是由于风寒客表,卫阳被遏,邪气阻于头身四肢,脉络失和,膜理闭塞所致;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是风寒袭表,肺气失宣,上窍不利所致;咳嗽,痰稀而自为肺失清肃,不能布散津液而致;口不渴或喜热饮乃寒为阴邪之故;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是表寒的舌脉之象。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针灸治疗)处方:列缺 迎香 支正 风门 风池 合谷配穴:若头痛加太阳、印堂。背痛酸楚,在背部加拔走罐,从大椎向下推至腰部,再向上推,最后可停留在肺俞

12、部1020分钟取下。刺法:针用泻法,可加灸。方义:寒邪外束,毛窍闭塞,肺气失宣,故取手太阴络穴列缺配迎香,宣肺解表利窍,以治鼻塞、喉痒、咳嗽等症。太阳主表,为一身之藩篱,外感风寒,先犯太阳,故取手太阳络穴支正配风门祛风散寒,以治恶寒、发热、头痛等症。更用风池祛风,合谷疏利阳明,既可增强祛风散寒,宣肺解表的作用,又可防止外邪向少阳、阳明传变。(药物治疗)方药:荆防败毒散方义:本方以荆芥、防风、羌活解表散寒,柴胡、薄荷解表疏风,积壳、前胡、桔梗宣肺利气,独活、川穹止头身痛,茯苓、甘草化痰和中。风寒重,恶寒甚者,加麻黄、桂枝;风寒挟湿,身热不扬,身重苔腻,脉浦者,用羌活胜湿汤加减;风寒兼气滞,胸闷呕

13、恶者,用香苏散;风寒兼咳嗽者,用杏苏散。2 2风热证风热证主证:发热重,不恶寒或微恶风,汗出或虽汗出而不畅,口干而渴,鼻塞不畅,流黄涕,咽喉红肿疼痛,头痛较重,咳嗽,咳黄稠粘痰,舌苔薄黄,脉浮数。分析:风热为阳邪,易从热化而蒸于肌表故见上证;汗出或虽汗出而不畅,阳热之邪使腠理开泄,毛孔开放而汗出,但有时虽毛孔开放但又为外邪所阻故有汗出不畅的现象;阳热伤阴故口干而渴;肺主呼吸开窍于鼻,肺又系于喉,所以当风热上扰时会出现鼻塞不畅,流黄涕,咽喉红肿疼痛;风热上扰清窍,两阳相搏故头痛较重;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故咳嗽,咳黄稠粘痰;风热犯于肺卫故舌苔薄黄,脉浮数。治则: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针灸治疗)处方:

14、尺泽 鱼际 曲池 大椎 外关配穴:若咽喉肿痛加少商,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咳甚者,加天突。小儿高热惊厥加人中、十宣,毫针浅刺疾出,不按孔穴,并可挤出血珠。刺法:针用泻法,大椎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方义:风热上受,首先犯肺,肺受热灼,清肃失司,故取手太阴肺经的尺泽、鱼际解表清肺,止咳利咽。曲池、大椎、外关以解表泻热。大椎点刺出血,以泻热邪。(药物治疗)方药:银翘散加减方义:方中银花、连翘辛凉透表,薄荷、荆芥、淡豆鼓辛凉解表,兼以清热解毒;桔梗、牛蒡子、甘草清宣肺气,利咽化痰;竹叶、芦根甘凉轻清,清热生津以止渴。发热甚者,加黄芩、石膏、大青叶清热;头痛重者加蔓荆子,菊花清利头目;咽喉肿痛者,加板蓝根、马

15、勃、玄参利咽解毒;咳嗽痰黄者,加知母、黄芩、贝母、杏仁清肺化痰;口渴重者,重用鲜芦根,加花粉清热生津;风热挟湿,胸闷呕恶者,加霍香、佩兰芳香化湿。3 3暑湿感冒暑湿感冒主证:发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头昏重而胀痛,咳嗽痰粘,鼻流浊涕,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胸闷,泛恶,口中粘腻,渴不多饮,舌苔薄黄而腻,脉浮数。分析:暑湿伤表,卫表不和则发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风暑挟湿上犯清窍则头昏重而胀痛;暑湿犯肺,肺气不清则咳嗽痰粘、鼻流浊涕;暑热内扰,热灼津伤则心烦口渴、小便短赤;湿热阻内,清阳不展则胸闷、泛恶、口中粘腻、渴不多饮;暑热挟湿则舌苔薄黄而腻。治则:清暑法湿解表(针灸治疗)处方:孔最 合

16、谷 中脘 足三里 支沟配穴:恶心呕吐者加内关;湿重加阴陵泉、三阴交。刺法:针用平补平泻法。方义:暑湿伤表肺卫不和,故取孔最、合谷宣肺解表,清暑化湿,以治头重、肢困、咳嗽、寒热等症。暑湿内蕴,升降失职,故取中脘、足三里和中健脾,化湿降浊,以治脘痞、呕恶、口中淡腻等症。又取手少阳三焦经支沟,通调三焦气化,配合诸穴以收祛暑化湿之效。(药物治疗)方药:新加香薷饮方义:香薷祛暑发汗解表,双花、连翘辛凉解表,厚朴、扁豆和中化湿。暑热偏盛,加黄连、黄芩、青篙清暑泄热。若因夏令酷暑,久曝烈日之下或连续高温作业汗出过多,中气耗伤,暑热内迫气火壅遏,气机逆乱,闭塞清窍而致头晕、头痛、胸闷身热,面色潮红,继而卒仆,

17、不省人事,气息粗促,牙关微紧,舌红而干,脉洪数之证时(俗称中暑或兼见四肢厥逆者又称暑撅),应将患者迅速移至阴凉通风之处。采用解暑益气,清心开窍之法。药物治疗应急予牛黄清心丸以清心开窍,继用白虎加人参汤或清暑益气汤加减,以祛暑消热,益气生津。4 4、表寒里热证、表寒里热证主证: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声重,心烦,口渴咽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分析:素体阳盛,或肺热内蕴,复感风寒,内热为外寒所遏,则形成外寒里热证,又称寒包火。寒热无汗,鼻塞声重,苔白,脉浮数,为表邪挟热之证。内有蕴热,热攻于上,则见心烦,口渴咽痛。邪热郁闭于肺,肺气失宣而见咳嗽气急,痰黄粘稠。热结于下,

18、则便秘溲赤。苔黄,脉数为里热之象。治则:解表清里,宣肺疏风。(针灸治疗),处方:合谷 风池 尺泽 列缺 大椎 照海配穴:里热较甚者,加泻曲池、尺泽点刺放血。小便短赤者,加天枢、中极、内庭。咳嗽气急者,加肺俞、大渊。刺法:针用泻法,大椎加灸。方义:合谷疏风以解表邪,风池珐风;尺泽为肺经之合穴,泻以清泻肺热而宣肺气;列缺疏风解表宣利肺气;大椎灸之以疏散在表之外寒,照海泻之以清里热,而利咽喉,安心神。(药物治疗)方药:双解汤方义:方中麻黄、防风、荆芥、薄荷解表疏风,黄芩、桅子、连翘、生石膏清里除热,桔梗宣肺。咳喘重者,加杏仁、桑白皮、批把叶止咳平喘;大便秘结不通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泻热。5 5虚体感

19、冒虚体感冒年老体质素虚,或大病后正气未复之人,多因抗病力弱,卫外不固,易患感冒。患病后,由于阳虚气弱,不能驱邪外出;或因阴虚血少,汗源不充,不能作汗达邪,故缠绵难愈。治疗当以扶正扶邪,标本兼顾。(1)(1)气虚感冒气虚感冒主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白,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浮无力。分析:气虚卫外不固,风寒柬表,营卫不和,肺气不宣,故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苔白脉浮。气短懒言,倦怠无力,舌淡脉无力均为气虚之象。治则:益气解表。(针灸治疗)处方:足三里 风池 风门 合谷 列缺配穴:气虚较甚者,气海补法加灸。表虚自汗者,加复溜,气海用补法。刺法:针足三里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法。

20、方义:本证由于素体气虚卫外不固所致,故取补足三里有强壮益气之效,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加速机体的恢复;风池疏表而治头痛;风门疏通太阳经气,以散风疏表;合谷、列缺合用以宣肺气而止咳。(药物治疗)方药:参苏饮方义:方中人参、茯苓、甘草扶正祛邪;苏叶、葛根疏风解表;前胡、桔梗、陈皮、枳壳、半夏宣肺理气,化痰止咳。表虚自汗,加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2)(2)阴虚感冒阴虚感冒主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头晕心烦,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舌红,脉细数。分析:阴虚之人复感风邪,营卫不和则头痛身热,微恶风寒。阴虚津亏,不能作汗则无汗或微汗;肺失润降则干咳少痰。头晕心烦,口渴咽干,手足心热

21、,舌红,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治则:滋阴解表(针灸治疗)处方:心俞 肾俞 太溪 尺泽 复溜 风门 合谷配穴:表证重者,加风池、大椎。心烦口渴重者加内庭、金津、玉液。刺法:针尺泽用泻法,余穴平补平泻。方义:本证因素体阴虚易生内热,故取心俞、肾俞以补益心肾,而治头晕心烦;太溪补之能滋阴,尺泽泻之能清内热,补复溜以养阴清肺,取风门以散风邪而解表。合谷以加强祛邪解表之功。(药物治疗)方药:加减藏雍汤方义:玉竹滋阴以助汗源;白被清热和阴;葱白、薄荷、桔梗、豆豉疏表散风;甘草、大枣甘润和中。阴伤明显,咽千口渴甚者,加沙参、麦冬养阴生津;心烦口渴较甚,加黄连、竹叶、天花粉以清热生津除烦;咳嗽咽干,咯痰不爽

22、,加牛蒡子、射干、栝楼皮利咽化痰。六、结语感冒是由于感受风邪,腠理疏懈,卫气不固,肺失宣肃而出现的,以鼻塞流涕,喷嚏,身楚或头痛,恶寒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病因以风寒、风热为主,夏令多属暑湿致病。病理重点在于卫表不和。感冒的辨证属表实证,临床宜分清风寒、风热及挟湿的不同。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鉴别要点是恶寒发热的孰轻孰重,口渴与否,有无咽 红肿疼痛,以及脉象的数与不数,舌苔的黄白等。暑湿感冒除见表证外,并有明显的气分湿热证候。虚体感冒则分别兼见气虚、阳虚、血虚、阴虚之证。在辨证时,感冒有风寒、风热、暑湿之区别;有普通感冒、时行感冒之不同。治疗大法是解表发汗,疏风宣肺,时行感冒则多偏重于清热解毒。至于体虚感冒,应在解表达邪的基础上,注意扶正。但在临床治疗上,还应注意表散不宜太过,用药以微微汗出,邪去为度,以免过汗伤正,补益不可太早,以免碍邪。一般来说,感冒的预后良好,病程短,不传变。时行感冒,流行快,症状重,尤其对于有传变者,应提高警惕,密切观察。风寒感冒,寒热不退,邪气可化热而见口干欲饮,痰转黄稠、咽痛等症状。反复感冒,引起正气耗散,可由实转虚。感冒本属轻浅之疾,只要及时恰当地处理,即可较快痊愈,但对老年、婴幼、体弱患者及时行感冒之重症,必须加以重视,防止发生传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