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眩晕(精品).ppt

上传人:hyn****60 文档编号:82466812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 眩晕(精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第三节 眩晕(精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 眩晕(精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 眩晕(精品).ppt(5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节第节 眩晕眩晕 一、概述一、概述 1 1、定义定义 由于风、火、痰、虚、瘀引起清窍失养,临床上见由于风、火、痰、虚、瘀引起清窍失养,临床上见头头晕、眼花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症。为主症的一类病症。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两者并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两者并见,故统称见,故统称“眩晕眩晕”。轻者,闭目即止;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甚则昏倒等症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甚则昏倒等症 。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亦可发

2、于青年人,可反复发作。亦可发于青年人,可反复发作。眩晕又有眩冒、掉眩、头眩等名称 眩冒:又称冒眩,指昏重而眼前发黑欲 倒的感觉;掉眩:又称眩掉,多因肝风内动,引起眩晕头摇或肢体震颤;头眩:指头部晕昏 。其名目繁多,如妇人产后血晕,直到清代以后医家,对本病的概念比较一致,命名多称“眩晕”。2、历史沿革 眩晕其名目繁多,命名最早见于内经,但名称不一,有“眩仆”、“掉眩”、“眩冒”。对本病的原因及机理从四个方面:1。外邪致病,灵枢大惑论:“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急,目急则目眩以转矣”;2。因虚致病,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3。气机影响致病,素问六元正经

3、大论:“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转”。4。致病之脏腑指肝,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以上四点为眩晕的理论打下基础。后代医家对眩晕的认识,基本上继承内经的观点,尤其是金元以后,对眩晕之病从概念、病因病理以及治法方药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其学说观点颇不一致,如:风火说,以刘河间为代表,主张眩晕应从风火立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谓风气甚而头目眩晕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而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痰浊说:以朱丹溪为代表,力倡无痰不作眩,提出湿痰与火痰的不同治法。在丹溪心法头眩中说:“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

4、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虚损说,以张景岳为代表,主张无虚不作眩,“眩之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之一二耳”。综合说,以陈修因为代表,在风、火、痰、虚的理论上,综合各家学说,阐明上列几个因素的相互关系。值得重视的,虞抟医学正传所提出的“血淤致眩”的论点,颇有现实意义,这是对跌仆外伤致眩的认识。关于本病的论治,医学准绳六要头眩颇全面,提出了湿痰、痰火、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亡血、风热、风寒等眩晕证型的治法与方药。虽以论痰为主,但其中大多数的理、法、方、药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清王维德师仲景之法辨治眩晕善用天麻。3、讨论范围 本节讨论的是内伤眩晕,相当与西医中的高血压、低血压

5、、低血糖、贫血、美尼尔氏综合征、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神经衰弱以及某些脑部疾患以眩晕为主症时,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二、证候特征:1、头晕目眩轻重不一,轻者仅眼花、头重脚轻或摇晃浮沉感,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视物旋转,不能站立,甚则昏仆;2、兼目涩耳鸣,少寐健忘,腰膝酸软: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汗出肢冷;3、发病频率不一,可一月数次,或一年数次,或数月发作一次,突然起病或逐渐加重;4、舌苔多白腻或黄腻,舌质红,有瘀点瘀斑,脉多弦。三、病因病机(一)病因 1、情志失调 2、饮食不节 3、禀赋因素 4、跌仆损伤(二)病位 病变部位在头脑(清窍)究其病根,应责之于肝脾肾三脏,尤以肝脏为

6、本病之关键。(三)病理1、病机关键: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痰火上逆,扰动清窍。2、病理变化 头为清阳之会,清空之窍;脑为髓海,元神之府,若邪扰清空,脑失所养,皆可发生眩晕。1 1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其性刚劲,主动主升。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其性刚劲,主动主升。内经内经所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说眩晕的发生是说眩晕的发生以肝脏以肝脏 病变最多,常以肝阳上亢,上扰清空而发生眩病变最多,常以肝阳上亢,上扰清空而发生眩晕。导致肝阳上亢有以下几种情况:晕。导致肝阳上亢有以下几种情况:素体阳盛之人,谋虑太过,阴阳失其平衡,导致肝素体阳盛之人,谋虑太过,阴阳失其平衡,导致肝阳上

7、亢,上扰清窍,发为眩晕;阳上亢,上扰清窍,发为眩晕;忧郁恼怒太过,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忧郁恼怒太过,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风阳升动,阳气上亢,上扰清窍,发为眩晕;风阳升动,阳气上亢,上扰清窍,发为眩晕;肾阴素亏,不能养肝,所谓水不函木,木少滋荣,肾阴素亏,不能养肝,所谓水不函木,木少滋荣,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上扰清窍,发为眩晕;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上扰清窍,发为眩晕;2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又脑为髓海,髓海有余则轻劲有力,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而脑髓的有余或不足,全靠肾精的充足与否,若先天不足,肾阴不充;若年老体衰,肾精亏虚,精关不固,滑泄无度,均使肾精亏耗,髓

8、海失养,上下俱虚,发生眩晕。3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气血生化之源。若饮食不节,肥甘厚味太过,损伤脾胃,健运失司,以至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则清阳不降,痰浊上扰清空,发为眩晕。4 4忧思劳倦,损伤脾胃,或年老脾胃素虚,不能健运水忧思劳倦,损伤脾胃,或年老脾胃素虚,不能健运水谷、化生气血,以致气血两虚,气虚清阳不展,血虚则谷、化生气血,以致气血两虚,气虚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皆能发生眩晕。脑失所养,皆能发生眩晕。亦有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失血之后,虚而不复,亦有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失血之后,虚而不复,血虚日久,阴损及阳,则致气随血耗;或有气虚不足,血虚日久,阴损及阳,则致气随

9、血耗;或有气虚不足,血失所统,阳损及阴,使气血两虚,气虚清阳不振,清血失所统,阳损及阴,使气血两虚,气虚清阳不振,清阳不升,血虚则阳无所附,脑失所养,均导致眩晕。阳不升,血虚则阳无所附,脑失所养,均导致眩晕。5 5此外,跌仆坠损,头脑外伤,淤血停留,阻滞经脉,此外,跌仆坠损,头脑外伤,淤血停留,阻滞经脉,气血运化不畅,髓海荣养不足,清窍失养,发生眩晕;气血运化不畅,髓海荣养不足,清窍失养,发生眩晕;或淤停胸中,迷闭心窍,心神飘摇不定,上扰清空;或或淤停胸中,迷闭心窍,心神飘摇不定,上扰清空;或妇人产后感邪,恶露不下,血淤气逆,并走与上,迫乱妇人产后感邪,恶露不下,血淤气逆,并走与上,迫乱心神,

10、干扰清窍,发生眩晕。心神,干扰清窍,发生眩晕。3、病理属性 眩晕的病性有虚有实,虚证居多,正如张景岳所谓“虚者居其八九”。虚者如肝肾阴虚,肝风内动;气血亏虚,清窍失养,肾精亏虚,脑髓失充。实者如痰浊阻遏,升降失常;痰火气逆,上犯清窍。4、病理转归 眩晕病理机转相当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虚实二端。实为标,即风、火、痰、淤也;虚为本,即气、血、阴、阳也。故景岳全书眩运:“眩晕一证,人皆称为上盛下虚所致,而不明言其所以痰之故,盖所谓虚者,血与气也,所谓实者,痰涎风火也。”在病理演变过程中,可相互作用,共同为患,相互转化,但临床上以本虚标实多见。病机示意如下:素体阳盛肝阳上亢 恼怒忧郁太过气郁化火,耗

11、伤肝阴,风阳升动 肾阴亏虚,肝阴不足肝阳上亢 上述三点上扰清窍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健运失司水湿化生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上扰清窍 忧思劳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 久病不愈气血耗伤上述二点髓海不足,清窍失养 跌扑损伤淤血停留,阻滞经脉气血不畅,血气上逆气血不畅致清窍失养;血气上逆上扰清窍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主症: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恶心呕吐,甚则仆到;伴随症: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起病缓慢,逐渐加重,易反复发作;查HGB、RBC、测BP、查EKG、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图,颈部X-线,椎-基底动脉血流彩超

12、,经颅多普勒等,有条件者可做CT、MRI检查以排除颅内肿瘤、血液病等。鉴别诊断 中风: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涡斜为特征。有时,眩晕为中风之先兆,但眩晕无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失语等症。厥证:以突然昏仆,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一般是短时间内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等症状,严重者可 一厥而不复醒。眩晕发作的重症可 昏仆,但无意识障碍。痫病:以突然仆到,昏不知人,口吐白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 特点。相似点:痫病昏仆发作先兆可有头昏乏力胸闷等症,发作频繁或 日久可有眩晕神疲乏力等。不同点:眩晕的 昏仆不伴意识障

13、碍,口吐白沫,两目上视,口吐白沫,两目上视,抽搐,猪羊叫声等症。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 1 1、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辨脏腑: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辨脏腑: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肝阴不足,肝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阴不足,肝郁化火,肝阳上亢-兼见头胀面赤兼见头胀面赤 脾虚气血生化乏源脾虚气血生化乏源-兼见纳呆,呕恶,头重,耳鸣兼见纳呆,呕恶,头重,耳鸣辨虚实辨虚实 新病,体壮者,呕恶,面赤,头胀痛,发作期新病,体壮者,呕恶,面赤,头胀痛,发作期-多多实实 久病,体虚者,体倦乏力,耳鸣如蝉,缓解久病,体虚者,体倦乏力,耳鸣如蝉,缓解期-多虚 面白而肥为气虚多痰 面黑而瘦为有火

14、 病久常虚实夹杂辨标本:风火痰瘀为标,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眩晕常反复发作,病情较长,常与它病同见,使疾病更为错综复杂。如不能分清标本轻重,在治疗上缓急失当,则难以取得预期疗效 a、辨清新病与宿疾的关系,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b、本疾病的演变过程中,有标本轻重之分,如:脾虚生湿,湿聚成痰,痰郁化火,而成痰火重的眩晕,它是以脾虚为本,痰火为标,是本缓标急,当先治痰火之标急,然后治脾虚之本。、治疗原则 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其原则 治疗方法包括:平肝潜阳,养血补脾,滋肾填精,燥湿祛痰等3、分型论治(1)风阳上扰症状:眩晕耳鸣,头胀痛,遇劳、恼怒加重,肢麻震颤,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或颜

15、面潮红,舌红苔黄,脉弦细数。病机:风阳升动,上扰清窍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而息风 黄芩、栀子-凉肝除烦而清热 牛膝、杜仲、寄生-滋肾养肝 益母草-活血,配牛膝引血下行 茯神、夜交藤-养心安神,与上药配伍,则安神息风之效益彰(2)肝火上炎症状:头晕且痛,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少寐多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清肝泻火,清热利湿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苦寒,清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 柴胡、黄芩-上行清肝火 车前、木通、山栀、泽泻-下行而利湿热 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使邪去而正不伤,以防火盛劫阴之弊 便秘者,加大黄、芒硝以通腑泄热;肝火

16、扰动心神,失眠,烦躁者,加磁石、龙齿、珍珠目、琥珀等,清肝热安神;肝阳亢极化风,眩晕急剧,泛泛欲呕,四肢麻木。甚则手足震颤,筋惕肉?,宜加羚羊角、龙骨熄风,珍珠以镇肝熄风,必要时可选用羚羊钩藤汤,凉养熄风,养阴舒络,其组成:羚羊角为主-清肝熄风 桑叶、杭菊-清热养肝 白芍、生地-养阴柔肝而舒络 贝母、竹茹、茯神-清热化痰以安神 诸药合用,热退风熄;若阴虚阳亢,症见腰膝酸软、遗精疲乏,脉弦细数,舌质红者,可用大定风珠,滋阴熄风,其组成:龟板、鳖甲、牡蛎-育阴潜阳 五味配甘草-取其酸甘化阴 鸡子黄-血肉有情之品,滋阴液,熄风阳 生地、白芍、麦冬-养阴柔肝 诸药合用,酸甘化阴,滋液,熄风。服药急性期

17、后症状减轻或缓解期后,平时早晚正常服用杞菊地黄丸,以滋阴养肝。按:肝阳上亢,是眩晕病较多见的一个类型,尤其是中年以上,肝阳亢极化风,可出现眩晕欲仆,泛泛欲呕,此乃中风之先兆,需及时加强治疗,避免中风变证的出现。痰浊上蒙症状:头重如蒙,胸闷恶心,视物旋转,呕吐痰 涎,少食多寐,舌苔白腻,脉弦滑或濡。病机:痰浊蒙蔽清阳,阻滞中焦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法夏、陈皮-燥湿祛痰 白术-健脾化湿 天麻、蔓荆-熄风止头眩 茯苓、生姜、大枣-健脾和胃,调和诸药加减:a若眩晕较甚,呕吐频作者,可加代赭石、旋覆花、胆南星之类以除痰降逆,加云苓、泽泻、车前等淡渗利湿之品;b若胸闷不食,加白

18、蔻仁、砂仁、化浊开胃 c耳鸣重听加生葱、石蒲黄通阳开窍;d脾虚生痰者,用六味地黄汤加黄芪、竹茹、胆南星、白芥子等;e寒饮内停者,用苓桂术甘汤加干姜附子白芥以温阳化饮;f痰郁化火者,宜温胆汤加黄连、黄芩、天竺黄等。气血亏虚症状: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即发,面色恍白,唇中不华,神疲乏力,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病机:气血不足,清窍失养治法:补养气血,健运脾胃方药:归脾汤加减 若中气不足、清阳不升,纳少神疲、便溏下坠,则用补中益气汤;自汗易感者,加黄芪、防风、浮小麦益气固表敛汗;脾虚湿重加苍术、薏米、炒扁豆健脾燥湿。(5)肾精不足症状:眩晕久不愈,腰酸膝软,健忘,两目干涩,遗精滑泄,耳鸣颧红,

19、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病机:肾精亏虚脑失所养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方药:左归丸加减 熟地、山茱萸、山药-滋阴补肾 枸杞子、菟丝子-补益肝肾 鹿角霜-助肾气 牛膝-强肾益精,引药入肾 龟板胶-滋阴降火,补肾壮骨加减:阴虚生内热者,加炙鳖甲、知母、黄柏、丹 皮;心肾不交,加阿胶、鸡子黄、酸枣仁、柏子仁。瘀血阻窍 症状: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耳鸣、耳聋,精神不振,面唇紫暗,舌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或细涩。治法:去瘀生新,通窍活络 方药: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老葱、黄酒、大枣)加减 a、若气虚,身体乏力,少气自汗,宜加黄芪,重用30-60克。b、兼寒凝,畏寒肢冷,可

20、加附子、桂枝以温经活血;c、若夹虚热内生,骨蒸劳热,肌肤夹错,应重用地黄,去柴胡、枳壳、桔梗,加丹皮、知母以养阴清热祛瘀生新。六、转归预后 治不及时,成耳聋、失明、中风。七、预防与调摄 预防:增强人体正气,避免和消除能导致发病的各种内外因素。1、坚持适当体育锻炼,太极拳八段绵气功等对预防和治疗眩晕都有较好作用;2、保持心情舒畅乐观。防止七情内伤;3、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脑力、劳力过劳,节房事,切忌纵欲过度;4、饮食有节,忌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或过咸伤肾之品,戒除烟酒;5、避免突然强力的头部运动,可减少某些眩晕证的发生。眩晕发病时及时治疗,适当休息,症状重要卧床有人陪伴住院治疗,以免发生意外,特

21、别注意生活及饮食的调理等。附:一。高血压病(血压14090)是常见病,中医辨证治疗,重点在于调整机体阴阳平衡,以期从根本上解除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主要药物降压药:利尿剂、-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1、降压汤(滋养肝肾、养肝熄风、除疲祛谈瘀)生地2525克克 酸枣仁25 25 白芍3030克克 毛冬青3030克克 天麻1515克克 钩藤1818克克 水煎服日一剂 七天一疗程 2、平肝活络汤(平肝潜阳、活血通络)钩藤2020克克 夏枯草3030克克 杜仲1515克克 地龙1010克克 菊花1010克克 川芎1010克克 牛膝2020克克红花1212克克 加减:

22、血脂高:白僵蚕1010克克 桑寄生2020克克 湿热盛:黄芩2020克克 鬼针草3030克克 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 3、耳贴疗法(主治高血压眩晕)心、肝、肾、肾上腺降压,脑枕、交感、内分泌、皮质下降压沟 用胶皮膏、王不留行贴敏感点,两天换一次,每日按压耳贴数次,12次为一疗程二、低血压(收缩压90mmhg,舒张压60mmhg)分三种:无症状、有症状、体位性(直立性)病机:气血亏虚,脏腑功能低下,髓海不足为主,常用益气补血温阳法扶正升压汤:党参10-40克 黄芪10-60克 生地10-30克 麦冬15-60克 五味子10-40克 陈皮10-20克 枳壳10-30克 肉桂5-15克 炙甘草10-3

23、0克 加减:食少便溏、畏冷怕寒加鸡内金2020克克、干姜1515克克、附子1515克克 脾不统血而失血加阿胶10-3010-30克克 、三七10-3010-30克克 心悸、失眠加夜交藤15-3015-30克克 、枣仁15-3015-30克克 头痛者加川芎15-3015-30克克 三、脑动脉硬化 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细小动脉硬化及微小动脉脂质玻璃样变性-脑实质供血不足-脑机能障碍的症候群严重-痴呆综合征、自主性延髓麻痹综合征,震颤麻痹等。临床以补益心脾、滋养肝肾,辅以活血通脉、燥湿化痰,益气聪明汤治疗。益气聪明汤 生黄芪1515克克 太子参1515克克 蔓荆子1010克克 赤勺1010克克 白

24、芍1010克克 升麻4 4。5 5克克 炙甘草4 4。5 5克克 黄柏6 6克克 葛根1515克克 水煎服日一剂 对眩晕、健忘(提高记忆力)较好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又称颈动脉型眩晕症,是颈椎综合征的一个类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一侧/两侧脑供血不足,脑缺氧等治疗:卧床休息、括管等对症治疗 中药多用益气活血、祛痰熄风等法定眩汤治疗 天麻10克 桃仁10克 赤芍10克 法夏10克 生龙骨20克 生牡蛎20克 川芎6克 葛根12克 痰火上扰加钩藤、白蒺藜各10克 痰湿中阻加泽泻12克、南星10克 气血亏虚加黄芪20克、当归10克 呕吐严重加竹茹10克、代赭石20克五、眩晕病(美尼尔氏病)由于内耳膜迷路水肿所引起以自身/周围景物旋转性平衡感觉失常为主要和突出症状的疾病,原因不明,多由变态反应、内分泌紊乱、感染、激动、劳累、植物神经紊乱等引起 中医认为病因病机是痰浊内停、上蒙清窍所致 加味泽泻汤 泽泻6060克克 白术3030克克 天麻1515克克 菊花1212克克 法夏1010克克 牛膝1212克克 急性期治标,以熄风化痰泻火 加味温胆汤 姜竹茹10克 姜法夏10克 陈皮10克 云苓10克 炙甘草10克 枳实45克 葛根15克 丹参15克 钩藤15克 生磁石15克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