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火灾扑救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82460247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仓库火灾扑救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仓库火灾扑救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仓库火灾扑救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仓库火灾扑救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授课对象:全体官兵授人:曾川蜀课程性质:业务理论授课学时:4课时n一、灭火基本方法一、灭火基本方法n众所周知,燃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三者缺一不可。在发生火灾后,如果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把维持燃烧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破坏,燃烧就不能继续进行,火就会熄灭。n根据物质燃烧原理和同火灾作斗争的实践经验,灭火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四种: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前三种方法是通过物理过程进行灭火,后一种方法则是通过化学过程灭火。仓库内设置各种固定灭火装置或采用移动式灭火设备进行灭火,其灭火原理都是上述四种灭火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一)冷却灭火法冷却灭火法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因素)之一,是在火焰和热的作用下,达到燃点、裂解、蒸馏或蒸发出可燃气体,使燃烧得以持续。若将可燃固体冷却到自燃点以下,火焰就将熄灭;可燃液体冷却到闪点以下,并隔绝外来的热源,就不能挥发出足以维持燃烧的气体,火灾就会被扑灭。冷却性能最好的灭火剂,首推是水,水具有较大的热容量和很高的汽化潜热,冷却性能很好,特别是采用雾状水流灭火,效果更为显著。建筑水消防设备不仅投资少、操作方便、灭火效果好、管理费用低,且冷却性能好,是冷却法灭火的主要灭火设施。(二二)窒息灭火法窒息灭火法窒息灭火法,就是阻止空气流人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质断绝氧气的助燃而熄灭。可燃物燃烧都必须维持燃烧所需的最低氧

3、浓度,低于这个浓度,燃烧就不能进行,火灾被扑灭。一般碳氢化合物的气体或蒸汽通常在氧浓度低于15时即不能维持燃烧。但有些可燃物能维持氧浓度很低的条件燃烧,例如:木材由有焰燃烧发展到表面燃烧时,最低的氧浓度为45。可燃物在密闭空间(如洞库)中燃烧,逐渐消耗氧,使空间内的氧浓度降低(空气中的氧的体积浓度约为21),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不完全燃烧会导致大量可燃气体的积累,此时,若遇含氧充足的空气,会发生燃烧。为使火灾窒息而扑灭,需要加入惰性气体,以稀释着火空间的氧浓度。但可燃物本身为化学氧化剂物质,是不能采用窒息灭火的。在火场上运用窒息的方法扑灭火时,可采用石棉被、浸湿的棉被、帆布、海草席等不燃或难燃

4、材料,覆盖燃烧物或封闭孔洞;有水蒸气、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氮气等)。高倍数泡沫充入燃烧区域内,利用建筑物上原有的门、窗等,封闭燃烧区,阻止新鲜空气流入,以降低燃烧区氧气的含量,达到窒息燃烧的目的。此外,在万不得已而条件又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水淹没(灌注)的方法扑灭火灾。采用窒息的方法灭火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燃烧部位空间较小,容易堵塞封闭,并在燃烧区域内没有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才能采取这种方法。2在采取用水淹没的方法扑救火灾时,必须考虑到水对可燃物质作用后,不致产生不良后果。3在采取窒息方法灭火以后,必须在确认火已熄灭,温度下降时,方可打开孔洞进行检查,严防因过早地打开封闭的空间,而使

5、新鲜空气流人燃烧区,引起复燃或烟雾气流中的不完全燃烧产物的爆燃,导致火势猛烈地发展。4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为阻止势迅速蔓延,争取灭火战斗的准备时间,可先采取临时性的封闭窒息措施,降低燃烧强度,而后组织力量扑灭火灾。5采用惰性气体灭火时,一定要保证充人燃烧区内惰性气体的数量,以迅速降低空气中氧的含量,窒息灭火。n(三三)隔离灭火法隔离灭火法n可燃物是燃烧必备的条件,为燃烧反应提供了基本条件。若把可燃物与火焰、氧气隔离开来,燃烧即将停止,火灾就被扑灭。n隔离灭火法,就是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停止。这种方法适用于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n采用隔离灭火法的具体措施有:将火源

6、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质,从燃烧区内转移到安全地点;关闭阀门,阻止气体、液体流人燃烧区;排除设备容器内的可燃气体或液体;设法阻拦流散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扩散的可燃气体;拆除与火源相毗连的易燃建筑结构,形成防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n(四四)化学抑制灭火法化学抑制灭火法n现代燃烧理论指出,可燃物燃烧反应都是游离基的链锁反应,碳氢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分子被活化,产生游离基H、OH和0的链锁反应。若能有效压制游离基的产生或者能降低游离基的浓度,那燃烧就会停止、火灾即被扑灭。采用卤代烷(1301、1211)灭火剂,就是降低游离基的灭火方法。化学抑制灭火法,就是使灭火剂参加到燃烧反应过程中去,使燃烧过程

7、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使燃烧反应中止。n抑制法灭火对于有焰燃烧火灾效果好,但对深部火灾,由于渗透性较差,灭火效果不理想,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应用水、泡沫等灭火剂联用,会取得满意的效果。n化学抑制法灭火,灭火速度快,使用得当,可有效地扑灭初期火灾,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使用卤代烷等灭火剂进行抑制灭火时,一定要将灭火剂准确地喷射到燃烧区域内,使灭火药剂参与燃烧反应。否则,将起不到抑制燃烧反应的作用,达不到灭火目的n二、油库火灾扑救二、油库火灾扑救nn(一一)油料火灾的特点油料火灾的特点n1燃烧速度快n油料火灾,在燃烧初期时速度是缓慢的,随着燃烧深度的增高,燃烧速度也逐渐

8、加快,直至达到最大值。此后,燃烧速度在整个燃烧过程中,就将稳定下来。n油料的燃烧速度,与液体的初始温度、油罐直径、罐内液体的高低、液体中水份含量、油品性质等因素有关。初始温度越高,油料燃烧速度越快;油罐中低液位时比高液位时燃烧速度快;含水的油品比不含水的油品燃烧速度要慢。n2火焰温度高,辐射热强n油料在发生燃烧时将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火场周围的温度升高,造成火灾的蔓延和扩大,使扑救人员难以靠近,给灭火工作带来困难。n据测试,油罐发生火灾时,火焰中心温度高达10501400,油罐壁的温度达1000以上。油罐火灾的热辐射强度与发生火灾的时间成正比,与燃烧物的热值、火焰的温度有关。燃烧时间越长,辐射

9、热越强;热值越大,火焰温度越高,辐射热强度越大。强热辐射易引起相邻油罐及其他可燃物燃烧,同时,严重影响灭火战斗行动。n3易流动扩散形成大面积火灾n油料是易流动的液体,具有流动扩散的特性,这在火灾时随着设备的破坏,极易造成火灾的流动扩散,而油料在发生火灾爆炸时又往往造成设备的破坏,如罐顶炸开,罐壁破裂或随燃烧的温度升高塌陷变形等。因此,油料火灾,应注意防止油料的流动扩散,避免火灾扩大。n4易沸腾突溢n储存重质油料的油罐着火后,有时会引起油料的沸腾突溢。燃烧的油品大量外溢,甚至从罐内猛烈喷出,形成巨大的火柱,可高达7080m,火柱顺风向喷射距离可达120m左右,这种现象通常称为“沸溢”。燃烧的油罐

10、一旦发生“沸溢”,不仅容易造成扑救人员的伤亡,而且由于火场辐射热量增加,引起邻近油罐燃烧,扩大灾情。n5爆炸危险性大n油料在一定的温度下能蒸发大量的蒸气。当这些油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时,遇到明火即发生爆炸。这一类爆炸称之为化学性爆炸。储油容器在火焰或高温的作用下,油蒸气压力急剧增加,在超过容器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时,储油容器发生的爆炸,称之为物理性爆炸,在石油火灾中,有时是先发生物理性爆炸,容器内可燃蒸气冲出引起化学性爆炸,然后在冲击波或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设备、容器物理性爆炸;有时是物理性与化学性爆炸交织进行。n6具有复燃、复爆性n油料火灾在灭火后未切断液源的情况下,遇到火源或高温将产

11、生复燃、复爆。对于灭火后的油罐、输油管道,由于其壁温过高,如不继续进行冷却,会重新引起油料的燃烧。nn(二二)油库火灾扑救方法油库火灾扑救方法n1组织指挥n(1)组织好火场供水工作,备足灭火剂和灭火器材。火场供水是扑救油库火灾的基本保证,要指定专人负责,具体落实供水的水源,确定最优的供水方法,要保证不间断地供给火场灭火和冷却用水。n(2)经常保持和各队联系,掌握情报信息,迅速决策,下达命令。n(3)扑救油库火灾应强调集中统一,协调一致,发起进攻时应由指挥员统一下达命令,实施总攻。n2火情的侦察判断n油库火灾,火势非常猛烈,瞬时间便会浓烟滚滚,形成熊熊大火,强烈的辐射热,凶猛的火势,严重地威胁着

12、救火人员、邻近油罐和其他设施的安全。n正确判断和估计火情,对尽快控制火势,防止火灾蔓延,迅速扑灭以及保障人员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在火灾发生后,应迅速查明下列情况:n(1)着火罐的类型、直径、高度、油品性质、储油高度、底水厚度及设备设施的破坏情况等。n(2)火场周围的环境、地形、道路、与防火堤贯通的管沟情况及可供进攻的线路等n(3)着火部位、燃烧形式、油品有无外溢的动向、对周围的威胁程度。n(4)观察火焰颜色,判断有无产生爆炸的可能性。n(5)着火罐内油品转移的可能性,防火堤及下水道水封情况是否完好。n(6)固定式、半固定式灭火装置是否被破坏,以及架设泡沫钩管的位置。n(7)对洞库火灾,应派出侦察

13、组,着防火服装,带防毒面具及照明设备,携必要探测仪表,迅速探明洞内氧气含量、有害气体浓度、温度及爆炸、燃烧地点、损坏情况等。n3灭火的战术原则n油库一旦着火,火场情况非常复杂,瞬息万变。扑救时应根据具体态势决定具体战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在灭火战斗中,根据油库火灾特点,迅速控制火势,防止火灾蔓延,保证人员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一般情况下,扑救油库火灾应注意下列几个原则。n(1)先控制,后灭火n油库着火爆炸后,应尽量保证设备结构完好,将油品限制在设备内稳定燃烧,不至于外泄扩大火势。因此,在做好灭火准备工作之前,应立即组织力量冷却着火油罐和可能危及的邻近油罐,以控制火势,防止火灾蔓延。特别是下风方向

14、的油罐,受到着火罐的辐射热最强,罐壁温度往往高达8090。如不冷却,很有可能被引燃,扩大火灾态势,造成更大范围的火灾,给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n对着火罐和邻近罐进行冷却的同时,还应组织力量对周围可能受到威胁的设备、建筑物进行疏散、拆迁和油晶可能流散的方向、部位进行筑堤堵流,或将流散油品导向安全地点。n(2)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n油库着火不同于一般建筑物的火灾。油库着火后,燃烧速度快,燃烧时间过长,易使罐内油气混合气体达到爆炸极限,造成爆炸。因此,必须在火灾的初期集中优势力量,投入战斗,力图一举扑灭火灾。n(3)做好火场灭火防范措施n在灭火抢险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把人身安全放在首位。预

15、先考虑到火场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情况,既要能有效地灭火,又要处于比较安全的地位,一旦出现危及生命的状况,要及时撤离。n4油库火灾的扑救步骤n扑救油库火灾原则上要经过三个步骤:冷却保护;灭火准备;灭火。n(1)冷却保护n冷却是控制火势,预防邻近油罐或建筑物燃烧爆炸的一种有效方法。通常,对燃烧的油罐和邻近油罐和建筑物都要冷却。n冷却油罐时,冷却水要射到罐壁上沿或罐顶部,使水从上往下流,起到全面冷却的作用;冷却水要均匀,不能留有空白点,以免罐壁温差过大,引起油罐变形或破裂。n(2)灭火准备n消防队到达火场后,在对油库进行冷却的同时,要做好进攻灭火的一切准备工作。n灭火剂。泡沫液的准备要备足相当于一次灭

16、火需要量的6倍。n供水准备。使用水池等水源,存水量要保证满足一次灭火的需要,中间不得断水。n做好进攻时水枪掩护准备。进攻时会遭到高温和浓烟封锁,要组织喷雾水枪交叉进行掩护。n佩戴好防护装备。穿隔热服,披湿棉被、戴防护面罩等。n(3)灭火n掌握好灭火有利时机,在火场指挥员的统一号令下,各个阵地同时发动,一举将火扑灭,切忌各行其事,零星进攻,这样,既浪费人力物力,又达不到灭火的目的。n三、地下仓库火灾扑救三、地下仓库火灾扑救nn(一一)地下仓库火灾特点地下仓库火灾特点n1火灾发展速度慢,变化大n对于储存A类物资的地下仓库,由于其建筑密闭,结构不燃,库内存放物资空间小,自然通风差,火灾发生规律与地上

17、仓库火灾发展有很大区别。其主要特点是阴燃时间长、旺盛燃烧时间短、下降阶段长而起伏大。火势进入旺盛猛烈燃烧阶段后,由于库内氧气的减少使火势不得不衰退又进入缓慢燃烧。火灾在缓慢发展中又由于物资堆垛出现燃烧钻心的现象,导致部分堆垛的倒坍造成短时间的旺盛燃烧,或者是由于温度过高造成毗邻堆垛燃烧和一些可燃物品包装容器爆炸,出现短时间的猛烈燃烧。这种突然出现的猛烈燃烧,如不能及时发现,往往给补救工作造成困难,甚至烧伤和砸伤扑救人员。深入内部灭火的战斗员要特别注意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旦发现要及时采取冷却和撤退措施。n2库内烟雾大,温度高n由于阴燃和缓慢燃烧时间长,加之通风不畅,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和热都聚积在

18、库内。因此,发生火灾后库内空间往往烟雾弥漫,温度也将急剧上升,浓烟和高温使消防人员无法进入库内救人、灭火和疏散物资。n3容易造成人员伤亡n大家知道,烟是有毒的,地下仓库发生火灾产生的烟毒性更大。一般有机物质燃烧生成的烟,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二硫和五氧化二磷,在不完全燃烧时,还能产生醇类、酮类、醛类以及其他复杂的化合物,对人体十分有害。以一氧化碳为例,一般着火房间浓度可达到4-5;地下仓库着火,一氧化碳浓度可高达10,甚至更高;而人员在火灾时进行疏散要求最大浓度不允许超过02,超过后极易造成人员中毒、伤亡。因此,消防人员在扑救地下仓库火灾时,必须先要考虑到救人。n4扑救行

19、动艰难,战斗艰苦。地下仓库出入口少、通道窄、拐弯多,火灾时烟大、浓度高、能见度低,消防人员深入内部进行侦察、救人、灭火时不但要佩戴复杂的防护器材,还要携带照明、探测、破拆工具,行动非常艰难。n(二二)地下仓库火灾扑救措施地下仓库火灾扑救措施n1平时要做好充分准备n主要是了解地下仓库建筑结构、火灾特点、烟雾流动规律,研究扑救战术与组织指挥,组织实地演练;配备充足的个人防护器材、照明、检测工具和排烟设备,并经常组织使用训练和维修保养,保持完整好用;制定灭火方案,定期组织联合演练,并通过制定方案和演练使消防队员熟悉仓库情况,使仓库人员了解灭火的基本知识、方法及自己担负的任务;加强对地下仓库内固定消防

20、设备、给排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的检查养护,保证正常运行;加强值班,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报警,争取主动。n2加强火灾扑救的组织指挥n地下仓库发生火灾,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成立火场指挥部。火场指挥部通常应有消防队领导、仓库领导和有关技术人员参加。指挥部根据需要下设人员救护组、灭火作战组、物资疏散运输组、后勤保障组、政治工作组。火场总指挥由到场的公安消防队最高领导担任,火场的全部扑救工作由火场总指挥负责统一组织指挥。n3及时查明火灾情况n扑救地下仓库火灾,公安消防队到达火场后必须首先要组织火情侦察,在未查明库内情况前,切勿盲目行动。通过火情侦察要查明:库内是否有人受到威胁,被困人员的位置、数

21、量和抢救办法;库内结构及平面布局;物品存放数量、性质及堆放形式;库内是否有消火栓及排烟送风设施,消火栓水压能否满足灭火需要,排烟送风设施能否正常运行;库内是否有固定报警、喷淋设施,能否正常工作等等。侦察方法:一是向知情人、特别是发生火灾后从仓库逃出的人询问;二是深入内部侦察。深入内部侦察首先对在询问中含糊不清的问题进行重点侦察,其次是对仓库进行全面侦察。侦察人员深入库内侦察时,要对所有的通道、库房、设备间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搜索,获得库内的全部情况,为正确地制定扑救行动方案提供全面、翔实的材料。n4积极抢救伤员n扑救地下仓库火灾要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公安消防队到达火场后,当查明有人受到火势威胁

22、时,要立即组织精干力量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携带抢救器材,克服一切困难尽快将被困人员救出。n5保护和疏散物资n保护和疏散物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的一项重要措施。地下仓库物资多、出口少、通道窄,物资疏散十分困难,如不能处理好灭火与疏散的关系,同时进行,往往相互影响,事倍功半。为了减少物资损失,在地下仓库火灾扑救中应着重做好保护措施。保护物资可筑防火墙分隔;堵截火势蔓延;也可用不燃篷布遮盖在未燃物的表面,挡住火焰的辐射热,使物品免受损害;还可以采用喷雾水保护。n6科学组织排烟n烟是扑救地下仓库火灾、影响战斗行动的最大障碍,因此,同烟雾作斗争是扑救地下仓库火灾一项十分突出和艰难的任务。正确适时地组织

23、排烟,可提高库内的能见度,降低库内温度,缩短侦察救人、灭火、疏散时间。火场上排烟的方法很多,在具体火灾扑救中,可根据地下仓库的实际结构、库房排列形式、防火分区等,分别采取封闭排烟、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及喷雾水排烟等方法。n7灵活运用灭火战术n地下仓库火灾扑救应根据地下仓库的实际和到场的灭火力量采取不同的战术措施。n(1)启动库内固定灭火装置灭火。凡设有灭火装置的地下仓库发生火灾,应及时查明起火部位,启动灭火装置灭火。n(2)战斗人员深入库内灭火。对于库内没有固定灭火装置或固定灭火装置损坏不能正常运行的,要达到快速灭火的目的,消防人员必须深入内部打击火源。深入地下作战动作要迅速,尽量缩短在库内的停

24、留时间。进攻时应选择进风口或烟雾少的洞口进入,顺烟流方向推进。在摸清库内情况需强攻灭火并从靠近火源一端的出入口直接进入时,要做好准备,加强攻势,速战速决。n(3)封闭洞(门)口窒息灭火。封闭洞(门)口一般可先用砂袋或不燃材料堵住,尔后用不透气的不燃布帘覆盖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实行封闭后要加强对封闭区的检查、观测,发现漏气,要及时采取措施堵死。一些实测结果证明,当封闭区内一氧化碳的浓度稳定在0001以下时,气体温度可降到30以下;当氧气浓度低于2时,可以认为库内火源已经熄灭,封闭即可拆除。n(4)地面控制火势。先控制、后消灭,是公安消防队在灭火战斗中的基本原则。公安消防队到达火场后,在库内火灾发展正处于猛烈阶段、烟火已封锁出入口、人员无法进入内部灭火的情况下,应首先采取地面控制措施,打击火势。地面控制一般采取通过出入口和其他通向燃烧区的孔洞喷撒惰性气体、喷射雾状水、灌注高倍泡沫的方法,以达到控制火势的目的。n8防止复燃,造成二次火灾n地下仓库火灾扑灭后,要进行认真的火场检查,防止留下残火复燃。即便残火全部扑灭,消防队在撤离火场时还应留下一定的留守力量继续守护24个小时。待库内的温度降至常温,彻底消灭复燃因素后,方可撤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