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小组工作课件.ppt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82418534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PPTX 页数:67 大小:21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小组工作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社会小组工作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小组工作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小组工作课件.pptx(6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会小组工作社会小组工作授课人:唐咏小组工作v一、小组工作的起源与发展v(一)小组工作的起源(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v1、小组工作称为一种社会服务方法是从英国创立的具有教会背景的青年会组织开始的。v2、19世纪后期在欧美兴起的睦邻组织运动,对小组工作也产生重要的影响。v(二)小组工作的成长(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v1、一战后,小组社会工作成为一种运动,受到各方面的冲击,社会工作者重视小组工作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力,使用不同的小组来协助有行为问题的人,使得小组社会工作急剧发展。v2、小组工作在20世纪30年代被视为一种专业工作。v3、小组工作成长还明显地表现为学科知识的系统化、方

2、法的多样化。v(三)小组工作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v1、60年代后,小组工作在医学治疗、工业关系、学校教育和社区发展等方面的应用都被重视。v2、小组工作受到一般系统理论、社会制度理论、社会角色理论、行为主义、交互分析、格式塔治疗、危机介入等理论和学派的影响,有了很大发展。v二、小组工作的概念v(一)小组工作的定义v1、小组工作,social group work或group social work,称为社会小组工作、社会团体工作、群体社会工作、团体工作、群体工作等。v2、小组工作的定义v(1)发展的观点。科伊尔认为小组工作是一种教育的过程,通常由各种志愿结合的人员,在小组工作员的协助下,

3、于闲暇时间内实施,目的是在小组中通过个人人格的互动,促进个人成长。v(2)治疗的观点。科诺普卡认为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方法之一,通过有目的的小组经验,协助个人增强其社会功能,更有效地处理个人、小组或社区的问题。v(3)运作的观点,特雷克认为,小组工作是一种运作方法。v3、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认为:社会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方法之一,它通过有目的的团体经验,协助个人增进其社会功能,以及更有效地处理个人、团体或社区的问题。v4、墨菲认为:vA、小组社会工作是通过团体经验的提供,以期达成下列目的:尽可能提高个人潜能,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功能,以及实施社会行动。vB、小组社会工作是一种基础方法,它可以运

4、用到不同的工作部门中;vC、小组工作方法里,有意识地使用了工作者与成员的人际关系、成员间的人际关系、成员与团体的关系以及团体活动,社会工作者协助成员与团体充分地利用其能力与力量,工作者也依照当时成员的目的、需求、关注与能力来运作。v5、定义:小组工作是一种以两个或以上的个人组成的小组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工作方法,它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从中获得小组经验,处理个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行为改变,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开发个人潜能,从而获得个人成长。v(二)小组工作的特征v1、小组工作者着重帮助小组成员形成一个互助体系,也就是说帮助的

5、主要力量来自小组中的个人或小组成员的力量。v2、小组工作者要了解小组成员,善于利用小组过程,并协助成员了解和利用小组过程。v3、努力增强个别成员的能力,以便能自动自发地发挥功能而成为独立的个人或小组。v4、小组必需协助成员在小组结束后,再回顾整个小组工作的过程。v三、小组工作的功能v(一)有关小组工作功能的论述v1、崔克尔认为小组工作能够:v(1)追求兴趣与获得技能;v(2)在同辈团体中获得接纳与地位;v(3)称为较大团体或教有影响力集团的成员;v(4)从父母或其他人的监护之下获得成长与独立;v(5)适应与学习同异性接触;v(6)通过参与过程称为社区的一分子;v(7)拥有乐趣、休闲与社交情趣;

6、v(8)获得友谊与同伴。v2、克莱因认为小组工作的功能:v(1)康复,包括对原有能力的复原,对情绪、心理、行为、态度以及价值导向的复健。v(2)获得,发展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习适应危机情境的能力。v(3)矫治,协助犯罪者矫正行为与解决问题。v(4)社会化,帮助人们满足社会期待以及学习与他人相处。v(5)预防,对问题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v(6)社会行动,帮助人们学习如何改变环境以及增加适应能力。v(7)解决问题,帮助人们运用小组力量完成任务。v(8)社会价值,协助小组成员发展适应环境的社会价值体系。v(二)小组工作的功能v1、影响个人发生转变。当人出现生存能力方面的问题或心理行为有

7、偏差时,通过小组过程,可恢复原有能力,达到社会化等等。v2、社会控制,矫治性、教育性和治疗性的小组工作可以使小组成员学习遵从适应社会需要的行为规范,担当有用的社会角色。v3、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小组成员必需学习共同思考,团结写作,共同面对环境。v4、再社会化,小组工作通过帮助成员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新价值观、知识、技巧使他们扮演更适应社会生活的积极角色。v四、小组类型v(一)小组的基本特征v1、一人以上构成小组;v2、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v3、成员对小组持有认同感;v4、成员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v5、小组中有进行社会控制的方式;v6、形成特定的小组文化和氛围。v(二)小组的基本类型

8、v1、朋辈小组,是促进成员之间的朋友关系或社会互动。v2、教育小组,是帮助小组成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v3、服务或自愿小组,通过小组过程发展成员的潜能和社会责任意识。v4、兴趣小组,通过组织文娱体育活动,发展特别兴趣。v5、成长小组,帮助成员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v6、治疗小组,帮助成员改变反社会的行为或非正常行为。v7、社会化小组,帮助成员学习社会技巧,增强社会生活能力。v8、自助或互助小组,使成员相互支持并解决环境适应问题。v五、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v(一)心理学理论v1、在小组工作运用最多的是心理分析理论。v2、心理分析理论运用在小组工作中时,主要以个人为工作焦点,而不是以小组整体为基

9、础。v(二)社会学习理论v1、传统条件反射理论,社会工作者根据小组期望的目标,对小组成员提供某种能引起行为发生变化的外部条件,引导其向小组目标期待的方向转变。v2、强化条件反射理论,小组工作者用表达意见、赞赏等强化行为影响小组成员的行为转变。v3、社会学习理论,当某个成员的行为受到表扬,其他成员会期望将来得到同样表扬而学习此种行为。v(三)系统理论:v将小组看作是由不同的互动因素所组成的系统,在小组系统以外,家庭、学校、机构、社会等都是与作为整体的小组或作为子系统的个人成员之间存在互动的系统。v(四)团体动力学理论v1、团体凝聚力,如果一成员把团体看作希望的来源,那么他就会努力为它工作,积极维

10、护它的存在。v2、团体压力与团体规范,团体为了使成员在行为和态度上具有一致性,而产生某些压力。v3、个人动机与团体目标。团体目标与个人动机是密切联系的,在某种程度上,团体目标就是一种动机。v4、领导与团体功能,团体领导及其领导方式对团体获得目标等有重要影响。v六、小组工作的模式v(一)社会目标模式v1、此模式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系统论和社会学的观点,它强调社会系统与人和群体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强调人对社会社会责任和社会意识。v2、社会目标模式假设,如果一个小组及其成员能够在一位社会工作者的影响下找出一个共同目标,并培养出一种自我主动的行为去推动小组历程,则小组成员能自我发展,运用技巧取参与一

11、些有意义及负责任的社会行动。v(二)治疗模式v1、此模式的基本假设是:如果一个社会工作者能用其专业知识去影响小组历程及小组动力,使小组成员改变他们的一些具体行为,那么小组成员便证明他们可以凭借着参与小组而受到再教育的机会,参与小组的经验可协助消除他们不适应社会的问题。v2、此模式的目的是治疗或预防某种因素对个人造成的不良影响,或个人的偏差行为,重点是为个人提供一个小组的治疗环境,对个人提供心理康复和行为指导,帮助小组成员达到适应社会生活的最佳状态。v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一位家长或博学专家,她的任务是研究、诊断和治疗。v(三)互动模式v1、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场论、社会心理学中的人性理论及社会

12、关系的结构功能分析理论等。v2、基本假设是:个人与社会之间存在一个有机的、有系统的互相依赖关系,小组是个人和社会发挥功能的场所,也是一个互助的系统,在小组中成员依靠其他成员作为自己解决问题、实现自己潜能和建立起信心的资源,个人和社会的功能能得到发展和发挥。v3、此种模式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中间人或协调者,负责促进组员、小组、机构、家庭、学校、社区等个系统之间的彼此适应,帮助案主与产生问题的系统接触和谈判,协助系统接纳案主,并继续按其在社区中扮演的角色提供有效服务。v(四)发展模式v1、该模式认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在小组中要使其成员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扮演好个人的社会角色

13、,发挥个人的社会功能。v2、其目的是通过小组鼓励成员参与,表达自己从而找出大家的共同兴趣和目标,在体现民主程序的构成中达到小组目标,促进小组成员的自我成长。v3、社会工作者在此模式中的主要角色是支持者,帮助小组实现目标,促进人际关系和个人的自我实现。v(五)组织与环境模式v1、此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社区结构功能理论、组织理论、社会交换理论、自我理论等。v2、此模式认为小组目标的实现是由机构、小组工作者、小组成员和其外在的环境互动的结果。v3、此模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了解个人的特性、社会功能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去提供一些改变个人以及环境的方法或机会,使个人能更好适应社会。v(六

14、)预防与康复模式v1、理论基础是角色理论、社会系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理论。v2、此模式重视个人的社会适应问题,认为人的行为是在社会环境、与人交往中逐渐受影响和学习得来,在小组中培养适当的环境,可帮助组员预防和消除个人违反社会常规的价值观和行为。v3、目的是:vA、通过小组的程序以及小组工作员的协助防止个人做出社会认为是越轨的行为;vB、使已经被认为有越轨行为的人通过小组活动重新适应社会。儿童小组活动v1、儿童的身心特征:人类在儿童期身心的发展是迅速的。v2、儿童小组活动实施的原则:v(1)目标明确的原则v(2)激发动机原则v(3)满足个别需要原则v(4)培养小组观念的原则

15、v(5)培养竞争心理的原则儿童小组活动实例: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v一、名称: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v二、对象:儿童v三:人数:20-30人v四、形式:问答,唱歌v五、活动场所:教室或活动室v六、活动时间:30分钟v七、人力需要:小组工作员一人v八、所需道具:v1、地球仪一个v2、代表五大洲人种以及生活的图片和照片v九、活动前准备:收集各大洲人种的生活图片v十、小组活动步骤v1、将学生分为五组,每组发给一个洲的资料及图片,让小组组员讨论自己小组拿到的资料以及图片分属于哪个洲v2、每组派一位组员在地球上指出那个洲的位置,小组工作员提供正确的答案。v3、小组工作员引导组员讨论以下问题:vA、我们和

16、家人是怎样生活的?如大家共同分享食物、金钱、衣服、住所等,假如你的家人没饭吃,你是否给他们实务,你是不是关心你的家人,如果你无故被家人欺负,你会有什么感觉?vB、地球上的人原来是一家人,因为我们是地球人vC、你认为世界上的人是一家人吗?为什么?v5、播放“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或与学生一起唱。青少年小组活动v青少年小组活动的方法和步骤v1、小组前期的准备:包括确定小组目标、小组性质、小组运作方法、小组活动场地、小组活动次数、小组活动时间、小组组员资格、小组组员人数、小组资源、小组领导者、小组活动是否被社会所认同。v2、建立组员对小组的信心v3、把握小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v4、做好小组的记录和评

17、价活动实例:分工合作一个失亲家庭的自力更生v一、个案背景:王丽、王军、王志、王磊,年龄分别为17、15、13、11,父母因意外身亡,由叔叔监护,叔叔每天到家里探访他们一次,平时打电话联系,四位青少年均在学校中读书,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也不会料理家务,机构转介家庭助理中心向他们提供服务。v二、小组工作员订立工作目标v小组工作员经与王丽交谈得知,虽然王丽有心料理家务,管教弟弟,但却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小组工作员召集家庭会议,与四人一起讨论,大家认为现在主要存在两个问题:v1、大家不知道做饭的方法,没有人教他们v2、大家都不愿意做饭,不想自己单独承担做饭人物,都找借口推搪。v三、小组工作员介入过程

18、v与四姐弟共同制定了“达成职务程序”,包括:v1、订立契约v2、明确将职务分成四类,要求每人分别按自己的兴趣学会其中一类vA、洗衣服、晾晒,并将衣服放到每个人的衣柜,王军自愿完成这一工作。vB、扫地、清洁家具、客厅及房间,王磊自愿完成这一工作。vC、清理厨房、厕所,王丽自愿完成这一工作。vD、每日三餐后洗碗,清洁餐具。王志自愿完成这一工作。v3、拟定协助步骤:由工作员每日上门两小时教四人做他们所选择的工作。v4、每周六与四人面谈完成工作的情况,给予他们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并指出他们应该怎么去做。v5、大家同意相互鼓励和监督。v四、小组工作员与四人面谈5次后完成。青年小组活动v一、青年的身心特征v

19、1、亲子关系松弛:开始独立并要求独立,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逐渐松弛,并不是背离父母或不尊重父母。v2、要求得到社会的承认:青年要求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自身的价值得到社会承认。v3、自我意识增强:不仅注意自己,同时也十分注意别人对自己是否注意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何。v4、富于幻想:向往未来,富于幻想,积极努力向良好的方向发展。v5、焦虑与不安:青年人受到外界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各种刺激的影响和感染,容易产生不安和焦虑情绪。活动实例一:“有缘千里来相会”(小组计划书)v一、小组名称:有缘千里来相会发展社交能力小组v二、小组性质:学习性和发展性小组v三、参加对象:v(一)大学本科以上,远离家乡到大学读书,并

20、且在人际关系中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v(二)在人际交往中不知如何表达自己,表现的较为内向。v四、对象选择:在自愿报名后,经由小组工作员面谈,吸纳8名适合者参加。v五、小组目标v(一)协助小组组员学习社交技巧。v(二)协助小组组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v六、小组活动理论依据v根据学习理论,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再学习改变和增强的,可以通过正强化使个人学习到新的行为。青少年使其是人们的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热情和探索精神使青少年渴望与人交往,但青少年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使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以及能力和技巧的缺乏,他们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v七、小组结构v(一)志愿小组,小

21、组组员依自己的意愿参加。v(二)小组组员由小组开始到结束均是固定的。v八、小组带领者v(一)某大学某学院社会工作系大三本科学生v(二)有帮助中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障碍或问题的经历,但没有带领小组的经验。v九、活动时间:v周二上午10:0012:00,共八次,总计16小时v十、活动场所v*教室v十一、活动评估v(一)小组设观察员一人,负责小组活动的记录。v(二)设计评估表,在小组结束后由小组工作员及小组组员填答评估表,由小组工作员进行分析。v十二、活动费用:参加人员每人收费15元。v第一次小组活动计划书v一、活动前准备v(一)九把椅子按圆形摆好,中间无任何障碍物。v(二)四种动物的卡片,每种动物2张

22、,共计8张,分别为:兔子(大、小区分),猫(黑、白区分),羊(绵羊、山羊区分),牛(水牛、黄牛区分)v(三)休息时的茶点v二、小组活动安排v(一)小组工作员介绍小组活动的目的及内容,并向大家介绍自己,3-5分钟。v(二)猜字谜v1、目的:打破紧张气氛,营造轻松的小组气氛v2、时间:5分钟v3、内容:小组工作员首先进行示范,尽量夸张地做出嘴角上翘的“笑”的表情,让小组成员猜出自己表情所代表的一个字“笑”,然后让小组组员轮流向周围其他组员微笑,摇摇手,说“你好”v(三)相互介绍v1、目的:从两人互相熟悉开始,让每个人都熟悉起来。v2、时间:40分钟(其中2人沟通5-10分钟,剩余时间进行全组沟通)

23、v3、方法:让小组组员每个人抽取一张卡片,让抽取到相同动物的小组组员坐在一起,然后让每两个人一组相互沟通,分别告诉对方自己的优点以及一些其他情况,再下来让双方在小组中分别说出对方的一些情况和对对方的好感。v(四)人群机器链v1、目的:打破沉默,激发活力,促进小组组员互动。v2、时间:30分钟v3、实施程序:v(1)在小组中,先请一位小组组员站在大家中间移动,并发出一种声音(可以由每个组发出改组所抽取的动物的叫声或他们所熟悉的声音);v(2)再请一位小组组员站在第一位小组组员的身后,将手放在前一位小组组员的肩膀上,并随着这位小组组员的发音节奏轻拍他的肩膀。v(3)小组组员一个接一个地链接在一起,

24、各自发出不同的动作和声音,直到形成一串移动的人群。v三、补充说明v(一)小组工作员提出此次小组活动已接近尾声,并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估。v(二)小组工作员告知小组组员下次小组聚会的时间和地点,请大家不要忘记v(三)小组工作员让每位小组组员微笑着向其他组员说“再见”,并提醒小组组员在下次小组聚会时,要微笑向其他组员问“你好”活动实例二:“我也能适应社会”v一、小组名称:我也能适应社会v二、小组性质:成长及学习小组v三、参加对象:v(一)大学毕业一年,对自己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适应不良的青年。v(二)通过服务机构转介和自愿报名的方式,选择适合者8人。v四、小组目标v(一)激发个人对他人的兴趣v(二)引导

25、小组组员参与小组活动v(三)协助小组组员学会适应陌生环境和人群v(四)利用一系列短暂的小组活动,让小组组员体验人际关系之间的真情v(五)协助小组组员正确认识现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面临的问题v(六)通过小组活动使小组组员适应社会v五、理论依据v个人的发展是最为重要的,但独立的个体往往难以解决其自身的问题,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团体能够使人际关系之情绪发生改变,因为小组组员是刚大学毕业的青年,可能对周围新的社会环境适应不良,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发挥小组组员的潜能,使他们学会与他人交往,是积极和有效的。v六、小组结构v(一)志愿小组:小组组员根据自己的意愿参加v(二)封闭式小组,小组组员始终固定v七、小组

26、工作员v八、活动时间v九、活动场所v十、活动评估v十一、活动费用v小组单元活动设计之一:见面活动v一、目的:因小组刚开始,小组组员彼此相当陌生,对小组也不了解,担心和焦虑依然存在,尤其是一群大学毕业一年,在新的环境和生活中遇到挫折的年轻人更如此,消除小组组员之间的陌生感,并建立团体的信任很重要。v二、实施程序v(一)小组工作员与小组组员适当寒暄并作自我介绍(注:目的是缓和小组组员初到小组的紧张气氛,并对小组工作员有最初的了解和信赖)v(二)小组工作员澄清小组的目的、规范和说明活动程序的概貌。v(三)引导小组组员介绍自己v1、可先让小组组员自愿性自我介绍,给小组组员主动表现的机会。v2、入小组组

27、员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开口说话,可采用分组介绍的方法。v3、两人一组,相互自我介绍,包括(1)小组组员的基本资料;(2)三个最:比如我最喜欢的事等v4、回到小组,介绍朋友,由被介绍者再做补充小组工作发展阶段和过程v1、前属期阶段v2、权力和控制期v3、亲密期v4、分辨期v5、分离期小组工作过程v沟通和互动v沟通方式:四种小组工作的实践原则小组工作的技巧v1、一般性技巧v2、有效促进沟通技巧v3、组织会议技巧妇女小组活动实例:“做个好主妇”(活动实例)v一、组员资料v(一)姓名:A/B/C/D/E/F/Gv(二)性别、年龄:女;3037岁v(三)人数:7人v(四)组员背景资料:轻度弱智,有丈夫,子

28、女,无足够能力打理家务,自理能力也很差。v二、组员评估:在接触案主的初期,小组工作员发现小组组员个人卫生,比如家务料理能力不足,但小组组员都年轻,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只要适当对她们进行诱导,她们便有足够的能力达到自助的目的。v三、行为修正目标:提高小组组员自我照顾的能力,比如打理家务。v四、时间:以两个月时间达成目标,每周2次,每次30-60分钟。v五、行为修正方法:v1、示范:设置脏乱的家庭环境(客厅、卧室、厨房、厕所等),由小组工作员示范打扫,后由大家一起进行。v2:外力增援的类型:v(1)物质上增援,由家人完成;v(2)社会的外力增援,由外人对案主进行评价和认同等,比如,用词语(好、对、棒

29、等);面部表情(微笑、点头等);手、体动作(握手、拍肩膀等)v(3)活动的外力增援,邀请案主参与户外旅游活动奖励案主的进步。老年人小组活动v老年人的身心特征以及活动内容v1、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在身心各方面的功能有所减退,但他们同样具有年轻人一样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只是需求比年轻人弱一些。v2、活动内容包括:v(1)家务活动,如烹饪;v(2)家庭生活活动,如照顾小孩等;v(3)政治活动,如社会活动等;v(4)小组活动,如社会服务活动等;v(5)亲朋交往,如与朋友、知己和邻里来往;v(6)娱乐与兴趣活动,如美术书画、养花养动物等。老年人小组活动实例:发展潜能中西识字班活动v一、活动理论简介:发

30、展理论主张通过小组活动可以分阶段取协助活动的参与者达成小组活动目标,此理论着重社会功能而不是病态。通过活动去追求共同兴趣,辅导活动集体去研究共同需要以及解决方法,并协调好人际关系。v二、参加者背景:本活动的参加者确定为60岁以上的老龄人士,活动通过公开报名吸收参加者,共有46位老人参加。v三、构思以及目标v(一)香港是华洋杂处的社会,很多时候,不论朋辈间的交谈或在传播媒介中,不时夹杂一些英语,而身处这一社会中的老年人对英语一无所知,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v(二)1997年初的移民潮中,一些老人到国外探望子女,对外语不知而非常不方便。v四、推进形式以及内容v(一)形式:课堂聚会学习9次,外出参观一次。v(二)内容分三部分v1、围绕衣食住行,以专题形式教授一些中、英文生字;v2、简单英语会话;v3、英文字母加名字的书写。v五、总结与评估v1、发展理论看重对发展阶段的评价,来检视活动内容是否满足小组组员的需要。v2、发展理论看重活动者之间的关系,以检视活动参加者互动、支持和沟通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