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非精密进近程序的设计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82408336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6.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非精密进近程序的设计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第二章非精密进近程序的设计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非精密进近程序的设计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非精密进近程序的设计课件.ppt(10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二章 非精密进近程序的设计 主要内容:仪表进近和复飞程序的建立,超障区和最低超障高度的确定第一节仪表进近程序的建立第一节仪表进近程序的建立程序模式程序模式 导航设施的布局导航设施的布局 进近航段的设计标准进近航段的设计标准 程序模式程序模式直线航线、U形航线适合交通繁忙机场 反向和直角航线适合交通量比较少的中、小机场,所需导航设施比较少。导航设施的布局导航设施的布局 老布局 新布局 进近各航段的设计标准进近各航段的设计标准 起始进近设计标准 中间进近设计标准最后进近设计标准起始进近航段的设计标准起始进近航段的设计标准(1)航迹对正 l起始进近航迹在中间进近定位点与中间进近航迹的交角不应超过

2、120,如果交角超过70,则应确定一条径向线或方位线,以提供至少2NM转弯前提量。如果交角超过120,应采用U形程序、反向或直角航线。起始进近航段的设计标准起始进近航段的设计标准(2)航段长度 l根据该航段规定的下降梯度和需要下降的高度确定 下降梯度 l最佳下降梯度4%,最大下降梯度8%中间进近航段中间进近航段的设计标准的设计标准(1)航迹对正 l直线航线和U形航线(从IF到FAF)的中间进近航段应与最后进近航迹一致。FAF为电台时,偏离角不大于 30航段长度 l不应小于5NM,最佳10NM,不应大于15NM(P20页表2-1)中间进近航段中间进近航段的设计标准的设计标准(2)下降梯度 l应该

3、平缓,如需下降要在最后进近之前提供一段足够长的平飞段,最大下降梯度5%。最后进近航段最后进近航段的设计标准的设计标准(1)仪表飞行部分目视飞行部分 最后进近航段最后进近航段的设计标准的设计标准(2)航迹对正 l最后进近航迹应尽可能与跑道中线延长线重合。由于其他原因,最后进近航迹不能对准跑道中线时,则应根据最后进近航迹与跑道中线的对准程度,确定采用直线进近还是盘旋进近。最后进近航段最后进近航段的设计标准的设计标准(3)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可建立直线进近。l 最后进近航迹与跑道中线延长线的交角,A、B类飞机不大于30,C、D、E类飞机不超过,15。交点距入口不少于1400米。l在跑道入口前1400米

4、处,最后进近航迹与跑道中线延长线的横向距离不大于150米。最后进近航段最后进近航段的设计标准的设计标准(4)航段长度 l从跑道入口算起,最佳长度5NM,最大长度10NM,最小长度见表2-2 下降梯度 l5%为最佳,最大不超过6.5%第二节第二节 最低超障高度的计算最低超障高度的计算 各进近航段的安全保护区各进近航段的安全保护区 最小超障余度(最小超障余度(MOC)计算最低超障高度的步骤和方法计算最低超障高度的步骤和方法 各进近航段的安全保护区各进近航段的安全保护区最后进近的安全保护区最后进近的安全保护区 中间进近的安全保护区中间进近的安全保护区 起始进近的安全保护区起始进近的安全保护区 最后进

5、近的安全保护区最后进近的安全保护区范围:从FAF至MAPt,包括FAF定位容差区最远从距VOR最远20海里或NDB最远15海里处开始。VOR扩张角7.8,宽度1海里;NDB扩张角10.3,宽度 1.25海里。中间进近的安全保护区中间进近的安全保护区 范围:从IF 至 FAF,包括IF定位容差区。其内外边界由直线连接起始进近区和最后进近区的内外边界,在IF处,区域宽度一般为5NM。在FAF处,其宽度等于最后进近区在该点的宽度。起始进近的安全保护区起始进近的安全保护区 直线航线宽度为5NM 如果IF为电台,则在IF 处的宽度可以缩减。VOR为2NM,NDB为2.5NM。如果起始进近的某一部分离ND

6、B28NM或VOR37NM以上时超障区宽度应扩大 各超障区之间的衔接FAF为电台反应3秒+建立坡度3秒 最后进近最大真空速(TAS)+30kt全向风 转弯坡度 20 最小超障余度(最小超障余度(MOC)起始进近的最小超障余度 中间进近的最小超障余度最后进近的最小超障余度 山区需增大MOC 注:MOCMinimum Obstacle Clearance起始进近的最小超障余度主区最小超障余度(MOC)为300米。副区最小超障余度由内边界的300米逐渐向外递减至外边界为零。中间进近的最小超障余度主区最小超障余度(MOC)为150米。副区最小超障余度由内边界的150米逐渐向外递减至外边界为零。最后进近

7、的最小超障余度(1)有FAF的最后进近航段 l主区最小超障余度(MOC)为75米。l副区最小超障余度由内边界的75米逐渐向外递减至外边界为零。无FAF的最后进近航段 l主区最小超障余度(MOC)为90米。l副区最小超障余度由内边界的90米逐渐向外递减至外边界为零。最后进近的最小超障余度(2)从FAF至跑道的距离超过11KM时,每超过0.2KM,超障余度应增加1.5米。但如果其间设置一个梯级下降定位点,只要这个定位点距跑道在11KM以内,则梯级下降定位点和复飞点之间可使用基本的超障余度。山区需增大MOC 当山区有37km/h(20kt)或更大流速的风在这种地形上空运动时,最小超障余度(MOC)应

8、增大,最大MOC可以翻一翻。计算最低超障高度的步骤和方法计算最低超障高度的步骤和方法(1)(1)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精确地绘出各进近航段的超障区,以及各进近定位点的定位容差区。查出主区内最高障碍物的标高()。精确地量出副区内各障碍物所在区域的宽度(L)和该障碍物到进近航迹的垂直距离(l),查出各障碍物的标高()。计算最低超障高度的步骤和方计算最低超障高度的步骤和方法法(2)(2)逐一计算主区最高障碍物的超障高度、副区各障碍物的超障余度和超障高度。数值最大的一个就是相应航段的最低超障高度(OCA)。建立梯级下降定位点建立梯级下降定位点 建立梯级下降定位点的目的减少航段最低超障高度。最后进近航段最好

9、只规定一个梯级下降定位点。起始和中间航段的梯级下降定位点 应分别符合IAF和IF的标准,最后进近航段应符合FAF的标准。计算OCA时可不考虑的障碍物第三节复飞程序第三节复飞程序 复飞程序的构成复飞程序的构成 复飞和起始爬升点复飞和起始爬升点 直线复飞的超障计算直线复飞的超障计算 转弯复飞的超障计算转弯复飞的超障计算 复飞程序的构成复飞程序的构成复飞起始段复飞起始段 复飞中间阶段复飞中间阶段 复飞最后阶段复飞最后阶段 复飞起始段复飞起始段建立爬升和改变飞机外形;MAPtSOC不允许改变飞行方向 复飞中间阶段复飞中间阶段从SOC开始到取得并能保持50米超障余度的第一点为止。标称梯度2.5%复飞航迹

10、可从SOC开始做不大于15的转弯。复飞最后阶段复飞最后阶段延伸到可以开始做一次新的进近、等待或回到航线飞行为止。复飞和起始爬升点复飞和起始爬升点复飞点(复飞点(MAPt)及其容差区及其容差区 起始爬升起始爬升SOC 复飞点(复飞点(MAPt)及其容差区及其容差区一个电台一个交叉定位点离FAF一个距离的点电台或定位点确定的MAPt纵向容差 MAPt容差区的最早限制 l是通过复飞点定位容差区最早点并垂直于复飞航迹的直线;如果复飞点是一个电台,则定位容差可视为零。MAPt容差区的最晚限制 l是在复飞点定位容差区最晚点之后、沿复飞方向移动一个距离d的航迹垂直线。由距FAF的一个距离确定MAPt纵向容差

11、由距FAF的一个距离确定MAPt纵向容差 容差区最早限制的纵向容差由下述因素的平方和根确定:lFAF的纵向容差a=1.0NMl10秒计时容差,等于该类飞机以最后进近最小真空速飞行10秒的距离。lFAF至MAPt的飞行过程中受30kt逆风影响的距离。由距FAF的一个距离确定MAPt纵向容差容差区最晚限制的纵向容差由下述因素的平方和根确定:lFAF的纵向容差 b=1.0NMl10秒计时容差和3秒驾驶员反应容差,等于该类飞机以最后进近最大真空速飞行13秒的距离。lFAF至MAPt的飞行过程中受30kt顺风影响的距离。起始爬升起始爬升SOC 过度容差(X):是飞机从进近下降过渡到复飞爬升用于改变飞机外

12、形和飞行航径所余的修正量,各类飞机以最后进近的最大真空速加上10kt顺风飞行15秒的距离。直线复飞的超障计算直线复飞的超障计算 直线复飞区直线复飞区 起始复飞的最低超障高度起始复飞的最低超障高度 复飞爬升的超障余度复飞爬升的超障余度 直线复飞区直线复飞区直线复飞是指转弯角度不大于15度的复飞。如果复飞的航迹引导是最后进近的电台连续提供时,复飞区就是该电台所确定的最后进近区的延续。转弯不大于15,应提供转弯保护。使用适当位置的电台可以缩小复飞最后阶段保护区 起始复飞的最低超障高度起始复飞的最低超障高度主区内SOC处的最小超障余度为30米,以2.5的梯度向复飞点方向延伸,在距SOC为1800米处M

13、OC增大到75米。副区内边界为全超障余度,逐渐向外减小至外边界为零。在 与 中以较大着作为最后进近和复飞的最低超障高度复飞爬升的超障余度复飞爬升的超障余度转弯复飞的超障计算转弯复飞的超障计算 为了重新进近,转至指定的等待定位点或转向航线飞行 避开直线复飞前方危及安全的障碍物 转弯区参数(1)高度:机场气压高度加300米温度:ISA+15C指示空速(IAS):规定的各类飞机最后复飞速度,可减至中间复飞速度 转弯坡度:15 风速(W):最大95%概率的全向风速,30kt全向风速。转弯区参数(2)定位容差:取决于导航设施的精度和定位方式 飞行技术容差:反应时间3秒,建立坡度3秒 根据上述参数可计算:

14、真空速(TAS)转弯半径 转弯风的影响 飞行技术容差 转弯边界的画法 在指定高度转弯在指定高度转弯 选择转弯方向和转弯点 计算转弯高度或高(TA/TH)画转弯复飞区 检查转弯复飞的超障余度 转弯高度的调整 选择转弯方向和转弯点根据障碍物的走向,初步画出转弯复飞区的边界线。选择最晚转弯点和转弯点障碍物与最晚转弯点要有足够的纵向距离。计算转弯高度或高直线复飞的准则一直使用到TP 为SOC至TP的水平距离;为复飞爬升梯度,取2.5。画转弯复飞区起始转弯区:以直线复飞区边线为界,从最早转弯点开始,到转弯点终止。转弯区:起始转弯区以外部分。检查转弯复飞的超障余度起始转弯区最小超障余度为50米。目视盘旋进

15、近目视盘旋进近非精密进近指定高度高转弯复飞实例跑道:0927;长度2000米;入口标高460米;机场标高466.3米;VORDME设备合装在09号跑道入口之后950米,中心线北侧300米处。在VOR台正前方14至15km处有高大障碍物,必须采用转弯复飞。复飞保护区两侧有山。如可能,采用右转90度转弯复飞。第一步确定复飞点(MAPt)和SOClMAPt在VOR台lSOC距VOR台的距离为d+XlD类飞机d=0.17NM,X?第二步确定转弯边界l根据O1之前的可用距离和使用最后复飞速度时的最大转弯半径分析。l速度限制在D类航空器中间复飞阶段的速度185kt是可行的。l计算r和E;r=2.13NM,E=0.51NMl计算飞行技术容差C0.38NM第三步直线复飞保护区内障碍物l检查直线复飞区内的障碍物确定OCA=627.5米第四步转弯起始区障碍物l测量SOC到TP的距离为8000米l计算TP的高度为830米l检查转弯起始区障碍物是否满足超障要求第五步转弯区障碍物l逐个检查转弯区障碍物是否满足超障要求l形成初步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