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板块的有效利用探究.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82398228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板块的有效利用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原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板块的有效利用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板块的有效利用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板块的有效利用探究.doc(3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活动”板块的有效利用策略探究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进入20世纪以来,为了达到通过教育来强国富民和提高广大中国人民综合素质的目的,无数的学者和专家一直通过艰辛的努力致力于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这也使得中国的教育一直处在不断地变化和改革之中。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的这六十多年中。新的中央人民政府更是给予教育的发展以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在这段时间内,新的中央人民政府除了对我国的学制进行了几次重大的调整以外,也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领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改革。而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指国家从1999年所启动的新一轮的对教育领域的改革。在2001年,我国召开了全

2、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召开之后,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总体框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及其不断推进和深入发展,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形式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在不断的变化。而根据新课程理念新出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对这些目标进行了细化,具体规定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三维目标。而为了落实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这些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新课程标准对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里中有关教学的实施

3、建议里就明确说明了,在高中地理教学里为了落实新课程的要求,达到新课程的目标,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需要地理教师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对所教授的地理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同时地理教师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性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对地理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三维目标。而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主要是以地理教材为媒介,通过对地理教材的实施和学习来达到上述所要求的目标。这就对地理教材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也必然推动着地理教材的不断优化和改革。根据普通高

4、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的理念,现在在高中地理教材方面出现了四个版本,为了体现和贯彻新课程的理念,虽然四个版本的具体形式有所差异,但是都对原有的旧版本进行了大量及合理的改革,而在这些变化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四个版本中在除了正文内容之外,都不约而同的增设了大量的辅助板块板块的内容。例如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中的“活动”就包括五个部分,即(读图)思考、活动、阅读、案例和问题研究。中图版中的“读图分析”、“讨论”等,这些都是除了正文之外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讨论的内容,其中“活动”板块更是新版教材辅助板块的一大特色,更能够在地理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对这些“

5、活动”板块内容的实施从而达到有效利用教材和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最终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教材在实行后,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也在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在承认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应当承认我们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依然大量存在着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对课堂的参与程度不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不足。而在对待地理教材中“活动”板块认知方面,仍然不够重视;在对“活动”的处理方面也有很多有失妥当的方面。也仍然有很多人

6、是手里拿着新教材,在课堂上却按照教授旧教材的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且对地理课堂上的活动教学设计不足,实施不够完善或者是在对“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过于片面的追求形式,而忽视了活动教学的内在实质,从而影响了新教材的利用效果,也使得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后的效果大打折扣。那么基于这些情况和变化,本文本着遵循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核心精神要求,以地理教材中“活动”板块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笔者的实习教学经验,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三“活动”板块内容为例,对如何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活动”板块的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通过在对“活动”板块策略性的研究,期望能够对教师对“活动”板块的利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

7、对地理的学习以及学生地理思维情感的养成及能力的培养方面有所帮助。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1.2 研究意义1.2.1 有利于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成长对如何有效利用地理教材中“活动”板块的策略性研究,首先就是研究教师该如何使用教材中的“活动”才能够更好地合理的运用教材,提高课堂效率。从而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精力的投入来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那么究竟该如何利用教材中的“活动”板块内容才能取得这样的效果呢?这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本文就是在通过对如何利用教材中“活动”板块的策略研究,以期能够给予教师的教学活动应有的帮助。通过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中的“

8、活动”板块的认知、实施现状的调查和建议的收集,总结其中好的经验及分析其中的问题,并且通过相应的案例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对教师更好的设计“活动”和实施“活动”,更加有效的展开地理课堂的活动教学给出合理和适当的建议。相信这些对教师尤其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会有很大的帮助,而对工作多年的老教师来说亦会有良好的启发。此外,教师在对教材中的“活动”进行准备和设计的过程时,事实上也是教师对教材中的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的过程,能够使教师积累灵活运用教材的经验和心得,从而通过这些过程的锻炼,提升教师的本专业的素养和能力,以此来促进教师的成长。1.2.2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教师在对地理教

9、材中的“活动”进行准备的时候,首先就是根据教学对象,也就是学生来对“活动”内容进行设计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设计并在课堂上开展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活动教学,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活动教学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现象、规律和原理这样一种结果,更使学生明白这些规律、原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而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开展自主探究及相互间的沟通、合作交流以及师生间的互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完成学习上的第一项任务。1.2.3 帮助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在地理课堂上,

10、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对教材中的“活动”板块中的不同“活动”的精心设计和实施,把“活动”板块中的内容转化为与学生相贴切的实际生活和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地理课堂的欲望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被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以后,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探究、参加与教师和同学的讨论、自发组织或者参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不仅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热情,而且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例如,学生在对教材中的“活动”中的“读图思考”进行处理时,首先学生就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对图像进行解读和分析,获取图像中的表面信息和隐藏信息进

11、行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而提取出图像中的解题关键因素,最后对所得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完成“读图思考”的要求;那么通这一过程的锻炼,就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例如读图解图的能力、分析、归纳与总结的能力。而像教材“活动”板块中的“问题研究”这一块,由于选材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加上它非常注重对研究过程中的过程与方法的锻炼,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联系,且它的结果往往也具有开放性,所以对“问题研究”的处理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教师通过对教材中的“活动”板块实施可以有效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进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

12、2.4 更好的利用地理教材,获得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新的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教学资源,高中地理教师主要是通过教材来给学生解释各种地理现象、讲解各种地理规律和原理。而新改版的人教版教材中,除了正文之外,新增了大量的“活动”内容。与旧版本的教材相比,“活动”在教材中占了较大的篇幅,所以对“活动”板块的设计和实施就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利用地理教材,能否取得教育资源的效益最大化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最充分的利用地理教材,必须对教材中的“活动”有一个充分全面的认知,认识到教材中“活动”的重要性,并且要进一步根据不同“活动”的作用进行具体的细化和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活动

13、”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激发兴趣和培养能力的同时,也使得各类“活动”都能够得到最好的利用,从而使得教育资源的使用效果达到最大化。综上所述,地理教材中“活动”板块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知识的一种有效的呈现方式,对它的有效利用策略研究,将会对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以及对教材的处理方面产生重大的意义。1.3 研究现状1.3.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利用教材中的“活动”板块的研究起步的比较早,早在18世纪以卢梭为代表就发展了近代“活动”教育思想。而到20世纪初,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家更是提出了“新三中心”论,其中就有以“活动中心”这一条,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

14、“课堂活动”的教学形式。13从此活动教学理论和实践在国外得到快速发展。伴随着活动教学思想的发展,国外的教科书设计也与之相适应,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在教科书中设计了“活动”板块。例如英国地理教材中“活动”板块的设计针对性比较强,为培养学生某些能力,教材的编写者会在不同的年级的教材中会有针对性的设计多种“活动”。14剑桥大学教育学院学者Rex Walford就通过对地理教科书的研究发现地理教科书中的课文内容的比例在不断下降,而“活动”内容的比例在不断增加,某些教科书甚至可以称为“活动”教科书(Activity book)或者实践教科书(Work book)。15而在德国则推崇用“范例法”以专题的形式来

15、来开展教学,设计很多与地理现象或要素相关的案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试着扮演“规划者”、“农场主”等不同角色。16美国地理教科书中的“活动”设计较为灵活,不仅有关于概念的的巩固、知识的应用,也有关于地理探究能力的培养,并且“活动”的步骤写的非常详细、清楚,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的操作;同时在“活动“中还配有试验的图片,这样能够很好的指导学生的活动。17综合以上的论述,可以发现国外的地理教科书中“活动”的设计不仅类型多样、数量充足,而且比较灵活,易于操作,能够较为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能力。1.3.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关于地理教科书中的“活动”利用的研究虽然起步的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却很快。大量的学者和专家

16、都对利用教材中“活动”作出自己的研究并发表了大量的相关论文。在20世纪初期,陶行知在他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着重提出了“教学合一”的教学方法,而在“活教育”中陈鹤琴则提出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教学原则,都强调了学生的“活动”即“做”的重要性。而我国关于地理活动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提出与发展也是源于活动教学这一思想。在建国之后的初期,虽然关于地理教材中“活动”利用研究提出比较晚,但发展也比较迅速。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颁布了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大纲,“活动课”第一次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类型被提出,并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对活动的研究也大量增多。18而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发布,活动

17、教学的思想也逐渐体现在新的地理教材中,地理教材中也逐渐增加了“活动”这一板块,例如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地理教科书中就在每节中增加了“活动”这一板块,只是“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问题也多是对课文中内容的复习与巩固,而且位置也都是在每节的末尾,不能够引起教师和学生的足够关注,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而在2004年审定的新版人教版地理教科书中,“活动“的数量则大大的增加,类型更加丰富,位置也更加灵活,同时也注重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注重“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性,这些不仅说明我国的课程和教材的设计者在转变教育理念,更说明了其对“活动”的重视和运

18、用。不仅要通过“活动”来巩固和强化地理知识,也更加注重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也体现了我国地理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的进步。第二章 “活动”板块的有效利用策略探究的概念与理论依据2.1 相关概念界定2.2.1 “活动”内涵我们在对如何有效利用地理教科书中的“活动”板块的时候,首先就必须明确“活动”的内涵,也就是说我们要对“活动”这一词语的定义、解释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因为这将关系到我们对教材中“活动”板块的认知程度、实施处理的方式以及我们最终所取得的效果。而关于“活动”的含义的定义,不同的领域和以及不同的学者专家往往有不同的观点。现列举以下几种主要的观点: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活动”一

19、词就有多种解释。具体有:表示物体或人的运动;钻营、说情、行贿;有一定目的的行动;动摇,不稳定;不固定,灵活。显然在这几种意思里有关钻营,说情、行贿,动摇,不稳定不符合本文所要研究的“活动”的课题。而有一定目的的行动,灵活和表示物体或人的运动就较符合本文多要着重探讨的内容,所以综合这几种解释,对活动有一个定义:活动就是指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有意识动作过程。1另外,在教育大辞典里“活动”的解释为:有行为动作形成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是意识能动性、个性能动性的高级形式。2在心理学领域,有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对“活动”一词的释义做出了自己的解释,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皮亚杰在他的著作教育科

20、学与儿童心理学里就强调了活动的动作教学方法。而在皮亚杰的理论这本书中,在对认知论进行论述时就论述了“知识在本源上既不是从客体发生的,也不是从主体发生的,而是从主体和各个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初便是纠缠不可分中发生的。”而“儿童期的特征就是必须借助借助一系列本身独具的活动或行为模式,借助主体与客体间以一种混沌的、未分化的状态为开端的连续不断的构造活动中去寻找这种平衡状态。”3综合以上这些论述,虽然皮亚杰没有明确的对“活动”给出定义,但是我们不难看出皮亚杰所认为的活动就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这种方式,使主体的认识发生变化,并最终是主体的知识得到增长,经验得到丰富。在教育领域里,不同学科的教师

21、很早就在课堂中运用活动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是对教育领域的“活动”的定义却没有一个明确界定。不过从教育意义这方面来说,活动被认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联系实际问题,通过动手实践去主动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与方式。4通过“活动”在词典、教育学领域和心理学领域的论述,我们现在可以得出关于“活动”的结论,即:活动就是主体有意识的与客体相互作用,达到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相互统一的过程。2.2.2 地理教材中“活动”板块的界定地理教材中的“活动”板块虽然现在已经很常见,并且被广泛的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但是关于教材中“活动”板块的定义还

22、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在中学的教学里,大部分教师都把这个部分作为教材的除了正文之外的一个补充、巩固、延伸或者是扩展。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对教材和教师在教学上的一个辅助。当然不同学者对教材中的“活动”认识也是不同的,李家清教授就把地理教材中的“活动”板块看成是与课文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部分;而且认为不同的“活动”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有的“活动”是为教师和学生的教育学提供相关线索和资料,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自主和创造性探究;有的是对正文内容的巩固与扩展;而有的是锻炼学生的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究和解决新问题,即知识迁移能力。5也有学者认为,教材中的“活动”板块就是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生动化的

23、一种呈现形式,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而创设的一个辅助栏目。6另外,也有一部分学者和专家认为,教科书中的“活动”板块是教科书编写者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而列出的可供操作的步骤。7综合以上的论述,笔者认为地理教材中的“活动”板块就是依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穿插在教材中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的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2.2 理论依据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对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新发展,对现代的教学和改革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建构主义它的主要思想是: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中建构

24、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情境性和社会互动性。它强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知识和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内化知识的过程,是信息的主动建构者。学习主体在接触和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不是像传统的学习方式中死记硬背,而是在学习主体在原来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通过学习主体自己综合、重组、改造、转换已有的经验知识,来解决所遇到的新问题或者是说明、解析新事物、新现象新信息,从而把新知识建构生成具有个人意义的知识。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者认为任何知识的存在和学习都是存在于具体的情景之中的。学习者在学习所遇到的新知识时只有通过具体的应用活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

25、的新知识。所以该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或者是解决新问题的时候,应该把这些新知识或者是新问题与具体的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通过参与这些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对相关的社会现象、事物、规则、活动程序等有清晰和明确的了解与把握,以此来逐渐形成学习者的新知识。另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也认为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也有必要来建立一个由众多学习者组成的学习团体,在学习团体内部中各个学习者通过分享、交流沟通各种资源,互助协作来完成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或者是所要解决的新问题。那么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和观点,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作为学习的主导者教师,就应该首先明确学生的自主学习对学生

26、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把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作为课前准备和课上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手段和目标,并且要把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建构认知体系作为自己的一项教学任务;同时,由于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众多的学习者共同的交流协作来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有意识的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团体,通过这种形式来帮助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体系;最后,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强调了学习的情境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多注意开展活动课,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运用所学解决所遇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加清楚的明确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中设置大量的“活动

27、”板块内容,这些不同的“活动”改变了旧版本人教版教材中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材设计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讨论和合作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此达到地理这门学科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而这些也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优势所在哪。2.2.2有效教学理论20世纪上半叶,伴随着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逐渐产生。有效教学理论主要指的是教师遵循客观教学活动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获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加强目标管理和过程评价是这一教学理念的重要特征。由于有效教学理论关注的是教学是否取得效

28、益和效果,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进展是否有明显的进展和进步,所以学生是否取得与原本的自己相比的进步,是评价这一教学理论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由此一来,学生的参与、参与的程度就是这一教学理论能否取得相应效果的重要条件。而学生的参与,不仅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上课以及课上的讨论等这些行为的参与,也包括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方面的参与。学生在积极的参与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启发自己,优化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由于需要学生在学习情感方面的积极参与,也可以通过这个过程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从而达到新课程改革所设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要求,也通过这个过程逐渐地培

29、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完善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达到国家在教育上所定的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根据有效教学理论的精神和思想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上对教师就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要更加积极主动的加强和学生的沟通,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够根据具体的问题设计相应的问题,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通过这些方面的实施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框架体系。根据这一理论的思想要求,地理教师在处理地理教材中“活动”板块的时候,首先就应在课前的备课环节中根据不同类型的“活动”积极精心的设计相应的问题,创

30、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为教材中“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前提条件;在课堂上实施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的多方面参与,从而使教材中的“活动”板块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学的领域里逐渐兴起,很多心理学家都对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其中以罗杰斯为代表人物。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发展潜能和自我实现的倾向。强调人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人的情感、态度对学习的影响,关注作为学习主体的人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认为学习不仅是理解记忆,更是学习者自己自主、自觉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本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师的任务

31、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为学习者的学习创造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引作用。在课程内容层面上,罗杰斯强调要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所教授内容相联系。根据这种思想的指导,在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中,把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内容作为教学时的首要选择。在课程的实施层面,罗杰斯着重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非指导性,认为学生是学习中的主题,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中要能够与学生积极互动,要善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与意识;另外罗杰斯也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注意课堂学习氛围的

32、培养,时刻注意为学生培养和创造一个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理论,教师在处理地理教材的“活动”板块时,应该积极的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设计和教学,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兴趣与教材中的“活动”有效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和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活动”的目的。2.2.4 活动教学理论活动教学理论认为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的角色,而是积极能动的参与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按照传统的填鸭式形式进行教学,而是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获取知识的方式过程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和创造相应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把所学知识

33、和学生本身融入到所实施的课堂活动中的一种教学过程或方法。活动教学理论主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强调学生是教学主体,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角色中解放出来,从而向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转变。同时活动教学理论也强调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体活动和群体活动相联合,注重在活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个体意识和个性。而教师作为整个课堂活动的主导,不仅要提供良好的教学情境,也要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时给予适当点拨和引导,就学生遇到的困惑展开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就所学的知识点加深理解,从而是整个课堂活动能够顺利实施和展开,完成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目的。那么根据活动教学理论的思想,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以地

34、理教材为依据教授地理知识时,要特别注重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活动,通过活动的实施和展开,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把所学地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如何做到更加有效的这一点,不仅要求教师对教材中正文内容做好设计,而且更加要求教师对教材中“活动”板块的内容进行精细的设计和准备,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融入到所设计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教材“活动”的实施过程,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逐渐形成学生自己的地理思维和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且更加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章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笔者在确定了所要研究的论文题目后,就着手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通过这些准备从而

35、为论文的写作做好铺垫。笔者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归纳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3.1 研究方法3.1.1 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是指通过大量查询、研读、记录、分析与总结与所要研究课题相关的著作、文献,并以此来解决所要研究问题的方法。文献分析法的查询、记录和整理将为本论文的写作提供基础和前提。并且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文献分析法将始终贯穿于本论文的研究。在写作过程中,笔者仔细研读、查询、记录、整理相关的期刊、优秀论文、“活动”教学理论、新旧版本的教科书、地理教学论、地理课程论、教育学和心理学以及国家以往和最新关于教育方面的规定、政策等。在这个基础之上笔

36、者对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特别是对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中的“活动”板块的教学情况有了一定的认知,从而确定了本论文研究起点和方向。3.1.2 问卷调查法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对地理必修三中“活动”板块的有效利用策略探究,这是一种策略性的研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就需要了解和掌握在现今地理教学中“活动”教学的现状,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建议。为此,笔者以高中地理教师为调查对象设计了一份关于“活动”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通过这份问卷调查可以初步快捷的收集和了解当前高中地理必修三中“活动”板块的教学现状,从而为提出如何有效利用教材中“活动”板块的策略提供现实证据

37、和数据基础,使得本论文研究所得结果更加精确。3.1.3 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本课题的研究需要对地理课堂进行观察,笔者通过长时间的跟随一线高中优秀地理教师听课,观察教师对地理必修三中的“活动”板块的处理方式,从而获得相关的的经验和问题,为本文的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3.1.4 归纳分析法归纳分析法主要是研究对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鉴别为实现研究目标而需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根据对阅读文献和问卷调查以及观察所得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归类和总结,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支撑,得出本文研究的结论。3.1.5

38、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又被称作个案研究法,就是采用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去说明和解释抽象的原理、规律以及相同类型的知识。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主要就是通过是对区域地理的教学来传授给学生相关的地理知识。事实上就是通过一个个案例的分析与讲解来达到教学目标。所以对其中的“活动”板块的有效利用策略探究,我们有且有必要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活动”板块的有效利用策略。3.2 技术路线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过程与方法“活动”研究概述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的“活动”内容设计分析“活动”教学现状调查分析“活动”板块的教学策略研究结论与不足相关文献和理论研究第四章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中的“活动”板块设计4.1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

39、的特点我们在初中阶段也接触和学习过区域地理,但是初中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所处的阶段的特殊性,所以决定了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区域地理只能是浅层次的、泛泛的地理知识,它主要是告诉学生所发生的地理现象,而至于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原理和规律,也就是“为什么”则很少涉及。人教版普通普通高中地理必修三是高中地理必修中的最后一部分。它衔接了初中地理中关于区域地理方面的内容,并且以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为基础,对必修一的自然地理与必修二的人文地理的地理规律与原理进行落实。它以区域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主要对象和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同时不仅研究区域地理中所发生的各种地理现象,更是着重对发生

40、这些地理现象的原因和过程进行探究,进而根据原因来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针和对策。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不仅给学生传授了相应的地理知识,也通过分析和探究、归纳和总结这些地理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了解了一些区域研究的节本方法和技能,锻炼了学生对地理学习方法的学习。并且通过对区域地理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包括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空间分布格局的观察能力、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地理过程的描述与简单预测能力、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等,使学生在初中地理的基础之上向更高层次上去认识区域,认识世界8。此外,必修三始终秉持和贯穿着人地和谐相处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也要帮助

41、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发展观,进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这些都与新课标里所设定的三维目标相吻合,为了更好的完成新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和帮人们学习现代公民所必备的地理知识,新版本的人教版地理教材在旧版本的人教版地理教材的基础上做了大幅度的改革和变化。按照新课程标准,新版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对全书的章节安排进行了相当的“瘦身”。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第二册这本书中,全书共有12个单元,除了第一单元分为4节、第五单元和第八单元分为3节外,其他每单元分为两节共28节;而2004年审核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42、试验教科书地理必修3中,全书总共只有5章,每章2节共10节内容,因此新版的必修三教材在结构上做出了大量的调整,使整个教材显得更为的简洁和紧凑;而在内容上也做了不小的改变,例如由于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在内容上具有相似 ,属于同类型的问题,所以新版教材中删去了“水土流失的治理”这一单元,只保留了“荒漠化的防治”,另外由于新课标中规定了新的地理教材至少要选择1个外国案例,所以本着这样的要求,新版本教材中添加了以外国为背景的区域地理,典型的就是在第二章中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里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这是以巴西的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而在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流域的综合开发则是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添加的这

43、些外国案例不仅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且能使学生从全球的角度去看待区域发展中的问题,树立地理整体性的意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当然,这里也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新版本的必修3 教材对旧版的教材进行了适当的缩略,但是在内容上并没有变的单薄,相反它还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除了上面我们所说的变化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在必修3中增添了大量的辅助板块,具体包括思考、阅读、问题研究和活动,而这些辅助板块的增添,不仅是对正文内容的重要补充,更是我们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媒介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而具体到每个板块的作用又各有侧重,“思考”板块是穿插在教材的正文中,它主要是对学生起到引导、总结以及深化对课

44、本知识理解的作用,同时加强学生对图表的观察、分析和运用,注重训练学生的分析地理图标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阅读”是新版教材中辅助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与正文的关系一般可概括分为三类,即作为正文的阅读材料、与正文并列的材料和激励探究型材料,而它们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和视野以及了解一些关于地理学科本身的专业性知识;“问题研究”板块一般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和紧密配合文章内容的话题来进行研究,并且在这个板块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另一方面它的结果通常又具有开放性,这又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活动”板块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设计的,它的侧

45、重点是对问题的分析过程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通过对“活动”的教学来达到启迪学生的思维,自主探究的目的。另外,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在必修1和必修2中的辅助板块还有“案例”这一栏,但是在必修3中全本书都是以案例的方式来组织教材,传授地理知识的,所以在必修3教材辅助板块中就略去了“案例”这一板块。4.2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的“活动”板块设计现状4.2.1 必修3“活动”概况表4-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实验教科书(必修3)辅助板块统计章辅助板块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合计思考4563725阅读4644220活动2647322问题研究111115合计111815151372与2002年审

46、查通过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第二册教材相比较,2004年审核通过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3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就是在这册书中增添了大量的辅助板块内容。2002年版本的旧教材全书共12单元28节内容,而它的辅助板块就只有一个“活动”,而这些“活动”的位置无一例外的都分布在每一节的正文之后,其中第一单元的第一节没有“活动”;每个“活动”中所包含的问题数目有3个,2个和1个三种,其中绝大多数“活动”是以2个和1个问题为主,整体上问题数量偏少;而2004版的新版人教版地理必修3教材中除了正文之外,增添了四项辅助板块(见表4-1)。本教材共五章十节72个辅助项目,其中“

47、思考”25个,“阅读”20个,“活动”22个,“问题研究”5个;第一章共11个辅助项目,第二章18个,第三章15个,第四章15个,第五章13个辅助项目。而在这四项中,“活动”的数量位居第二位,约占到辅助项目的的35.56%,成为辅助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22个“活动”中,具体分布到每个章节中又有所不同,其中第一章总共2个,每节1个“活动”;第二章6个“活动”,第一节2个,第二节4个,平均每节3个;第三章4个“活动”,第一节2个,第二节2个;第四章7个“活动”,第一节4个,第二节3个,平均每节3.5个;第五章3个“活动”,第一节1个,第二节2个,平均每节1.5个;从

48、中可以看出第四章“活动”最多,第一章“活动”最少,第四章第一节的“活动”最多,达到4个,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活动”分布差异较大,各章与各节之间的配合、调配性略显不足。地理必修3全书正文部分共98页,所以就“活动”分布的密度而言全书每4.44页就一项“活动”,这样的分布很好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充分和持续的训练。另外“活动”板块在新版教材中的分布位置也比2002版教材灵活的多,不再拘泥于正文的最后,而是根据教材中内容的安排,灵活的穿插在全文正文之中,这样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帮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另外,就“活动”本身而言,新版必修3教材中的“活动”中大多数通常都设置了多个问题,在必修3中所有的22个“活动”中,共包含了32个项目,69个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设置不仅使得整个“活动”显得层次分明具有层次性,而且使“活动”变得具有可操作性,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和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同时这些“活动”的展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既有单一的文字类,也有图表类以及二者的结合。(见表4-2)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图片和表格的分析、学习,锻炼学生对地理图标的分析、应用能力,最终通过这些练习,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陶冶学生的地理情操。表4-2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3“活动”内容统计章章标题活动文字类图表文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